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DC-EPG分析不带毒西花蓟马于两种寄主上的取食行为
1
作者 洪丹丹 文礼章 张治军 《华中昆虫研究》 2014年第1期3-11,共9页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害虫,并且是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最有效的传播介体,每年可造成农作物巨大的损失。为明确西花蓟马对发病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性,从而明确寄主植物带毒...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害虫,并且是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最有效的传播介体,每年可造成农作物巨大的损失。为明确西花蓟马对发病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性,从而明确寄主植物带毒是否会改变西花蓟马的取食行为。本实验采用直流刺吸电位仪(direct current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DC-EPG)分析记录了不带毒西花蓟马在感毒与非感毒辣椒、曼陀罗2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主要记录了西花蓟马在这两种寄主上的总刺探波、长取食刺探波、短取食刺探波、以及非取食刺探波的持续时间和次数。结果发现:①西花蓟马成虫在感染番茄斑萎病毒的寄主植物上的总刺探波、短取食刺探波、非取食刺探波无论取食次数持续时间都多于健康寄主,且差异性显著。②雄虫于感染番茄斑萎病毒寄主上的长取食波时间显著多于健康寄主。这说明西花蓟马成虫对感染番茄斑萎病毒的寄主植物的取食刺探具有显著偏好性。这将对防治西花蓟马及番茄斑萎病毒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番茄斑萎病毒 直流刺吸电位仪 寄主植物 取食行为
原文传递
绿盲蝽在不同棉花品种(系)上取食行为的EPG解析及田间验证 被引量:24
2
作者 赵秋剑 吴敌 +4 位作者 林凤敏 李长友 张永军 吴孔明 郭予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60-2268,共9页
【目的】观察并解析绿盲蝽在不同棉花品种(系)植株上的取食选择行为,阐明绿盲蝽取食危害机制,为发掘抗盲蝽棉花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直流昆虫刺探电位仪Giga-8 DC-EPG,结合体视显微镜装置观察绿盲蝽对14个不同品种(系)棉花植... 【目的】观察并解析绿盲蝽在不同棉花品种(系)植株上的取食选择行为,阐明绿盲蝽取食危害机制,为发掘抗盲蝽棉花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直流昆虫刺探电位仪Giga-8 DC-EPG,结合体视显微镜装置观察绿盲蝽对14个不同品种(系)棉花植株的取食行为,同时田间调查不同棉花品种(系)上绿盲蝽种群发生危害动态并确定相应的绿盲蝽危害级别。【结果】绿盲蝽的刺探波型主要包括5种波型,即A波、H波、M波、B波,以及非刺探波型NP波。A波为刺探波,H波为口针在韧皮部刺探波,M波为口针进入韧皮部中破碎细胞并分泌唾液波,B波为对搅碎细胞后混合物的吸取以及口针停留后拔出波,NP波为喙和口针停留在叶片表面并未刺入波。【结论】14个棉花品种(系)中,亚洲棉和GK50对绿盲蝽表现较强的驱避性,而绿盲蝽对灵-06、石抗338等棉花品种(系)有较强的趋向性。室内解析与田间调查绿盲蝽种群发生危害动态及危害级别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dc-epg 取食行为 抗虫性 棉花品种(系)
下载PDF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在不同品种茶树上的取食行为 被引量:41
3
作者 苗进 韩宝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973-3982,共10页
应用可视DC-EPG方法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在9个品种茶苗上的口针刺探行为,共发现并初步确定了7种主要波型,即A波、S波、C波、E波、F波和R波、以及非刺探波NP波。A波为刺探波,S波为口针向韧皮部刺探和进入韧皮部中... 应用可视DC-EPG方法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在9个品种茶苗上的口针刺探行为,共发现并初步确定了7种主要波型,即A波、S波、C波、E波、F波和R波、以及非刺探波NP波。A波为刺探波,S波为口针向韧皮部刺探和进入韧皮部中的分泌唾液波,C波为口针到达韧皮部之前的主动取食波,E波和F波为口针在韧皮部中吸收波,R波为取食间歇波。以该叶蝉在不同品种茶树上的平均刺探次数和各波形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或者以其在不同品种茶树上含有各波形的单次刺探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均将9个品种分为3个不同的组。S、E和F波对应着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树上的主要取食活动,可能与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取食密切相关。以S、E和F各波的平均持续时间、以及含有各波形的单次刺探的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对品种的抗性强弱排序,评判9个茶树品种抗叶蝉取食能力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龙井长叶、黄旦、政和大白茶、黔湄601、红芽佛手、中茶102、中茶302、龙井43和安吉白茶。该顺序与田间查得的9个品种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一致,表明DC-EPG方法简捷、可信度高,可作为检测茶树品种对叶蝉抗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取食行为 dc-epg 聚类分析 茶树抗性
下载PDF
EPG技术分析不同品种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差异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丽芳 徐德良 +1 位作者 穆丹 韩宝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1-286,共6页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最严重的茶树害虫,不同品种对其表现出抗性或感性,EPG是近年用于快速检测作物抗刺吸式害虫的新技术。以浙江、江苏主推的6个茶树良种为供试材料,用可视的DC-EPG技术记录了该叶蝉的刺探取食行为。结果表明:(1)叶蝉在6...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最严重的茶树害虫,不同品种对其表现出抗性或感性,EPG是近年用于快速检测作物抗刺吸式害虫的新技术。以浙江、江苏主推的6个茶树良种为供试材料,用可视的DC-EPG技术记录了该叶蝉的刺探取食行为。结果表明:(1)叶蝉在6个品种茶树上的7种基本刺吸波形是相同的。(2)在锡茶5号、苏茶1号上的刺探次数多,在韧皮部内的被动取食波-E波的持续时间长;在龙井43上刺探次数少,在韧皮部内的被动取食波E波持续时间短;苏茶120、中茶108和安吉白茶则居中。(3)使用聚类分析、多重比较分析,评判6个品种茶树抗叶蝉取食能力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龙井43>苏茶120>中茶108>安吉白茶>苏茶1号>锡茶5号,该顺序与田间观察的6个品种茶树上叶蝉虫口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基本一致。认为EPG技术可用于评判不同品种茶树对叶蝉抗性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茶树品种 刺吸行为 可视dc-epg 聚类分析 抗虫性
下载PDF
4种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晓敏 李静静 +3 位作者 张大山 白润娥 汤清波 闫凤鸣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利用直流刺吸电位技术(DC-EPG)记录了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生物型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黄瓜Cucumis sativus L.、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和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上的取食行为,并分析了4种植物对B型烟粉虱的抗性机制.研... 利用直流刺吸电位技术(DC-EPG)记录了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生物型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黄瓜Cucumis sativus L.、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和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上的取食行为,并分析了4种植物对B型烟粉虱的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其在黄瓜上持续取食的比例最高,且刺探次数显著多于其他寄主,C波总持续时间较短,E波及E2波持续时间较长;在烟草和西葫芦上经历E波前pd波出现次数较多、韧皮部取食时间相对较长的取食过程;在茄子上C波持续时间最长,pd波出现次数最多,取食成功率最低,E波及E2波持续时间最短.根据以上结果可以推测,黄瓜对B型烟粉虱的抗性因子可能存在于叶肉或表皮中,烟草和西葫芦对B型烟粉虱的抗性因子可能存在于从表皮到韧皮部汁液中,茄子对烟粉虱的抗性可能存在于整个刺探过程,且对烟粉虱取食抗性水平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烟粉虱 dc-epg 取食行为 抗性机制 寄主适应性
下载PDF
基于增加输入电阻的刺吸电位仪改进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梁相志 李静静 +4 位作者 卢少华 潘建斌 吴莉莉 邢玉清 闫凤鸣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基于增加EPG输入电阻(从109Ω增加到1010Ω)对直流刺吸电位仪(DC-EPG)进行改进,并对烟蚜Myzus persicae进行波形记录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输入电阻1个数量级后,EPG波形记录效果有所提升,pd波、E1波和E2波相对振幅和频率有所提高,且E1波较... 基于增加EPG输入电阻(从109Ω增加到1010Ω)对直流刺吸电位仪(DC-EPG)进行改进,并对烟蚜Myzus persicae进行波形记录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输入电阻1个数量级后,EPG波形记录效果有所提升,pd波、E1波和E2波相对振幅和频率有所提高,且E1波较原仪器记录的E1波在频率上差异显著,E2波较原仪器记录的波形在相对振幅和频率上差异显著,这说明通过增加输入电阻能够有效改进EPG记录效果,提高波形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刺吸电位仪 DC—EPG 输入电阻 波形 改进
下载PDF
利用EPG技术分析西花蓟马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玉秀 张治军 吕要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4-721,共8页
采用直流刺吸电位仪EPG(direct current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分析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雌雄虫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探讨西花蓟马雌雄虫取食行为差异及与寄主适合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西花蓟... 采用直流刺吸电位仪EPG(direct current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分析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雌雄虫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探讨西花蓟马雌雄虫取食行为差异及与寄主适合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西花蓟马在辣椒上的非取食刺探次数显著少于其他寄主植物。雌虫在辣椒、番茄、曼陀罗和矮牵牛上的非取食刺探分别为231.1,328.9,361.0和304.4次,雄虫在辣椒、番茄、曼陀罗和矮牵牛上的非取食刺探分别为152.7,277.2,221.4和196.8次。西花蓟马在矮牵牛上的短取食刺探显著高于番茄,雌虫在番茄和矮牵牛上的短取食分别为68.8和144.4次,雄虫在番茄和矮牵牛上的短取食分别为15.9和80.9次。西花蓟马在矮牵牛上的长取食刺探次数少于在其他寄主植物。(2)雌虫比雄虫产生更多的非取食刺探和短取食刺探,雄虫的长取食刺探显著高于雌虫。在矮牵牛上,雌虫的非取食刺探次数和非取食刺探总时间为雄虫的1.5倍。在番茄上,雌虫的短取食次数和短取食总时间分别为雄虫的4倍和2倍;雄虫的长取食次数和长取食总时间分别为雌虫的2倍和7倍。由此可见,西花蓟马的取食行为与寄主适宜性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直流刺吸电位仪 寄主植物 取食行为 性别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