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VITRO ANTI-HEPATOMA EFFECTS OF MONOCYTES AND KUPFFER CELLS ISOLATED FROM HEPATOMA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WITH BIOLOGICAL IMMUNE STIMULANTS
1
作者 成令忠 韩伟 +4 位作者 钟翠平 顾云娣 赵岗 林芷英 汤钊猷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37-40,共4页
Monocytes (MC), lymphocytes (LC) and Kupffer cells (KC) were isolated respectively from blood and surgical liver samples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13 patients were given BCG, mixed ba... Monocytes (MC), lymphocytes (LC) and Kupffer cells (KC) were isolated respectively from blood and surgical liver samples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13 patients were given BCG, mixed bacterium vaccine (MBV) and human white blood cell interferon (IFN), the other 3 patients were not treated with any biological immune stimulants (BIS) and served as controls. The cytosta-tic and cytotoxic effects of MC and KC on human hepatoma SMMC-7721 (TC) were assayed in vitro and the numbers of T total (Tt), T helper (Th) and T suppressor (Ts) cells were counted using CD monoclonal antibody immunofluorescence.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On the 7th day after the first administration of BIS, the cytostatic and cytotoxic effects of MC on TC showed obvious increase over pre-administration. The activity of BIS was 1 ?5 times as high as that in the controls. (2) After 3 administrations, the cytostatic effect of MC on TC increased to the normal level (84%), while the controls remained as before (45%). (3) On the 7th day after first administration, cytostatic and cytotoxic effects of KC on TC were 0.5 and 1 times higher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s. (4) The numbers of Tt and Th of patients given BIS increased continuously; on the contrary Ts decreased in numb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bined use of BCG, MBV and IFN can actively enhance the immune anti-hepatoma function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 MC HCC IN VITRO ANTI-HEPATOMA EFFECTS OF MONOCYTES AND KUPFFER cells ISOLATED FROM HEPATOMA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WITH biological IMMUNE STIMULANTS
下载PDF
肿瘤DC-CIK细胞生物治疗产业的国际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丁洋 刘永军 《中国药物评价》 201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分析DC-CIK细胞生物治疗在抗肿瘤领域的市场现状与趋势。方法:应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该产业竞争情况。结果:当前国际知名的细胞治疗公司大多未在我国成立合资或独资机构,我国个别企业正在涉及该领域;一些国外实力雄厚的医药公司开... 目的:分析DC-CIK细胞生物治疗在抗肿瘤领域的市场现状与趋势。方法:应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该产业竞争情况。结果:当前国际知名的细胞治疗公司大多未在我国成立合资或独资机构,我国个别企业正在涉及该领域;一些国外实力雄厚的医药公司开始有所投入,通过生物医学研发进入;目前并无其他替代品出现;技术和人才供方具有较强谈判能力;买方议价能力逐渐增强。结论:宏观方面,增加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创造国际间合作交流机会;鼓励科研创新和完善教育支撑;微观方面,立足国内肿瘤发病实际优化技术,营销带动研发;注重人才培养,树立品牌意识;以主流方式融入主流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细胞生物治疗 波特五力模型 抗肿瘤 市场分析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化疗联合DC-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程春来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5期759-761,共3页
目的探讨一线化疗联合生物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一线化疗方案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一线化疗联合生物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一线化疗方案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一线化疗方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4%,生活质量提高率为89.5%,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Hb、Alb、B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生物治疗可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并可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生物治疗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吴建辉 向福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9期191-194,共4页
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的进行性肌肉骨骼疾病,而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发病率较高,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因机械负荷而导致软骨丢失是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核心因素。为延缓膝骨性关节炎的自然病程,或尽可能避免晚期治疗的全膝关... 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的进行性肌肉骨骼疾病,而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发病率较高,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因机械负荷而导致软骨丢失是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核心因素。为延缓膝骨性关节炎的自然病程,或尽可能避免晚期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膝骨性关节炎的生物治疗上。目前,新型生物治疗,如富血小板血浆(PRP)、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含有基质血管成分的自体微粉碎脂肪组织(AMFAT)等已经应用于临床,而后两种基于干细胞的治疗方案是迄今为止提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质量的唯一方法。然而在不久的将来,基因治疗可能成为另一种选择。本文将针对目前用于膝骨性关节炎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生物治疗 富血小板血浆 间充质干细胞 自体微粉碎脂肪组织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脊索细胞:椎间盘退变生物治疗的新选择?
5
作者 孙振 段伟 +4 位作者 常乐 赵昕 许奔驰 罗卓荆 叶正旭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86-489,共4页
椎间盘退变(IDD)是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可引发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退变性畸形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人椎间盘发育早期,存在形态较大、富含囊泡的脊索细胞和形态较小、无囊泡的髓核细胞。然而,随着... 椎间盘退变(IDD)是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可引发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退变性畸形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人椎间盘发育早期,存在形态较大、富含囊泡的脊索细胞和形态较小、无囊泡的髓核细胞。然而,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脊索细胞逐渐消失,与此同时早期IDD开始出现。研究表明,脊索细胞可通过保护髓核细胞维持椎间盘正常生理功能。同时,脊索细胞还可抑制血管神经浸润维持椎间盘内环境稳态。此外,脊索细胞还可诱导干细胞向髓核细胞表型分化。然而,以上相关机制研究仍处于早期,脊索细胞在椎间盘中的重要地位仍未被完全阐明。因此,深入研究脊索细胞在椎间盘正常功能调控的机制和相关通路、探索其对IDD的生物治疗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脊索细胞 生物治疗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处理苯酚的基础研究
6
作者 郭璇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3-5,共3页
苯酚废水生物毒害作用强,处理过程消耗能量大,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处理苯酚废水可在水质净化的同时以电能的形式回收能量。本文以模拟苯酚废水为燃料构建并启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考察电池产电特性及对苯酚废水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 苯酚废水生物毒害作用强,处理过程消耗能量大,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处理苯酚废水可在水质净化的同时以电能的形式回收能量。本文以模拟苯酚废水为燃料构建并启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考察电池产电特性及对苯酚废水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利用苯酚废水为底物产电,电池稳定运行电压输出为220±10 m V,稳定输出功率密度为161.30 m W/cm~3±0.33 m W/cm~3;电池对苯酚处理效果较好,COD去除率为79.4%±2.0%,相应的苯酚污染物去除率为97.0%±2.0%;稳定运行的电池阳极微生物多样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苯酚废水 生物处理技术 优势菌株鉴定
下载PDF
固定化细胞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前景 被引量:83
7
作者 周定 王建龙 +2 位作者 侯文华 岳奇贤 熊岳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1-54,59,共5页
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发展过程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包括去除BOD物质、硝化-脱氮、酚、氰的降解、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或回收以及印染废水的脱色处理等。最后,对固定化细胞应用于废水生物处理的前景及存... 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发展过程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包括去除BOD物质、硝化-脱氮、酚、氰的降解、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或回收以及印染废水的脱色处理等。最后,对固定化细胞应用于废水生物处理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细胞 废水 生物处理
下载PDF
XM固态菌剂载体选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马梅荣 陈雷 +1 位作者 宣世伟 孙德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9-261,共3页
为研制具有扩大培养和固定化两种功能的载体材料,以微生物的数量作为检测指标,考察了载体的种类、配比、温度和载体水分含量等单因素对载体吸菌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载体比单一载体吸菌效果好,更适合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不同温度... 为研制具有扩大培养和固定化两种功能的载体材料,以微生物的数量作为检测指标,考察了载体的种类、配比、温度和载体水分含量等单因素对载体吸菌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载体比单一载体吸菌效果好,更适合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不同温度和载体水分含量对吸菌量也有一定的影响.采用本实验所选择的最适条件,将通过网孔尺寸为0.420 mm分样筛的麦麸、麦壳、锯末、活性炭和砖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将含水量控制在50%(质量分数)左右,在30℃进行发酵和固定化制成固态菌剂,每克含菌量可达到4×108~5×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M菌剂 载体选择 混合载体
下载PDF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平 张洪林 蒋林时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3年第2期8-11,共4页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处理效率高、稳定性强、生物密度高、耐毒性、耐高负荷、产污泥量少等优点,但该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要达到工业应用的水平还需要解决多种生物共生的固定化体系、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反应器,以及生...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处理效率高、稳定性强、生物密度高、耐毒性、耐高负荷、产污泥量少等优点,但该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要达到工业应用的水平还需要解决多种生物共生的固定化体系、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反应器,以及生物解析剂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细胞技术 废水处理 应用 微生物 生物处理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0
作者 秦胜东 郭嘉昒 +3 位作者 刘玉存 马慧 尹政 吕利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11,共6页
由于微生物在去除污染物中的独特作用,生物降解被视为相对有效、经济节能、最有希望的水处理技术之一。近年来,各国学者应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不同类型的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固定化微生... 由于微生物在去除污染物中的独特作用,生物降解被视为相对有效、经济节能、最有希望的水处理技术之一。近年来,各国学者应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不同类型的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比较了不同固定化方法的优劣,指出了人工合成高分子垫层材料在稳定性、耐生物降解性、扩散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依然有许多不足。最后,指出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水处理技术 多环芳烃 氰化物 放射性废水 生物过滤 环境友好
下载PDF
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微生物处理有机微污染源水 被引量:35
11
作者 翟晓萌 李道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0-84,共5页
以黄浦江水为处理源水 ,将筛选出的菌种用海藻酸钠为载体进行固定化包埋 ;对间歇式处理体系中菌体浓度 ,处理温度以及起始 TOC浓度对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 ,菌体浓度为 1 g/L~ 2 g/L,处理温度为 2 0℃时 ,包埋颗粒... 以黄浦江水为处理源水 ,将筛选出的菌种用海藻酸钠为载体进行固定化包埋 ;对间歇式处理体系中菌体浓度 ,处理温度以及起始 TOC浓度对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 ,菌体浓度为 1 g/L~ 2 g/L,处理温度为 2 0℃时 ,包埋颗粒性状保持较好 ,对源水中起始浓度在 1 0 mg/L~ 1 5mg/L之间的 TOC具有 2 0 %~ 30 %的降解率 ;温度升高 ,明显缩短颗粒使用寿命 ;而菌体浓度增加对处理效果没有增强作用 .另外 ,以菌 TD2和 TD4包埋颗粒为例 ,测试发现经 48h处理 ,其对源水中浓度为53.4μg/L酚具有 90 %左右的降解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微污染源水 固定化细胞 生物预处理 给水
下载PDF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细菌衰减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郝晓地 朱景义 +1 位作者 曹秀芹 曹亚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104-3109,共6页
通过衰减速率测定实验和LIVE/DEAD细胞活性染色实验,分析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细菌在好氧环境下的衰减状态.研究发现,细菌的衰减实质上是由生物量减少引起的数量衰减和由细胞活性降低引起的活性衰减两部分构成的.结果表明,硝化系统细菌... 通过衰减速率测定实验和LIVE/DEAD细胞活性染色实验,分析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细菌在好氧环境下的衰减状态.研究发现,细菌的衰减实质上是由生物量减少引起的数量衰减和由细胞活性降低引起的活性衰减两部分构成的.结果表明,硝化系统细菌在衰减过程中由细胞活性降低引起的衰减约占60%,由细胞死亡引起的衰减约占40%;而在异养系统中由活性降低引起的衰减和由细胞死亡引起的衰减分别为80%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生物处理 细胞衰减 细胞死亡 活性降低 LIVE/DEAD染色
下载PDF
高效脱色菌的特性及其在染化废水厌氧处理中的生物强化作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徐向阳 张明洲 俞秀娥 《中国沼气》 2001年第2期3-7,29,共6页
从活性污泥等微生物源中分离、筛选获得 10株高效脱色菌 ,经鉴定其属于Pseudomonas,Bacillus,Xanthomonas,Erwinia ,Alealigenes,Plesiomonas。对艳红染料生产废水脱色试验表明 :最适温度 30℃ ,pH 6 .6~ 8.0 ,湿细胞浓度 2 0~ 30g... 从活性污泥等微生物源中分离、筛选获得 10株高效脱色菌 ,经鉴定其属于Pseudomonas,Bacillus,Xanthomonas,Erwinia ,Alealigenes,Plesiomonas。对艳红染料生产废水脱色试验表明 :最适温度 30℃ ,pH 6 .6~ 8.0 ,湿细胞浓度 2 0~ 30g·L- 1;静置培养 (兼氧 )脱色率高于振荡培养 ;外加NADH、NADPH、易降解有机物和有机废水可强化脱色菌的脱色性能。为实现脱色菌的资源化应用 ,试验将PseudomonasD18,ErwiniaD17,AlcaligenesD19andPlesiomonasD12 4株脱色菌制成混合培养物和固定化细胞 ,分别投加于处理染化废水的厌氧反应器 ,结果发现 :在相同COD负荷、水力负荷条件下 ,投加固定化细胞的反应器 ,其脱色率可提高 5%~ 10 % ,出水苯胺浓度提高 4 0 %~ 6 5%。电镜观察发现脱色菌在胶团内外持留、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色菌 固定化细胞 厌氧生物处理 生物强化 染料生产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复合生物阴极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废水及同步产电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琳 李雪 王丽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98-1104,共7页
为研究生物阴极在MFC(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分别以粒径为2~4 mm的颗粒活性炭和粒径为2~4、4~8、8~12mm的颗粒石墨为阴极基质材料,构建升流复合生物阴极型单室MFC,研究阴极基质材料的种类和粒径对MFC的产电性能和净水效能的影响.结... 为研究生物阴极在MFC(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分别以粒径为2~4 mm的颗粒活性炭和粒径为2~4、4~8、8~12mm的颗粒石墨为阴极基质材料,构建升流复合生物阴极型单室MFC,研究阴极基质材料的种类和粒径对MFC的产电性能和净水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阳极基质材料为2~4 mm粒径的颗粒活性炭时,燃料电池中利用玻璃纤维取代离子交换膜,阴极基质材料为选用4~8 mm粒径颗粒石墨的反应柱产电量最大,为534 m V(外电阻为1 000Ω),最大功率密度达到631.6 m W/m^3,库伦效率为3.82%;阴极的p H越低越有利于阴极的产电反应;不同阴极基质材料的MFC对CODCr去除率均在80%左右,TN、NH_4^+-N及TP的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79%、93%和34%.研究显示,阴极基质材料的种类和粒径对MFC的产电性影响较大,但对其净水效能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生物阴极 污水净化 产电 阴极基质材料
下载PDF
自体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志华 陆宝石 +5 位作者 焦义恒 王兴波 袁宏江 雷新生 王焕中 鲁祥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1期86-89,共4页
目的评估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回输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月合肥凤凰肿瘤医院生物免疫治疗中心治疗的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18例,采用自体单个核细胞制备CIK细胞,培养2~3周后给予静... 目的评估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回输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月合肥凤凰肿瘤医院生物免疫治疗中心治疗的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18例,采用自体单个核细胞制备CIK细胞,培养2~3周后给予静脉输注治疗。通过荧光活化细胞分选法(FACS)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状态、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疾病控制率(DCR),观察毒副作用。结果经培养后,CIK细胞扩增较好,达到预期质量标准。患者治疗后CD4+、CD8+细胞比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8+,CIK细胞(CD3+/CD56+)高于治疗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Kamofsky评分升高>20分者27例,10~<20分者29例,<10分者36例;下降<10分者26例。食管癌、胃癌、结肠癌DCR分别为55.26%(21/38)、64.91%(327/57)、65.22%(15/23)。无心、肝、肺、肾脏中毒反应。结论 CIK治疗恶性消化道肿瘤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细胞免疫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抑制肿瘤增长,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生物治疗 消化道恶性肿瘤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污水生物脱氮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慧敏 李晓玲 赵剑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6-1222,共7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其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能产生电能,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将MFC应用于含氮污水的处理中便形成了反硝化或同步硝化反硝化MFC系统。本文回顾了MFC生物脱氮的发展历程,并从MFC实验装置的设计构造...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其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能产生电能,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将MFC应用于含氮污水的处理中便形成了反硝化或同步硝化反硝化MFC系统。本文回顾了MFC生物脱氮的发展历程,并从MFC实验装置的设计构造(空间构型、电极材料、分隔材料)、影响因素(含氮污染物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碳源与碳氮比、温度、p H值、外电阻)和反硝化细菌的基因表达与多样性等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与分析,提出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MFC生物脱氮效能的强化:开发具有强电子传输能力和氨氧化催化功能的廉价高效电极材料,优化MFC脱氮的运行条件和探索不同环境下的脱氮机理,通过研究MFC阴极微生物种群构成筛选培育优势反硝化功能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污水处理 生物脱氮 反硝化 催化 厌氧
下载PDF
电沉积Ni-W-P合金电极在微生物电解池产氢技术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源 王利勇 +3 位作者 叶晔捷 陈英文 祝社民 沈树宝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8-263,共6页
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W-P合金,系统研究了硫酸镍浓度、钨酸钠浓度、次亚磷酸钠浓度、热处理温度等条件对Ni-W-P合金电极析氢活性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技术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组成等物理性质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 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W-P合金,系统研究了硫酸镍浓度、钨酸钠浓度、次亚磷酸钠浓度、热处理温度等条件对Ni-W-P合金电极析氢活性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技术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组成等物理性质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Ni-W-P合金电极是微生物电解池产氢技术的优良阴极材料,在外加电源0.9V条件下,其最大氢气产率为1.09m3/(m3.d),相应的电流密度和COD去除率分别为131A/m3与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微生物电解池 废水处理 Ni—W—P合金
下载PDF
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伟 雄鹰 +1 位作者 张桂茹 谭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8-543,共6页
为发展癌胚抗原 (CEA)阳性肿瘤的治疗性疫苗 ,应用基因工程和静电液滴技术制备出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 ,经腹腔免疫实验小鼠 ,再分别应用CEA基因转染的H2 2 细胞小鼠皮下及腹腔接种 ,观察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诱... 为发展癌胚抗原 (CEA)阳性肿瘤的治疗性疫苗 ,应用基因工程和静电液滴技术制备出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 ,经腹腔免疫实验小鼠 ,再分别应用CEA基因转染的H2 2 细胞小鼠皮下及腹腔接种 ,观察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杀伤CEA阳性肿瘤细胞的能力 ,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小鼠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和各实验组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 ,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可以有效抑制CEA阳性肿瘤的生长 ,诱导小鼠CTL对CEA阳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 ,并能改善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化细胞 癌胚抗原 肿瘤生物治疗
下载PDF
肾癌术后应用α-干扰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会兴 于满 +4 位作者 王云鹏 何宝玉 彭永光 刘德风 邱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31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肾癌术后应用α-干扰素(α-IFN)的治疗效果。方法肾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肾癌切除术后应用α-IFN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肾癌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早期(Robson分期Ⅰ~Ⅱ期)肾癌患者... 目的观察肾癌术后应用α-干扰素(α-IFN)的治疗效果。方法肾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肾癌切除术后应用α-IFN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肾癌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早期(Robson分期Ⅰ~Ⅱ期)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晚期(Ⅲ期)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Ⅲ期)肾癌切除术后应用α-IFN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长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肾肿瘤 生物治疗
下载PDF
吉非替尼对晚期肺鳞癌患者四种外周血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及近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光 张丹 张曙光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3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对晚期肺鳞癌患者4种外周血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为晚期肺鳞癌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予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观察比...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对晚期肺鳞癌患者4种外周血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为晚期肺鳞癌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予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的浓度,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外周血血清CEA、CA125、NSE、SCC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恶心、恶心伴呕吐、骨髓抑制等毒性反应,两组毒性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口服吉非替尼能降低晚期肺鳞癌患者外周血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提高近期疗效,且无严重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吉非替尼 肿瘤标记 生物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