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uning interface mechanism of FeCo alloy embedded N,S-codoped carbon substrate for rechargeable Zn-air battery 被引量:1
1
作者 Hui Chang Lulu Zhao +4 位作者 Shan Zhao Zong-Lin Liu Peng-Fei Wang Ying Xie Ting-Feng Y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400-410,I0010,共12页
The interface mechanism between catalyst and carbon substrate has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In this paper,the FeCo alloy embedded N,S co-doped carbon substrate bifunctional catalyst(FeCo/S-NC)is obtained by a simple ... The interface mechanism between catalyst and carbon substrate has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In this paper,the FeCo alloy embedded N,S co-doped carbon substrate bifunctional catalyst(FeCo/S-NC)is obtained by a simple one-step pyrolysis strateg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alculation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FeCo alloy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electron transfer,and the introduction of S atom can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eCo alloy and carbon substrate,thus inhibiting the migration and agglomeration of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 material.The FeCo/SNC catalysts show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FeCo/S-NC shows a high half-wave potential(E_(1/2)=0.8823 V)for ORR and a low overpotential at 10 mA cm^(-2)(E_(j=10)=299 mV)for OER.In addition,compared with Pt/C+RuO_(2) assembled Zn-air battery(ZAB),the FeCo/S-NC assembled ZAB exhibits a larger power density(198.8 mW cm^(-2)),a higher specific capacity(786.1 mA h g_(zn)~(-1)),and ultra-stable cycle performance.Thes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optimized composition and the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catalyst and carbon substrate synergistically enhanc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o alloy N s co-doped carbon dft calculation Zn-air batteries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下载PDF
6-巯基-5-三唑并[4,3-b]-s-四嗪(MTT)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
作者 赵宁 陈慧 +2 位作者 任黎英 邵长斌 陈玉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B3LYP/6-31g(d)(C,H,N,S),Ag原子采用LanL2d赝势基组水平上对甲醛(HCHO)与4-氨基-5肼基-3-巯基-1,2,4-三唑(4-amino-5-hydrazino-3-mercapto-1,2,4-triazole,AHMT)衍生化反应生的成...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B3LYP/6-31g(d)(C,H,N,S),Ag原子采用LanL2d赝势基组水平上对甲醛(HCHO)与4-氨基-5肼基-3-巯基-1,2,4-三唑(4-amino-5-hydrazino-3-mercapto-1,2,4-triazole,AHMT)衍生化反应生的成产物6-巯基-5-三唑并[4,3-b]-s-四嗪(6-mercapto-5-triazolo[4,3-b]-s-tetrazine,MTT)及其银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优化结果表明MTT的结构是一个近平面结构.通过对频率计算,获得MTT分子及其银配合物的拉曼光谱,对400-1800 cm^(-1)波段内的拉曼光谱特征峰进行了指认.同时讨论了MTT分子的表面静电势,分析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位点.并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ime 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对MTT分子与Ag3配合物的激发态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使用电荷转移光谱对Ag配合物与MTT之间电荷转移关系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对MTT分子的光谱测定和电子性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拉曼光谱 紫外光谱 6-巯基-5-三唑并[4 3-b]-s-四嗪
下载PDF
A cascade of in situ conversion of bicarbonate to CO_(2) and CO_(2) electroreduction in a flow cell with a Ni-N-S catalyst
3
作者 Linghui Kong Min Wang +6 位作者 Yongxiao Tuo Shanshan Zhou Jinxiu Wang Guangbo Liu Xuejing Cui Jiali Wang Luhua Ji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83-193,I0005,共12页
Combination of CO_(2) capture using inorganic alkali with subsequently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the resultant HCO_(3)^(-)to high-value chemicals is a promising route of low cost and high efficiency.The electroche... Combination of CO_(2) capture using inorganic alkali with subsequently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the resultant HCO_(3)^(-)to high-value chemicals is a promising route of low cost and high efficiency.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HCO_(3)^(-)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inaccessible of negatively charged molecular groups to the electrode surface.Herein,we adopt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to tackle this challenge,i.e.,cascade of in situ chemical conversion of HCO_(3)^(-)to CO_(2) and CO_(2)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in a flow cell.With a tailored Ni-N-S single atom catalyst(SACs),where sulfur(S)atoms located in the second shell of Ni center,the CO_(2)electroreduction(CO_(2)ER)to CO is boos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 increases the p electron density of N atoms near Ni atom,thereby stabilizing^(*)H over N and boosting the first proton 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of CO_(2)ER,i.e.,^(*)+e^(-)+^(*)H+^(*)CO_(2)→^(*)COOH.As a result,the obtained catalyst exhibits a high faradaic efficiency(FE_(CO)~98%)and a low overpotential of 425 mV for CO production as well as a superior turnover frequency(TOF)of 47397 h^(-1),outcompeting most of the reported Ni SACs.More importantly,an extremely high FECOof 90%is achieved at 50 mA cm^(-2)in the designed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cascade electrolyzer fed with liquid bicarbonate.This work not only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the second coordination on the first coordination shell of the central metal for CO_(2)ER,but also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and feasible strategy to realize the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HCO_(3)^(-)to high-value chemic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doped Ni-N-C single atom catalysts CO_(2)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dft calculations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Reduction of bicarbonate
下载PDF
基于SLIPT的水下自供电光通信系统设计
4
作者 张丽娟 夏艳 +1 位作者 赵茜 李丹丹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7,共7页
【目的】对水下通信系统的供电系统进行能量补充通常非常昂贵且不切实际,基于太阳能电池的水下同步光波信息和功率传输(SLIPT)通信系统可在通信的过程中同步完成能量的收集,是水下传感通信系统自供电强有力的解决方案。但商用硅太阳能... 【目的】对水下通信系统的供电系统进行能量补充通常非常昂贵且不切实际,基于太阳能电池的水下同步光波信息和功率传输(SLIPT)通信系统可在通信的过程中同步完成能量的收集,是水下传感通信系统自供电强有力的解决方案。但商用硅太阳能电池通信带宽十分有限,且容易在水下光衰减效应时出现信噪比深衰落的现象。【方法】文章采用一种负偏压的太阳能电池光接收器方案,将硅太阳能电池的-3 dB带宽从420 kHz提高到768 kHz。对于水下环境中各种退化效应造成信噪比衰减的现象,采用了一种低峰均功率比(PAPR)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调制方案,抵消了系统中的深衰落现象。【结果】分别对比了不同浑浊度(吸收特性和散射特性)的水环境中的DFT⁃S⁃OFDM与OFDM调制系统的性能,扩频后的OFDM调制方案更具有鲁棒性。【结论】实验表明,在白光发光二极管(LED)连续照射3 h下,能量收集系统的电池总电力效率可提高1.87倍,实现了通信过程中的能量同步收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线光通信 同步光波信息和功率传输 光伏负偏压 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
下载PDF
3GPP LTE中的OFDMA和SC-FDMA性能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勇 刘光毅 张建华 《中兴通讯技术》 2007年第4期39-42,共4页
在3GPPLTE系统的上行多址方式的研究中,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和基于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以各自的优势成为热门的候选方案。由相同的仿真参数下的仿真结果来看:在未编码的条件下,当误码率(BER)为10-3时,OFDMA优于... 在3GPPLTE系统的上行多址方式的研究中,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和基于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以各自的优势成为热门的候选方案。由相同的仿真参数下的仿真结果来看:在未编码的条件下,当误码率(BER)为10-3时,OFDMA优于DFT-SOFDM1dB;在采用Turbo编码的条件下,当BER为10-3时,OFDMA与DFT-SOFDM相比,有3dB的增益;在结合MIMO技术的系统中,OFDMA和DFT-SOFDM性能的差别将增大。由于OFDMA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可以降低到3GPP要求的6dB以下,OFDMA的链路级性能优于DFT-SOF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ma sC-FDMA LTE dfts-OFDM
下载PDF
减小SC-FDMA与OFDMA系统PAPR的方法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林志阳 王兆晖 +3 位作者 丁洁 任佳 张春元 易家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27,共3页
为了有效减小SC-FDMA系统的高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采用DFT扩频技术对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上行系统的PAPR性能进行比较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里采用DFT扩频方法能有效减小SCFDMA系统PAPR,且明显优于OFDMA... 为了有效减小SC-FDMA系统的高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采用DFT扩频技术对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上行系统的PAPR性能进行比较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里采用DFT扩频方法能有效减小SCFDMA系统PAPR,且明显优于OFDMA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平均功率比 dft扩频 单载波频分多址 正交频分多址
下载PDF
基于DFT的时域LS信道估计算法 被引量:5
7
作者 卢鑫 蔡铁 徐骏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13,共3页
基于IEEE802.16d/e标准的OFDMA系统中存在保护子载波和导频非2n等间隔插入,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FT的时域LS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对相比信道自相关矩阵R容易获得的矩阵T进行奇异值分解(SVD),得到基于DFT的低阶近似。仿真结果表明,... 基于IEEE802.16d/e标准的OFDMA系统中存在保护子载波和导频非2n等间隔插入,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FT的时域LS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对相比信道自相关矩阵R容易获得的矩阵T进行奇异值分解(SVD),得到基于DFT的低阶近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信道估计性能和运算复杂度介于LMMSE-SVD算法、IFFT/FFT算法之间,对导频要求更宽松,应用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 离散傅里叶变换 最小二乘 奇异值分解
下载PDF
基于块空时分组编码DFT-S-OFDM虚拟MIMO传输方案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海涛 王勇 李冬霞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83-1187,共5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块空时分组编码的DFT-S-OFDM上行链路虚拟MIMO传输方案,并给出一种低复杂度的虚拟MIMO系统接收机检测算法。仿真研究表明:基于块空时分组编码的DFT-S-OFDM虚拟MIMO传输方案可保持原DFT-S-OFDM系统低峰均比的特性,显...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块空时分组编码的DFT-S-OFDM上行链路虚拟MIMO传输方案,并给出一种低复杂度的虚拟MIMO系统接收机检测算法。仿真研究表明:基于块空时分组编码的DFT-S-OFDM虚拟MIMO传输方案可保持原DFT-S-OFDM系统低峰均比的特性,显著降低虚拟MIMO系统接收机检测门限,提高上行链路虚拟MIMO系统传输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空时分组编码 dft-s-OFDM 峰均比 虚拟MIMO
下载PDF
DFT扩频广义多载波系统的SINR性能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芮赟 李明齐 +3 位作者 周秦英 张小东 易辉跃 胡宏林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56,共6页
针对离散傅立叶变换扩频的广义多载波系统(DFT-S-GMC),提出一种信干噪比(SINR)的性能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DFT-S-GMC收发机频域等效的简化实现结构,利用信道频率响应和噪声方差,接收端采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均衡,分析得到了SINR的闭合... 针对离散傅立叶变换扩频的广义多载波系统(DFT-S-GMC),提出一种信干噪比(SINR)的性能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DFT-S-GMC收发机频域等效的简化实现结构,利用信道频率响应和噪声方差,接收端采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均衡,分析得到了SINR的闭合表达式,并考虑了信道均衡后时域复用的数据块(IFBT符号)之间的残余干扰,而且,本方法很容易扩展到一发多收的情况。仿真表明,多径信道下基于该等效SINR的误块率(BLER)性能曲线能很好地匹配系统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性能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s-GMC 信干噪比 滤波器组 频域结构
下载PDF
基于卷积码的DFT-S-GMC系统迭代检测算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芮赟 唐斯亮 +1 位作者 李明齐 罗银辉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9,共7页
针对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扩频的广义多载波系统(DFT-S-GMC),提出一种新的迭代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DFT-S-GMC系统的频域收发结构,并根据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MMSE)检测所得发送符号的后验均值和方差来表征其统计概率分布,从而完成检测器和... 针对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扩频的广义多载波系统(DFT-S-GMC),提出一种新的迭代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DFT-S-GMC系统的频域收发结构,并根据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MMSE)检测所得发送符号的后验均值和方差来表征其统计概率分布,从而完成检测器和译码器的信息传递。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迭代检测接收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非迭代检测接收算法,并且在卷积码下的迭代检测性能超过了Turbo码下的非迭代检测性能,而其实现复杂度则有较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s-GMC 迭代检测 高斯分布 MMsE
下载PDF
DFT-S-GMC系统中均匀导频信道估计方法性能分析
11
作者 谢涛 杨雷 王丹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3-938,共6页
针对我国提出的离散傅里叶(DFT)扩频广义多载波(DFT-S-GMC)系统,给出了使用均匀分布导频的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最小二乘算法估计导频音的信道频响,然后内插或外推非导频音的信道频响,再利用信道频响DFT过采样特性,数据块特定... 针对我国提出的离散傅里叶(DFT)扩频广义多载波(DFT-S-GMC)系统,给出了使用均匀分布导频的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最小二乘算法估计导频音的信道频响,然后内插或外推非导频音的信道频响,再利用信道频响DFT过采样特性,数据块特定用户数据子带信道频响可由与之对应的导频块内子载波处信道频响线性内插获得,并在时间维上线性内插出数据子带处的信道频响。最后,通过仿真比较分析了高低阶插值、内插外推方法以及导频密度对信道估计方法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扩频广义多载波系统 信道估计 最小二乘 内插 外推
下载PDF
相干光多频带DFT-SOFDM在长距离光纤传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道均 胡荣 黎偲 《电力信息化》 2012年第10期19-22,共4页
多频带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DFT-S)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的峰均功率比以及非线性效应。文章细致研究了相干光DFT-SOFDM的计算复杂度和非线性补偿性能,提出了一种450Gb/s双频带DFT-S相干光OFDM系统方案。实验结果表明,... 多频带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DFT-S)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的峰均功率比以及非线性效应。文章细致研究了相干光DFT-SOFDM的计算复杂度和非线性补偿性能,提出了一种450Gb/s双频带DFT-S相干光OFDM系统方案。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非线性性能的改善,该方案的系统性能要高于传统的相干光OFDM系统,能够成功地传输928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 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 非线性
下载PDF
瑞利信道下基于Turbo-BICM-ID的DFT-S-OFDM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红山 高凡琪 《无线电工程》 2017年第9期38-43,共6页
为了提升DFT-S-OFDM系统在瑞利信道下的传输性能,采用位交织编码调制迭代译码方案(BICM-ID)、旋转映射(R-QAM)和Turbo码等技术,设计了基于Turbo-BICM-ID的DFT-S-OFDM系统。给出了系统原理框图,对编码调制系统的解调译码迭代算法进行了推... 为了提升DFT-S-OFDM系统在瑞利信道下的传输性能,采用位交织编码调制迭代译码方案(BICM-ID)、旋转映射(R-QAM)和Turbo码等技术,设计了基于Turbo-BICM-ID的DFT-S-OFDM系统。给出了系统原理框图,对编码调制系统的解调译码迭代算法进行了推导,对系统进行了Matlab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卷积码设计方案相比,该设计方案在误码率为10-5时,可以获得5.7 d B的增益改善,同时可以获得更低的错误平层,有效地改善了DFT-S-OFDM系统在瑞利信道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s-OFDM 位交织编码调制迭代译码 旋转映射 TURBO码
下载PDF
LTE上行多址接入系统DFT-S-GMC和DFI-S-OFDM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勇 董常富 徐辉 《中国新通信》 2009年第11期11-14,共4页
本文在分析两种LTE上行多址接入系统信号产生的基础上,对DFT-S-GMC和DFT-S-OFDM系统信号的峰均比性能和同步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从仿真结果分析得出两种系统信号的峰均比性能相当,DFT-S-OFDM-D同步效果相对较好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下... 本文在分析两种LTE上行多址接入系统信号产生的基础上,对DFT-S-GMC和DFT-S-OFDM系统信号的峰均比性能和同步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从仿真结果分析得出两种系统信号的峰均比性能相当,DFT-S-OFDM-D同步效果相对较好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选择上行多址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E dft-s-GMC dft-s-OFDM
下载PDF
DFT-S-OFDM系统发射端IQ失衡的广义迭代均衡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锐 孙强 高西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3,共7页
该文研究了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系统的零中频(ZIF)射频(RF)前端非理想特性导致同相与正交分路失衡(IQI)干扰时,改进的频域迭代均衡技术。利用广义正交原理和迭代均衡原理,本文推导了频域广义线性最小均方误差(WL... 该文研究了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系统的零中频(ZIF)射频(RF)前端非理想特性导致同相与正交分路失衡(IQI)干扰时,改进的频域迭代均衡技术。利用广义正交原理和迭代均衡原理,本文推导了频域广义线性最小均方误差(WLMMSE)迭代均衡器,并通过矩阵变换降低其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在DFT-S-OFDM系统发射端IQ失衡的情况下,所提出的迭代均衡算法性能显著优于常规迭代均衡算法,而复杂度只有少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发射端IQ失衡(IQI) 迭代均衡 广义线性最小均方误差(WLMMsE)
下载PDF
DFT-S-OFDM系统中基于DFT的软迭代信道估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武建荣 慕福奇 高子旺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7-1322,共6页
在基于傅里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系统中,为了消除由多径传播和多普勒效应导致的信道间干扰(ICI),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软迭代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将传统DFT信道估计技术与Turbo均衡技术相结合,利用Turb... 在基于傅里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系统中,为了消除由多径传播和多普勒效应导致的信道间干扰(ICI),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软迭代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将传统DFT信道估计技术与Turbo均衡技术相结合,利用Turbo均衡器反馈的软信息来更新初始信道估计响应,进而消除噪声和ICI。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信道下,经过2次以上的迭代后,该算法的误码率(BER)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傅里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 迭代信道估计 TURBO均衡 最小均方滤波
下载PDF
基于调制分集的MIMO DFT-S-OFDM系统
17
作者 高翔 吴湛击 王文博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35-1240,共6页
以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DFT-S-OFDM)技术为核心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方案,已经... 以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DFT-S-OFDM)技术为核心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方案,已经成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项目上行多址技术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调制分集的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DFT-S-OFDM方案。该方案将调制分集和Turbo码相结合,有效利用时间分集和空间分集特性,在衰落信道下,既可以使系统具有较低误码性能,又可以获得较高的频谱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在最优旋转角度下,通过较小复杂度的增加,提出的系统与传统基于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技术的MIMO DFT-S-OFDM系统相比,可获得明显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 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多址 调制分集 最小均方误差检测
下载PDF
太赫兹频段非均匀分布PTRS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暴桐 辛雨 +1 位作者 华健 窦建武 《移动通信》 2023年第5期52-57,共6页
太赫兹通信是6G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场景之一。相较于5G通信,太赫兹通信的路径损耗大、相位噪声高、功率放大器效率低。5G NR支持单载波DFT-s-OFDM波形,使移动终端获得更高的发送功效;也支持单载波DFT-s-OFDM波形时域均匀地内插PTRS,减... 太赫兹通信是6G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场景之一。相较于5G通信,太赫兹通信的路径损耗大、相位噪声高、功率放大器效率低。5G NR支持单载波DFT-s-OFDM波形,使移动终端获得更高的发送功效;也支持单载波DFT-s-OFDM波形时域均匀地内插PTRS,减少相位噪声对5G通信的不良影响。基于5G NR现有的单载波DFT-s-OFDM波形,提出一种太赫兹频段非均匀分布PTRS方案:每个OFDM符号内非均匀插入PTRS,PTRS被划分为首部、中间和尾部“块”。其中,首部“块”中PTRS数量与OFDM符号的长度成正比,尾部“块”中PTRS数量与多径时延的大小有关,中间“块”中PTRS的数量与相位噪声和高斯白噪声的大小以及变化速度有关。相较于5G NR均匀分布的PTRS方案,提出的非均匀分布PTRS方案在不影响太赫兹通信系统频谱效率的情况下,提高抑制相位噪声的效果,并且进一步降低了低阶调制方案的峰均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通信 dft-s-OFDM PTRs 相位噪声 峰均比
下载PDF
S-N掺杂聚乙二醇用于锂硫电池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9
作者 宋丽红 张敏刚 +2 位作者 曹翔宇 郭锦 闫晓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5-229,共5页
锂硫电池中可溶性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严重限制了其产业化进程。聚乙二醇(PEG)作为正极和隔膜涂层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穿梭。本工作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S掺杂PEG400、N掺杂PEG400和S-N共掺杂PEG400对多硫化物的吸附机... 锂硫电池中可溶性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严重限制了其产业化进程。聚乙二醇(PEG)作为正极和隔膜涂层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穿梭。本工作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S掺杂PEG400、N掺杂PEG400和S-N共掺杂PEG400对多硫化物的吸附机理,计算了吸附能、吸附最短距离、电荷转移和范德瓦尔斯力所占比例等。结果表明,三种基底对锂多硫化物均存在化学吸附作用,以N掺杂PEG400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锂硫电池 化学吸附 涂覆材料 穿梭效应
下载PDF
CeO_(2)-Cu_(2)O_(2)D/3D S型异质结界面促进有序电荷转移以实现高效光催化析氢
20
作者 张利君 吴有林 +1 位作者 Noritatsu Tsubaki 靳治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5-154,共10页
快速的本征载流子复合严重限制了CeO_(2)基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在这里,提出了一种异质结界面工程策略,合理地进行界面调节。构建了具有强电子相互作用的2D/3D S型异质结。合成了一种用于固定在2D CeO_(2)边缘的3D Cu_(2)O颗粒的复合... 快速的本征载流子复合严重限制了CeO_(2)基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在这里,提出了一种异质结界面工程策略,合理地进行界面调节。构建了具有强电子相互作用的2D/3D S型异质结。合成了一种用于固定在2D CeO_(2)边缘的3D Cu_(2)O颗粒的复合光催化剂。密度泛函理论(DFT)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CeO_(2)和Cu_(2)O之间形成强耦合的S型异质结电子传输界面,实现了高效的载流子分离和传输。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析氢活性在以三乙醇胺为牺牲剂的体系中得到大幅提高,是CeO_(2)的48倍。此外,CeO_(2)-Cu_(2)O光催化剂还具有高度稳定的光催化氢活性。这为在新型纳米复合结构中构建独特界面提供了一种通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 Cu_(2)O dft s型异质结 光催化析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