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1
作者 吴文清 谢聪颖 +2 位作者 江龙委 贾绍昌 胡建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7-912,共6页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自体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行DC-CIK治疗的119例中晚期PLC患者的临床...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自体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行DC-CIK治疗的119例中晚期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时负载DC的抗原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患者自体特异性多肽负载为pDC-CIK组(n=21),另一组使用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为DC-CIK组(n=98)。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119例PLC患者治疗后,pDC-CIK和DC-CIK组两组客观缓解率均为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6.1%和72.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8^(+)、CD56^(+)、CD25^(+)和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IL-2、IFN-γ、TNF-α和IL-6的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2、TNF-α和IL-6的平均水平无显著差异(均P>0.05),而pDC-CIK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DC-CIK组(P<0.05)。pDC-CIK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9.84个月,高于DC-CIK组的46.54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P=0.16)。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PLC患者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能改善免疫功能,相较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DC-CIK有进一步获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多靶点
下载PDF
DC-CIK不同输注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2
作者 吴文清 江龙委 +5 位作者 贾绍昌 胡建华 柯传庆 张浩利 付慧英 熊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0-97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输注DC-CIK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间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DC-CIK治疗的69例中晚期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C-CIK治疗时采用的输注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肝...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输注DC-CIK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间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DC-CIK治疗的69例中晚期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C-CIK治疗时采用的输注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肝动脉灌注(HAI)组(n=29)和静脉输注(Ⅳ)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和CD4^(+)/CD8^(+)T细胞比值),以及细胞因子(IL-2、IL-6、IFN-γ和TNF-α)、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9例PLC患者经DC-CIK治疗后,HAI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0%,疾病控制率(DCR)为75.8%;Ⅳ组患者的ORR为0%,DCR为72.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2、IL-6、IFN-γ和TNF-α的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AI组患者平均OS为48.17个月,Ⅳ组OS为39.65个月,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DC-CIK HAI治疗PLC安全有效,较Ⅳ治疗有提升临床获益的趋势,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肝动脉灌注 静脉输注
下载PDF
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张静 杨光 《系统医学》 2024年第7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induced Killer,DC-CIK)过继免疫治疗+XELOX方案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苏州明基医院于2019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induced Killer,DC-CIK)过继免疫治疗+XELOX方案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苏州明基医院于2019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投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各49例。参照组采取单纯化疗方法,研究组采取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XELOX方案化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疾病缓解率(63.27%)、疾病控制率(75.51%)优于参照组的40.82%、5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7、4.503,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自然杀伤细胞、CD3^(+)、CD4^(+)水平高于参照组,CD8^(+)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干扰素-γ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XELOX方案化疗可获得明显的综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细胞过继免疫 XELOX方案化疗 进展期结直肠癌
下载PDF
Insight into Function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a Type III-Secreted Effector in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DC3000
4
作者 Jianzhong Huang Kai Chen +4 位作者 Zhuojun Li Hongbin Zhang Xiuying Guan Xiaoju Zhong Peng Ji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4年第10期835-846,共12页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DC3000 (Pst DC3000) is a bacterial pathogen of tomato and of the model plants Arabidopsis and Nicotiana benthamiana (N. benthamiana). Like numerous Gram-negative bacterial pathogens of ...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DC3000 (Pst DC3000) is a bacterial pathogen of tomato and of the model plants Arabidopsis and Nicotiana benthamiana (N. benthamiana). Like numerous Gram-negative bacterial pathogens of animals and plants, Pst DC3000 exploits the conserved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TSS) to deliver multiple virulence effectors directly into the host cells. Type III effectors (T3Es) collectively participate in causing disease, by mechanisms that are not well clarity. Elucidating the virulence function of individual effector is fundamental for understanding bacterial infection of plants. Here, we focused on studying one of these effectors, HopAA1-1, and analyzed its potential function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in N. benthamiana. Using an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ient expression system, we found that HopAA1-1 can trigger domain-dependent cell death in N. benthamiana. The observation using confocal microscopy showed that the YFP-tagged HopAA1-1 localizes to diverse cellular components containing nucleus, cytoplasm and cell membrane, which was demonstrated through immunoblot analysis of membrane fractionation and nuclear separation. Enforced HopAA1-1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by tagging with a 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 (NLS) or a nuclear export sequence (NES), shows that HopAA1-1-induced cell death in N. benthamiana is suppressed in the nucleus but enhanced in the cytoplasm. Our research is lay a foundation for revealed the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Death HopAA1-1 Nicotiana benthamiana Pst dc3000
下载PDF
DC-CI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体外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2
5
作者 魏绪仓 翟欣辉 +2 位作者 韩秀蕊 杨娣娣 赵文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50-1153,共4页
本研究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 本研究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表明: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率较相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天,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水平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水平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白血病活性,有可能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dc-cik细胞 白血病
下载PDF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1
6
作者 张俊萍 毛光华 +8 位作者 史天良 杨晓玲 肖艳 张丽彬 冯慧晶 韩亚萍 智婷 王江涛 贾林梓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429,共6页
目的:研究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的50例Ⅲ~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DC—CIK联合化疗[多西他赛(docetaxel)+顺铂(cisplatin)]为联合治疗... 目的:研究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的50例Ⅲ~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DC—CIK联合化疗[多西他赛(docetaxel)+顺铂(cisplatin)]为联合治疗组;选取临床资料相近的同期进行单纯化疗(多西他赛+顺铂)的50例Ⅲ~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成功培养患者的DC—CIK细胞,其中的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显著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各T细胞亚群均无明显变化,IFN.1水平显著升高(P〈0.05);单纯化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下降(P〈0.05),IL-2、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DCR为78.0%,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的56.0%(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50.0%,与单纯化疗组44.0%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明显轻于单纯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力、食欲较单纯化疗组改善明显。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可以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 非小细胞肺癌 过继免疫细胞治疗 化疗
下载PDF
自体DC-CIK细胞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6
7
作者 彭大为 李建旺 +4 位作者 元建华 刘英平 于伟玲 孟娟 罗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8-651,656,共5页
目的:观察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树突细胞(DC)及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老年(65~79岁)晚期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47例,24例联合治疗组患者... 目的:观察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树突细胞(DC)及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老年(65~79岁)晚期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47例,24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应用自体外周血进行CIK细胞及DC细胞扩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IK/DC-CIK表型,然后采取静脉回输方法,进行自体CIK细胞及DC细胞联合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治疗,静脉滴注,第1天;23例单纯化疗组患者接受培美曲塞二钠单药500 mg/m2治疗,静脉滴注,第1天。21天为1个周期,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每2个周期评估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临床获益率(疾病控制率)分别是66.67%和56.52%(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是9.3个月和8.7个月(P>0.05),1年生存率分别是27.6%和25.4%(P>0.05)。两组主要的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以及乏力,其中联合治疗组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Ⅰ~Ⅱ度:9.05%vs 19.09%,P<0.05,Ⅲ~Ⅳ度:2.52%vs 9.27%,P<0.05);联合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Ⅰ~Ⅱ度:6.29%vs 15.09%,P<0.05;Ⅲ~Ⅳ度:2.76%vs 8.91%,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均较好,但联合治疗组具有更好的临床获益及更少的不良反应,并且具有更高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二钠 cik细胞 dc细胞 过继免疫疗法
下载PDF
DC-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3
8
作者 蔡凯 艾月琴 +5 位作者 张闯 高艳荣 郭树霖 江龙委 张燕 贾绍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9-455,共7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集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生物治疗科治疗的24例Ⅲ~Ⅳ期胰腺癌患...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集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生物治疗科治疗的24例Ⅲ~Ⅳ期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DC经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胰腺癌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改变以及临床疗效。结果:DC-CIK细胞治疗3个月后,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25+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均P<0.05),CD4+/CD8+比值升高[(1.1±0.7)vs(1.5±0.9),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在治疗后1个月[(382.8±277.7)vs(213.8±214.6),P<0.05]和治疗后3个月[(213.8±214.6)vs(154.0±118.2),P<0.01)持续下降。24例患者无1例完全缓解,其中3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17例疾病进展;治疗有效率为12.5%,疾病控制率为29.2%;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33%,9个月生存率为27%。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患者安全可行,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产生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胰腺癌 调节性T细胞 CA19-9
下载PDF
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和泰 李丁 +4 位作者 李江涛 张效北 李伟 杨淑青 何龙 《肿瘤药学》 CAS 2012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以来的6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予以D...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以来的6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予以DC-CIK细胞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5.30%),5例部分缓解(17.0%),治疗有效率为22.3%;而治疗组的30例患者中5例完全缓解(14.0%),10例部分缓解(34.0%),治疗有效率为4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1年,对照组患者中7例病情稳定(28.0%),5例病情进展(14.0%),治疗组患者中13例病情稳定(42.0%),5例病情进展(14.0%)。此外,对照组中12例患者出现发热;25例出现粒细胞I度减少,11例发生Ⅱ~Ⅳ度减少;23例发生I~Ⅱ度胃肠道反应;而治疗组中4例出现了发热,但体温均未超过38.5℃;20例出现粒细胞I度减少,11例发生Ⅱ~Ⅳ度减少;10例发生I~Ⅱ度胃肠道反应;有3例发生I度血清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化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细胞 化疗 中晚期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丹红 张斌 +2 位作者 高海燕 丁国梁 陈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腺病毒载体编码基因修饰的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DC-CIK)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评价重组腺病毒载体编码基因修饰的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DC-CIK)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解放军第307医院收治的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PBMC,经实验室的体外培养诱导产生CIK细胞和DC,并将重组腺病毒载体编码的survivin和muc-1基因转染DC。采集PBMC后第7、9、11、13天给患者皮下注射(3~10)×10^7个DC(1 ml),第11、13天静脉回输(2~15)×10^9个CIK细胞(100 ml),每疗程间隔3个月,直至疾病进展,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于免疫治疗前1周和每疗程完成后的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经DC-CIK治疗后,1例CR、6例PR、6例SD、7例PD;客观反应率为35%,疾病控制率为65%;经细胞免疫治疗后Th1[(14.5±13.3)%vs(3.6±5.9)%,P〈0.05]、Th2[(1.0±0.7)%vs(0.6±0.5)%,P〈0.05]细胞比例显著增加。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均未出现发热和寒颤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改善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食道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DC-CIK免疫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1
作者 姚露 张燕 +8 位作者 黄伟谦 艾月琴 郑劼 高艳荣 张闯 赵华 胡建华 江龙委 贾绍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9-524,共6页
目的:观察自体DC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进行DC-CIK细胞治疗的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 目的:观察自体DC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进行DC-CIK细胞治疗的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分析患者生存期,评价远期疗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结果: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38.1%(16/42),疾病控制率为61.9%(26/42);1年生存率为59%,2年生存率为48%,3年生存率为48%;肿瘤标记物CA153治疗后显著性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除辅助性T细胞(CD3^+CD4^+)水平显著性升高外,其他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变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0.012)、治疗前CA153水平(P=0.000)是DC-CIK细胞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A153水平(P=0.003)是DC-CIK细胞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产生临床获益,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乳腺癌 免疫细胞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杨佳 顾国民 +3 位作者 王秀丽 李晓琴 展翼翼 刘春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12...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12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行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联合组),60例行单纯化疗(化疗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毒副反应、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联合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而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较联合组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较化疗组的恶心呕吐、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力、食欲、睡眠较单纯化疗组改善明显(P<0.05)。联合组和化疗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vs 4.5个月,P>0.05),联合组患者的总生存期较化疗组患者长(16个月vs 11.5个月,P<0.05)。结论: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由于化疗毒性导致的免疫功能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总生存,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总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自身抗原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化疗
下载PDF
DC-CIK细胞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项颖 李启英 +6 位作者 王莉 黄德鸿 唐显军 张曼 杨威 吴仙宇 郑晓东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571-1574,157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细胞因子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贴壁单个核细胞(PBMC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与杀伤细胞(CIK)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用肝癌患者肝癌组织裂解物(肿瘤抗原)致敏经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 目的探讨经细胞因子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贴壁单个核细胞(PBMC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与杀伤细胞(CIK)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用肝癌患者肝癌组织裂解物(肿瘤抗原)致敏经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等诱导该患者PBMCs产生的DC。用干扰素-γ(IFN-γ)、IL-2和人CD3单克隆抗体(human CD3monoclonal antibody,hCD3mAb)等诱导该PBMCs的悬浮细胞产生CIK细胞。用Tanswell培养小室将DC-CIK细胞与HepG2细胞在同一培养体系内经该小室膜分隔培养24、48h。CCK-8法检测HepG2细胞生长变化,并绘制其生长曲线;划痕实验检测其增殖、迁移能力。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结果 CCK-8法检测显示,DC-CIK细胞对人HepG2细胞生长具显著杀伤作用,与对照组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实验、基因与蛋白水平检测表明,DC-CIK细胞可明显抑制该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在基因与蛋白水平下调该瘤细胞PCNA的表达。结论 DC-CIK细胞可显著下调肝癌细胞的PCNA基因表达,明显抑制其增殖与迁移,以发挥其杀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dc-cik细胞 肝癌HEPG2细胞
下载PDF
hMSC对异体DC-CI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撒亚莲 沈晓梅 +5 位作者 史克倩 唐慧 赵仁彬 陆洁 宋建新 严新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8-991,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对共培养的异体树突状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IL-6、IL-4和IL-2的影响,探讨hMSCs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从健康人骨髓液中分离、培养h... 目的:通过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对共培养的异体树突状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IL-6、IL-4和IL-2的影响,探讨hMSCs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从健康人骨髓液中分离、培养hMSCs,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检测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脂肪样细胞的油红O染色以及CD29和CD44的表达鉴定hMSCs。从健康人的外周血分离、培养DC,CIK细胞。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α,HLA-DR的表达来鉴定DC;检测CIK细胞CD3+CD56+的表达。将hMSCs与DC-CIK细胞以1:10的比例共培养4d,用FCM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IL-10、IL-6、IL-4和IL-2的含量。结果:hMSCs呈长梭形,表达CD29和CD44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96.6%,94.6%,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NSE阳性;脂肪样细胞的油红O染色为阳性。DC细胞表达CD1α,HLA-DR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91.9±10.04)%,(88.80±8.92)%。DC与CIK细胞共培养第4天表达CD3+CD56+的细胞数为29.23±12.23%。hMSCs与DC-CIK细胞共培养第4天的培养上清中IFN-γ为(135.05±48.19)ng/L;TNF-α为(11.33±1.42)ng/L;IL-10为(10.15±2.25)ng/L;IL-6为(494.63±235.222)ng/L;IL-4为(7.07±2.30)ng/L;IL-2为(1074.63±303.74)ng/L。对照组(DC-CIK细胞)的IFN-γ为(717.60±248.15)ng/L;TNF-α为(17.78±7.52)ng/L;IL-10为(29.95±12.76)ng/L;IL-6为(8.03±0.21)ng/L;IL-4为(9.08±3.07)ng/L;IL-2高于1250ng/L。结论:DC-CIK细胞与hMSCs共培养后,IFN-γ分泌减少,IL-10轻微下调。表明hMSCs可能通过干扰DC-CI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dc cik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胃癌术后化疗联合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子龙 曾放 +1 位作者 庞典付 张克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化疗联合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autologous tumor antigen load dendritic cells-cytokin-induced killer,Ag-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化疗联合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autologous tumor antigen load dendritic cells-cytokin-induced killer,Ag-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诊断为进展期(Ⅱ期和Ⅲ期)胃癌的60例患者,均接受胃癌D2根治术,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采用FOLFOX化疗方案,给予6个周期化疗;联合治疗组除给予上述化疗外,同时给予Ag-DC-CIK细胞进行治疗。随访期2年,观察两组患者2年OS和PFS、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3+CD56+)、生活质量评分、化疗不良反应分级。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2年OS及PFS较单纯化疗组明显提高(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单纯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综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7.25±1.56)vs(5.54±1.27)分,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10.0%vs 20.0%,P<0.05)。结论:Ag-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2年OS及PFS,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自体肿瘤细胞抗原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 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下载PDF
DC-CIK细胞联合EGFR-TKI治疗EGFR突变阳性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涛 杨晓丹 +2 位作者 刘兆喆 谢晓冬 郑振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8-412,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评估DC-CIK细胞联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bibitor,TKI)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入选...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评估DC-CIK细胞联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bibitor,TKI)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入选的34例患者均确诊为EGFR突变阳性的进展期NSCLC,接受每日厄洛替尼150 mg或吉非替尼250 mg治疗,其中17例患者联合DC-CIK细胞治疗。分析比较DC-CIK细胞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的疗效,以及外周血CD3^+、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7例患者(41.2%)获得PR,8例患者(47.1%)获得SD,2例患者(11.8%)出现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41.2%,疾病控制率为88.2%;联合用药组患者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P<0.05)。单药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EGFR-TKI联合DC-CIK组CD3^+、CD4^+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CD8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DC-CIK细胞联合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进展期NSCL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联合用药组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DC-CIK治疗后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龚奕 陈幸华 +8 位作者 张曦 张诚 高蕾 高力 文钦 曾韫璟 孔佩艳 刘红 彭贤贵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经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输注治疗后体内的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方法选择50名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抽取其未缓解的骨髓制备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 目的观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经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输注治疗后体内的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方法选择50名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抽取其未缓解的骨髓制备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分离部分单个核细胞培养DC-CIK,以自身白血病冻融抗原共培养激活扩增DC-CIK。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0~60 d输注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每例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7×109,同时给予IL-2(20 WU皮下注射,1次/d,连续10 d)皮下注射。动态观察患者接受DC-CIK细胞输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体内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并与既往接受自体外周血移植但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52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0名患者DC-CIK输注后患者体内CD8+、CD16+、CD56+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输注治疗前水平(P<0.01),治疗组同一随访时间段CD3+、CD4+、CD8+、CD16+、CD56+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未采用DC-CIK治疗组(P<0.01)。结论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输注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肿瘤杀伤性T细胞水平,有助于清除移植后微小残留病,改善患者无病生存率(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冻融抗原 dc-cik 细胞治疗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放化疗联合DC-CIK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18
作者 应敏刚 魏植强 +2 位作者 杨建伟 陈路川 郑秋红 《实用癌症杂志》 2010年第3期274-276,282,共4页
目的探讨放化疗联合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对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放化疗联合HPS70(Heat Shock Protain70)负载的DC-CIK细胞疗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1配对的方法 ,以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放化疗联合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对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放化疗联合HPS70(Heat Shock Protain70)负载的DC-CIK细胞疗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1配对的方法 ,以性别、年龄、部位、病理分期、AJCC(1997)中临床分期、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是否接受术后辅助放疗为指标,在同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但未行DC-CIK细胞疗法的患者中选择51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OS)和3年无病生存率(DFS)。结果 DC-CIK治疗组及对照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88.2%和68.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C-CIK治疗组及对照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3.1%和27.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放化疗联合DC-CIK细胞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热休克蛋白 dc-cik细胞 无病生存率
下载PDF
自体DC-CIK细胞联合微波热凝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寇晓霞 黄耀 +2 位作者 袁振刚 吴孟超 钱其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9-513,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经皮微波热凝(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治疗科收治的44例行PMCT+DC-CIK治疗的肝癌患者(联合治疗组),先... 目的: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经皮微波热凝(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治疗科收治的44例行PMCT+DC-CIK治疗的肝癌患者(联合治疗组),先行血细胞分离单采并进行DC-CIK细胞培养,采血后第2天进行PMCT治疗;培养10 d后行CIK细胞回输及DC疫苗皮内注射。此后分别于1、2个月后行第2疗程及第3疗程DC-CIK细胞治疗。同时选取44例单纯行PMCT治疗的同期肝癌患者与之配对(对照组),该组患者仅行PMCT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AFP变化、免疫功能、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均有AFP下降及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降低,但联合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而联合治疗组则显著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中位总生存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7.1 vs 4.9个月;21.5 vs 14.0个月,均P<0.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联合PMCT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延缓肿瘤复发、延长生存期,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 微波热凝治疗 肝癌 过继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细胞生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20
作者 赵悦 李兴德 +3 位作者 韩立杰 朱中成 王明 李宝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通过对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细胞生物疗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了解该治疗方法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同步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免疫治... 目的:通过对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细胞生物疗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了解该治疗方法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同步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免疫治疗组、同步放化疗序贯DC-CIK免疫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免疫水平以及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细胞免疫治疗能够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以及临床有效率,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细胞免疫治疗以及同步放化疗序贯DC-CIK细胞免疫治疗均能够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水平。此外,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细胞免疫治疗能够降低单纯同步放化疗导致的粒细胞水平降低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但可能导致患者发热的发生。结论: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较单纯同步放化疗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放化疗 dc-cik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