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NP方案化疗敏感性与DNA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洪成雨 徐倩 +2 位作者 岳峥 张晔 袁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91-1297,共7页
背景与目的:基因多态预测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对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 codon194及39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长春瑞滨加顺铂(vinorelbine and cisplatin,NVB and DDP,NP)方案化疗敏感性的... 背景与目的:基因多态预测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对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 codon194及39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长春瑞滨加顺铂(vinorelbine and cisplatin,NVB and DDP,NP)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DNAXRCC1194和399位点的多态性。选择NP方案化疗,化疗两周期后评价疗效,并分析化疗敏感性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携带XRCC1基因Codon194C/T+T/T基因型者化疗有效率(41.8%)是C/C基因型者(26.0%)的2.038倍(P=0.036,95%CI=1.044-3.976)。携带XRCC1基因Codon399G/G、A/G、A/A型的患者化疗有效率(37.1%,34.6%,14.3%)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基因 XRCC1 多态性 肺肿瘤 非小细胞 NP方案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在DNA损伤修复信号传导通路中ATM介导的BRCA1及RAD51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冯爽 曹建平 +5 位作者 朱巍 宋建元 李翀 盛方军 樊赛军 F.Eckardt-Schupp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为阐明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介导的乳癌基因1 (Breast cancer gene 1,Breal)磷酸化及其下游DNA修复相关蛋白(DNA damage repair protein 51,RAD51) 在DNA损伤修复信号传导通路中作用机理... 为阐明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介导的乳癌基因1 (Breast cancer gene 1,Breal)磷酸化及其下游DNA修复相关蛋白(DNA damage repair protein 51,RAD51) 在DNA损伤修复信号传导通路中作用机理,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细胞(Originated from human skin fibroblast GM Cell,GM0639)为对照,用免疫共沉淀与Western blot方法,观察60Coγ射线照射后共济失调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细胞、ATM转染的AT细胞(ATM+-AT)和GM细胞的BRCA1及 RAD51蛋白表达的变化。经0、5、10、20Gy辐照后,AT细胞通过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法分析其中 ATM和BRCA1蛋白以及BRCA1和RAD5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PI3K抑制剂对ATM磷酸化其下游基因的影响。0Gy照射ATM+-AT和GM细胞未出现BRCA1表达条带;照射后,GM细胞、ATM细胞BRCA1 和RAD51蛋白均有表达,而AT细胞无表达;PI3 K抑制剂Wortmannin对经电离辐射照射后的AT、ATM+-AT 和GM细胞中BRCA1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照射后ATM+-AT和GM细胞中BRCA1和RAD51蛋白均有表达。因此,电离辐射照射后,BRCA1由ATM介导磷酸化后可进一步与RAD51相互作用,这是信号通路传导过程中的—个级联反映,从而修复损伤的DNA,保持基因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 乳癌基因1 dna修复相关蛋白 磷酸化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启动子甲基化对肝癌易感性及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壮伟 梁茱 +5 位作者 吴宁 邱纯 袁波 彭永红 周卫平 谢贤和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的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78例及正常肝组织78例的XRCC1基因甲基化情况,并随访3年以上...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的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78例及正常肝组织78例的XRCC1基因甲基化情况,并随访3年以上。结果肝癌组的XRCC1启动子甲基化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组发生XRCC1启动子甲基化的危险是对照组的13倍(4.089 vs 41.332);XRCC1启动子甲基化的个体发生肝癌的危险是非甲基化的10.36倍(3.423 vs 31.354)(P<0.05);XRCC1启动子甲基化可致肝癌患者无进展期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降低(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启动子甲基化在肝癌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对肝癌患者较差的预后具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 甲基化 易感性 预后
下载PDF
STIP1调控EGR1表达并促进胃癌细胞DNA损伤修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全营 唐红娜 +1 位作者 秦长江 翟二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应激诱导磷酸化蛋白1(STIP1)表达对于胃癌化疗抵抗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构建STIP1过表达及敲低胃癌细胞系后,应用CCK-8、单克隆形成等实验检测胃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及顺铂、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并对过表达STIP1的... 目的探讨应激诱导磷酸化蛋白1(STIP1)表达对于胃癌化疗抵抗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构建STIP1过表达及敲低胃癌细胞系后,应用CCK-8、单克隆形成等实验检测胃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及顺铂、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并对过表达STIP1的胃癌细胞系进行RNA测序并验证获得STIP1所调控的下游分子及信号通路;最后应用免疫荧光、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STIP1对胃癌细胞化疗抵抗的影响是否依赖于其下游分子。结果STIP1过表达可显著增强胃癌细胞对于5-氟尿嘧啶及顺铂、奥沙利铂等细胞毒性药物的抵抗作用;并可促进化疗抵抗相关基因的表达;RNA表达谱测序发现STIP1可能促进重组修复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而免疫印迹及qPCR等检测证实STIP1过表达可促进该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进一步证实STIP1表达可影响5-氟尿嘧啶诱导的DNA损伤的重组修复能力;而应用重组修复抑制剂干预胃癌细胞后。免疫荧光检测获得STIP1表达对于5-氟尿嘧啶所诱导的胃癌细胞DNA损伤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其同源重组修复途径。对于其下游机制的探索,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免疫印迹、qPCR及免疫荧光,证实STIP1可调控EGR1表达进一步影响5-氟尿嘧啶所诱导的DNA损伤重组修复。结论STIP1调控EGR1表达影响胃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进而促进其化疗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诱导磷酸化蛋白1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dna损伤修复 胃癌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
5
作者 张敏 齐名 +3 位作者 车敦发 管海宏 胡文星 邓德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中DNA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探讨其对SLE易感性的影响及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的关联程度。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检测39例中国汉族SLE...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中DNA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探讨其对SLE易感性的影响及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的关联程度。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检测39例中国汉族SLE患者和40例中国汉族健康人的XRCC1基因多态位点Arg194Trp、Arg280His和Arg399G1n的SNP型别。结果 SLE组XRCC1多态位点Arg399G1n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XRCC1多态位点Arg194Trp与SLE患者的血液系统损害及抗SS-A抗体的存在相关(P<0.05)。结论 XRCC1基因SNP与SLE发生及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dna修复 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ERCC1蛋白表达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嵘 李永强 +5 位作者 胡晓桦 刘志辉 廖小莉 林燕 原春玲 廖思娜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RCC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鼻咽部肿物活检确诊均为非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76例,给予顺铂单药同步放...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RCC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鼻咽部肿物活检确诊均为非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76例,给予顺铂单药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具体为顺铂80mg/m2,静脉滴注,于放疗第1、22、43天进行;放疗采用常规分割照射,5次/周,鼻咽平均剂量74Gy(70~78Gy),同步放化疗结束后评价其近期疗效并随访远期生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76例鼻咽癌组织中ERC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2.1%(32/76)。 ERCC1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T分期、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N分期无关(P>0.05)。 ERCC1蛋白阳性表达者的有效率(RR)为75.0%(24/32),ERCC1阴性表达者的RR为97.7%(4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8)。获得随访的72例患者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1.0%、83.3%、79.0%。 ERCC1阴性表达者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2.4%、87.8%、80.5%, ERCC1阳性表达者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7.9%、77.4%、77.4%,两者的中位生存期( 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RCC1阳性表达者中不同分级的中位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ERCC1蛋白的表达可能是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同步放化疗 近期疗效 总生存期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1( ERCC1)
下载PDF
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金明娟 陈坤 +3 位作者 张扬 张薇 刘冰 张勇晶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4-279,共6页
背景与目的:X线交叉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1,XRCC1)编码蛋白在DNA单链断裂修复和DNA碱基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基因外显子多态性的存在可影响编码蛋白的功能活性,最终使机体对癌症的易感性发生变化。本... 背景与目的:X线交叉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1,XRCC1)编码蛋白在DNA单链断裂修复和DNA碱基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基因外显子多态性的存在可影响编码蛋白的功能活性,最终使机体对癌症的易感性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基因外显子最常见的3处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C26304T、G27466A和G28152A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ve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RFLP)分析方法,检测207例结直肠癌病例和621例成组匹配的正常对照XRCC1C26304T、G27466A和G28152A基因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采用EH Linkage Software1.2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对象的单体型分布进行预测。结果: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个体特征,以及吸烟、饮酒等常见环境暴露因素的分布和/或构成比在结直肠癌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XRCC1各多态基因型检测分型发现,结直肠癌病例组携带26304T、27466A和28152A变异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9.95%、11.22%和28.22%,对照组分别为32.87%、12.34%和27.27%,各多态等位基因在两组间分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多态基因型分布经χ2拟合优度检验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且在两组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观察到各多态基因型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单体型分析发现,各变异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内均存在遗传连锁不平衡现象,CGG、CGA、CAG和TGG是最常见的4类单体型,其在两组的分布频率总和分别为95.54%和96.64%,然而在两组间同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国浙江省嘉善县人群中,XRCC1C26304T、G27466A和G28152A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不存在相关性,然而各变异等位基因存在遗传连锁不平衡现象,CGG、CGA、CAG和TGG是最常见的4类单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dna修复基因 X线交叉互补基因1(XRCC1)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唐耘天 李辛平 +3 位作者 刘天奇 杨建荣 罗建强 梁中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PCR-RFLP法检测15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DNA损伤修复酶基因的表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XRCC1 Arg399Gln位点野生型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PCR-RFLP法检测15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DNA损伤修复酶基因的表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XRCC1 Arg399Gln位点野生型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XRCC1(Arg194Trp、Arg280His)、hOGG1Ser326Cys位点多态性型别在两组中出现的频率相近(P>0.05);各基因位点不同表型者的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相比,P均>0.05。结论 DNA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无明确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dna修复基因 基因多态性 dna氧化损伤 8-羟基脱氧鸟苷 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基因 人8-羟基鸟嘌呤修复酶基因
下载PDF
染色质改构因子BRG1降低UV照射引起的细胞凋亡
9
作者 王晓光 王蕊 +1 位作者 王玲 曾宪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生命体的遗传物质基础是DNA分子,多种因素可以作用于细胞内的DNA分子,导致多种类型的DNA损伤。若受损的DNA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修复,细胞将走向凋亡或发生变异。染色质改构复合物(chromatin remodeling complex)在基因表达调控和DNA复制... 生命体的遗传物质基础是DNA分子,多种因素可以作用于细胞内的DNA分子,导致多种类型的DNA损伤。若受损的DNA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修复,细胞将走向凋亡或发生变异。染色质改构复合物(chromatin remodeling complex)在基因表达调控和DNA复制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依赖ATP的染色质改构复合物SWI/SNF的核心亚基Brahma Related Gene1(BRG1)在染色质结构调整和基因转录调控等多个细胞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仅有有限的文献报道BRG1参与到DNA的损伤修复过程。因此,进一步研究与验证BRG1在调控DNA的损伤修复进而挽救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利用不同强度的UV照射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初步建立了DNA损伤修复的实验体系。将BRG1表达质粒瞬时转染到SW13(BRG1-/-)细胞系中,并利用30J/m2的UV照射,分别在0h、6h和24h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程度。结果表明,SW13(BRG1-/-)细胞中瞬时表达BRG1可以明显降低由UV照射引起的细胞凋亡,其中UV照射后24h的细胞表现最明显。我们进一步在HeLa细胞中通过瞬时表达BRG1验证了上述结果。由于BRG1通过染色质改构在基因的转录调控、复制和重组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推测BRG1可能通过染色质改构参与了DNA的损伤修复过程,进而影响了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G1 UV照射 dna损伤修复 细胞凋亡 染色质改构
下载PDF
细小病毒H-1感染对胃癌细胞核修复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冯缨 冉志华 +1 位作者 刘炯 萧树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探讨细小病毒H-1诱导胃癌细胞死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对细小病毒H-1敏感和不敏感的胃癌细胞株HGC27和BGC823,H-1病毒感染48 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不同标记的dCTP逆转录制备荧光探针,与含有8 000点人类体细胞基因序列的表达谱cDN... 目的探讨细小病毒H-1诱导胃癌细胞死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对细小病毒H-1敏感和不敏感的胃癌细胞株HGC27和BGC823,H-1病毒感染48 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不同标记的dCTP逆转录制备荧光探针,与含有8 000点人类体细胞基因序列的表达谱cDNA芯片杂交,计算机荧光扫描分析HGC27细胞核修复相关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实时定量PCR检测HGC27和BGC823细胞部分核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基因芯片分析显示,HGC27细胞的64对核修复相关基因中,12对基因表达水平下调至0.5以下,6对基因表达水平上调至2倍以上。PCR定量检测证实,HGC27细胞BTG2表达明显下调,MBD2表达显著上调,XRCC4和H2A.Z的表达无明显改变;BGC823细胞BTG2表达明显下调,XRCC4、H2A.Z和MBD2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细小病毒H-1可能通过影响胃癌细胞核修复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基因转录或细胞周期停止,从而诱导胃癌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小病毒H-1 核修复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OGG1对紫外线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鹏飞 罗家伟 +5 位作者 康丽华 张国伟 茅馨木 吴安然 张文怡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OGG1)对紫外线(UVB)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LEC)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UVB照射人LEC(SRA01/04细胞株)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利用siRNA敲降技术针对靶基因OGG1设计3个siRNA(分别为siOGG... 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OGG1)对紫外线(UVB)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LEC)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UVB照射人LEC(SRA01/04细胞株)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利用siRNA敲降技术针对靶基因OGG1设计3个siRNA(分别为siOGG1#1、siOGG1#2和siOGG1#3)。同时,为了验证出敲降效率最高的siOGG1,依据转染情况将细胞分为siOGG1#1组、siOGG1#2组、siOGG1#3组、siNC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转染)。后续为了验证OGG1的表达下调对氧化损伤环境下细胞的作用,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UVB组、UVB+siNC组和UVB+siOGG1#2组,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UVB+siNC组和UVB+siOGG1#2组中受损DNA的标记物15A3的荧光强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DNA氧化损伤情况,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UVB照射时间为10 min时,OGG1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结果显示随着UVB照射时间的延长,细胞内OGG1蛋白相对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下降。因此,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UVB照射10 min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siNC组相比,靶向设计的转染siOGG1组的三个亚组中细胞OGG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siOGG1#2组降低最为明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UVB+siNC组相比,UVB+siOGG1#2组15A3(染色反应底物是8-oxoG,它是OGG1的修复作用靶点)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UVB+siNC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UVB+siOGG1#2组细胞活力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UVB+siNC组相比,转染后UVB+siOGG1#2组细胞促进凋亡的蛋白BAX表达明显增加,而抑制凋亡的蛋白BCL-2表达则明显下降(均为P<0.001)。结论OGG1基因在UVB诱导的LEC氧化损伤模型中通过BER通路参与受损DNA的修复过程,调控LEC内受损DNA的修复和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氧化损伤 紫外线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 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
下载PDF
Promoter methylation status of hMLH1,MGMT,and CDKN2A/p16 in colorectal adenomas 被引量:14
12
作者 Vasiliki Psofaki Chryssoula Kalogera +4 位作者 Nikolaos Tzambouras Dimitrios Stephanou Epameinondas Tsianos Konstantin Seferiadis Georgios Kolio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8期3553-3560,共8页
AIM:To investigate aberrant DNA methylation of CpG islands and subsequent low-or high-level DNA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which is assumed to drive colon carcinogenesis. METHODS:DNA of healthy individuals,adenoma... AIM:To investigate aberrant DNA methylation of CpG islands and subsequent low-or high-level DNA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which is assumed to drive colon carcinogenesis. METHODS:DNA of healthy individuals,adenoma(tu-bular or villous/tubulovillous)patients,and colo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lonoscopy was used for assessing the prevalence of aberrant DNA methylation of human DNA mismatch repair gene mutator L homologue 1(hMLH1),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CDKN2A/p16),and 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as well as their rela- tion to MSI. RESULTS:The frequency of promoter methylation for each locus increased in the sequence healthy tissue/adenoma/carcinoma.MGMT showed the highest frequency in each group.MGMT and CDKN2A/p16 present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romoter methylation between the less and more tumorigenic forms of colorectal adenomas(tubular vs tubullovillous and villous adenomas).All patients with tubulovillous/villous adenomas,as well as all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showed promoter methylation in at least one of the examined loci.These findings suggest a potentially crucial role for methylation in the polyp/adenoma to cancer progres- sion in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MSI and methylation seem to be interdependent,as simultaneous hMLH1, CDKN2A/p16,and MGMT promoter methylation was present in 8/9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showing the MSI phenotype. CONCLUSION:Methylation analysis of hMLH1,CD- KN2A/p16,and MGMT revealed specific methylation profiles for tubular adenomas,tubulovillous/villous adenomas,and colorectal cancers,supporting the use of these alterations in assessment of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moter methylation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Human dna mismatch repair gene mutator L homologue 1 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ERCC1 (C8092A)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nd efficacy/toxicity of platinum based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13
作者 韦克 周彩存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1期64-68,共5页
To assses the effect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of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 C8092A on the clinical outcome and toxicity in advanced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first... To assses the effect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of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 C8092A on the clinical outcome and toxicity in advanced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first line platinum based chemotherapy.Methods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nd its effect on treatment outcome and toxicity of advanced stage lung cancer.Conclusion Th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more advanced studies and trials on C8092A SNPs are needed so as to assess if it could be used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repair gene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ERCC1多态性与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增利 朱晓良 +5 位作者 陈婷 余勇 杜紫燕 周童 邢玉斐 施敏骅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21期2524-2526,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多态性与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7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ERCC1基因多态性分布,分析ERCC1 118多态性与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一线含铂...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多态性与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7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ERCC1基因多态性分布,分析ERCC1 118多态性与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一线含铂方案化疗疗效及总体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总体有效率25%,中位总体生存期为17个月。ERCC1 118多态性与短期疗效无相关性(P>0.05)。与携带ERCC1 118C/C野生纯合基因型患者相比,携带ERCC1118T突变等位基因的患者生存期更长(19个月vs.16个月)(P<0.05)。结论 ERCC1 118T突变等位基因可能与晚期肺腺癌接受含铂方案化疗后的生存时间延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基因 基因多态性 肺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原文传递
砷对大鼠生精细胞DNA损伤及XRCC1表达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宏彬 徐光翠 +3 位作者 高黎黎 陆祥 张东 张合喜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70-147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对成年大鼠生精细胞DNA损伤及其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基因表达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中、高剂量As2O3组(0.375、0.75、1.5 mg/kg),灌胃法连续给药16周处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对成年大鼠生精细胞DNA损伤及其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基因表达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中、高剂量As2O3组(0.375、0.75、1.5 mg/kg),灌胃法连续给药16周处死大鼠,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大鼠生精细胞DNA损伤,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生精细胞XRCC1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生精细胞平均尾长(1.04±0.61)μm,中、高剂量As2O3组可见部分细胞拖尾,平均尾长分别为(3.11±1.16)、(3.62±2.46)μm,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细胞尾部DNA含量比及尾矩也明显增加(P<0.01);中、高剂量As2O3组XRCC1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1.13±7.06)%和(9.63±6.32)%,均较对照组的(15.49±8.23)%明显降低(P<0.05),XRCC1表达量随着染毒剂量增高而降低;DNA损伤与XRCC1表达呈负相关(r=-0.778,P<0.01)。结论一定剂量As2O3可通过抑制生精细胞XRCC1表达,诱导大鼠生精细胞DNA损伤,产生雄性生殖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As2O3) 生精细胞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 dna损伤
原文传递
DNA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1,3-丁二烯作业工人DNA损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楠 李斌 +5 位作者 程娟 李云 郑国颖 关维俊 崔涛 孟会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DNA修复酶基因XRCC1、XRCC2、XRCC4、RAD52单核酸多态性在1,3-丁二烯(BD)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71名BD作业工人和55名行政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性彗星试验评价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聚... 目的研究DNA修复酶基因XRCC1、XRCC2、XRCC4、RAD52单核酸多态性在1,3-丁二烯(BD)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71名BD作业工人和55名行政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性彗星试验评价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XRCC1、XRCC2、XRCC4、RAD52基因多态性。结果 BD暴露组和对照组彗星尾距分别为4.53(3.49~5.87)和2.38(0.82~3.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中具有XRCC1基因G28152A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彗星尾距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4.52(3.43~5.64),5.18(4.23~6.18),P<0.05];XRCC4A245G位点AG和GG基因型个体的彗星尾距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5.05(3.79~6.05),5.37(4.29~6.36),4.23(3.35~5.41),P<0.01]。结论 XRCC1 G28152A和XRCC4 A245G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BD诱导的DNA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丁二烯(BD) 彗星试验 dna损伤修复基因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mRNA和蛋白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芸 张爱华 黄晓欣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 观察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mRNA和皮肤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砷致病或致癌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选择... 目的 观察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mRNA和皮肤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砷致病或致癌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选择贵州省兴仁县燃煤型砷中毒病区110例砷中毒患者为病例组,依据其发砷分为3组:<2、2~<4、≥4 mg/kg组,分别为31、31、48例,以距病区约13 km的非砷污染村36例健康居民为对照组.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收集上述观察对象头发、外周血,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Ag-DDC)法检测发砷、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ERCC1 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自愿手术治疗的62例砷中毒患者皮肤标本,依据其发砷分为3组:<2、2~<4、≥4 mg/kg组,分别为16、20、26例,同时依据皮肤病理学诊断分为一般皮肤病变组、癌前病变组、癌变组,分别为32、19、11例,以某医院经病理学诊断无异常的13例非肿瘤手术患者皮肤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肤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发砷<2、2~<4、≥4mg/kg组患者外周血中ERCC1 mRNA相对表达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0.7156(0.2158~1.2405)、0.5772(0.0843~1.1234)和0.5490(0.1895~0.8431),与对照组[1.5128(1.0000~2.12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发砷<2、2~<4、≥4 mg/kg组患者皮肤组织中ERCC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80.0%和77.0%,发砷2~<4和≥4 mg/kg组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一般皮肤病变组、癌前病变组和癌变组患者皮肤组织中ERCC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4%、79.0%和72.8%,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燃煤砷污染可导致人体ERCC1基因转录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异常,可能通过影响受损DNA的切除,继发性抑制DNA修复,促进砷中毒乃至皮肤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dna修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原文传递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与铂类耐药
18
作者 夏莹 胡成平 《国际呼吸杂志》 2007年第16期1245-1248,共4页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tion1,ERCC1)是DNA修复的重要因子之一,而DNA修复参与了铂类药物耐药的形成,ERCC1表达增高和其多态性均与铂类耐药有关,用药物干预或基因封闭技术抑制ERCC1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逆...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tion1,ERCC1)是DNA修复的重要因子之一,而DNA修复参与了铂类药物耐药的形成,ERCC1表达增高和其多态性均与铂类耐药有关,用药物干预或基因封闭技术抑制ERCC1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铂类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dna修复 核苷酸切除修复 铂类耐药
原文传递
APEX1、XRCC1基因多态性对膀胱癌术后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明 邹铁军 +3 位作者 张杜平 王国荣 闫海龙 王晖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520-1524,共5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DNA-脱嘌呤或脱嘧啶位点裂解酶基因1(APEX1)多态性与膀胱癌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5月-2019年9月收治的膀胱癌术后感染患者60例作为感染组,...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DNA-脱嘌呤或脱嘧啶位点裂解酶基因1(APEX1)多态性与膀胱癌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5月-2019年9月收治的膀胱癌术后感染患者60例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膀胱癌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40例作为非感染组。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全血DNA中APEX1基因rs3136817、XRCC1基因rs3213356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两组APEX1基因rs3136817、XRCC1基因rs3213356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999、0.759、0.509、0.999);感染组APEX1基因rs3136817位点TT、CC基因型、XRCC1基因rs3213356位点CC基因型频率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EX1基因rs3136817、XRCC1基因rs3213356的T、C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EX1基因rs3136817位点携带TC+CC基因型膀胱癌患者发生术后感染风险显著降低(P<0.05),XRCC1基因rs3213356位点携带CT+CC基因型膀胱癌患者发生术后感染风险显著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EX1基因rs3136817低C等位基因频率、XRCC1基因rs3213356高C等位基因频率是膀胱癌术后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PEX1基因rs3136817、XRCC1基因rs3213356多态性可能与膀胱癌术后感染及患者预后存在关联,APEX1基因rs3136817低C等位基因频率、XRCC1基因rs3213356高C等位基因频率会增加感染及不良预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修复基因 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dna-脱嘌呤或脱嘧啶位点裂解酶基因1 膀胱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