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Diastema among an Adult Population
1
作者 Kyle Cousineau Tanya Al Talib Neamat Abubakr Hassan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22年第6期175-182,共8页
Purpose: With the increased demand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s in adults, Diastemas have always been an obstacle for either pre or post orthodontic treatment.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is to identify the... Purpose: With the increased demand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s in adults, Diastemas have always been an obstacle for either pre or post orthodontic treatment.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is to identify the prevalence and location of diastema among patients attending the dental clinics, School of Dental Medicine,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UNLV).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keywords search of the clinical notes of UNLV School of Dental Medicine (SDM) patient charts in AxiUmTM (dental practice management software)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search terms “diastema” and “midline diastema” to identify the number of cases that clinically presented with diastema from 1/1/2014-9/30/2020. Demographic data were then analyzed using a Chi-square test and compared against Clark County population data. Results: 1182 patients’ records were identified to have one of the search keywords. 56.7% of the patients who presented with diastema were female, 43.1% were male and 0.2% were transgender. 31.5% of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diastema were between the ages of 12 and 19. The majority of the diastema cases were in maxillary teeth, followed by diastema in both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The least number of cases had only mandibular diastema. In regards to size, most (look up percent) were mild diastema (1 - 2 mm), followed by moderate (2 mm) and severe (above 2 mm). The reported ethnicity with highest diastema was Hispanic followed by Caucasians and 17% were African Americans. Chi square analysis showed ethnicity result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Conclusion: Ethnicity and arch are integral predictors for patients who have diaste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illary Midline diastema PREVALENCE diastema
下载PDF
Evolution of Dentary Diastema in Iguanodontian Dinosaurs 被引量:1
2
作者 Katsuhiro KUBOTA Yoshitsugu KOBAYASH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9-45,共7页
The dentary diastema of iguanodontians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related to its unique jaw mechanism for herbivorous adaptation. The dentary and diastema lengths of iguanodontian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to elucida... The dentary diastema of iguanodontians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related to its unique jaw mechanism for herbivorous adaptation. The dentary and diastema lengths of iguanodontian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to elucidate the evolution of iguanodontian diastema. A gap in ratios between most non-hadrosaurid iguanodontians and hadrosaurids was observed, suggesting that all non- hadrosaurid iguanodontians, expect for Ouranosaurus nigeriensis and Protohadros byrdi, lack a diastema or have a short diastema, although some other taxa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have a long diastema in previous studies. In non-hadrosaurid iguanodontians, some large-sized forms, such as Iguanodon bernissartensis, Shuangmiaosaurus gilmorei, and possibly Eolambia caroljonesa, had a short diastema through ontogeny, whereas Ouranosaurus nigeriensis and Protohadros byrdi developed a long diastema converg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a long diastema of hadrosaurine hadrosaurids may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lambeosaurine hadrosaurids. Some hadrosaurines (Edmontosaurus annectens, Edmontosaurus regalis, and Saurolophus angustirostris) may have developed a long diastema in the subadult stage and showed little elongation of dentary diastema through ontogeny. Lambeosaurines (Corythosaurus casuarius and Lambeosaurus lambei) tend to have a short diastema in the embryonic and subadult stages, and an elongated diastema from the subadult to adult s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TACEOUS dentary diastema DINOSAUR iguanodontian ONTOGENY
下载PDF
关闭前牙牙间隙的口腔门诊多科室合作临床决策
3
作者 于海洋 税钰森 蒋青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5,共9页
前牙牙间隙是一种常见的牙齿缺陷。临床常用关闭前牙牙间隙方案包括正畸治疗、直接修复以及间接修复等,是一项可能同时涉及正畸科、牙体牙髓科、修复科、全科以及牙周科等口腔门诊多科室合作的诊疗项目。由于当前我国口腔门诊普遍存在... 前牙牙间隙是一种常见的牙齿缺陷。临床常用关闭前牙牙间隙方案包括正畸治疗、直接修复以及间接修复等,是一项可能同时涉及正畸科、牙体牙髓科、修复科、全科以及牙周科等口腔门诊多科室合作的诊疗项目。由于当前我国口腔门诊普遍存在的分科过细、跨科室合作效率低,以及牙间隙的病因繁杂,使得临床跨科室合作关闭牙间隙时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时机与合理方案尚缺乏清晰的诊疗思路,最终将影响关闭前牙牙间隙的疾病诊治效能和疗效。为此,本文推荐了一套基于病因诊断与牙间隙几何量实测值进行分类分级来关闭前牙牙间隙的三个序列临床决策树。该套决策树通过患者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病因归类,并判断牙间隙的稳定性,再进一步依据牙间隙几何量实测值、患者的求美心理评估、诊疗费用与时间成本等,合理选择相应的口腔门诊跨科室联合治疗方案,实现牙间隙的精准分类诊疗。本决策树针对前牙牙间隙跨科室合作难点,提供了客观高效的决策拐点,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关闭前牙牙间隙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牙间隙 病因诊断 临床决策 跨科室联合诊疗 实测 邻贴面
下载PDF
复合树脂层塑技术关闭前牙间隙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鑫 范晓川 +3 位作者 马琳莎 丛锘锘 王变红 黄晓峰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66-270,275,共6页
目的:评价运用复合树脂分层堆塑技术关闭前牙间隙的修复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通过直接法关闭前牙邻面间隙的35名患者的82个树脂修复体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6个月,运用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 目的:评价运用复合树脂分层堆塑技术关闭前牙间隙的修复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通过直接法关闭前牙邻面间隙的35名患者的82个树脂修复体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6个月,运用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改良评价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单个邻面间隙的平均操作时间为(107.12±9.44)min。术后即刻,28个树脂修复体(34.15%)局部牙龈出现轻度红肿及出血的症状,其中24个树脂修复体在术后2周内症状得到缓解。治疗后36个月,2个树脂修复体(2.44%)边缘与天然牙间出现较明显空隙;1个树脂修复体(1.22%)边缘折断伴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1个邻间隙所涉及的2个树脂修复体(2.44%)牙龈红肿较明显。所有患牙在36个月的随访期内均未出现继发龋及术后敏感。结论:复合树脂层塑技术作为关闭前牙邻面间隙的一种可选手段,具有疗效稳定,治疗周期短,费用低等优点,但椅旁操作时间较长且需要定期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间隙 复合树脂 微创修复 层塑技术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助力上颌前牙微创美学修复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忠伟 周红丽 +1 位作者 张帆 蔡新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48-851,共4页
本文报道1例上颌前牙被动萌出不足及前牙间隙的美学缺陷病例,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通过牙周膜龈手术及贴面微创修复,最终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希望可以借助本病例,为口腔临床美学缺陷病例的数字化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被动萌出异常 前牙间隙 数字化微笑设计 冠延长导板 开窗式贴面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助力前牙多间隙微创美学修复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肖薇薇 牛文俊 +2 位作者 杨光 吕思研 梁珊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牙间隙是临床上常见的牙列空间美学缺陷之一,可影响患者的美观、功能、心理健康等。牙间隙的临床治疗方案较为复杂,可采用修复、正畸、种植以及多学科联合治疗等方式。本文分享1例数字化技术助力下以微创瓷贴面治疗前牙多间隙的临床典... 牙间隙是临床上常见的牙列空间美学缺陷之一,可影响患者的美观、功能、心理健康等。牙间隙的临床治疗方案较为复杂,可采用修复、正畸、种植以及多学科联合治疗等方式。本文分享1例数字化技术助力下以微创瓷贴面治疗前牙多间隙的临床典型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间隙 数字化 瓷贴面 微创
下载PDF
小鼠早期牙胚发育的三维结构重建研究
7
作者 张晗 孙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285-291,共7页
目的:三维重建小鼠牙发育早期牙胚的形态结构,对比无牙区发育不全的牙胚(rudimentary bud 2,R2)与磨牙区第一磨牙(the first molar,M1)牙胚的形态差异。方法:选取胚胎12.5 d(E12.5)及胚胎13.5 d(E13.5)小鼠胚胎头部标本,经冠状面连续石... 目的:三维重建小鼠牙发育早期牙胚的形态结构,对比无牙区发育不全的牙胚(rudimentary bud 2,R2)与磨牙区第一磨牙(the first molar,M1)牙胚的形态差异。方法:选取胚胎12.5 d(E12.5)及胚胎13.5 d(E13.5)小鼠胚胎头部标本,经冠状面连续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后,获取组织学图像数据。图像经Photoshop CC 2018软件处理并配准,用Fiji软件再配准与赋予虚拟CT值后,导入Mimics Research 19.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和分析。结果:在重建的三维图像中观察到无牙区R2上皮可向间充质内陷形成蕾状,但其下方无明显的间充质细胞团形成。赋予无牙区R2和磨牙区M1虚拟CT值后,对重建图像进行半定量测量,发现凝聚在无牙区R2蕾状上皮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密度较低,凝聚面积较小。此现象可能与无牙区细胞增殖不如磨牙区活跃有关。结论:基于组织学切片的三维重建结果提示,发育早期小鼠无牙区丧失了形成间充质细胞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牙发育 牙胚 无牙区 间充质
下载PDF
正中多生牙与中切牙间隙的关系 被引量:23
8
作者 古向生 李汝瑶 +2 位作者 王大为 赵继刚 涂之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摘除正中多生牙对纠正儿童上颌中切牙间隙过大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6例上颌中切牙间隙过大的 6~ 12岁儿童作X线摄片检查及病因分类 ,对存在有正中多生牙的 4 6例患儿予以手术摘除 ,随访 3年观察间隙关闭效果。结果 :... 目的 :探讨早期摘除正中多生牙对纠正儿童上颌中切牙间隙过大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6例上颌中切牙间隙过大的 6~ 12岁儿童作X线摄片检查及病因分类 ,对存在有正中多生牙的 4 6例患儿予以手术摘除 ,随访 3年观察间隙关闭效果。结果 :儿童上颌中切牙间隙过大多与正中多生牙有关 (46 76 ) ,与其它原因造成的中切牙间隙过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侧切牙萌出前摘除埋伏正中多生牙的病例 ,中切牙间隙常可自行关闭 ,良好率达 88 4 %。结论 :宽大的上颌中切牙间隙 (4mm以上 )绝大多数由正中多生牙引起 ,早期摘除有碍的正中多生牙对儿童中切牙间隙过大的自行调整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间隙 正中多生牙 上颌中切牙 儿童 错HE畸形
下载PDF
上颌前牙区埋伏牙特点分析与治疗 被引量:16
9
作者 屠军波 姚天华 +2 位作者 杨壮群 李彤 孙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区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门诊110颗(95例)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98颗因影响美观和功能且对恒牙有潜在影响予以拔除,另有4颗多生牙对周围组织无影响而且有萌出趋势,采取定期摄片随访。还...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区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门诊110颗(95例)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98颗因影响美观和功能且对恒牙有潜在影响予以拔除,另有4颗多生牙对周围组织无影响而且有萌出趋势,采取定期摄片随访。还有8颗进行了开窗牵引治疗。埋伏牙的定位困难时可用CT或螺旋CT辅助检查。结果:手术均未伤及邻牙,术后创口I期愈合。随访的103例中有70例切牙间有2-6mm的间隙,58例在3-12个月内自行关闭,约占83%,其余未能自行调整者择期行正畸治疗。结论:术前准确定位、充分麻醉,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进行后续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埋伏尖牙应尽量保留治疗,由颌面外科、正畸科医师共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正中间隙 正畸 治疗
下载PDF
重症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爱和 邓秋明 +3 位作者 李惠山 范琳 张颖 李会政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10期589-591,60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重症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74例。采集患者脓液标本于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接种于血平板上在需氧及厌氧培养箱,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4例重... 目的探讨重症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重症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74例。采集患者脓液标本于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接种于血平板上在需氧及厌氧培养箱,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4例重症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17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较敏感,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度较高。结论重症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以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为主,多数致病菌呈多重耐药,经验用药更应该结合药敏试验进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牙间隙 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刷牙方法与牙线的使用对牙菌斑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徐燕 潘有炳 +1 位作者 张黎 李颂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56,共2页
目的 了解习惯刷牙法(habitual method)、水平颤动法(Bass method)、旋转法(Rolling stroke method)等3种不同刷牙方法与牙线的使用对牙菌斑的清除效果,以便有效地加强学生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方法 抽取安徽医科大学79名口腔专业四年级学... 目的 了解习惯刷牙法(habitual method)、水平颤动法(Bass method)、旋转法(Rolling stroke method)等3种不同刷牙方法与牙线的使用对牙菌斑的清除效果,以便有效地加强学生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方法 抽取安徽医科大学79名口腔专业四年级学生,按班级不同分别采用Bass刷牙法、Rolling刷牙法和习惯法分为3个组,比较3种刷牙方法对菌斑清除情况,同时比较同一种方法对A、B、C、D4个象限及前后牙区域的菌斑清除情况;检查牙线对牙菌斑清除情况。结果 Rolling刷牙组的菌斑清除率明显优于其他2种刷牙组的菌斑清除率;A、B、C、D4个象限的菌斑清除率差异无显著性,前牙区的菌斑清除率明显优于后牙区;牙线对清除邻面菌斑效果较佳。结论 Rolling刷牙法有利于对牙面牙菌斑的清除,刷牙时应注意加强后牙区的菌斑清除,积极推广使用牙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保健服务 牙间隙 牙菌斑
下载PDF
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乔峰 左志刚 张健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RMS)特征,探讨其与下颌智齿阻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5~35岁90例正畸患者,治疗前拍摄全景片、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下颌平面角(FH-MP)大小为均角患者,按照头影测量分析ANB角度大小分... 目的:比较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RMS)特征,探讨其与下颌智齿阻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5~35岁90例正畸患者,治疗前拍摄全景片、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下颌平面角(FH-MP)大小为均角患者,按照头影测量分析ANB角度大小分为安氏Ⅰ类、Ⅱ类、Ⅲ类3组。分别通过全景片观察每组下颌智齿阻生或萌出情况并将其分为阻生组和萌出组。分别测量每组患者以下指标:下颌体长度、下颌角角度、RMS。比较下颌磨牙后间隙与特定的矢状骨面型特征。结果矢状Ⅱ类患者RMS小于矢状Ⅲ类,阻生组的RMS小于萌出组。矢状Ⅲ类患者下颌角角度较大(P<0.05),萌出状态对下颌角角度无影响(P>0.05),而阻生组患者下颌体长度较小(P<0.05)。结论不同矢状骨面型形态特征与下颌智齿的阻生有关,下颌体短且磨牙后间隙减小的患者更易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面部 测颅法 骨和骨组织 磨牙 第三 下颌骨 牙间隙 人体测量术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牙周病致前牙间隙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袁东辉 吴彦伟 李立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660-663,共4页
目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因牙周病导致前牙间隙的患者,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例因牙周病导致前牙间隙的患者,矫治前前牙间隙上颌平均为4.8mm,下颌为3.5mm。应用无托槽隐... 目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因牙周病导致前牙间隙的患者,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例因牙周病导致前牙间隙的患者,矫治前前牙间隙上颌平均为4.8mm,下颌为3.5mm。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关闭所有散在间隙,选择13项测量指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通过6~13个月的临床矫治,所有患者的上下前牙内收,间隙完全关闭,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得以保持。治疗后U1-SN、U1-NA、U1-NA(mm)、L1-MP、L1-NB、L1-NB(mm)、Ls-E,Li-E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用于中、重度牙周病导致的前牙间隙患者的正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正畸矫治器 牙间隙 牙周病
下载PDF
早期拔除上颌正中多生牙与中切牙间隙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桂红 戴印和 +2 位作者 胡培 尹希榕 戴超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正中多生牙与中切牙间隙的关系及早期拔除正中多生牙对于过大的中切牙间隙的意义。方法对120例上颌正中多生牙患者进行X线检查,是否造成中切牙间隙进行统计。并对105例有中切牙间隙患者拔除多生牙后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间隙... 目的探讨上颌正中多生牙与中切牙间隙的关系及早期拔除正中多生牙对于过大的中切牙间隙的意义。方法对120例上颌正中多生牙患者进行X线检查,是否造成中切牙间隙进行统计。并对105例有中切牙间隙患者拔除多生牙后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间隙关闭效果。结果上颌正中多生牙可造成儿童中切牙间隙占87.50%;在侧切牙萌出前拔除多生牙间隙自行关闭程度明显优于侧切牙萌出后拔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颌正中多生牙(已萌出及埋伏)可造成宽大的中切牙间隙,早期拔除上颌正中多生牙对儿童中切牙宽大的间隙的调整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正中多生牙 中切牙间隙 自行关闭
下载PDF
牙列散在间隙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红 宋卫东 +2 位作者 田文燕 李建学 李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534-1536,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的分析,阐明正畸与口腔的其它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方法:临床矫治错畸形伴牙列散在间隙共60例,通过正畸与修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义齿修复的数量。结果:不同原因引起的散在间隙均得到快...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的分析,阐明正畸与口腔的其它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方法:临床矫治错畸形伴牙列散在间隙共60例,通过正畸与修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义齿修复的数量。结果:不同原因引起的散在间隙均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所有病例选择个体化的矫治,同时纠正存在的不良舌习惯。结论:存在牙列散在间隙时不应盲目固定义齿修复,应进行全面分析,尽可能用正畸的方式解决,以避免或减少固定义齿修复的数量。每个患者都是一个全新的个体,牙列散在间隙的原因各不相同,需要口腔科医师全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为患者提供快速高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畸形 牙列散在间隙 综合治疗
下载PDF
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术和间接导板技术在前牙间隙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沈艳 刘晓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0-912,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术结合间接导板技术在前牙间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于2011年0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前牙间隙患者,采用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术及间接导板技术充填修复,术后对患者从2012... 目的:探讨纳米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术结合间接导板技术在前牙间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于2011年0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前牙间隙患者,采用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术及间接导板技术充填修复,术后对患者从2012年1月开始随访,每半年1次至2014年6月,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截止2014年6月,50例患者有48例临床效果理想,2例脱落。结论:纳米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结合间接导板技术用于前牙间隙美容修复,临床效果理想。纳米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术结合间接导板技术修复前牙间隙美学效果良好,且成本相对低廉,操作过程不复杂,耗时短,符合微创理念,方便再次修复,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树脂 多层修复 牙间隙 间接导板
下载PDF
光固化树脂材料充填上颌前牙过大间隙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衍军 刘克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2期7481-7486,共6页
背景:光固化树脂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色泽美观、强度高、应用广泛、操作简便且价廉等特点。修复时不磨牙或少磨牙,患者乐于接受。目的:观察光固化树脂充填上颌前牙过大间隙的效果。方法:共收治32例患者,75个上颌大间隙,107颗牙齿;其中... 背景:光固化树脂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色泽美观、强度高、应用广泛、操作简便且价廉等特点。修复时不磨牙或少磨牙,患者乐于接受。目的:观察光固化树脂充填上颌前牙过大间隙的效果。方法:共收治32例患者,75个上颌大间隙,107颗牙齿;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21-52岁;牙位分别为双侧中切牙1个间隙,14例;双侧中切牙、左侧侧切牙、左尖牙3个间隙,3例;双侧中切牙、右侧侧切牙、右侧尖牙3个间隙,2例;左侧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和右侧中切牙、侧切牙4个间隙,3例;双侧中切牙和侧切牙3个间隙,6例;左侧中切牙、侧切牙和右侧中切牙、侧切牙、尖牙4个间隙,4例。均采用光固化树脂充填过大上颌前牙间隙。随访观察牙冠形态,密合度、颜色、磨损程度及松动度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3年,32例患者中修复成功17例,树脂修得的牙冠形态及密合度良好,修复体不松动脱落,无任何变色;修复基本成功9例,修复的牙冠形态及密合度欠佳,修复体不松动脱落,但在龈缘处和牙体接触处修复体有缺陷,有轻度变色;修复失败6例,牙冠形态及密合度较差,修复体松动或脱落,修复体严重变色,需要重新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牙科树脂类自固化 牙间隙 牙修复体
下载PDF
正畸关闭萎缩性牙槽骨间隙前后牙槽骨形态的口腔锥形束CT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彤彤 王之瑜 李静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7期962-964,共3页
目的应用口腔锥形束CT(CBCT)评价正畸关闭萎缩性牙槽骨间隙前后缺牙区牙槽骨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5例需要关闭下颌第一磨牙区萎缩性牙槽骨间隙的患者,在关闭间隙前后进行CBCT检查,分析正畸牙移入萎缩性牙槽骨区域后牙槽骨高度和厚度的... 目的应用口腔锥形束CT(CBCT)评价正畸关闭萎缩性牙槽骨间隙前后缺牙区牙槽骨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5例需要关闭下颌第一磨牙区萎缩性牙槽骨间隙的患者,在关闭间隙前后进行CBCT检查,分析正畸牙移入萎缩性牙槽骨区域后牙槽骨高度和厚度的变化。结果正畸牙齿移入萎缩性牙槽骨区域后,近远中牙槽骨高度和厚度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CBCT可用于评价正畸关闭下颌萎缩性牙槽骨间隙过程中牙槽骨形态的改变,自行设计的定点方式有可行性,治疗前后缺牙区牙槽骨高度和厚度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牙槽骨质丢失 牙间隙
下载PDF
鼻根皮瓣旋转推进法修复面斜裂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永红 黄昊红 +1 位作者 杨德明 徐文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7-678,共2页
在鼻根部及眶下缘形成Z型皮瓣,将皮瓣旋转推进修复1例复杂性面斜裂,取得较满意效果,移位的鼻孔恢复至正常位置,外翻的下睑及下降的眼球基本复位。
关键词 面斜裂 Z型皮瓣 旋转推进
下载PDF
上颌前牙阻生的正畸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文盛 左艳萍 +2 位作者 卢海燕 闫炳智 吴建瓴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上前牙阻生的治疗方法。方法 37例上前牙阻生患者 (41颗牙 ) ,实行手术开窗暴露阻生牙后牵引入牙列。结果 37例手术后正畸治疗患者均获成功。
关键词 上颌前牙阻生 正畸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