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3D In-vitro model of the human dentine interface shows long-range osteoinduction from the dentine surface
1
作者 William Macalester Asme Boussahel +4 位作者 Rafael O.Moreno-Tortolero Mark R.Shannon Nicola West Darryl Hill Adam Perri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25-237,共13页
Emerging regenerative cell therapies for alveolar bone loss have begun to explore the use of cell laden hydrogel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 treat small and spatially complex maxilla-oral defects.However,the or... Emerging regenerative cell therapies for alveolar bone loss have begun to explore the use of cell laden hydrogel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 treat small and spatially complex maxilla-oral defects.However,the oral cavity presents a unique and challenging environment for in vivo bone tissue engineering,exhibiting both hard and soft periodontal tissue as well as acting as key biocenosis for many distinct microbial communities that interact with bo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body systems,which will impact on cell fate and subsequent treatment efficacy.Herein,we design and bioprint a facile 3D in vitro model of a human dentine interface to probe the effect of the dentine surface on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encapsulated in a microporous hydrogel bioink.We demonstrate that the dentine substrate induces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encapsulated hMSCs,and that both dentine andβ-tricalcium phosphate substrates stimulate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duction and maturation at the gel-media interface,which is distal to the gel-substrate interface.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for long-range effects on stem cells by mineralized surfaces during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and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3D dentine-bone interfac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E den SURFACE
下载PDF
豆楮方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彭海燕 章永红 +2 位作者 杨早 张晓春 叶丽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豆楮方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的干预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在第1周按剂量为100 mg/kg注射DEN后,从第2周起按每周70 mg/kg剂量,连续灌胃16周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用药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豆楮方灌胃,第18周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癌结...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豆楮方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的干预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在第1周按剂量为100 mg/kg注射DEN后,从第2周起按每周70 mg/kg剂量,连续灌胃16周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用药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豆楮方灌胃,第18周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癌结节数、肝/体质量比、肝脏病理变化及bcl-2/bax免疫组化表达。结果豆楮方大鼠肝癌结节数、肝/体质量比、血清及肝组织匀浆的GST、血清ALT、AST水平较模型组有所降低,而豆楮方大鼠的A/G比例较模型组明显上升,豆楮方还能对抗DEN造成的大鼠肝脏bcl-2上调及bax下调。结论豆楮方具有防治DEN诱发大鼠肝癌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基因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楮方 二乙基亚硝胺(den) 大鼠 原发性肝癌 防治
下载PDF
DEN诱发大鼠肝癌变的病理形态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新立 史景泉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变的形态演变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DEN诱发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 ,对病变细胞的形态进行测量 ,以PCNA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形态测量证实卵圆细胞是一大小仅为正...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变的形态演变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DEN诱发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 ,对病变细胞的形态进行测量 ,以PCNA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形态测量证实卵圆细胞是一大小仅为正常肝细胞的 1 /8、核浆比却大 6倍、形态不规则的增生小细胞 ;增生灶 /结节嗜碱性肝细胞形态参数与肝癌细胞相似 ;PCNA和BrdU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癌前增生灶及肝癌组织中 ;并且病变形态与细胞增殖活性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变 细胞增殖活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 溴化脱氧尿嘧啶 二乙基亚硝胺 den 大鼠
下载PDF
不同治则对DEN诱发大鼠肝癌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方肇勤 管冬元 +2 位作者 梁尚华 秦红友 李海燕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2-46,共5页
为研究不同中医治则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的作用差异 ,并探讨其机理。将 60只大鼠以DEN诱发大鼠肝癌 ,并随机分为 6组 ,模型组 (B)、西药组 (C)、全方组 (D)、清热组 (E)、活血组 (F)、健脾组 (G) ,每组 10只。另取 10只未造模大鼠为正常... 为研究不同中医治则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的作用差异 ,并探讨其机理。将 60只大鼠以DEN诱发大鼠肝癌 ,并随机分为 6组 ,模型组 (B)、西药组 (C)、全方组 (D)、清热组 (E)、活血组 (F)、健脾组 (G) ,每组 10只。另取 10只未造模大鼠为正常对照组 (A) ,除A、B两组外 ,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6W后处死全部大鼠 ,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及肝组织病理、AFP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所观察的各种中医治则均优于西药化疗 ,其中全方组、活血组综合疗效较好 ,而清热组对改善肝组织病理及降低肝组织AFP含量最明显 ,健脾组疗效较差。结论 :清热解毒法在肝癌局部治疗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特点 ,但多种治法组合后 ,其综合疗效要优于单一治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二元基亚硝胺 den 中医药疗法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肝脏病理 AFP 动物实验
下载PDF
DEN2重组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曾祥凤 江丽芳 +3 位作者 方丹云 汤云霞 魏惠永 晏辉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研制登革病毒E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鉴定其各种生物学特性.[方法]用纯化的Pichia pastoris酵母表达的DEN2重组E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传统的细胞融合、有限稀释法克隆化杂交瘤细胞,制备稳定分泌McAbs的细胞株.采用硫... [目的]研制登革病毒E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鉴定其各种生物学特性.[方法]用纯化的Pichia pastoris酵母表达的DEN2重组E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传统的细胞融合、有限稀释法克隆化杂交瘤细胞,制备稳定分泌McAbs的细胞株.采用硫酸铵沉淀法纯化腹水中的McAbs,用ELISA、IFA、Western Blot和空斑减数中和实验等鉴定McAbs的各种生物学活性.[结果]用ELISA、IFA检测证实5株杂交瘤细胞产生的McAbs与DEN2重组E蛋白和DEN全病毒均有较高的亲和力;Western Blot分析发现其中3株杂交瘤细胞(3G3,6G11,4E3)分泌的McAbs能与其相对分子质量Mr=(66~69)×103的DEN2重组E蛋白结合.空斑减数中和实验证实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具有中和登革病毒感染C6/36细胞的作用.[结论]成功地制备了5株抗登革病毒E蛋白特异性的McAbs,为进一步研究E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及临床诊断试剂盒研发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蛋白 den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活性 登革病毒 ELISA 分泌 杂交瘤细胞 硫酸铵沉淀法 纯化
下载PDF
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λ/lacZ转基因小鼠微核和基因突变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詹立 张立实 +5 位作者 王莉 朱玲 张浩 铃木孝昌 本间正充 吴德生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 应用λlacZ转基因小鼠检测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体内遗传毒性。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DEN(2. 5mg kg) ,每周1次,连续4周。染毒4 8小时后检测外周血微核细胞率。末次染毒7天后处死动物,提取组织DNA ,通过体外包装反应获得并测定肝脏... 目的 应用λlacZ转基因小鼠检测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体内遗传毒性。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DEN(2. 5mg kg) ,每周1次,连续4周。染毒4 8小时后检测外周血微核细胞率。末次染毒7天后处死动物,提取组织DNA ,通过体外包装反应获得并测定肝脏、肺脏、膀胱lacZ基因突变频率。结果 DEN诱发微核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肝脏组织lacZ基因突变(MF)为2 6 8 .4×10 - 6 ,是对照组的6 .13倍,肺脏MF也明显高于对照,是其3 6 6倍,而膀胱组织MF则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脏、肺脏均是DEN致突变的靶器官,但对其敏感度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亚硝胺 转基因小鼠 实验研究 诱发 显著性差异 LACZ 基因突变频率 微核细胞率 遗传毒性 腹腔注射 体外包装 肝脏组织 膀胱组织 对照组 den 外周血 DNA 肺脏 微核率 靶器官 致突变 敏感度 检测 染毒 MF
下载PDF
DEN诱发SD大鼠原发性肝癌形成过程中AFU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谦 刘余静 赵彩蕾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2-533,537,共3页
目的总结探讨a-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6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诱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于第6,8,11,14,17,20周行尾静脉采血进行血清学指标检查,同时进行MR平扫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AFP直到... 目的总结探讨a-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6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诱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于第6,8,11,14,17,20周行尾静脉采血进行血清学指标检查,同时进行MR平扫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AFP直到第18周肝癌演变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AFU从第14周早期肝癌形成时就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肝癌的动态发展过程进一步升高。结论AFU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AFU 形成过程 SD大鼠 den 早期诊断价值 显著性差异 正常对照组 诱发 SD雄性大鼠 岩藻糖苷酶 血清学指标 影像学检查 静脉采血 病理检查 MR平扫 同时进行 早期肝癌 AFP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联合DEN诱发转基因小鼠体内遗传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詹立 张立实 +4 位作者 王莉 张浩 铃木孝昌 本间正充 吴德生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5-416,476,共3页
目的:应用λ/lacZ转基因小鼠检测MCLR是否具有增强DEN致突变能力。方法:实验分为DEN (2 5mg/kg) ,DEN加MCLR (1mg/kg)及生理盐水组,每周给药1次,连续4周。染毒4 8h后检测外周血微核细胞率。末次染毒7d后处死动物,提取组织DNA ,通过体外... 目的:应用λ/lacZ转基因小鼠检测MCLR是否具有增强DEN致突变能力。方法:实验分为DEN (2 5mg/kg) ,DEN加MCLR (1mg/kg)及生理盐水组,每周给药1次,连续4周。染毒4 8h后检测外周血微核细胞率。末次染毒7d后处死动物,提取组织DNA ,通过体外包装反应获得并测定肝脏、肺脏lacZ基因突变频率。结果:两个实验组诱发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MCLR联合DEN实验组动物肝脏组织lacZ基因突变(MF)为2 0 9 6×10 -6,是对照组的4 7倍,肺脏MF也明显高于对照,是其3 4倍,但与DEN处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CLR联合DEN染毒并不能增加由DEN诱发的靶基因突变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den 微囊藻毒素 实验研究 遗传毒性 诱发 基因突变频率 体内 lacZ 生理盐水组 微核细胞率 每周给药 体外包装 肝脏组织 对照组 实验组 致突变 外周血 染毒 DNA 显著性 微核率 统计学 检测 动物 肺脏 相比
下载PDF
F344大鼠DEN给药致癌性试验的肝脏解剖病理学检查结果
9
作者 李珊珊 张琳 +10 位作者 李保文 郎书惠 杨艳伟 张頔 张阳 奈良间功 川合是彰 金子丰藏 邢瑞昌 王秀文 李波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1-291,共1页
关键词 den 肝脏 肿瘤
下载PDF
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产生的差异
10
作者 陈文捷 左丽 +1 位作者 潘宇 商正玲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72-572,共1页
目的:通过观察2型登革病毒(DEN2)NGC株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小鼠血浆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EN2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用不同量的DEN2 NGC株经皮下多点注射,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用间接ELISA法测... 目的:通过观察2型登革病毒(DEN2)NGC株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小鼠血浆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EN2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用不同量的DEN2 NGC株经皮下多点注射,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用间接ELISA法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浆IL-2、IFN-γ、IL-4、IL-5、IL-6、IL-10的含量。结果:1.在初次或再次感染阶段,DEN2 NGC株各感染组产生IL-4、IFN-γ、IL-2、IL-5、IL-6、IL-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在初次感染阶段,NGC株各感染组血浆IL-2、IL-5、IL-6于第4,6,8天出现;在再次感染阶段,各感染组产生IL-2、IL-5、IL-6均于第1天迅速升高;IL-2水平于第4天达高峰(104448.46±13314.1)ng/L,维持5~7天后迅速下降;IL-5于48h达到高峰(135.125±46.75)ng/L;各组小鼠IL-6产生的动态相似,在再次感染后第1天达高峰(555.823±44.639)ng/L后逐渐下降。(2)初次感染早期,IL-4水平明显升高,而IFN-γ处于较低水平;再次感染后第1天,IL-4水平达最高峰(4294.668±349.038)ng/L,IFN-γ则于第4天和第11天达较高水平,两者的产生彼消此长,其水平与感染病毒量有关。2.在初次或再次感染阶段,用不同量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有差异。结论:DEN2 NGC株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TH1和TH2应答均可发挥一定作用,二者相互影响,TH细胞及其产生的CK在DEN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类细胞因子 BALB/C小鼠 初次感染 NGC株 IL-2水平 IFN-Γ 间接ELISA法 den2
下载PDF
寒热环境刺激对DEN诱发性肝癌大鼠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11
作者 王丽娜 陈永福 岳小强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3-35,43,共4页
目的:研究寒热环境刺激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性肝癌大鼠模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灌胃DEN(按体质量10mg/kg给予0.2%DEN灌胃,每日1次,5次/周,连续14周)建立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同时给予特定的寒热... 目的:研究寒热环境刺激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性肝癌大鼠模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灌胃DEN(按体质量10mg/kg给予0.2%DEN灌胃,每日1次,5次/周,连续14周)建立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同时给予特定的寒热环境刺激,每天连续3h,5次/周,至20周末处死所有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变化;计算大鼠的脾体比、成瘤率、死亡率;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2、IFN-γ、IL-10、IL-4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热环境组成瘤率、死亡率、脾体比相对较高,IL-2、IFN-γ浓度降低,IL-10、IL-4浓度升高;而寒环境组则与之相反,且寒热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期的寒热环境刺激可对DEN诱发性肝癌大鼠模型的肿瘤生成和预后呈现不同影响,而引起Th1和Th2细胞因子的改变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环境刺激 den诱发性肝癌 细胞因子 大鼠
下载PDF
Denning-Sacco密钥分配协议的分析与改进
12
作者 缪祥华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80,共5页
研究了Denning-Sacco密钥分配协议,指出了该协议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并给出了两种攻击该协议的方法,一种是重放攻击,另一种是拦截攻击.虽然一些学者对该协议进行了修改,但是仍然存在缺陷和漏洞.针对原始协议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该文在原来... 研究了Denning-Sacco密钥分配协议,指出了该协议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并给出了两种攻击该协议的方法,一种是重放攻击,另一种是拦截攻击.虽然一些学者对该协议进行了修改,但是仍然存在缺陷和漏洞.针对原始协议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该文在原来协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消息,并用串空间模型来分析了修改后的协议,说明修改后的协议能够达到协议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议分析 串空间 denning—Sacco密钥分配协议
下载PDF
虫媒登革病毒的研究——Ⅰ.Den 2病毒非结构蛋白NS1从感染细胞膜中的分离
13
作者 许琳 陈焕辉 +1 位作者 刘乐和 郭辉玉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应用Con-A亲和层析方法从两株Den2病毒(New Guinea C株和从中国海南省分离的H-87株)感染的C6/36细胞膜中分离的糖蛋白,发现了一种感染细胞中特有的蛋白质。经SDS-PAGE证明该蛋白分子量约46000D,分析其为Den 2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1。并利... 应用Con-A亲和层析方法从两株Den2病毒(New Guinea C株和从中国海南省分离的H-87株)感染的C6/36细胞膜中分离的糖蛋白,发现了一种感染细胞中特有的蛋白质。经SDS-PAGE证明该蛋白分子量约46000D,分析其为Den 2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1。并利用Western blot筛选出针对该蛋白4种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2型(den 2) 非结构蛋白1(NS1) 刀豆素A(Con-A)亲和层析
下载PDF
性激素对二乙基亚硝胺(DEN)所致肝癌组织中CYP450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滋晶 缪晓洁 +2 位作者 尹航 王昕 章国良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42-1042,共1页
目的研究性激素(雌二醇与孕酮)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癌组织中多种细胞色素P450(CYP450)同工酶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每周1次ip给予DEN(50 mg·kg-1,×12周)制备大鼠肝癌模型,H-E染色及光学显微镜法观察... 目的研究性激素(雌二醇与孕酮)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癌组织中多种细胞色素P450(CYP450)同工酶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每周1次ip给予DEN(50 mg·kg-1,×12周)制备大鼠肝癌模型,H-E染色及光学显微镜法观察石蜡包埋肝组织切片中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肝组织中甲胎蛋白(AFP)、CYP1A2,CYP2B1,YP2E1及CYP3A1共5种目的蛋白定性定位观察。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H-E染色切片相比,DEN刺激组的肝组织中可见典型的假小叶结构形成,肝癌细胞呈多核巨细胞和核分裂相。DEN+雌二醇(30 mg·kg-1,实验末周1 d×7 d,sc)组、DEN+孕酮(150 mg·kg-1,实验末周1 d×7 d,sc)组均可见更多假小叶及肝细胞内脂肪空泡形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EN组中肝癌发生标志物AFP呈棕色强阳性染色,而CYP1A2,CYP2B1,CYP2E1及CYP3A1阳性棕色染色程度均降低,5种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质;DEN+雌二醇组中4种CYP450同工酶染色程度较之DEN组略有增强;而DEN+孕酮组可见CYP3A1强阳性棕色染色。结论雌二醇可部分逆转DEN所致肝癌组织中4种CYP450同工酶表达减少,孕酮则显著增加DEN所抑制的CYP3A1表达,其确切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孕激素 CYP450 den肝癌发生模型
下载PDF
重组HMGB1对DEN2感染Ana-1细胞分泌TNF-α及NO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伟 商正玲 +4 位作者 左丽 龙世棋 孟庆红 王琨 尹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recombination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r HMGB1)对DEN2感染鼠源单核巨噬细胞Ana-1分泌TNF-α、NO及DEN复制的影响。方法: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DEN2吸附Ana-1细胞;qRTPCR检测不同时间胞...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recombination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r HMGB1)对DEN2感染鼠源单核巨噬细胞Ana-1分泌TNF-α、NO及DEN复制的影响。方法: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DEN2吸附Ana-1细胞;qRTPCR检测不同时间胞内病毒载量变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感染不同时间TNF-α的分泌水平,Griess试剂检测细胞释放NO变化。结果:不同剂量r HMGB1处理Ana-1细胞后,对DEN2感染细胞的病毒抑制率(%)分别为41.53±2.12﹑55.30±1.59﹑74.75±1.12﹑86.35±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 HMGB1处理后,感染细胞分泌TNF-α和NO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 HMGB1可有效调节DEN2感染Ana-1细胞的TNF-α和NO分泌,并抑制DEN2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2 HMGB1 Ana-1
下载PDF
DEN2对鼠源性DCTLR7、MyD88、NF-κB的表达与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雯 左丽 +1 位作者 尹科 张海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3-569,共7页
目的:观察登革2型病毒(DEN2)感染鼠源性DC后TLR7、MyD88、NF-κB的表达及IFN-α、IP-10的分泌变化,探讨MyD88依赖型信号通路在DEN2感染中的作用。方法: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C57BL/6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常规方法增殖鉴定DE... 目的:观察登革2型病毒(DEN2)感染鼠源性DC后TLR7、MyD88、NF-κB的表达及IFN-α、IP-10的分泌变化,探讨MyD88依赖型信号通路在DEN2感染中的作用。方法: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C57BL/6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常规方法增殖鉴定DEN2,利用DEN2(MOI=0.4)感染BMDC,直接免疫荧光检测DEN2吸附鼠源性BMDC;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TLR7、MyD88、NF-κB蛋白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细胞培养上清IP-10、IFN-α的水平,RT-PCR检测相应时间点被感染DC内DEN2 NS5核酸水平。结果: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C57BL/6小鼠BMDC,5天后获得纯度为70%的相对未成熟DC;与对照组相比DEN2感染BMDC后24小时TLR7、MyD88、NF-κB的表达升高;48小时TLR7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MyD88、NF-κB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72小时DEN2感染组TLR7、MyD88、NF-κB的表达均较前降低,且TLR7、MyD88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DEN2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IFN-α、IP-10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FN-α逐渐升高,72小时分泌量达最高,可分泌(933.94±29.02)ρg/ml;IP-10在48小时分泌达高峰,分泌量为(834.44±43.60)ρg/ml,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被感染DC内DEN2 NS5病毒核酸水平48小时达最高,72小时有所降低。结论:DEN2可影响小鼠BMDC TLR7、MyD88、NF-κB的表达,促进其分泌IFN-α、IP-10进而影响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2 树突状细胞 MYD88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基于DEN致肝癌模型大鼠的核桃楸皮黄酮成分解析及药理药效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晓娟 包永睿 +2 位作者 孟宪生 王帅 李天娇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2期17-21,共5页
目的:对核桃楸皮黄酮的体内防治肝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在初步明确其化学成分及药理药效的基础上,为其可能成为抗肝肿瘤候选药物的研发工作提供前期实验基础。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质谱解析及对照品比对的方法,开展核桃楸皮黄... 目的:对核桃楸皮黄酮的体内防治肝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在初步明确其化学成分及药理药效的基础上,为其可能成为抗肝肿瘤候选药物的研发工作提供前期实验基础。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质谱解析及对照品比对的方法,开展核桃楸皮黄酮化学成分初步指认研究,同时采用DEN致SD大鼠体内肝癌模型,开展核桃楸皮黄酮防治肝肿瘤药理药效研究。结果:通过相关方法,初步确认了核桃楸皮黄酮中的8种成分,推测了6种成分。同时药效学研究表明,核桃楸皮黄酮具有明确的体内防治肝肿瘤作用。在病理切片及甲胎蛋白病理指标上,核桃楸皮黄酮组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死亡率、活动能力等生理指标上,核桃楸皮黄酮组明显优于环磷酰胺组。结论:核桃楸皮黄酮具有明确的体内防治肝肿瘤活性,与环磷酰胺组比较,有明确的死亡率低、毒副作用小等优势,为核桃楸皮黄酮可能成为抗肝肿瘤候选药物奠定了前期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楸皮黄酮 成分解析 二乙基亚硝胺(den) 药理药效
下载PDF
DEN诱导Fischer大鼠二段法致癌新方法探讨
18
作者 张琳 李保文 +3 位作者 张阳 杨艳伟 李珊珊 李波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1-321,共1页
目的DEN诱导Fischer大鼠二段法致癌新方法的探索研究。方法Fischer大鼠120只,♂♀各半,分为3组,即单次ip生理盐水对照组、单次ip大剂量DEN组(200mg/kg)、单次ip大剂量DEN(200mg/kg)+饮水给药组(10ppm)。第一天根据体重ipDEN200mg/kg启动... 目的DEN诱导Fischer大鼠二段法致癌新方法的探索研究。方法Fischer大鼠120只,♂♀各半,分为3组,即单次ip生理盐水对照组、单次ip大剂量DEN组(200mg/kg)、单次ip大剂量DEN(200mg/kg)+饮水给药组(10ppm)。第一天根据体重ipDEN200mg/kg启动,第2天开始在饮水中加入10ppmDEN进行促进,给药组给药时间为3个月。结果通过HE染色对各脏器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对照组无明显组织学异常;单次ip组肝脏增生22例,肝脏肿瘤性结节1例;单次ip+饮水给药组,肝脏增生40例(100%),肝脏肿瘤性结节12例(12/40),肝血管内皮瘤2例,脂肪瘤1例,索状肝细胞癌1例。结论:DEN为已知的致癌剂,其靶器官为肝脏。单次ip大剂量DEN(200mg/kg)可以引起少量肝细胞的癌前病变,同时饮水给予低剂量DEN(10ppm),能明显加快肝脏肿瘤的形成。结论低剂量的DEN长期暴露可以作为肿瘤形成的促进剂,该模型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致癌性试验的动物实验模型,用以快速检测其他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 大鼠 二段法致癌新方法
下载PDF
Conservative pulp treatment for Oehlers type Ⅲ dens invaginatus: A case report 被引量:7
19
作者 Hui-Na Lee Yuk-Kwan Chen +4 位作者 Cheng-Hui Chen Chun-Yin Huang Ying-Hui Su Ying-Wei Huang Fu-Hsiung Chu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18期2823-2830,共8页
BACKGROUND Diverse presentations of dens invaginatus (DI) and root canal treatment with an immature open apex often pose challenges to dentists. Adequate treatment planning for DI is the main reason for successful app... BACKGROUND Diverse presentations of dens invaginatus (DI) and root canal treatment with an immature open apex often pose challenges to dentists. Adequate treatment planning for DI is the main reason for successful approach, i.e., we should consider the shape and depth of the concave fold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original pulp, and the growth stage of the root formation. CASE SUMMARY A 9-year-old girl complained of severe pain of the right maxillary incisor (tooth 12) when chewing for two weeks. Following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s, Oehlers type III DI of tooth 12, with an immature open apical foramen and a symptomatic periapical pathosis, was diagnosed.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verified the specific spatial and stereoscopic data regard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main root canal and pseudo root canal of the involved tooth. After removing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a 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was selected to fill and seal the pseudo root canal;additionally, pulp capping of the main canal was performed through the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the root canals in the middle segment to preserve pulp vitality and enable continual root formation and eventual root apex closure. CONCLUSION We propose to conduct main root canal pulp capping for DI with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main and pseudo root can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RVATIVE TREATMENT denS invaginatus Open APEX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ase report
下载PDF
Crowned dens syndrome developed after an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rocedure 被引量:5
20
作者 Hiroyasu Nakano Kazunari Nakahara +4 位作者 Yosuke Michikawa Keigo Suetani Ryo Morita Nobuyuki Matsumoto Fumio Ito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39期8849-8852,共4页
We present a unique case of crowned dens syndrome(CDS) that developed after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in a patient who presented with fever and neck pain. Administration of non-steroidal ant... We present a unique case of crowned dens syndrome(CDS) that developed after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in a patient who presented with fever and neck pain. Administration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was extremely effective for relieving fever and neck pain, and in the improvement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case report of CDS caused by an ERCP procedure. In a patient with fever and neck pain after an ERCP procedure, CD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cholangitis PSEUDOGOUT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hy Crowned dens syndrom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