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udy of Relativity between the DNA Conformation and the Canceration
1
作者 ChenWeiduo GaoLianze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1997年第2期116-121,共6页
The conformation of DNA in the granuloblast of the human leukaemia(HL) 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normal human (HN) was determined by the fluorescence titration. These results show the view that DNA conformati... The conformation of DNA in the granuloblast of the human leukaemia(HL) 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normal human (HN) was determined by the fluorescence titration. These results show the view that DNA conformation variety is related with the canceration of human c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conformation canceration cellular cancer
全文增补中
海嘧啶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形态、细胞核DNA及细胞间通讯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季宇彬 高世勇 +2 位作者 孔琪 张秀娟 杨宝峰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海嘧啶对人胃癌细胞BGC-283细胞形态、细胞核DNA及细胞间通讯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观察海嘧啶对人胃癌细胞及细胞核DNA的影响。采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观察海嘧啶对细胞间通讯的影响。结果海嘧啶可改变细胞形态... 目的研究海嘧啶对人胃癌细胞BGC-283细胞形态、细胞核DNA及细胞间通讯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观察海嘧啶对人胃癌细胞及细胞核DNA的影响。采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观察海嘧啶对细胞间通讯的影响。结果海嘧啶可改变细胞形态,使细胞DNA缺损,可促进肿瘤细胞间通讯的恢复。结论通过影响细胞DNA和恢复细胞间通讯是海嘧啶抗肿瘤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嘧啶 肿瘤细胞 细胞形态 细胞核dna 细胞间通讯
下载PDF
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实验性肺鳞癌细胞核DNA含量和面积的动态观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登顺 仇玉福 史景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4-3,共1页
将一组大鼠实验性肺麟癌发展过程中不同病变阶段的组织切片进行Feulgen染色后,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细胞核DNA含量和面积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DNA含量及面积均随病变的发展而增大;重度异型性鳞化与原位癌之间的核面积大小差异无显著(P>... 将一组大鼠实验性肺麟癌发展过程中不同病变阶段的组织切片进行Feulgen染色后,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细胞核DNA含量和面积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DNA含量及面积均随病变的发展而增大;重度异型性鳞化与原位癌之间的核面积大小差异无显著(P>0.05);而DNA含量差异却显著(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癌在核面积和DNA含量上差异均显著(P<0.05)。提示细胞核面积及DNA含量的定量测定与病理组织形态学相结合,可能有助于对肺鳞癌的分化程度以及癌前期的各级异型鳞化进行更准确的分级;在区别重度异型性鳞化与原位癌上,核DNA含量比面积的测定可能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dna MSPM
下载PDF
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钟培根 李末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7期75-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结合液基细胞学诊断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4月参加我院宫颈癌筛查的5 886例妇女,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细胞DNA定量分析诊断,在细胞学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或细胞DN...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结合液基细胞学诊断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4月参加我院宫颈癌筛查的5 886例妇女,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细胞DNA定量分析诊断,在细胞学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或细胞DNA分析有≥3个异倍体细胞,建议做宫颈病理组织学活检,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结果:液基细胞学诊断阳性285例,阳性率为4.84%(285/5 886);细胞DNA异倍体检出阳性486例,检出率为8.25%(486/5 886);细胞DNA定量分析结合液基细胞学诊断检出阳性525例,总阳性率为8.92%(525/5 886)。525例患者需做宫颈组织活检,活检结果:阳性375例,阳性率为71.4%(375/525)。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结合液基细胞学诊断方法,能明显提高宫颈癌筛查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dna定量分析 液基细胞 宫颈癌筛查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与人乳腺癌细胞大分子DNA作用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金晓明 陆俐丽 +1 位作者 王小芹 邓国仁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97-99,161,共3页
采用药物与DNA作用的体外检测方法,以DNA嵌入剂表阿霉素(EDR)作对照,从分子药理水平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L)对乳腺癌细胞DNA的作用模式。实验发现TL在120μg/ml浓度,37℃作用24h可与DNA模板结合,同EDR呈嵌合效应,但嵌入DNA尚不... 采用药物与DNA作用的体外检测方法,以DNA嵌入剂表阿霉素(EDR)作对照,从分子药理水平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L)对乳腺癌细胞DNA的作用模式。实验发现TL在120μg/ml浓度,37℃作用24h可与DNA模板结合,同EDR呈嵌合效应,但嵌入DNA尚不牢固,易发生解离;EDR在较低浓度(50μg/ml)作用30min即可显示明显的嵌合效应且是不可逆的。说明TL对乳腺癌细胞DNA的作用模式为嵌合逆行模型,嵌合能力远低于EDR,与DNA结合亦不可能是其抗癌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乳腺癌 细胞 dna
下载PDF
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在临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6
作者 黄熙理 邱峰 +1 位作者 洪丽美 陈智颖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1期120-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在临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宫颈细胞行宫颈DNA倍体分析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共检出宫颈细胞学和(或)DNA倍体异常693例,液基细胞学阳性270例,阳性率4.5%。DNA倍体分析系统检出668例异常... 目的:探讨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在临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宫颈细胞行宫颈DNA倍体分析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共检出宫颈细胞学和(或)DNA倍体异常693例,液基细胞学阳性270例,阳性率4.5%。DNA倍体分析系统检出668例异常,阳性检出率11.1%。以≥3个DNA异倍体出现作为活检标准,宫颈病变的敏感性78.9%,特异性43.27%,阳性预期值63.13%,阴性预期值62.5%。以液基细胞学检查LSIL以上作为活检标准,宫颈病变的敏感性43.75%,特异性79.81%,阳性预期值72.72%,阴性预期值53.55%。结论: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具有客观性及较高的敏感性,与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可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检查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下载PDF
DNA构象与细胞癌化相关性的研究
7
作者 陈维多 张德安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2年第5期40-43,共4页
已经有人报道,人乳腺癌(HMC)与非乳腺癌(HMN)核物质中DNA构象不同.本文采用荧光滴定法测定成粒细胞性白血病(HL)患者的粒细胞的DNA构象也不同于正常人(HN).这一结果表明DNA构象不同与人类细胞癌变相关.
关键词 dna构象 肿瘤 病理 癌化
下载PDF
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HBV-DNA及肝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朝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3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肝细胞癌患者行肝癌根治术前后HBV-DNA载量及肝功能变化,并探讨HBV-DNA载量对于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 1年1月一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HBV-DNA载量分... 目的研究老年肝细胞癌患者行肝癌根治术前后HBV-DNA载量及肝功能变化,并探讨HBV-DNA载量对于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 1年1月一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HBV-DNA载量分为阴性组、低复制组、中复制组和高复制组四组。比较4组患者术前术后的HBV-DNA载量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本研究共入组患者65例,其中阴性组10例,低复制组27例,中复制组18例和高复制组10例。手术治疗1周后,阴性组和低复制组患者的HBV-DNA载量有所下降,而中、高复制组载量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患者术后第一天的ALT、AST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均<0.01),Alb水平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BIL,术前术后差值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HBV-DNA载量对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时间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01,敏感性为77.65%,特异性为87.24%。结论 HCC患者手术后的HBV的复制仍然很活跃,术前HBV-DNA载量对于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时间有着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HBV-dna 肝功能
下载PDF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朱玉琴 《海峡药学》 2015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宫颈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2013年10月到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250名女性采用TCT联合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的筛查,宫颈液基细胞学制片2张,一张行巴氏染色做常规细胞学检... 目的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宫颈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2013年10月到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250名女性采用TCT联合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的筛查,宫颈液基细胞学制片2张,一张行巴氏染色做常规细胞学检查,另一张用硫堇-Feulgen染色后,采用DNA定量分析系统对细胞核DNA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结果 12250例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中,TCT阳性137例,阳性率6.09%;DNA倍体分析阳性164例,阳性率7.29%;TCT联合DNA倍体分析阳性192例,阳性率8.53%;2TCT阳性者进行组织活检,符合率54.01%(74/137);DNA倍体分析阳性者进行组织活检,符合率48.78%(80/164);TCT联合DNA倍体分析检测阳性,符合率70.31%(135/192)。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DNA倍体定量分析,能提高诊断敏感性和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 宫颈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 宫颈癌 筛查
下载PDF
HPV联合细胞DNA定量检查及血清SCC在宫颈癌筛查及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颖虹 王仁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9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究HPV联合细胞DNA定量检查及血清SCC在宫颈癌筛查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为A组,同时期的9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为B组... 目的:探究HPV联合细胞DNA定量检查及血清SCC在宫颈癌筛查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为A组,同时期的9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为B组,9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为C组,98例体检健康妇女为D组。比较四组HPV、细胞DNA定量检查及血清SCC阳性率,同时比较A组中不同分期与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的阳性率。结果:A组与B组HPV、细胞DNA定量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组和D组,A组血清SCC阳性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中不同分期与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HPV、细胞DNA定量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SCC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HPV、细胞DNA定量检查及血清SCC结果明显异常,但对疾病分期与分化程度无明显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细胞dna 定量检查 血清SCC 宫颈癌 预后
下载PDF
The “3 Genomic Numbers” Discovery: How Our Genome Single-Stranded DNA Sequence Is “Self-Designed” as a Numerical Whole
11
作者 Jean-Claude Perez 《Applied Mathematics》 2013年第10期37-53,共17页
This article proves the existence of a hyper-precise global numerical meta-architecture unifying, structuring, binding and controlling the billion triplet codons constituting the sequence of single-stranded DNA of the... This article proves the existence of a hyper-precise global numerical meta-architecture unifying, structuring, binding and controlling the billion triplet codons constituting the sequence of single-stranded DNA of the entire human genome. Beyond the evolution and erratic mutations like transposons within the genome, it’s as if the memory of a fossil genome with multiple symmetries persists. This recalls the “intermingling” of information characterizing the fractal universe of chaos theory. The result leads to a balanced and perfect tuning between the masses of the two strands of the huge DNA molecule that constitute our genome. We show here how codon populations forming the single-stranded DNA sequences can constitute a critical approach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junk DNA function. Then, we suggest revisiting certain methods published in our 2009 book “Codex Biogenesis”. In fact, we demonstrate here how the universal genetic code table is a powerful analytical filter to characterize single-stranded DNA sequences constituting chromosomes and genomes. We can then show that any genomic DNA sequence is featured by three numbers, which characterize it and its 64 codon populations with correlations greater than 99%. The number “1” is common to all sequences, expressing the second law of Chargaff. The other 2 numbers are related to each specific DNA sequence case characterizing life species. For example, the entire human genome is characterized by three remarkable numbers 1, 2, and Phi = 1.618 the golden ratio. Associated with each of these three numbers, we can match three axes of symmetry, then “imagine” a kind of hyperspace formed by these codon populations. Then we revisit the value (3-Phi)/2 which is probably universal and common to both the scale of quarks and atomic levels, balancing and tuning the whole human genome codon population. Finally, we demonstrate a new kind of duality between “form and substance” overlapping the whole human genome: we will show that—simultaneously with the duality between genes and junk DNA—there is a second layer of embedded hidden structure overlapping all the DNA of the whole human genome, dividing it into a second type of duality information/redundancy involving golden ratio propor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Code CODON Populations Junk dna cancer Genomics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s Genomes Diversity Chromosomes Diversity WHOLE Human GENOME dna SEQUENCE “Phi” the Golden Ratio Fibonacci NUMBERS Information Theory SYMMETRY cellular Automata Chargaff’s CODON Level SYMMETRY Principle Fractal Self-Similarity “e” Euler’s Number “Pi” form and Substance Redundancy Encryption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P化疗联合细胞免疫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被引量:30
12
作者 何学军 崔林 +4 位作者 王露 姜勇 柯军 路逵 周益琴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6期944-946,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P(紫杉醇+顺铂)并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经病理诊断为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P化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P(紫杉醇+顺铂)并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经病理诊断为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P化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细胞免疫治疗。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恶性呕吐、放射性肺炎以及食管炎的发生率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发热以及外周血中CD阳性细胞降低等发生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KPS评分除稳定者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85.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P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未发现增加严重的毒副作用的风险,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疗 TP化疗 细胞免疫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不同放疗方法对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森 华松 +4 位作者 王旸 余杰 张凯 万里新 惠双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2期271-274,279,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放疗方法对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适行放疗,观察组给予三维适型调强放疗,两组都治疗观察6~7周,记录细胞... 目的对比不同放疗方法对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适行放疗,观察组给予三维适型调强放疗,两组都治疗观察6~7周,记录细胞免疫功能及应激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放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7%(P<0.05)。观察组放疗期间皮肤反应、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等并发症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疗后的CD3+/CD4+、CD4+/CD8+T细胞比例与放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放疗后低于放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以上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放疗后的血清生长激素(grow hormone,GH)、催乳素(prolactin,PRL)值低于放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放疗,三维适型调强放疗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保持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应激激素的表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型调强放疗 食管癌 细胞免疫功能 应激激素 催乳素
下载PDF
早发性乳腺癌/卵巢癌BRCA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奕 贾婵维 王树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3期21-22,26,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早发性乳腺癌和卵巢癌与BRCA1基因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BRCA1基因外显子 2和外显子 1 1部分序列。结果 对 1 2例早发性乳腺癌 /卵巢癌患者PCR -SSCP...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早发性乳腺癌和卵巢癌与BRCA1基因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BRCA1基因外显子 2和外显子 1 1部分序列。结果 对 1 2例早发性乳腺癌 /卵巢癌患者PCR -SSCP的检测中 ,在外显子 2发现 1例突变 ,经DNA测序证实突变为第 1 6 6碱基插入碱基“C”。结论 BRCA1基因突变可能与北方地区汉族人群早发性乳腺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基因 乳腺癌 早发 卵巢癌 突变分析 dna直接测序 汉族人群 碱基 dna测序 构象
下载PDF
rhES结合3D-CRT治疗对食管癌患者症状改善、血清sMICA及组织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磊 杨学为 苏欣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2期2725-2731,共7页
目的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S)联合三维适形放射(3D-CRT)治疗用于食管癌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对Stathmin、细胞间质上皮转换因子(c-met)及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蛋白A(sMIC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 目的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S)联合三维适形放射(3D-CRT)治疗用于食管癌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对Stathmin、细胞间质上皮转换因子(c-met)及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蛋白A(sMIC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单独3D-CRT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rhES联合3D-CRT治疗方案。随访6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生存率、病灶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中Stathmin、c-met、sMIC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病情缓解率(69.64%)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5,P=0.034);研究组的5年病灶远处转移率(21.43%)、局部复发率(30.36%)均低于对照组(39.29%、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3、4.495,P<0.05),研究组5年生存率(55.36%)明显高于对照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7,P=0.019)。治疗后,研究组社会功能[(92.52±2.21)分]、躯体功能[(89.24±2.16)分]、角色功能[(94.12±1.67)分]、情绪功能[(93.56±2.21)分]、认知功能[(91.78±2.01)分]等生存质量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社会功能[(86.97±1.45)分]、躯体功能[(85.84±1.12)分]、角色功能[(89.22±2.04)分]、情绪功能[(92.18±1.16)分]、认知功能[(88.87±2.13)分]评分,研究组总体症状评分[(41.11±1.14)分]低于对照组[(48.79±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组织中的Stathmin、c-met、VEGF表达水平及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ES联合3D-CRT治疗能有效降低食管癌患者Stathmin、c-met、sMICA、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有望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三维适形放射 食管癌 STATHMIN 细胞间质上皮转换因子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P并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松辰 苟云久 +1 位作者 王兵 董信春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9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P并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15年1月~2016年6月)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三维适形放疗+TP方案化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P并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15年1月~2016年6月)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三维适形放疗+T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细胞免疫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中远期存活率、局部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细胞免疫功能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1、2年时,观察组的存活率较对照组更高,其局部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放射性肺炎、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TP方案化疗+细胞免疫治疗可有效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提高其中远期存活率,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适形放疗 化疗 细胞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联合细胞免疫疗法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虹伊 赵钦 +2 位作者 陆军 杨洋 郭巧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9期51-54,共4页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联合细胞免疫疗法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联合细胞免疫疗法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胞免疫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免疫功能[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8^(+))、CD4^(+)/CD8^(+)]、血清生化指标[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ORR和D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两组患者的CD4^(+)、CD4^(+)/CD8^(+)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CEA、CA199、CYFRA21-1水平低于治疗前,GSH-Px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两组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肺癌相关症状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联合细胞免疫疗法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及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疗 化疗 细胞免疫疗法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3D-CRT和TP同步化疗及细胞免疫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符国奋 梁海梅 +2 位作者 颜洪顺 符之月 周溪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6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紫杉醇联合顺铂(TP)同步化疗及细胞免疫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影响。方法:收集琼海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12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分成参照组(n=63)和试验组(n=61),参照...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紫杉醇联合顺铂(TP)同步化疗及细胞免疫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影响。方法:收集琼海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12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分成参照组(n=63)和试验组(n=61),参照组给予3D-CRT和TP同步化疗治疗,试验组给予3D-CRT和TP同步化疗及细胞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4.13%(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KP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KP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其中放射性肺炎和粒细胞降低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试验组发热发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3D-CRT和TP同步化疗联合细胞免疫疗法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增强临床疗效,降低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参考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适形放疗 化疗 细胞免疫疗法 疗效
下载PDF
Role of cellular reprogramming and epigenetic dysregulation in acquired chemoresistance in breast cancer 被引量:1
19
作者 Logeswari Ponnusamy Prathap Kumar S.Mahalingaiah +1 位作者 Yu-Wei Chang Kamaleshwar P.Singh 《Cancer Drug Resistance》 2019年第2期297-312,共16页
Acquired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 is a major limit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Accumulating evidence from in vitro,in vivo and clinical studies suggest that acquired chemoresistance is progressive,m... Acquired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 is a major limit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Accumulating evidence from in vitro,in vivo and clinical studies suggest that acquired chemoresistance is progressive,multifactorial and involve genetic and epigenetic aberrations.Among various mechanisms that contribute to chemoresistance,cellular reprogramming has extensively been implicated in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lately.Cellular reprogramming events such as acquisition of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and cancer stemness(CSCs)not only provide cancer cells with reversible phenotypic plasticity and survival advantage against cytotoxicity but also leads to aggressiveness,metastasis,clinical resistance,tumor recurrence and poor survival.The transient and reversible nature of cellular reprogramming processes and their controlled interaction with epigenetic regulatory complexes strongly support the involvement of dynamic epigenetic regulatory network in governing the cellular reprogramming and associated acquired chemoresistance.Further,epigenetic modulations are also gaining interest as promising interventions addressing the cancer cell reprogramming machinery to overcome acquired chemoresistance.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previous reports and our recent findings that lead to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epigenetic dysregulation dictating the cellular reprogramming processes such as acquisition of EMT and CSCs phenotype and how they co-ordinate to establish acquired drug resistance in breast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RESISTANCE cellular reprogramming dna methylation histone modifications breast cancer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cancer stem cell
原文传递
千金藤素通过靶向GLUT1干扰葡萄糖摄取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岑 王庆兰 +2 位作者 邓杨清 王迪 黄平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5-19,共5页
目的 观察千金藤素(CEP)通过靶向GLUT1干扰细胞葡萄糖摄取,进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方法 以终浓度1~100μM的千金藤素处理A549非小细胞肺癌细胞,采用CCK8检测药物对细胞生存能力的影响。选取10、20、50μM 3个浓度,建立高中... 目的 观察千金藤素(CEP)通过靶向GLUT1干扰细胞葡萄糖摄取,进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方法 以终浓度1~100μM的千金藤素处理A549非小细胞肺癌细胞,采用CCK8检测药物对细胞生存能力的影响。选取10、20、50μM 3个浓度,建立高中低剂量分别处理A549细胞。采用E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检测药物处理下细胞CDK1、CCND1、MKI67增殖标志性基因的表达。采用分子对接模拟,测试千金藤素与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结合能力,并以GC-MS测定在药物处理状态下细胞中葡萄糖的相对含量。结果 CCK-8细胞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千金藤素干预后降低了A549细胞的活力,并呈现浓度依赖性。药物处理24h与48h后,终浓度10、20、50μM的千金藤素均能显著降低细胞的增殖速率(P<0.05),并下调增殖标志性基因CDK1、CCND1、MKI67的表达(P<0.05)。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千金藤素与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能相互作用,结合能达到-9.8 kcal/mol。采用50μM千金藤素处理细胞24h与48h后,细胞内葡萄糖相对含量分别降低了约1倍和1.5倍(P<0.05)。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千金藤素具有靶向GLUT1降低细胞内葡萄糖摄取,进而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千金藤素作为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千金藤素 细胞dna合成 分子对接 葡萄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