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干扰素诱导蛋白10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DNA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李红艳 张坤 +2 位作者 王丽 马萍 谷宏伟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4期305-307,322,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IP-10)与HIV DNA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例行ART并随访5年的... 目的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IP-10)与HIV DNA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例行ART并随访5年的HIV感染者,收集其外周血标本,利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浆中的IP-10,利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中的HIV DNA,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年ART过程中,HIV感染者的IP-10及HIV DNA均明显降低,以第1年降低的为最明显。IP-10与HIV DNA呈正相关(r=0.252,P=0.026)。结论HIV感染者ART过程中IP-10与HIV DNA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HIV dna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齿小蠹属昆虫DNA条形码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常虹 郝德君 +4 位作者 肖荣堂 刘勇 钱路 安榆林 杨晓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75-1081,共7页
齿小蠹属(鞘翅目:小蠹科)昆虫是植物检疫中经常截获的类群,为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的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快速准确鉴定齿小蠹种类的可行性,以齿小蠹属昆虫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线粒体COⅠ基因462bp碱基序列。... 齿小蠹属(鞘翅目:小蠹科)昆虫是植物检疫中经常截获的类群,为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的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快速准确鉴定齿小蠹种类的可行性,以齿小蠹属昆虫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线粒体COⅠ基因462bp碱基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变异位点为259个,保守位点203个,简约信息位点181个,自裔位点78个。所有位点中,A,G,C和T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30.7%,16.5%,17.0%和35.8%。A+T含量较高,为66.5%,明显高于G+C含量,表现明显的A+T碱基偏嗜,且A与T含量相当,符合昆虫线粒体基因碱基组成的基本特征。转换与颠换结果显示:该段序列未达到饱和,可以得到准确的进化分析。利用Kimura2-parameter模型分析遗传距离得到,同物种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02~0.007之间,不同种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56~0.431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99,说明该段序列能够区分不同物种。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邻接法系统发育树(NJ树)显示,同一物种聚为同一小支,且分支自展值均为100%;近缘种能聚集在一起,且置信度很高(≥97%)。结果表明应用基于COⅠ基因片段的DNA条形码进行齿小蠹属昆虫分类鉴定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小蠹属 dna条形码 线粒体COⅠ基因 遗传距离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不同保存条件下云杉八齿小蠹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晟铭 张真 +1 位作者 王鸿斌 迟德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5883-5885,5936,共4页
[目的]探讨云杉八齿小蠹总DNA的提取方法。[方法]将野外采集的云杉八齿小蠹分别保存在95%的酒精浸泡、自然风干和-40℃条件下,采用改良CTAB法、KAc法、盐析法和SDS法对不同保存条件下样品材料总DNA进行提取。[结果]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可... [目的]探讨云杉八齿小蠹总DNA的提取方法。[方法]将野外采集的云杉八齿小蠹分别保存在95%的酒精浸泡、自然风干和-40℃条件下,采用改良CTAB法、KAc法、盐析法和SDS法对不同保存条件下样品材料总DNA进行提取。[结果]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可从95%酒精浸泡标本和-40℃冻存样品中提取出高质量的总DNA。相比之下改良CTAB法最为简单、高效、经济。以COI的通用引物对所提取的总DNA进行扩增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CTAB法可以从95%的酒精浸泡样品和-40℃冰存样品DNA中扩增出清晰的单一条带,片段大小700 bp,经与已知昆虫的COI片段分子量对比,可以初步断定其为CO I片段。[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小蠹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八齿小蠹 dna提取 COI序列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DNA小沟区结合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曾文亮 徐文方 张玲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07-313,M006,共8页
多靶点是抗肿瘤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开发单一靶点药物是提高药物专属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以DNA小沟区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它们主要是一些小分子化合物。目前已有多种小沟区结合剂处于基础和临床研究阶... 多靶点是抗肿瘤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开发单一靶点药物是提高药物专属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以DNA小沟区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它们主要是一些小分子化合物。目前已有多种小沟区结合剂处于基础和临床研究阶段 ,对近年来DNA小沟区结合剂的研究情况进行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构效关系 综述dna小沟区结合剂 lexitropsin结合剂 双苯并咪唑类似物
下载PDF
哺乳动物DNA甲基化及其在体细胞诱导重编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宋红卫 安铁洙 +1 位作者 朴善花 王春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1-438,共8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技术提供了将终末分化的细胞逆转为多潜能干细胞的可能,在干细胞基础理论研究和再生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体细胞诱导重编程方法效率极低,常发生不完全的重编程。研究表明,...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技术提供了将终末分化的细胞逆转为多潜能干细胞的可能,在干细胞基础理论研究和再生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体细胞诱导重编程方法效率极低,常发生不完全的重编程。研究表明,在不完全重编程的细胞中存在体细胞的表观遗传记忆,而DNA甲基化作为相对长期和稳定的表观遗传修饰,是影响重编程效率和iPS细胞分化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哺乳动物DNA甲基化是指胞嘧啶第五位碳原子上的甲基化修饰,常发生于CpG位点。DNA甲基化能够调节体细胞特异基因和多能性基因的表达,因此其在哺乳动物基因调控、胚胎发育和细胞重编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异常DNA甲基化可能导致iPS细胞基因印记的异常和X染色体的失活。文章重点围绕DNA甲基化的机制、分布特点、及其在体细胞诱导重编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诱导多能干细胞 体细胞重编程
下载PDF
一种新的真核DNA表观遗传标记——6mA 被引量:4
6
作者 祁婧 涂艳阳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12期85-89,共5页
DNA中的m6A(6-甲基腺嘌呤)成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m6A是真核生物mRNA内部序列中最常见的一种转录后修饰形式。最新研究发现肥胖相关蛋白FTO可以脱掉m6A上的甲基,表明该甲基化过程是可逆的。抑制或敲除m6A甲基转移酶会引起... DNA中的m6A(6-甲基腺嘌呤)成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m6A是真核生物mRNA内部序列中最常见的一种转录后修饰形式。最新研究发现肥胖相关蛋白FTO可以脱掉m6A上的甲基,表明该甲基化过程是可逆的。抑制或敲除m6A甲基转移酶会引起重要的表型变化,但是由于过去的检测方法受限,m6A确切的作用机制目前为止还不甚清楚。二代测序技术结合免疫沉淀方法为大规模检测m6A修饰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可能。本文主要综述了m6A的相关机制、组织和基因组分布、生物学功能等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饰 6-甲基腺嘌呤 ip-seq
下载PDF
十二齿小蠹形态特征及DNA条形码技术快速鉴定研究
7
作者 胡淑青 李献锋 +1 位作者 魏霜 丁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介绍了我国口岸进口木材中多次截获的松十二齿小蠹,对该虫的分类地位、分布、寄主、危害及成虫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将获得的该虫COⅠ序列通过Gen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以及用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建立了该虫的DNA条形码检测方法,... 介绍了我国口岸进口木材中多次截获的松十二齿小蠹,对该虫的分类地位、分布、寄主、危害及成虫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将获得的该虫COⅠ序列通过Gen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以及用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建立了该虫的DNA条形码检测方法,以期为口岸一线的检测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齿小蠹 分布 形态特征 dna条形码
下载PDF
不同给药途径对小鼠腹水肝癌细胞DNA顺铂结合量的影响
8
作者 滕雪玲 蔡桂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28-429,共2页
目的:顺铂是治疗卵巢癌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为了进一步明确腹腔给药的优越性,本实验通过腹腔与静脉给药比较顺铂在小鼠腹水瘤细胞DNA中的含量变化,为临床选择用药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雌性纯系BALBC/C小鼠60只,随... 目的:顺铂是治疗卵巢癌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为了进一步明确腹腔给药的优越性,本实验通过腹腔与静脉给药比较顺铂在小鼠腹水瘤细胞DNA中的含量变化,为临床选择用药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雌性纯系BALBC/C小鼠60只,随机分6组,每组10只,其中3组分别经腹腔给药,另3组分别经静脉给药,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荷肝癌腹水型小鼠腹腔或静脉顺铂(30mg/kg)给药后不同时间点与DNA结合的总铂量。所得数据经两样本均数t检验处理。结果:发现给药后4小时与DNA结合的总铂量两途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4小时和48小时腹腔给药组显著高于静脉给药组(P<0.01),并发现静脉给药组与DNA结合的总铂量随时间延长(4至48小时)衰减很快,各时间点间差异明显(P<0.05)。腹腔给药在相同时间内衰减很慢,各时间点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腹腔给药能增加小鼠腹水肝癌细胞DNA顺铂总结合量,从而提高顺铂对腹水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结合量 肝肿瘤 dna 药物疗法 给药途径
下载PDF
诱导重编程过程中的表观遗传重塑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珺 高亚威 +1 位作者 陈嘉瑜 高绍荣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4-1062,共9页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P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 PS cell)的获得,解决了传统方式中的细胞来源和伦理学等问题,从理论...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P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 PS cell)的获得,解决了传统方式中的细胞来源和伦理学等问题,从理论研究和应用上实现了体细胞重编程的重大突破,也为疾病发生机制研究、药物筛选、个性化药物选择、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等研究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从而开启了多能干细胞应用的新纪元.i PS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尤其是诱导重编程的分子机制方面,这也是近年来干细胞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如何实现表观遗传的重编程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结合我们的研究,主要介绍诱导重编程领域表观遗传修饰重塑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中大规模信息整合分析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S诱导 组蛋白修饰 dna修饰 表观遗传重编程
下载PDF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和验证与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
10
作者 吴成林 刘晓丹 +3 位作者 王欲晓 杜丽 付凯飞 周丽君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1-407,共7页
目的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DNA依赖蛋白激酶的催化亚单位(DNA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以之前构建的pGBKT7-DPC载体为诱饵,在人... 目的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DNA依赖蛋白激酶的催化亚单位(DNA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以之前构建的pGBKT7-DPC载体为诱饵,在人肝组织酵母文库中筛选与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对筛选出来的阳性酵母细胞克隆进行PCR鉴定、回转验证以及测序分析;构建诱饵蛋白和阳性克隆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至人胚。肾293T细胞中,检测诱饵蛋白和阳性克隆蛋白能否正确表达;最后将阳性克隆蛋白与诱饵蛋白共转染至293T细胞中,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阳性克隆蛋白与诱饵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经过两轮酵母双杂交实验筛选得到12个文库质粒克隆,通过PCR鉴定确定7个插入片段长度互不相同的文库克隆,对7个文库克隆进行回转验证得到3个与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经测序分析显示分别为MBNL1、SIK2和YY1AP1。成功构建诱饵蛋白和3个阳性克隆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且均能够在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筛选出来的3个阳性克隆蛋白均能够与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发生相互作用。结论成功筛选到与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并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 dna依赖蛋白激酶的催化亚单位 磷酸化簇 相互作用 免疫共沉淀
原文传递
不同的液化方法对痰液DNA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小军 戴宝生 +3 位作者 胡克 丁续红 杨炯 李清泉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210-211,共2页
为探讨不同固定液化方法对痰液中DNA提取的影响,应用3种不同的痰液液化固定方法即:Saccomanno法;DTT法;Sacomanno法和DTT法联合应用。对经3种方法处理的痰液分别提取DNA,应用分光光度仪测量其... 为探讨不同固定液化方法对痰液中DNA提取的影响,应用3种不同的痰液液化固定方法即:Saccomanno法;DTT法;Sacomanno法和DTT法联合应用。对经3种方法处理的痰液分别提取DNA,应用分光光度仪测量其波长为260nm和280nm处光密度值(OD值),以OD260/DD280作为衡量DNA纯度的指标。结果表明用Saclomanno法和DTT活联合应用方法固定和液化的痰液中DNA提取效果最佳,这为痰液作为呼吸系统疾病分子诊断样本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分离 提纯 液化法
原文传递
IP-10前炎症因子和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对角质形成细胞的效应
12
作者 余斌 李红文 吴景兰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9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IP-10及干扰素-γ(IFN-1)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机制,对比纳米脂质体槲皮素(nQ)及地塞米松(Dex)对银屑病样角质形成细胞的效应。方法将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①nQ组(40、50、60μmol/L)、②Dex组(10^-7、10^-6、10^-5moL/... 目的探讨IP-10及干扰素-γ(IFN-1)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机制,对比纳米脂质体槲皮素(nQ)及地塞米松(Dex)对银屑病样角质形成细胞的效应。方法将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①nQ组(40、50、60μmol/L)、②Dex组(10^-7、10^-6、10^-5moL/L)、③IFN-1组(50、100、150U/ml)、④IP-10组(20、30、40ng/μl)以及⑤不加药的对照组(C)。应用MTT实验确定各药物对HaCaT细胞的生长率(GR)及生长抑制率(GSR)。应用IP-10和c-myc的DNA/RNA斑点原位杂交技术对比检测各组RNA及DNA的杂交信号。结果各组的GR/GSR均呈剂量依赖性,nQ组的GSR高于D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IFN-1及IP-10的杂交信号增强,nQ及Dex的杂交信号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FN-1及IP-10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nQ及Dex抑制其生长,nQ的作用且优于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脂质体槲皮素 ip-10 c—myc dna RNA斑点原位杂交 MTT HACAT细胞
原文传递
iPS细胞基因组稳定性调控的分子机制
13
作者 陈文 毛志勇 《中国基础科学》 2017年第2期18-21,34,F0003,共6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在再生医学与个体化治疗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但iPS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较低带来的致瘤性等潜在风险阻碍了其临床应用。在2012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iPS细胞重编程过程中染色体稳定性调控的机制研究&qu...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在再生医学与个体化治疗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但iPS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较低带来的致瘤性等潜在风险阻碍了其临床应用。在2012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iPS细胞重编程过程中染色体稳定性调控的机制研究"项目资助下,我们围绕"iPS重编程中染色体稳定性的分子调控机制是什么?"这一科学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为发展提高iPS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以及其质量的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总结了项目的研究背景,取得的研究进展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基因组稳定性 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 Sirt6
原文传递
免疫沉淀技术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翟曜耀 刘晓霞 魏秀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0期1997-2000,共4页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技术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也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免疫沉淀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蛋白质以及它们之间相...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技术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也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免疫沉淀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蛋白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等领域的研究,并且其可与多种技术联合应用,也可合并一些实验方法进行多方面探索。本文将主要介绍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蛋白质免疫沉淀技术和放射免疫沉淀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它们相应的应用作简要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沉淀(ip)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 蛋白质免疫沉淀(Pip) 放射免疫沉淀(Rip) dna-R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