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晚香》的写作对于晚年丁玲的复杂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美皆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3-44,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材料的充分占有,抱着同情与理解的态度,还原性地分析了晚年丁玲写作《杜晚香》的内在动机,揭示了她借文学来解决"历史问题"、实现政治诉求的苦衷,廓清了对丁玲写作此文的动机的误解,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转型时期的... 本文通过对材料的充分占有,抱着同情与理解的态度,还原性地分析了晚年丁玲写作《杜晚香》的内在动机,揭示了她借文学来解决"历史问题"、实现政治诉求的苦衷,廓清了对丁玲写作此文的动机的误解,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转型时期的丁玲的艰难境遇以及在文学创作上的复杂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丁玲 平反 女性话语 艺术个性 政治诉求
下载PDF
丁玲晚期创作中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的纠结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慕源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晚年的丁玲,在高扬政治意识的同时,其女性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呈现。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同时存在并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纠结,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丁玲晚年的心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纠结极大地影响... 晚年的丁玲,在高扬政治意识的同时,其女性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呈现。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同时存在并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纠结,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丁玲晚年的心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纠结极大地影响了丁玲显性层面的创作和隐性层面的心理,成就了其独特的创作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政治意识 女性意识 晚期创作
下载PDF
李美皆的B面——评《晚年丁玲形象研究》
3
作者 张伟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21-25,共5页
李美皆的文学评论,以明快而锐利见长,她似乎不屑于引经据典。而她的学术著作《丁玲晚年形象研究》,则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旁征博引,占有资料宏富,每一个结论都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之上。丁玲晚年,面相十分复杂,李美皆做出了清晰... 李美皆的文学评论,以明快而锐利见长,她似乎不屑于引经据典。而她的学术著作《丁玲晚年形象研究》,则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旁征博引,占有资料宏富,每一个结论都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之上。丁玲晚年,面相十分复杂,李美皆做出了清晰的勾勒。作为女性学者,李美皆怀着“理解之同情”走进丁玲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去揣摩、描述丁玲的心路历程。她为丁玲辩诬,也毫不讳言丁玲的种种局限性。李美皆保持着一贯的清明和理性,她以理性还世界以清明。丁玲个案研究,却具有普遍意义,透视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共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美皆 《晚年丁玲形象研究》 面相 精神共相
下载PDF
丁玲晚年创作心态及其文本价值新探
4
作者 樊会芹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过去的教训和“文革”后的处境,使丁玲晚年的创作心态变得复杂而又矛盾。矛盾的创作心态使丁玲晚年的作品呈现了外在表现和内在价值不一致的现象。其作品外在表现为政治性的面目,内在价值却表现为丁玲对女性问题的执着关注和对封建专制... 过去的教训和“文革”后的处境,使丁玲晚年的创作心态变得复杂而又矛盾。矛盾的创作心态使丁玲晚年的作品呈现了外在表现和内在价值不一致的现象。其作品外在表现为政治性的面目,内在价值却表现为丁玲对女性问题的执着关注和对封建专制主义、宗派主义的强烈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心态 价值 文本 政治性 矛盾 作品 主义
下载PDF
“晚年丁玲”与马恩著作
5
作者 李美皆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以丁玲晚年的思想存在状态和精神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对于马恩著作的热衷以及近乎痴情的学习,揭示其学习的用意是为了重装自己的精神大脑,最终抵达对自己人生的彻底反思和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晚年丁玲” 学习 反思 分析
下载PDF
建国初期的丁玲与“五四”文学传统
6
作者 秦林芳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8-63,67,共7页
建国初期,丁玲在为营构政治化文学新体制而呐喊助阵的同时,对“五四”文学的个性品格和审美精神仍然有着割不断的情缘和依恋:一方面,在历史维度上,她积极为“五四”文学传统的合法性进行申辩;另一方面,在现实维度上,她立足当下,积极弘... 建国初期,丁玲在为营构政治化文学新体制而呐喊助阵的同时,对“五四”文学的个性品格和审美精神仍然有着割不断的情缘和依恋:一方面,在历史维度上,她积极为“五四”文学传统的合法性进行申辩;另一方面,在现实维度上,她立足当下,积极弘扬“五四”文学传统,并将它具化到创作论中,从而为当代文学的建构提供了可供直接借鉴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五四"文学传统 个性品格 审美精神 建国初期
下载PDF
灰烬的余温——路翎晚年诗歌与创作心理研究
7
作者 彭凯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52-57,109-110,共6页
长期以来,对于晚年路翎的创作研究都框限和遮蔽在"精神分裂"、"艺术生命枯竭"的话语模式之下,使得晚年路翎创作不管在文学批评,还是在其自身的艺术评介中都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本文通过对晚年路翎诗... 长期以来,对于晚年路翎的创作研究都框限和遮蔽在"精神分裂"、"艺术生命枯竭"的话语模式之下,使得晚年路翎创作不管在文学批评,还是在其自身的艺术评介中都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本文通过对晚年路翎诗歌的具体分析以及对其创作心理的考察,反拨了典型的"路翎叙述",并做了重新的文学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路翎 诗歌 创作心理
下载PDF
晚年丁玲办《中国》与新时期文学
8
作者 原帅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7期35-42,94,95,共10页
创办《中国》是晚年丁玲最重要的文学活动,办刊的种种艰难以及与作协党组的紧张关系,折射出她在新时期文学的“边缘”位置。晚年丁玲的“边缘”位置反而促成了《中国》的“先锋”姿态,她企图在新时期恢复延安文学传统,但最后拉开了先锋... 创办《中国》是晚年丁玲最重要的文学活动,办刊的种种艰难以及与作协党组的紧张关系,折射出她在新时期文学的“边缘”位置。晚年丁玲的“边缘”位置反而促成了《中国》的“先锋”姿态,她企图在新时期恢复延安文学传统,但最后拉开了先锋文学的序幕,她以特殊的方式参与了新时期文学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丁玲 《中国》 新时期文学 延安文学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