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3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lementary DNA sequencing (cDNA): an eff ective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marine benthic ciliates along hydrographic gradients 被引量:3
1
作者 Pingping HUANG Feng ZHAO Kuidong XU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08-222,共15页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YSCWM)is a distinct hydrographic phenomenon of the Yellow Sea,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eio-and macrobenthos diff ers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YSCWM.However,such a pattern has ne...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YSCWM)is a distinct hydrographic phenomenon of the Yellow Sea,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eio-and macrobenthos diff ers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YSCWM.However,such a pattern has never been observed in the microbenthic ciliate communities.Therefore,we hypothesized that benthic ciliates followed a similar distribution pattern as meio-and macrobenthos,but this pattern has not been uncovered by morphological methods.We evaluated the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benthic ciliates at fi ve stations along hydrographic gradients across the YSCWM and adjacent shallow water by using morphology and DNA and complementary DNA(cDNA)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of the V4 region of 18S rRNA gene.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versity of benthic ciliates detected by DNA(303 OTUs),and the cDNA(611 OTUs)sequencing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detected by the morphological method(79 species).Morphological method detected roughly diff erent ciliate communities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YSCWM,but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 cance.No clear pattern was obtained by DNA sequencing.In contrast,cDNA sequencing revealed a distinct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benthic ciliate communities like meioand macrobenthos,which coincided well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analysis.More than half of the total sequences detected by DNA sequencing belonged to planktonic ciliates,most(if not all)of which were recovered from historic DNA originating through the sedimentation of pelagic forms because none of them were observed morphologically.The irrelevant historic DNA greatly infl uenced the recovery of rare species and thus limit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enthic ciliate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Ou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methods used have signifi cant eff ect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benthic ciliate communities and highlights that cDNA sequencing has great advantages in estimating the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benthic ciliates,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for benth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thic ciliates cdna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community comparison dna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morphology
下载PDF
Cloning and sequencing of mouse GABA transportercomplementary DNA 被引量:1
2
作者 TAMANTHONYC.W. LIHEGUO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A cDNA encoding the mouse GABA transporter has been isolated and sequen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use GABA transporter cDNA differs from that of the rat by 60 base pairs at the open reading frame region but the ... A cDNA encoding the mouse GABA transporter has been isolated and sequen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use GABA transporter cDNA differs from that of the rat by 60 base pairs at the open reading frame region but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he two cDNAs are identical and both composed of 599 amino acids. However,the amino acid sequence is different from the sequence deduced from a recently published mouse GABA transporter c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转运蛋白 互补性dna 克隆测序 Cdna
下载PDF
DNA存储技术:挑战与未来
3
作者 褚利康 何磊 韩达 《集成技术》 2024年第3期116-127,共12页
随着全球数据呈现指数级增长,当前的信息存储技术面临维护成本高昂、存储寿命有限等多个缺陷,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凸显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引入新的信息存储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DNA作为一种天然的遗传信息载体,具备高存储密度、潜在低... 随着全球数据呈现指数级增长,当前的信息存储技术面临维护成本高昂、存储寿命有限等多个缺陷,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凸显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引入新的信息存储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DNA作为一种天然的遗传信息载体,具备高存储密度、潜在低维护成本和长寿命等优势,因此被视为一种有潜力的新型信息存储介质。该文对DNA数据存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进行了概述,并回顾了其历史发展。同时,对当前基于DNA存储的领域仍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如缓慢的数据写入和读取速度等,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些潜在策略。最后,为了满足全球对新存储方法的需求,该文指出了DNA数据存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数据存储 dna序列 dna纳米技术 信息加密
下载PDF
Taq DNA聚合酶的分子改造及其在探针法qPCR直扩体系中的应用
4
作者 胡松青 袁家惠 +1 位作者 刘光毅 侯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6,共9页
Taq DNA聚合酶作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的核心组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qP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然而,野生型Taq DNA聚合酶的耐抑制剂性能差、延伸性能不足。为获得具有高性能的Taq DNA聚合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双链DN... Taq DNA聚合酶作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的核心组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qP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然而,野生型Taq DNA聚合酶的耐抑制剂性能差、延伸性能不足。为获得具有高性能的Taq DNA聚合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双链DNA结合蛋白Sso7d或Sto7d融合在野生型Taq DNA聚合酶的N端或C端,构建了4个均可溶表达的改造体,再经过耐受性测试筛选较优的改造体,结果显示:改造体Taq-Sto的耐受性最高,其热稳定性不受影响,且在1 s/kbp的延伸条件下能成功扩增靶标,表明Taq-Sto具有增强的延伸性能,在TaqMan探针法qPCR体系中对腐殖酸、单宁酸、全血等抑制剂同样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EMSA实验发现:Taq-Sto对DNA模板的结合亲和力有所提高,有利于增强Taq-Sto对模板的竞争力;将Taq-Sto应用于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TaqMan探针法qPCR检测,与商品化试剂相比,Taq-Sto具有更低的ASFV检出限,且在体积分数为2%~6%的猪粪便样本或猪肉样本中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0.0%和85.4%,说明Taq-Sto在直扩qPCR检测领域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 dna聚合酶 双链dna结合蛋白 耐受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设计与改进
5
作者 张晓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2,共3页
对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进行优化,探究植物组织的多种破碎方法对DNA粗提取的影响,并用氯仿等有机物对DNA粗提取物进一步纯化,分析DNA未纯化与纯化后的纯度差异。结果显示,相较于破壁机破碎、加液氮研钵研磨以及玻璃匀浆器研磨,不添加液... 对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进行优化,探究植物组织的多种破碎方法对DNA粗提取的影响,并用氯仿等有机物对DNA粗提取物进一步纯化,分析DNA未纯化与纯化后的纯度差异。结果显示,相较于破壁机破碎、加液氮研钵研磨以及玻璃匀浆器研磨,不添加液氮用研钵研磨效果更好。DNA粗提液经纯化后纯度显著提高,蛋白质及盐类等污染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的粗提取 实验改进 dna纯化 高中生物学
下载PDF
DNA聚合酶θ的合成致死作用研究
6
作者 朱雨龙 李婷 龚国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93-0197,共5页
利用合成致死(SL)作用治疗癌症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且对患者安全的方案。在诱导合成致死效应的众多因素中,参与DNA修复的因素是最密切相关的。当一个经典的DNA双链断裂(DSB)修复途径发生突变时,替代途径可能是消除肿瘤细胞的靶标。目前,... 利用合成致死(SL)作用治疗癌症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且对患者安全的方案。在诱导合成致死效应的众多因素中,参与DNA修复的因素是最密切相关的。当一个经典的DNA双链断裂(DSB)修复途径发生突变时,替代途径可能是消除肿瘤细胞的靶标。目前,抑制缺乏经典修复途径肿瘤细胞中的RAD52和/或PARP1一直是诱导合成致死作用的潜在靶标,但是,常用的PARP1抑制剂(PARPi)的耐药性是制定治疗方案的最大障碍。由POLQ基因编码的DNA聚合酶θ(Polθ)介导的末端连接(TMEJ)在另一种DSB修复途径起关键作用。因此,它是治疗具有同源重组修复(HRR)缺陷肿瘤的潜在靶点,抑制其活性可以诱导SL。在本综述中,主要讨论了基于靶点Polθ合成致死性的抗癌疗法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dna修复 dna聚合酶θ 合成致死
下载PDF
HBsAg ELISA+/HBV DNA NAT-献血者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景媛媛 范云 +3 位作者 郭燕 张文娟 段勇 冯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 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1月1日—2023年4月30日陕西省血液中心HBsAg ELISA+/HBV DNA NAT-(ELISA+/NAT-)标本共计71份,对其采用...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 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1月1日—2023年4月30日陕西省血液中心HBsAg ELISA+/HBV DNA NAT-(ELISA+/NAT-)标本共计71份,对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同时复检巢式PCR扩增HBV S区和C区基因片段。结果 双ELISA+/NAT-标本(n=30)巢式PCR检测阳性率远高于单ELISA+/NAT-标本(n=41)(60%vs 24.40%,P<0.05)。前者献血者100%为初次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100%,血清学模式以1、4、5此3项阳性(80%)为主;后者献血者中31.7%为重复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仅为19.51%,血清学模式以单2项阳性(43.90%)和全阴(36.58%)为主。结论 单ELISA+结果存在较多假阳性,导致不必要的血液报废;而NAT-标本可能存在低水平的HBV DNA,产生漏检风险。建议针对单HBsAg ELISA+/NAT-献血者,采用多套系统多种方法追溯检测,提高献血者HBV筛查的准确度,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无偿献血者 巢式PCR HBV dna
下载PDF
放射治疗对宫颈癌DNA甲基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徐晗 高扬 +2 位作者 白静 蔡志平 邵国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12,20,共6页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对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IN)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1、3A和3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放射治疗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选用12例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组织,应用qPCR检测宫颈...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对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IN)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1、3A和3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放射治疗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选用12例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组织,应用q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在放射治疗前期、中期和后期的DNMT1、DNMT3A和DNMT3B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宫颈癌放射治疗前、中、后三个时期DNMT1对β-act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1229±0.0217)、(0.5696±0.0217)和(0.1620±0.0352);放射治疗期间和放射治疗之前宫颈癌组织中DNMT1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期间和放射治疗之后宫颈癌组织中DNMT1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之前和放射治疗之后宫颈癌组织中DNMT1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3A对β-act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0012±0.0001)、(0.0021±0.0001)和(0.0014±0.0001),放射治疗期间和放射治疗之前宫颈癌组织中DNMT3A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期间和放射治疗之后宫颈癌组织中DNMT3A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之前和放射治疗之后宫颈癌组织中DNMT3A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MT3B对β-act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6627±0.0348)、(0.8104±0.0845)和(0.2391±0.0470),放射治疗期间和放射治疗之前宫颈癌组织中DNMT3B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期间和放射治疗之后宫颈癌组织中DNMT3B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之前和放射治疗之后宫颈癌组织中DNMT3B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使宫颈癌组织中DNMT1,DNMT3A和DNMT3B表达发生变化,其可能在放射耐受中起到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射治疗 dna甲基转移酶 dna甲基化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DNA损伤、DNA甲基化和端粒长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2,共6页
背景:运动不仅是改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还对代谢性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其原因与表观遗传因素有关。目的:总结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DNA损伤、DNA甲基化和端粒长度的影响,并分析运动调控表观遗传... 背景:运动不仅是改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还对代谢性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其原因与表观遗传因素有关。目的:总结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DNA损伤、DNA甲基化和端粒长度的影响,并分析运动调控表观遗传修饰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运动改善机体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运动,有氧训练,急性运动,无氧训练,抗阻训练,DNA损伤,DNA甲基化,端粒”为中文检索词,以“exercise,sport,aerobic exercise,anaerobic exercise,resistance training,acute exercise,DNA methylation,DNA damage,telomere”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70篇文献。结果与结论:①长期有氧、抗阻和无氧运动均能改善DNA损伤,其原因与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而急性运动则会通过上调活性氧和活性氮氧化物的表达进而加剧DNA损伤程度;②急性运动、长期抗阻运动和无氧运动在降低DNA甲基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其关键机制可能是运动诱导的活性氧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比值和DNA甲基化转移酶、10-11易位酶的表达发生了改变,进而对DNA甲基化产生调控作用;③与其他运动形式相比,长时间有氧运动可能更具有增加端粒长度的潜在价值,其中的生物学机制涉及炎症、氧化应激、DNA甲基化和微小RNA的表达调控;④基于当前文献可知,有氧运动持续2年以上可以增加端粒长度,未来的研究也应进一步明确最佳的运动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表观遗传 dna损伤 甲基化 端粒
下载PDF
DNA聚合酶θ:易错的多功能DNA末端修复分子
10
作者 王瑶 陈国江 +3 位作者 冯健男 石艳春 王晶 郑源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3-503,共11页
DNA聚合酶θ(DNA polymerase theta,Pol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的DNA修复酶。它在选择性末端连接(alternative end-joining,Alt-EJ)途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常参与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损伤修复。在正常生理状... DNA聚合酶θ(DNA polymerase theta,Pol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的DNA修复酶。它在选择性末端连接(alternative end-joining,Alt-EJ)途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常参与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损伤修复。在正常生理状态下,Polθ主要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然而,在恶性肿瘤发生时,Polθ表现出异常高表达水平,并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变过程。研究表明,抑制Polθ活性可导致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缺陷的肿瘤细胞发生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SL)。因此,已经开发出多种针对Polθ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抑制恶性肿瘤的发展。此外,敲除或抑制Polθ活性还能增加HR修复效率,从而提高外源基因靶向整合效果。本文综述了Polθ及其介导的Alt-EJ修复机制在生物学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靶向Polθ在肿瘤治疗和基因编辑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θ dna双链断裂修复 基因组稳定性 肿瘤抑制 靶向整合
下载PDF
DNA甲基化/去甲基化调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亚楠 韩非原 +2 位作者 王文 伍昊文(综述) 孙宏巍(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卒中是我国首位的致死致残原因,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约占全部卒中的80%,是一种具有遗传背景的复杂疾病。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甲基化/去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其在IS的发... 卒中是我国首位的致死致残原因,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约占全部卒中的80%,是一种具有遗传背景的复杂疾病。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甲基化/去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其在IS的发病和复发中发挥重要作用,预示着DNA甲基化/去甲基化分子有望成为IS新的诊断标志物和药物治疗靶点。现将DNA甲基化/去甲基化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dna去甲基化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p63 expression in human lung cancer: analysis by complementary DNA and tissue microarray
12
作者 余永伟 Mitch Garber +2 位作者 Karsten Schlüns Manuela Pacyna-Gengelbach lver Petersen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4年第1期51-54,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p63 expression at mRNA transcripts and protein levels in lung squamous cell cancer (SCC), adenocarcinoma, large cell lung cancer (LCLC) and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and their matched metast... Objective: To evaluate p63 expression at mRNA transcripts and protein levels in lung squamous cell cancer (SCC), adenocarcinoma, large cell lung cancer (LCLC) and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and their matched metastatic tumor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63 expression and p63 locus at chromosomal 3q27 q29 was also investigated. Methods: p63 mRNA expression levels in a large series of lung cancers including SCC, adenocarcinoma, LCLC, SCLC and their matched metastatic tumors were analyzed by cDNA microarray technology. A tissue microarray from 150 primary lung cancer specimens was constructed and used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p63 protein expression. Chromosomal imbalances at the p63 locus in 70 primary lung cancers samples were studied b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 technology. Results: mRNA levels were 10 fold in SCC compared to LCLC, SCLC, and adenocarcinoma. Interestingly, the mRNA expression of p63 in metastatic carcinoma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ir matched primary tumors ( P <0 001). Immunohistochemistry demonstrated that p63 expression was 94.64% in SCC but only 1 79% in lung adenocarcinoma and 2 of 4 LCLC were positive staining. All the results in of SCLC were negative.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p63 positivity between pT1 tumors and those of higher stage ( P =0 035). The CG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63 locus at chromosomal 3q27 q29 was overrepresented in SCC. p63 immunopositivity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pronounced gains of the p63 locus at chromosomal 3q27 q29 (P=0.0001), indicating that strong expression of p63 in lung SCC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d gene amplification. Conclusion: p63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not only in squamous differentiation of lung cancer but also in tumo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3基因 肺癌 dna序列 组织微阵列 基因鉴定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淡水鱼类环境DNA宏条形码引物的筛选及其在千岛湖的应用
13
作者 周严 童璐 +4 位作者 胡文静 李志力 郝雷 刘其根 胡忠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9,共13页
基于环境DNA(eDNA)技术的鱼类多样性监测方法因具有灵敏度高、对目标生物无伤害以及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eDNA方法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宏条形码引物的选择,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鱼类环境DNA宏条形码引物,但较少有... 基于环境DNA(eDNA)技术的鱼类多样性监测方法因具有灵敏度高、对目标生物无伤害以及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eDNA方法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宏条形码引物的选择,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鱼类环境DNA宏条形码引物,但较少有研究综合评估这些引物的检出效果。本研究评估了来自COI、Cytb、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的29对鱼类e DNA宏条形码引物(包括本研究设计的2对和从国内外文献中引用的27对引物),首先基于计算机模拟PCR(in silico PCR)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其中效果较好的17对引物开展了更进一步的验证,结果显示:计算机模拟PCR结果良好的引物在进行高通量测序时并非全部表现良好,表明引物的筛选不能仅仅依靠计算机模拟PCR;具有更长扩增片段长度的宏条形码引物并没有获得理想中更好的扩增效果,表现效果好的引物大多是扩增片段长度处于200~300 bp之间的引物;相对于COI和Cytb而言,12S rRNA引物与16S rRNA引物均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适宜作为鱼类环境DNA宏条形码而用于鱼类多样性研究;同时,鉴于当前的鱼类DNA条形码数据库尚不完备以及不同引物的特性不同,使用多对引物将大大增加物种的检出概率和e DNA研究的可信性。本研究展示了eDNA在评估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潜力,有助于将来的鱼类eDNA研究,从而为鱼类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na dna宏条形码 生物多样性 计算机模拟PCR 引物 千岛湖
下载PDF
血浆无细胞线粒体外线粒体DNA与牙周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杨再目 曹沛 +1 位作者 刘振华 栾庆先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8-295,共8页
目的血浆无细胞线粒体外线粒体DNA(cf-exmtDNA)具有促炎潜能,本文探讨血浆cf-exmtDNA与牙周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8~45岁受试者78人,其中牙周健康者11人,牙龈炎患者11人,牙周炎患者56人。检查并记录基线牙周指标、年龄、性别、... 目的血浆无细胞线粒体外线粒体DNA(cf-exmtDNA)具有促炎潜能,本文探讨血浆cf-exmtDNA与牙周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8~45岁受试者78人,其中牙周健康者11人,牙龈炎患者11人,牙周炎患者56人。检查并记录基线牙周指标、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和空腹血糖(FBG)。取4 mL抗凝静脉血,采用二次离心法提取其中cf-exmtD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f-exmtDNA拷贝数。比较不同牙周炎症状态组血浆cf-exmtDNA水平,并对血浆cf-exmtDNA与平均探诊深度(mPD)、平均附着水平(mCAL)、平均出血指数(mBI)、平均菌斑指数(mPLI)、年龄、FBG、BMI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牙周炎组血浆cf-exmtDNA水平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P=0.042);样本整体血浆cf-exmtDNA水平与年龄(P=0.023)、mPD(P<0.001)、mCAL(P=0.006)、mBI(P=0.026)呈正相关关系;多重回归分析中,血浆cf-exmtDNA水平主要取决于mPD。结论在18~45岁人群中,牙周炎患者血浆cf-exmtDNA水平较牙周健康者显著升高,血浆cf-exmtDNA水平与年龄、mPD、mCAL、mBI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无细胞dna 线粒体dna 横断面研究 牙周临床指标
下载PDF
环境DNA技术发展及其在长江流域水生生态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娜 杨刚 +4 位作者 吴祖立 宋超 熊敏思 赵峰 张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近年来,受人为干扰、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鱼类资源急剧衰退,全面了解该流域水生生态学信息、进行长江大保护迫在眉睫。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环境DNA技术应运而生,其相比于传统调查方式更加高... 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近年来,受人为干扰、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鱼类资源急剧衰退,全面了解该流域水生生态学信息、进行长江大保护迫在眉睫。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环境DNA技术应运而生,其相比于传统调查方式更加高效、灵敏,应用领域更广;该技术的灵敏性使其非常适合于检测濒危物种、低密度物种入侵、瞬时和隐秘物种的存在,特别是当检测低密度物种的采样工作难以控制时,其敏感性、简便性和降低危害性的优势愈加显现出来。因此,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生物监测、群落生态学、古环境、保护生物学和生物入侵等领域的研究。介绍了环境DNA定义、发展史、研究方法与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其在长江流域水生生态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环境DNA技术与环境RNA技术相结合的技术革新以及新一代测序手段、大数据及机器智能技术多技术结合助力该领域研究的前景,以期为长江流域持续性生态学监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长江流域 生态学
下载PDF
精子核DNA完整性测定方案的优化及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刘居理 陈胜辉 +4 位作者 杨丽娟 杨韦华 饶研文 章梦颖 张端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对现有精子核DNA完整性测定方案进行优化,并探讨其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8日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就诊的拟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194对夫妇作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对现有精子核DNA完整性测定方案进行优化,并探讨其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8日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就诊的拟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194对夫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男方的精液作为对照组(n=194),同一精液经双层密度梯度离心法优化处理后精子混合液作为观察组(n=194)。根据精子核DNA碎片率(DFI)测定结果将对照组及观察组各分为3个亚组,对照A组和观察A组:DFI<15%,对照B组和观察B组:DFI 15%~30%,对照C组和观察C组:DFI≥30%。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DFI值及各亚组间的助孕及妊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DF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5±10.17)%vs.(18.56±11.54)%,P<0.05]。(2)6个亚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个亚组的妊娠率和着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A组、观察B组4组的临床妊娠率(均在65.00%以上)及着床率(均在50.00%)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C组(43.24%、31.67%)及观察C组(13.64%、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C组的临床妊娠率及着床率明显高于观察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液经优化处理后精子核DNA完整性可明显改善。两种不同检测方案在ART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当精液经优化处理后DFI≥30%时,对ART的不良妊娠结局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核dna完整性 辅助生殖技术 精子核dna碎片率 胚胎质量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珠江中下游鱼类多样性初步研究
17
作者 朱书礼 陈蔚涛 +4 位作者 武智 夏雨果 杨计平 李跃飞 李捷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通过环境DNA技术(Environmental DNA,eDNA)检测珠江中下游鱼类生物多样性,探索珠江中下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的新途径。2023年2月在珠江中下游设置了桂平、藤县、封开、德庆、肇庆和九江共6个采样点,通过水样采集及过滤、eDNA提取、遗... 通过环境DNA技术(Environmental DNA,eDNA)检测珠江中下游鱼类生物多样性,探索珠江中下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的新途径。2023年2月在珠江中下游设置了桂平、藤县、封开、德庆、肇庆和九江共6个采样点,通过水样采集及过滤、eDNA提取、遗传标记扩增及测序和数据库比对分析等流程检测鱼类多样性。结果表明,6个采样点共检测出30种鱼类,隶属于4目10科27属,其中土著鱼类26种,外来种4种。较已有传统调查数据新检出2种鱼类:美丽沙鳅(Botia pulchra)和齐氏罗非鱼(Oceochromis zillii)。鱼类优势种为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尼罗罗非鱼(O.nilotica)、齐氏罗非鱼、南方波鱼(Rasbora steineri)和鲤(Cyprinus carpio)。根据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示,eDNA检测九江和桂平站点的鱼类多样性最高,藤县的最低。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eDNA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珠江中下游鱼类的多样性及分布,在实际应用中可将eDNA技术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结合,以提供更全面的鱼类生物多样性数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edna) 鱼类多样性 珠江中下游
下载PDF
安徽新安江水牛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研究
18
作者 赵拴平 金海 +5 位作者 刘峻 李永胜 金磊 李倩 徐磊 贾玉堂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试验旨在分析安徽省黄山市新安江流域上游地区新安江水牛群体的分子遗传特性,探究其母系起源与遗传多样性。利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测定28头新安江水牛的mtDNA D-Loop序列,下载GenBank数据库中24个中国水牛群体的693条D-Loop序列,利用生... 试验旨在分析安徽省黄山市新安江流域上游地区新安江水牛群体的分子遗传特性,探究其母系起源与遗传多样性。利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测定28头新安江水牛的mtDNA D-Loop序列,下载GenBank数据库中24个中国水牛群体的693条D-Loop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发生树和Media-joining网络,探索不同水牛群体的遗传距离。结果显示,28头新安江水牛的mtDNA D-Loop序列共有117个变异位点,构成25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样性为0.02602±0.00303,单倍型多样性为0.989±0.014。新安江水牛群体的变异性水平与中国其他水牛群体接近。N-J系统进化树显示,新安江水牛25个单倍型分为A、B两个支系,具有A支系和B支系2个母系来源,其中A支系占据主导地位。Media-joining进化网络显示,中国水牛主要为沼泽型水牛,分为沼泽型水牛A支系和B支系,B支系又分为b1亚支系和b2亚支系。综上,新安江水牛群体变异水平与中国其他地方水牛群体接近,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且新安江水牛属于沼泽型水牛,具有2个线粒体母系来源,与我国其他地方水牛群体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线粒体dna 遗传多样性 单倍型
下载PDF
硒对云南白灵芝生长、品质及DNA甲基化特征的影响
19
作者 姚春馨 梁明泰 +3 位作者 刘家迅 王晖 陈霞 田果廷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4,共9页
采用田间覆土栽培试验,设置6个Se浓度(0、50、100、200、300、400μg/g)处理,分别记为CK、Se50、Se100、Se200、Se300、Se400,研究外源硒对云南白灵芝生长发育、重金属积累、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其DNA甲基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 采用田间覆土栽培试验,设置6个Se浓度(0、50、100、200、300、400μg/g)处理,分别记为CK、Se50、Se100、Se200、Se300、Se400,研究外源硒对云南白灵芝生长发育、重金属积累、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其DNA甲基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外源Se对子实体柄长和菌盖大小(横径、纵径)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菌盖厚度;随着Se施用水平提高,菌丝生长速率和子实体硒含量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生物量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子实体重金属含量(As、Cd、Pb、Hg)随Se浓度增加呈持续降低趋势,线性分析也表明,重金属含量与Se施用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施Se增加了子实体多糖、粗蛋白、黄酮及总氨基酸含量,其中,多糖、黄酮含量在Se400处理下最高,总氨基酸、粗蛋白含量分别在Se200、Se300处理下最高。HPLC测定分析表明,与CK相比,Se300提高了灵芝酸A、灵芝酸DM、灵芝酸F及灵芝酮三醇为主的三萜酸组分,其总三萜酸含量较其他处理提高2.93%~25.54%。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SAP)结果显示,Se300较CK、Se400相比具有较高的未甲基化位点比例和较低的甲基化位点比例。综上,施用外源硒可促进早期菌丝生长,提高子实体生物量累积,改善子实体重金属安全性能和生物活性成分品质,改变DNA甲基化比例,且以300μg/g施用浓度的整体效果最佳,其子实体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1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芝 农艺性状 重金属含量 品质 dna甲基化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实验教学的果蝇DNA提取新方法
20
作者 魏远 王宏刚 +1 位作者 朱玉山 李艳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南开大学遗传学实验课程组将科研中常用的动物组织DNA提取方法改造后用于实验教学,获得了1种适用于实验教学的果蝇DNA提取新方法。该方法由碱裂解、酸中和、离心3个步骤组成,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效果稳定等特点,获得的DNA无... 南开大学遗传学实验课程组将科研中常用的动物组织DNA提取方法改造后用于实验教学,获得了1种适用于实验教学的果蝇DNA提取新方法。该方法由碱裂解、酸中和、离心3个步骤组成,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效果稳定等特点,获得的DNA无论是浓度还是纯度均可满足后续PCR扩增的需要,符合实验教学的要求。该方法简化了果蝇DNA的提取流程,为与果蝇基因表达分析相关实验项目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推动课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dna提取 碱裂解法 遗传学实验 实验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