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abolites Identification of Curcumin,Demethoxycurcumin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in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2
1
作者 Rui Li Qi Wang +5 位作者 Jing-Ran Fan Jun-Bin He Xue Qiao Cheng Xiang De-An Guo Min Ye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年第4期29-37,共9页
Background: Curcuminoids are promising cancer chemopreventive agents. Curcumin, demethoxycurcumin(DMC)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BDMC) are the major bioactive curcuminoids in turmeric. However, comprehensive metabolic ... Background: Curcuminoids are promising cancer chemopreventive agents. Curcumin, demethoxycurcumin(DMC)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BDMC) are the major bioactive curcuminoids in turmeric. However, comprehensive metabolic studies of these three curcuminoids are still limited.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metabolites of curcumin, DMC and BDMC in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s).Methods: Male Sprague-Dawley rats(250 ± 20 g, body weigh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n=3), and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with curcumin-SLN, DMC-SLN, BDMC-SLN, or blank-SLN, respectively. Plasma samples(500 μL) via the angular vein were collected at 1, 2 and 4 h post dosing, and the urine and fece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0–12 h and 12–24 h post-intake. An HPLC-DAD-ESI-MSnmethod was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e metabolites. The structures of phase II metabolites were further confirmed by enzyme hydrolysis.Results: A total of 34 metabolites were identified in rats plasma, urine, and feces. Most of them were phase II metabolites, including glucuronide conjugates and sulfate conjugates. Among them, the glucuronide conjugates were the major metabolites in rats plasma. In the meanwhile, the three parent curcuminoids were detected in high amounts in the urine and feces samples.Conclusion: The possible metabolic pathways of curcuminoids in rats we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CUMIN demethoxycurcumin BISdemethoxycurcum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Metabolic pathway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medicinal properties in Curcuma Longa L. to enhance targeted clinical application
2
作者 Sha Peng Jing Li +4 位作者 Mengqi Huo Yanfeng Cao Zhao Chen Yanling Zhang Yanjiang Qiao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S 2022年第4期374-382,共9页
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ive compounds in turmeric(Curcuma Longa L.,C.Longa)and their medicinal properties,and clarify the chemical material basis of the medicinal properties in C.Longa.Me... 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ive compounds in turmeric(Curcuma Longa L.,C.Longa)and their medicinal properties,and clarify the chemical material basis of the medicinal properties in C.Longa.Methods: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models of the thermo-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s(thermo-TRPs)and human taste type 2 receptors(hTAS2Rs)were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e activity of the active compounds in C.Longa.The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distributions of the related targets of the active compounds were acquired by data mining.The above results were then used as basic data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medicinal properties of turmeric.Results:Curcumin inhibited TRPV1,TRPV2,TRPV3,and TRPA1,while demethoxycurcumin(DMC)inhibited TRPV3,TRPA1,and TRPM8.In terms of the 21 hTAS2Rs,the response values of hTAS2R38,hTAS2R16,and hTAS2R44 intervened by curcumin were ranked top three;the response values of hTAS2R3,hTAS2R1,and hTAS2R9 by DMC were in top three;the response values of hTAS2R47,hTAS2R39,and hTAS2R43 by bisdemethoxycurcumin(BDMC)were in top three.The biological processes related to active compounds primarily involved blood circulation,ossification,and regulation of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Conclusion:Curcumin,DMC,and BDMC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propert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of C.Longa.Among these,curcumin and DMC may contribute to its warming effect in the four qi.Curcumin,DMC,and BDMC may lead to its bitter flavor,and the three active compound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meridian entry of C.Longa.Although different compounds play diverse roles in the four qi,five flavors,and meridian entry,they all were relevant to the efficacy of C.Longa.It is helpful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propert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ateria medica Efficacy Human taste type 2 receptors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s Turmeric CURCUMIN demethoxycurcumin BISdemethoxycurcumin
下载PDF
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韩刚 崔静静 +2 位作者 毕瑞 赵琳琳 张卫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611-2614,共4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稳定性。方法:以一定pH的缓冲溶液为反应介质,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定量加入到反应介质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类化合物浓度的变化... 目的:研究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稳定性。方法:以一定pH的缓冲溶液为反应介质,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定量加入到反应介质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类化合物浓度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方法建立姜黄素类化合物降解速率方程。结果:在相同的条件下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稳定性依次为: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结论:去甲氧基姜黄素对姜黄素产生稳定作用最强,为姜黄素的天然稳定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稳定性 HPLC
下载PDF
姜黄提取物中姜黄素类成分定量分析法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欣 袁丹 +1 位作者 王启隆 王瑞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3-647,共5页
目的:建立姜黄提取物的质量分析方法。方法:在425nm 下,分别采用 HPLC 法测定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和 UV 法测定姜黄提取物中总姜黄素含量,所测结果进行比较。HPLC 法采用 Kromasil C_(18)(250mm×4.6mm,5... 目的:建立姜黄提取物的质量分析方法。方法:在425nm 下,分别采用 HPLC 法测定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和 UV 法测定姜黄提取物中总姜黄素含量,所测结果进行比较。HPLC 法采用 Kromasil C_(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柱温35℃,流动相为0.01mol·L^(-1)磷酸二氢钾-乙腈(50∶50,pH 2.5),流速1.2mL·min^(-1),检测波长为425nm。结果:HPLC 法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二去甲氧基姜黄素分别在4.80-76.80mg·L^(-1),2.58-41.20mg·L^(-1),2.63-42.00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96.3%,96.6%;UV 法姜黄素在0.396-6.930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9.4%。采用 HPLC 法测定姜黄提取物中总姜黄素含量(上述3种指标成分含量之和)和 UV 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而个别样品 UV 法测定的总姜黄素含量值是 HPLC 法测定值的2倍,说明样品中含有其他非姜黄色素类成分。结论:本 HPLC 法比 UV 法更准确地分析总姜黄素含量和有效控制姜黄提取物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提取物 定量分析法 姜黄素类 HPLC法 加样回收率 去甲氧基 总姜黄素 指标成分含量 浓度范围 线性关系 UV法 磷酸二氢钾 质量分析 HPIC 检测波长 测定结果 有效控制 色谱柱 流动相 测定值 色素类 物质量 样品
下载PDF
去甲氧基姜黄素对姜黄素稳定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韩刚 毕瑞 +3 位作者 全乐 赵琳琳 董月 林庆辉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2-594,共3页
目的: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对姜黄素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中药姜黄中存在着对姜黄素产生稳定作用的天然稳定剂。方法:以pH=8的缓冲溶液为反应介质,将去甲氧基姜黄素定量加入到姜黄素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浓度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方法建... 目的: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对姜黄素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中药姜黄中存在着对姜黄素产生稳定作用的天然稳定剂。方法:以pH=8的缓冲溶液为反应介质,将去甲氧基姜黄素定量加入到姜黄素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浓度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方法建立姜黄素降解速率方程。结果: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醇提取物都有助于姜黄素半衰期延长,且随着加入量的增加,姜黄素降解半衰期延长。结论:去甲氧基姜黄素在中药姜黄中对姜黄素产生稳定作用,为姜黄素天然稳定剂,在研制姜黄素制剂时,加入去甲氧基姜黄素或姜黄醇提取物,可提高姜黄素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二甲氧基姜黄素 动力学 HPLC
下载PDF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对鸡红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婧菲 韩红丽 +2 位作者 沈明明 张莉莉 王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96-105,共10页
本实验旨在通过自由基清除实验和红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比较3种姜黄素(curcumin,CUR)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自由基实验中,选取CUR、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DUR)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UR)为研究对象,测定其2,... 本实验旨在通过自由基清除实验和红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比较3种姜黄素(curcumin,CUR)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自由基实验中,选取CUR、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DUR)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UR)为研究对象,测定其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脂质过氧化抑制率。同时,选取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和丁羟茴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作为参照物。结果显示,3种CUR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力,能有效清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OH和O2^-·,且其清除率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与BHT相比,DUR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提高(P<0.05),CUR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则显著降低(P<0.05)。与BHA和BHT相比,3种CUR对·OH的清除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与CUR相比,DUR和BUR对·OH的清除率显著提高(P<0.05)。与DUR相比,BUR和CUR对O2^-·的清除率显著提高(P<0.05)。在浓度为400μmol/L时,BHA的FRAP最大,BUR的脂质过氧化抑制率最高。与CUR相比,BUR和DUR对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率显著提高(P<0.05)。在红细胞氧化应激实验中,研究了3种CUR对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2,2’-azobis(2-amidinopropane)dihydrochloride,AAPH)处理后的红细胞溶血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浓度的3种CUR均可明显抑制AAPH诱导的红细胞溶血作用,降低MDA含量和提高SOD活力;且这种保护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孵育5 h后,在20μmol/L时,与CUR组相比,DUR和BUR组的红细胞溶血率显著降低(P<0.05);与CUR和DUR组相比,BUR组的红细胞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BUR组相比,CUR和DUR组的红细胞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结论:与CUR类似,BUR和DUR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3种CUR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具有较高的FRAP和脂质过氧化抑制率,可保护红细胞免受AAPH诱导的氧化损伤。就ABTS阳离子自由基、·OH和O2^-·清除率和脂质过氧化抑制率而言,BUR的活性最佳。在缓解红细胞氧化损伤方面,DUR和BUR的抗氧化作用较CUR相比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自由基 鸡红细胞 抗氧化
下载PDF
姜黄素-3单体脂质体的研制及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宫亮 杨和平 +2 位作者 王昆 李剑明 唐春兰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1-422,共2页
目的制备包封率高、粒径均匀、稳定性好的姜黄素-3(双脱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单体脂质体。方法通过均匀设计筛选工艺,以乙醇注入法等制备姜黄素-3脂质体。结果制备姜黄素-3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30.5nm,分布均匀,平均包封率为87.... 目的制备包封率高、粒径均匀、稳定性好的姜黄素-3(双脱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单体脂质体。方法通过均匀设计筛选工艺,以乙醇注入法等制备姜黄素-3脂质体。结果制备姜黄素-3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30.5nm,分布均匀,平均包封率为87.89%,稳定性好。结论以脂质体技术包裹姜黄素-3单体形成脂质体制剂可行,为进一步研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3 脂质体 均匀设计 包封率 肿瘤治疗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中药莪术中3种姜黄素的含量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琰 胡文言 王慕邹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67-470,共4页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莪术中3种姜黄素成分即姜黄素(curcumin,I)、脱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II)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II)。方法...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莪术中3种姜黄素成分即姜黄素(curcumin,I)、脱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II)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II)。方法:采用InertsilODS3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异丙醇—水—冰乙酸(20∶27∶48∶5),流速为05ml·min-1,检测波长为420nm。结果:3种姜黄素在01~19μg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为982%~1011%,曾用本法测定了8种莪术样品。结论:本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考察研究中药莪术的不同品种以及同属其它中药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莪术 挥发油
下载PDF
姜黄素类物的提取、分离及精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立 国大亮 +2 位作者 朱晓薇 朱彩芳 何灵通 《天津中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索姜黄素类物的提取、分离及精制方法。[方法]姜黄药材经乙醇渗漉得到总姜黄素醇提物,经水洗、石油醚洗之后得到脱脂浸膏。利用干法柱层析分离得到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粗品及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再经湿法柱层析洗脱得... [目的]探索姜黄素类物的提取、分离及精制方法。[方法]姜黄药材经乙醇渗漉得到总姜黄素醇提物,经水洗、石油醚洗之后得到脱脂浸膏。利用干法柱层析分离得到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粗品及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再经湿法柱层析洗脱得到二脱甲氧基姜黄素,通过制备薄层色谱法分离得到姜黄素和一脱甲氧基姜黄素粗品,经丙酮-水重结晶后分别得到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结果]测得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熔点分别为182~184℃,168~170℃和226~228℃,三者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谱图3倍保留时间内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的纯度超过96%。[结论]实验确立的方法可有效分离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分离周期短,节省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一脱甲氧基姜黄素 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 分离 精制
下载PDF
鱼组织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永涛 李乐 +4 位作者 王赛赛 余琳雪 杨秋红 杨移斌 艾晓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6-279,共4页
建立了黄颡鱼、团头鲂和草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UPLC-UV)。样品经乙腈(含0.01%乙酸)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正己烷去脂等样品处理,在ACQUIT UPLC BEH ... 建立了黄颡鱼、团头鲂和草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UPLC-UV)。样品经乙腈(含0.01%乙酸)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正己烷去脂等样品处理,在ACQUIT UPLC BEH C18色谱柱上分离,428 nm波长处测定。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在0.01~5.00 m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8 7,0.999 8和0.999 6。在空白鱼组织中进行0.025,0.05,0.50,1.00 mg/kg 4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3种待测组分的平均回收率为64.7%~102.2%,相对标准偏差为0.69%~10.8%。鱼组织中3种待测组分的检出限(LOD)均为0.010 mg/kg,定量下限(LOQ)均为0.025 mg/kg。应用该方法研究了姜黄素在团头鲂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组织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姜黄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梅 张景勍 +2 位作者 李娜 罗见春 胡雪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与游离药物去甲氧基姜黄素混悬液进行比较,评价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12只SD大鼠分为2组,每组6只。实验组灌胃给予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对照组灌胃给... 目的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与游离药物去甲氧基姜黄素混悬液进行比较,评价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12只SD大鼠分为2组,每组6只。实验组灌胃给予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对照组灌胃给予游离药物去甲氧基姜黄素混悬液,然后于SD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浓度。结果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血药浓度-时间线下峰面积AUC(0-∞)分别为(962.84±75.27)μg·h/L和(235.62±11.28)μg·h/L;T1/2分别为(38.85±6.54)h和(8.23±2.92)h;体内滞留时间MRT(0-∞)分别为(50.92±4.58)h和(8.46±2.61)h,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的AUC(0-∞)、T1/2、MRT(0-∞)分别为去甲氧基姜黄素的4.08、4.72倍和6.01倍。结论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相对于去甲氧基姜黄素而言,生物利用度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3种姜黄色素干预ox-LDL促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影响LDL-R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艳 洪行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研究3种不同结构的姜黄色素单体对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牛VSMC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影响,解析构效关系。方法: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3种不同结构的姜黄色素单体对ox-LDL促牛VSMC增殖及对VSMC LDL-R表达... 目的:研究3种不同结构的姜黄色素单体对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牛VSMC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影响,解析构效关系。方法: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3种不同结构的姜黄色素单体对ox-LDL促牛VSMC增殖及对VSMC LDL-R表达的影响。结果:ox-LDL在2.5,5,10 mg.L-1时,对VSMC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姜黄素16.5,33,66μmol.L-1,一脱甲氧基姜黄素(简称一脱)33,66μmol.L-1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简称二脱)66μmol.L-1对10 mg.L-1ox-LDL培养的VSMC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3种姜黄色素的抑制率为姜黄素>一脱>二脱。3种姜黄色素在66,33,16.5μmol.L-1时对VSMC LDL-R的表达均有明显的上调作用,其中姜黄素16.5μmol.L-1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其他组与正常组比较P<0.01,上调作用二脱>一脱>姜黄素,经组间方差分析,P<0.01,与姜黄色素抑制牛VSMC增殖作用相反。结论:3种不同结构姜黄色素单体能明显抑制ox-LDL促牛VSMC增殖作用,上调牛VSMC LDL-R表达,从而有可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一脱甲氧基姜黄素 二脱甲氧基姜黄素 平滑肌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 白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去甲氧基姜黄素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自噬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崔健昆 耿乃志 +3 位作者 孟凡吉 施丽春 田耕 杨桂青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去甲氧基姜黄素(DMC)通过调控自噬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同剂量DMC预处理组(10、15和30 mg/kg)组。给药7 d后,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 目的:探讨去甲氧基姜黄素(DMC)通过调控自噬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同剂量DMC预处理组(10、15和30 mg/kg)组。给药7 d后,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MI/RI模型。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LC3II、Beclin1、p62、PI3K、Akt和mTOR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CK-MB、LDH、MDA、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心肌纤维结构紊乱、溶解和炎性浸润;心肌组织中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62、p-PI3K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DMC预处理各剂量组血清中CK-MB、LDH、MDA、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心肌梗死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1),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心肌组织中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1),p62、p-PI3K、p-Akt和p-mTOR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DMC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过度自噬,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基姜黄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噬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姜黄中姜黄素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晓鹏 李爱峰 +1 位作者 孙爱玲 柳仁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652-15654,共3页
研究了C18和C30柱在不同流动相体系中对3种姜黄素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使用简单的流动相体系时,3种姜黄素在C18柱上不能很好的分离,但在C柱上可实现基线分离。
关键词 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二甲氧基姜黄素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协日嘎四味汤胶囊中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匀 袁丽苹 《中南药学》 CAS 2011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协日嘎四味汤胶囊中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冰醋酸溶液(48∶52)为流动相;流速为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协日嘎四味汤胶囊中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冰醋酸溶液(48∶52)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430 nm。结果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5084.572、0.5164.644、0.2532.277μg.mL-1;平均回收率依次为99.5%、99.0%、98.8%,RSD分别为1.5%、1.7%、2.3%。结论本试验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中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日嘎四味汤胶囊 姜黄素 脱甲氧基姜黄素 二脱甲氧基姜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姜黄根茎不同部位的理化指标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萍 郭俊霞 +2 位作者 王晓宇 李青苗 张松林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11期1857-1862,共6页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根茎 不同部位 理化指标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姜黄素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醋莪术饮片中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红宁 殷奕 +1 位作者 毛春芹 陆兔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3期67-70,共4页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醋莪术饮片中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对不同产地醋莪术饮片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pro shell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5‰甲酸水-0.5‰甲酸乙腈(梯度...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醋莪术饮片中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对不同产地醋莪术饮片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pro shell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5‰甲酸水-0.5‰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415 nm,进样量10μl。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得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去甲氧基姜黄素分别在1.42~71.00、0.22~10.82、1.01~50.50μg/ml时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6.9%、97.7%,RSD分别为1.0%、1.9%、1.2%。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可作为不同产地醋莪术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测定结果表明,四川产醋莪术饮片中3种成分含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法 醋莪术 姜黄素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含量测定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通络胶囊中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丘振文 罗丹冬 任结梅 《药品评价》 CAS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建立通络胶囊中多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等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姜黄素在0.02048~0.2048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89%,RSD为1.04%;脱甲氧基姜黄素... 目的建立通络胶囊中多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等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姜黄素在0.02048~0.2048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89%,RSD为1.04%;脱甲氧基姜黄素在0.00968~0.0968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7.86%,RSD为0.51%;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在0.00992~0.0992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66%,RSD为1.82%。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胶囊 姜黄素 脱甲氧基姜黄索 双脱甲氧基姜黄索 色谱法 高效液相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渔用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永涛 李乐 +5 位作者 徐春娟 杨移斌 董靖 胥宁 杨秋红 艾晓辉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年第5期60-64,共5页
姜黄素是一种新的渔用饲料添加剂,但目前尚无测定鱼饲料中姜黄素类化合物添加量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UPLC-TUV)。方法采用乙醇作第一提取剂,乙腈... 姜黄素是一种新的渔用饲料添加剂,但目前尚无测定鱼饲料中姜黄素类化合物添加量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UPLC-TUV)。方法采用乙醇作第一提取剂,乙腈为第二提取剂,基质标准曲线定量。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45∶55,V/V)为流动相,C18柱(2.1 mm×100 mm,1.7μm)为色谱柱,430 nm波长下进行检测。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最低检测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25μg/kg。在空白鱼饲料中添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的水平在0.10-2.0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7.68%-102.06%,相对标准偏差为1.06%-8.01%。本方法为检测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的添加量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用饲料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姜黄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仙蟾片中5种有效成分含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小红 王卫珍 何胜利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7期752-755,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仙蟾片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6%冰醋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仙蟾片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6%冰醋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3 min,32.0%A;13~24min,32.0%→45.0%A;24~47 min,45.0%→58.0%A;47~55 min,58.0%→32.0%A),流速0.8m L·min-1,波长切换法检测(0~24 min,246 nm,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24~55 min,420 nm,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进样量为20μL。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5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8.15~363.00μg·m L-1(r=0.9998)、17.13~342.60μg·m L-1(r=0.9992)、4.85~97.00μg·m L-1(r=0.9999)、5.75~115.00μg·m L-1(r=0.9995)、4.92~98.40μg·m L-1(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及相应的RSD分别为98.6%(1.6%)、99.1%(1.3%)、97.8%(1.6%)、97.0%(1.1%)、98.9%(1.5%)。结论本文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仙蟾片中的5种成分,样品处理方法简便,方法专属性强,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稳定性好,可作为仙蟾片全面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蟾片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姜黄素 波长切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