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嵌同步机支撑特性的含储能并网变流器电流型控制策略
1
作者 韩宇 乔学博 +2 位作者 李勇 喻松涛 曹一家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58-168,共11页
光储并网变流器具有低惯量、弱阻尼、调压能力弱和功率频繁波动等特征,大规模接入会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此类含储能并网变流器,提出了一种内嵌同步机支撑特性的电流型控制策略,以增强系统的惯性支撑能力。该策略模拟同步机... 光储并网变流器具有低惯量、弱阻尼、调压能力弱和功率频繁波动等特征,大规模接入会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此类含储能并网变流器,提出了一种内嵌同步机支撑特性的电流型控制策略,以增强系统的惯性支撑能力。该策略模拟同步机的动力学行为,将并网变流器输出外特性控制成具有同步机控制特性的受控电流源,融合了基于虚拟同步机的构网型控制与基于锁相环的跟网型控制两者的优势,在惯性支撑、故障穿越、电网谐波、孤岛运行等方面具备显著综合优势,并且虚拟惯性支撑的实现无须对系统输出频率微分进行检测采样,避免了频率微分检测带来的噪声干扰。此外,针对交流侧惯性支撑能力与直流侧电压稳定难以调和的矛盾,设计了兼顾直流侧电压稳定与交流侧惯性支撑的模糊自适应比例-积分(PI)协调控制策略。最后,硬件在环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变流器 光伏 储能 惯性支撑 虚拟同步机 电流型控制 电压稳定性
下载PDF
风电机组的自同步电压源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蔡旭 秦垚 +2 位作者 王晗 邓桢彦 徐思莹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78-2490,共13页
电力系统正朝着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装置的“双高”特征方向发展,电压源风电机组具备建立电压、自主快速支撑电网电压和频率的能力,有助于“双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双高”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电源侧解... 电力系统正朝着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装置的“双高”特征方向发展,电压源风电机组具备建立电压、自主快速支撑电网电压和频率的能力,有助于“双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双高”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电源侧解决方案。文章依照电压源控制方法发展的脉络,首先阐述了并网变换器的电压源控制方法,进而针对风电变流器的双变换器特征,总结了电压源控制在两种主流风电机组中的应用,包括稳态频率响应和电网故障下的限流控制及暂态电压支撑等,给出了风电机组自同步电压源技术的现状。最后,对电压源风电机组大规模应用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技术攻关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风电机组 下垂控制 虚拟同步控制 直流电容惯性同步控制 限流控制 暂态电压支撑
下载PDF
构网型柔性直流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修连成 黎恒烜 +2 位作者 陈堃 胡兴洋 张隆恩 《湖北电力》 2023年第5期108-114,共7页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增加,传统同步发电机装机容量下降,使得电网的惯性效应和阻尼能力逐渐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构网型柔性直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电气转矩分析法研究了影响构网型柔性直流系统惯量水平和阻尼特性的主要因素。...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增加,传统同步发电机装机容量下降,使得电网的惯性效应和阻尼能力逐渐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构网型柔性直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电气转矩分析法研究了影响构网型柔性直流系统惯量水平和阻尼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构网型柔性直流系统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系数和下垂系数可以等效地调节系统的惯性和阻尼特性。仿真结果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论将有助于设计有效的构网型柔性直流系统控制策略,以辅助提升交直流混联大电网的惯量水平与阻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控制 柔性直流系统 惯性阻尼 同步发电机 柔性直流输电 新能源
下载PDF
风电–多端柔直送出系统电压源型控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仁炘 施刚 +2 位作者 蔡旭 梁军 李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98-1509,共12页
为解决风电–多端直流送出系统并网带来的惯量缺失及稳定性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受端换流站的电压源型控制策略。在受端换流站利用直流母线等效电容固有动态特性实现无锁相环自主电网同步控制,使受端换流站对交流电网体现为电压源,... 为解决风电–多端直流送出系统并网带来的惯量缺失及稳定性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受端换流站的电压源型控制策略。在受端换流站利用直流母线等效电容固有动态特性实现无锁相环自主电网同步控制,使受端换流站对交流电网体现为电压源,解决并入弱电网的谐振问题;并在直流侧附加虚拟电阻,使直流侧体现为下垂特性,以协调多受端换流站间的功率分配。此外,受端换流站直流侧电压还能自主响应电网频率变化,自动调节直流系统潮流,从风场或其他电网调用功率,为出现频率偏差的电网提供频率支撑。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软件构建四端直流系统仿真算例,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 风电场 电压源型控制 惯量响应 自同步
下载PDF
适应于弱电网的永磁直驱风电机组虚拟惯量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21
5
作者 贺家发 宋美艳 +3 位作者 兰洲 黄林彬 辛焕海 汪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90,共8页
大规模的风电机组并网使电力系统面临惯量减小与调频能力不足的问题,而风机的虚拟惯量控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当前,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虚拟惯量控制主要通过将电网频率引入其功率控制或转矩控制中,来实现风机对电网的功率支撑,... 大规模的风电机组并网使电力系统面临惯量减小与调频能力不足的问题,而风机的虚拟惯量控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当前,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虚拟惯量控制主要通过将电网频率引入其功率控制或转矩控制中,来实现风机对电网的功率支撑,风电机组仍采用锁相环实现与电网的同步。但在弱电网下,锁相环的动态性能将恶化,甚至会导致风机的失稳。为此,提出一种适应于弱电网的永磁直驱风电机组虚拟惯量协调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可利用直流电容动态实现直驱风电机组网侧逆变器的并网自同步,从而使直驱风电机组无需经过锁相环并网并且能适应于弱电网运行。此外,该控制策略可利用存储于风机的旋转动能为电网提供虚拟惯量。详细讨论了相应的并网自同步机理及惯量模拟机理,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控制 虚拟惯量 协调控制策略 永磁直驱风电机组 弱电网
下载PDF
具有频率实时镜像和自主电网同步能力的风场–柔直系统控制方法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仁炘 张琛 蔡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6-505,共10页
大型海上风电采用柔性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VDC,VSC-HVDC)并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VSC-HVDC采用基于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同步并网的电流矢量控制方式,体现为无惯量的电流源。对此,该文提出一种新型柔直换流... 大型海上风电采用柔性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VDC,VSC-HVDC)并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VSC-HVDC采用基于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同步并网的电流矢量控制方式,体现为无惯量的电流源。对此,该文提出一种新型柔直换流站惯性同步控制方法,在受端换流站利用直流母线电容固有动态特性实现无锁相环自主电网同步控制,使得VSC-HVDC的直流母线电压与大电网频率具有实时联动特性,通过送端换流站的频率镜像控制可将电网频率实时镜像到风场侧,便于风场进行惯量响应。在该控制方式下,VSC-HVDC受端站体现为具有风场与直流系统惯量的同步机,大幅提高风电场对电网的适应性和支撑作用。基于PSCAD/EMTDC仿真软件建立大型海上风电场经柔直并网的仿真分析系统,对新型控制方法下风电场柔直并网系统的惯量响应和并弱网稳定性进行分析,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柔性直流输电 虚拟同步机控制 惯量响应 惯性同步控制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机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预同步并网策略 被引量:23
7
作者 周鹏 张新燕 +2 位作者 邸强 岳家辉 邢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71-78,共8页
采用虚拟同步机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能提高电网惯量和频率支撑能力,成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虚拟同步机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直接参与电网并网时,由于缺少预同步锁相控制,双馈风电机组定子与电网的电压幅值和初始... 采用虚拟同步机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能提高电网惯量和频率支撑能力,成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虚拟同步机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直接参与电网并网时,由于缺少预同步锁相控制,双馈风电机组定子与电网的电压幅值和初始相位可能存在偏差。针对上述存在的并网问题,提出了一种虚拟同步机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无锁相环预同步控制策略。通过在虚拟同步机外环控制中加入频率相位控制器和幅值预同步控制器,可以控制双馈风电机组并网前定子频率、相位和电压幅值与电网相同,并提出在无功功率-电压环中引入虚拟阻抗,实现了双馈风电机组快速地平滑并网。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无锁相环预同步控制方案对虚拟同步机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并网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虚拟同步机控制 惯性 预同步 虚拟阻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