目的探讨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鉴别乳腺放射状病变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华东疗养院67例行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和DB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放射...目的探讨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鉴别乳腺放射状病变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华东疗养院67例行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和DB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放射状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对比DM和DBT对乳腺放射状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DBT图像上两组病变中心密度、微钙化、病灶中心的大小、病灶整体的大小及毛刺长度方面的差异。结果67例患者中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29例,两组患者年龄与是否绝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DBT对乳腺放射状病变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1.94%(41/67)、100%(67/67)vs.65.85%(27/41)、74.63%(50/67)],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和DBT对恶性放射状病变诊断的灵敏度[65.38%(17/26)vs.82.76%(24/29)]、特异度[66.67%(10/15)vs.68.42%(26/38)]、误诊率[33.34%(5/15)vs.31.58%(12/38)]以及漏诊率[34.62%(9/26)vs.17.24%(5/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在DBT图像上病灶中心大小[(3.30±0.63)mm vs.(4.12±0.65)mm]、病灶整体大小[(24.64±5.28)mm vs.(30.22±7.29)mm]及毛刺长度[(11.32±3.38)mm vs.(13.24±2.23)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中心密度及微钙化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BT对乳腺放射状病变的诊断具有优势。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