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nano-silver/polyacrylamide/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mposite
1
作者 徐曼 冯军强 曹晓珑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8年第1期85-90,共6页
Nano-Ag particles/polyacrylamide (PAM) 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by γ irradiation method and then blended with ethylene vinyl acetate (EVA). Dielectric behaviors of the Ag/PAM/EVA composites are investigated as... Nano-Ag particles/polyacrylamide (PAM) 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by γ irradiation method and then blended with ethylene vinyl acetate (EVA). Dielectric behaviors of the Ag/PAM/EVA composites are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both the concentration and size of Ag particles. When concentration of the Ag fillers is rarely low, dielectric anomalies were first observed 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al percolation theory. As concentration of Ag increases, volume resistivity and breakdown field strength are enhanced, loss tangent (tan δ) reduced and dielectric constant kept invariable. In addition, the above variation became larger when the diameter of the Ag nano-particles is smaller. Such dielectric anomalies may be understood by considering the unique "Coulomb Blockade Effect" of the nano-sized Ag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ilver ag dielectrics composite electrical property
下载PDF
Ag/MoS_(2)-WS_(2)复合材料的微纳摩擦学特性
2
作者 曲强 朱修崇 +2 位作者 涂有旺 康潇 张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60-3071,共12页
为探明Ag/MoS_(2)-WS_(2)复合材料在解决空间载流摩擦部件高稳定载流和抗磨损问题的作用效果,采用纳米压痕、纳米划痕、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等研究微/纳力学尺度下、不同载荷和电流时Ag/MoS_(2)-WS_(2)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摩擦磨损特... 为探明Ag/MoS_(2)-WS_(2)复合材料在解决空间载流摩擦部件高稳定载流和抗磨损问题的作用效果,采用纳米压痕、纳米划痕、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等研究微/纳力学尺度下、不同载荷和电流时Ag/MoS_(2)-WS_(2)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摩擦磨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g/MoS_(2)-WS_(2)复合材料在精准微小力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塑性,压痕模量和硬度与载荷呈非线性关系,其变化机制主要由压痕尺寸效应和塑性变形共同主导;随着载荷增加,Ag/MoS_(2)-WS_(2)复合材料压痕最大深度和塑性深度呈线性增大,当载荷从10 mN增加到20 mN时,压痕最大深度增加约44%,塑性深度增加约51%,而当载荷从20 mN增加到50 mN时,压痕最大深度增加约78%,塑性深度增加约79%,材料的弹塑性转变载荷约为20 mN。在较低载荷(50~100 mN)下,Ag/MoS_(2)-WS_(2)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MoS_(2)-WS_(2)复合材料 纳米压痕 纳米划痕 摩擦磨损
下载PDF
Voltammetric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lamine and DNA on a Carboxylic Acid-Functionalized Nano-Fe<sub>3</sub>O<sub>4</sub>Modified Electrode and Its Analytical Application for Melamine Determination in Liquid Milk Samples
3
作者 Ke Chen Haoyu Shen +2 位作者 Zhejun Wang Amen Zhou Qinghua Xia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5年第4期263-273,共11页
Carboxylic acid-functionalized nano-sized magnetic composite polymers (COOH-NMPs)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i.e., COOH-NMPs/GCE and DNA/COOH-NMPs/GCE. The e... Carboxylic acid-functionalized nano-sized magnetic composite polymers (COOH-NMPs)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i.e., COOH-NMPs/GCE and DNA/COOH-NMPs/GCE.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melamine (MM) were investigated on COOH-NMPs/GCE by cyclic voltammetry (CV) in both cases of DNA in the solution and immobilized on the electrode surface. The electron transfer coefficient (a) and the rate constant (ks) kept unchanged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DNA. Based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interaction of MM on the surface of the DNA/COOH-NMPs/GCE, a direct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M in liquid milk was established. 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is method was 2.0 ng·L﹣1, with average recoveries at 95.9% - 104.2% and RSD at 4.5% - 8.2%.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provided to have a good accuracy, high stability and good reproducibility with a simple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process. 10 kinds of liquid milk samples bought from the market randomly were tested, and only 1 of them was found at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MM residue with the amount of 0.12 u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xylic Acid-Functionalized nano-Sized Magnetic composite Polymers (NMPs) MELAMINE (MM) HERRING Sperm dna (HS-dna) Interaction Analytical Application Determination of MELAMINE
下载PDF
基于聚硫堇、DNA/纳米银复合物共修饰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安海珍 袁若 +2 位作者 柴雅琴 唐点平 李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3-638,共6页
将硫堇聚合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形成带正电的多孔聚硫堇(PTH)复合膜,通过静电吸附固定DNA/纳米银复合物,利用复合物中纳米银大的比表面积和强的吸附能力将癌胚抗体(anti-CEA)固定到电极表面,从而制得高灵敏的电流型癌胚抗原(CEA)免疫传... 将硫堇聚合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形成带正电的多孔聚硫堇(PTH)复合膜,通过静电吸附固定DNA/纳米银复合物,利用复合物中纳米银大的比表面积和强的吸附能力将癌胚抗体(anti-CEA)固定到电极表面,从而制得高灵敏的电流型癌胚抗原(CEA)免疫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并对免疫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对癌胚抗原进行检测,其线性范围为1.0~10.0ng·mL-1和10.0~80.0ng·mL-1,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3和0.9970,检测限为0.24ng·mL-1,并将该免疫传感器用于血清样品中CEA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聚硫堇 dna/纳米银复合物 电流型免疫传感器 示差脉冲伏安法
下载PDF
纳米Ag-Al_2O_3复合粉末的制备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磊 凌国平 郦剑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9,共5页
用甲醛-银氨溶液,在超声波辐照下对10~20nm的Al2O3粉末进行化学镀银,制备出了纳米Ag-Al2O3复合粉末,并探讨了镀液组成及其工艺条件对纳米Al2O3粉末化学镀银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镀液中氨水的含量和pH值可以控制镀液的稳定性和反应诱导... 用甲醛-银氨溶液,在超声波辐照下对10~20nm的Al2O3粉末进行化学镀银,制备出了纳米Ag-Al2O3复合粉末,并探讨了镀液组成及其工艺条件对纳米Al2O3粉末化学镀银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镀液中氨水的含量和pH值可以控制镀液的稳定性和反应诱导期的长短;增重测定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调整甲醛的用量和装载量的大小可以得到重量百分比为11%~74%银的纳米Ag-Al2O3复合粉末.TEM观察的结果表明,通过该工艺所得到的Ag-Al2O3复合粉末具有很好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粉末 ag A1203 氧化铝 制备方法 化学镀 甲醛—银氨溶液 纳米材料
下载PDF
Ag/PVA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冯军强 徐曼 +1 位作者 郑晓泉 曹晓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2-95,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Ag/PVA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这种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银可以通过溶胶-凝胶法均匀分散在水溶性的PVA聚合物中,并且这种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能,即...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Ag/PVA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这种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银可以通过溶胶-凝胶法均匀分散在水溶性的PVA聚合物中,并且这种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能,即在合适的纳米银含量时这种复合材料表现出高于其基体的电阻率和击穿场强,并且低温下这种现象更加显著,利用纳米金属粒子在绝缘体中的库仑阻塞效应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PVA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电学性能 水溶性 微观结构 纳米材料
下载PDF
纳米掺杂Ag(SnFe)O_2电接触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俊勃 张燕 +2 位作者 杨敏鸽 陈立成 丁秉钧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90-1793,共4页
利用化学共沉淀、高能球磨技术及热压烧结等方法制备出纳米掺杂Ag(SnFe)O2触头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对合金触头及其燃弧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Fe元素的加入,使SnO2纳米颗粒在550℃以... 利用化学共沉淀、高能球磨技术及热压烧结等方法制备出纳米掺杂Ag(SnFe)O2触头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对合金触头及其燃弧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Fe元素的加入,使SnO2纳米颗粒在550℃以下焙烧制粉和750℃以下块体烧结成型时都未明显长大,保持在20nm左右,制备的触头合金呈现纳米第二相弥散均匀分布在Ag基体中。在模拟电弧侵蚀试验中,该合金电弧阴极斑点铺展在较大区域,形成多点燃弧形貌,有效降低燃弧时间和电弧电流,分散电弧能量,使阴极斑点没有明显的液体喷溅、Ag的蒸发和第二相的分解,同时非晶的纳米第二相与Ag的润湿性更好,可进一步增加熔体粘度,提高耐电弧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 纳米(SnFe)O2 ag基电接触合金 电弧侵蚀
下载PDF
Ni-P/Ag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的耐磨损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马洪芳 许斌 郭强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6,共3页
Ni-P/非金属纳米化学镀溶液中纳米粒子容易团聚,镀液难以保持稳定性。在化学镀Ni-P溶液中添加纳米银粒子,在钢铁基体上制备了Ni-P/Ag纳米复合镀层。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了镀层的厚度、硬度和表面形貌,用磨损试验机研究... Ni-P/非金属纳米化学镀溶液中纳米粒子容易团聚,镀液难以保持稳定性。在化学镀Ni-P溶液中添加纳米银粒子,在钢铁基体上制备了Ni-P/Ag纳米复合镀层。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了镀层的厚度、硬度和表面形貌,用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镀层的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在镀液中的含量为1.0×10-7mol/L,银纳米粒子加快了镀层的沉积速度,使纳米复合镀层厚度增加;在相同的施镀条件下,Ni-P/Ag纳米复合镀层比Ni-P镀层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更好的耐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ag纳米复合镀 化学镀 纳米ag粒子 耐磨性能
下载PDF
纳米Ni颗粒增强无铅Sn-Cu-Ag复合钎料搅拌辅助低温钎焊技术 被引量:10
9
作者 甘贵生 杜长华 +4 位作者 许惠斌 杨滨 李镇康 王涛 黄文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75-2881,共7页
采用搅拌辅助低温(半固态区间)钎焊技术,制备低银无铅钎料和纳米复合钎料钎焊接头。结果表明:240℃时复合钎料的润湿时间较基体的润湿时间缩短了31%,润湿力较基体的提高了3.8%;机械搅拌在破碎树枝晶和加速元素扩散的同时,降低了液相的... 采用搅拌辅助低温(半固态区间)钎焊技术,制备低银无铅钎料和纳米复合钎料钎焊接头。结果表明:240℃时复合钎料的润湿时间较基体的润湿时间缩短了31%,润湿力较基体的提高了3.8%;机械搅拌在破碎树枝晶和加速元素扩散的同时,降低了液相的温度梯度和成分过冷,大大削弱了钎料基体中金属间化合物(IMC)Cu6Sn5的枝晶生长,促使针状Cu6Sn5破碎呈短棒状;在低银无铅钎料中加入纳米Ni颗粒,Ni与Cu6Sn5生成孔洞状化合物(Cux Ni1-x)6Sn5及低温搅拌形成的气孔成为界面原子的扩散通道。搅拌形成的紊流和热流传递加快了原子的溶解与扩散,加速了界面IMC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Ni增强Sn-Cu-ag复合钎料 低温钎焊 搅拌 润湿性 金属问化合物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纳米Ag/TiO2浸渍木材的化学改性与微观构造表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琳 庞瑶 +2 位作者 刘毅 郭洪武 张仲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2-111,共10页
【目的】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制备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分析其化学结构与微观构造,为防霉抗菌型纳米木基复合材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樟子松为原料,以纳米Ag/TiO_2为主要试剂,以六偏磷酸钠和KH560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波辅助... 【目的】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制备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分析其化学结构与微观构造,为防霉抗菌型纳米木基复合材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樟子松为原料,以纳米Ag/TiO_2为主要试剂,以六偏磷酸钠和KH560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制备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分析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纳米Ag/TiO_2浓度对木材载药量和抗流失性能的影响,以及浸渍前后木材的微观构造、轴向分布、化学结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结果】1)随着超声功率增加,木材载药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功率为75 W时达到峰值,载药量较常压浸渍提高31.5%,抗流失率随着超声功率增加持续提高,在功率为300 W时,抗流失率较常压浸渍提高7%;2)超声时间对载药量的影响不大,对抗流失率的影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超声时间为30 min时抗流失率达到峰值77.73%;3)随着纳米Ag/TiO_2浓度增加,载药量持续上升,浓度为2.0%时载药量为3.363 kg·m-3,抗流失率则持续下降,浓度为0.5%时抗流失率为78.33%;4)超声波辅助浸渍处理后,纳米Ag/TiO_2成功进入木材内部并附着在细胞壁上,团聚现象减少,分散性显著增强,浸渍深度加深;5)纳米TiO_2与木材表面的羟基发生氢键缔合反应,偶联剂KH560不仅枝接在TiO_2上,而且与木材纤维素中的羟基发生反应;6)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出现锐钛矿型纳米TiO_2特征峰,在超声波作用下,纤维表面生长疲劳裂纹,木材纤维素结晶度略有下降;7)纳米Ag/TiO_2使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增强,最大降解温度升高11.8℃。【结论】1)超声波辅助处理可提高木材的载药量和抗流失率,超声功率对抗流失率影响显著;2)纳米Ag/TiO_2成功进入木材细胞腔并附着于细胞壁上,部分与木材纤维素羟基发生反应;3)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较素材热稳定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g/TiO2 超声波浸渍 木材改性 木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纳米TiO_2-Ag复合材料抗菌机理及其在聚乙烯基体中分散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戴晋明 魏丽乔 许并社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4,共3页
简要介绍了TiO_2光催化剂抗菌机理,提出了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TiO_2,并与Ag复合;改善了TiO_2材料必须在光照下才有抗菌、除臭等功能的缺陷;讨论了TiO_2-Ag与聚乙烯复合时的分散性。
关键词 纳米TiO2-ag复合材料 抗菌机理 聚乙烯 分散性 光催化剂
下载PDF
纳米Ag/PAM/EV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特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军强 徐曼 曹晓珑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利用γ射线辐照制备出均匀分布在PAM中的银粒子,直径约10nm。制备出的复合物再通过物理混合的方法与EVA复合,得到稳定的纳米Ag/PAM/EVA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纳米银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击穿场强,较低的tgδ和较高的介电常数。这种... 利用γ射线辐照制备出均匀分布在PAM中的银粒子,直径约10nm。制备出的复合物再通过物理混合的方法与EVA复合,得到稳定的纳米Ag/PAM/EVA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纳米银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击穿场强,较低的tgδ和较高的介电常数。这种纳米粒子的新颖特性可以用库仑阻塞机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g 库仑阻塞效应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下载PDF
TiO_2-Ag/聚乳酸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辉 张恒源 +2 位作者 咸玉龙 周传凯 于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为赋予聚乳酸(PLA)纤维高效的抗菌性能,采用熔融共混纺丝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质量配比的二氧化钛接枝银纳米介孔微球(TiO_2-Ag)/PLA纳米复合纤维和一定组成的TiO_2/PLA纳米复合纤维,并对2种纤维的结构、热性能和抗菌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 为赋予聚乳酸(PLA)纤维高效的抗菌性能,采用熔融共混纺丝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质量配比的二氧化钛接枝银纳米介孔微球(TiO_2-Ag)/PLA纳米复合纤维和一定组成的TiO_2/PLA纳米复合纤维,并对2种纤维的结构、热性能和抗菌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当TiO_2-Ag和TiO_2这2种纳米粒子添加质量分数不超过3%时,可在PLA基体中较均匀地分散; 2种粒子的加入均不影响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结构,但会使其熔融温度和热稳定性下降,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TiO_2后,导致PLA的结晶温度略有下降;随着TiO_2-Ag质量分数的增加,TiO_2-Ag/PLA纳米复合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不断增加;添加相同量的2种纳米粒子时,TiO_2-Ag/PLA复合纤维对2个菌种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TiO_2/PLA复合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TiO2-ag纳米介孔微球粒子 纳米复合纤维 抗菌性能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合成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镇江 郭锋 +2 位作者 孟阿兰 李荣先 梁开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293-295,共3页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对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合成产率的影响规律。获得了高产率合成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的优选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10~25℃,ZnSO_4与NH_4HCO_3的摩尔比为1:2~2.5,ZnSO_4与NH_4HCO_3的...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对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合成产率的影响规律。获得了高产率合成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的优选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10~25℃,ZnSO_4与NH_4HCO_3的摩尔比为1:2~2.5,ZnSO_4与NH_4HCO_3的反应时间为2.5~3 h,AgNO_3与NH_4HCO_3的摩尔比为1:1.5~2,反应时间为0.5 h,ZnO/Ag的产率超过98%。XRD、TEM和SAED结果表明: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为具有纤锌矿结构的ZnO和立方结构的Ag组成。粒径为15~25 nm,分散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ag 产率 合成 纳米复合抗菌剂
下载PDF
SiO_2:nm-Ag的制备及其结构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金会 于振瑞 +2 位作者 张加友 李正群 王妍妍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纳米银的二氧化硅(SiO2:nm-Ag)微粉,并探讨其形成机理。用TG-DTA、XRD和TEM研究了微粉的结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和退火温度可以得到不同结构的SiO2:nm-Ag微粉。干凝胶研磨后在500℃退...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纳米银的二氧化硅(SiO2:nm-Ag)微粉,并探讨其形成机理。用TG-DTA、XRD和TEM研究了微粉的结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和退火温度可以得到不同结构的SiO2:nm-Ag微粉。干凝胶研磨后在500℃退火,得到的微粉中SiO2主要以非晶硅藻土形式出现,银簇细小而均匀;在900℃退火时得到的微粉中,SiO2主要以低温方石英形式出现,银簇较大且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SIO2 nm-ag微粉 纳米簇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Ag-SiO_2纳米复合颗粒的脉冲激光控制合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岁元 梁京 +1 位作者 WELLBURN Dan 刘常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8-382,共5页
分别以质量分数为0%,3%,20%微米尺寸的SiO2粉末与微米尺寸的Ag粉末形成混合靶材,利用脉冲激光气相蒸发-液相收集控制合成Ag及Ag-SiO2纳米复合颗粒.采用透射电镜、X光衍射、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对制备样品的形貌、组织结构及其合成机理... 分别以质量分数为0%,3%,20%微米尺寸的SiO2粉末与微米尺寸的Ag粉末形成混合靶材,利用脉冲激光气相蒸发-液相收集控制合成Ag及Ag-SiO2纳米复合颗粒.采用透射电镜、X光衍射、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对制备样品的形貌、组织结构及其合成机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Ag-SiO2纳米复合颗粒外观呈球形,主要粒径在15~25 nm范围,Ag-SiO2纳米复合颗粒具有比单相Ag颗粒更好的分散性;Ag-SiO2纳米复合颗粒呈混合复合结构,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纳米复合颗粒的光谱吸收峰出现了蓝移现象,SiO2复合具有调节纳米Ag颗粒光学性能的功能;液相中的乙二醇起到了原位分散纳米复合颗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 ag-SiO2纳米复合颗粒 控制合成 蓝移 原位分散
下载PDF
Ag-SiO_2纳米复合薄膜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戈扬 吴亮 +2 位作者 张流强 施晓蓉 李鹏兴 《微细加工技术》 1997年第4期30-36,共7页
本文采用基片可旋转并利用红外灯管加热基片多靶磁控溅射台的制备了不同成分及基片温度的Ag~Sio2复合薄膜。采用XRD、TEM、SEM等手段分析了薄膜的微观组织结构,并测定了薄膜的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微结构由多晶富Ag区和... 本文采用基片可旋转并利用红外灯管加热基片多靶磁控溅射台的制备了不同成分及基片温度的Ag~Sio2复合薄膜。采用XRD、TEM、SEM等手段分析了薄膜的微观组织结构,并测定了薄膜的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微结构由多晶富Ag区和细密的Ag晶体和非晶SiO2混合物组成;室温下随SiO2含量的增加.薄膜中金属Ag呈网状分布.晶粒细化,电阻率上升;随基片温度的升高.复合薄膜中银晶体最终聚集成孤立的纳米颗粒;与微结构相对应,薄膜的电阻率可在大范围(102~106μΩcm)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复合薄膜 纳米颗粒 微结构
下载PDF
Ag修饰ZnO纳米墙的光敏特性研究
18
作者 李春 范新会 +2 位作者 于灵敏 张国春 曹磊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87-492,共6页
为了开发对紫外(UV)光响应更好的光敏传感材料,文中采用水溶液法、醇还原法和悬涂法构筑了ZnO/Ag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对其进行表征,采用光敏测试分析系统对其光敏性... 为了开发对紫外(UV)光响应更好的光敏传感材料,文中采用水溶液法、醇还原法和悬涂法构筑了ZnO/Ag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对其进行表征,采用光敏测试分析系统对其光敏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纳米Ag均匀地覆盖在ZnO纳米墙的表面,其分布率为23.53%。在室温下,ZnO/Ag复合材料对紫外(UV)光的灵敏度为426,其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9 s和43 s,并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ZnO/Ag复合材料光敏性能的增强是基于费米能级的转变和电子和光生载流子的转移速度和数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g ZnO/ag复合材料 紫外光 响应值
下载PDF
纳米Ag粒子与SiO_2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
19
作者 陈丽华 徐刚 +2 位作者 苗蕾 黄春明 徐雪青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1,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水解反应制备了纳米Ag粒子与SiO2复合的nano-Ag∶SiO2薄膜,通过对Ag纳米粒子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吸收光谱的观测,探讨了薄膜的热稳定性。利用TG-DSC、XRD、TEM、SEM和EDS等对nano-Ag∶SiO2的物性进行了研究。... 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水解反应制备了纳米Ag粒子与SiO2复合的nano-Ag∶SiO2薄膜,通过对Ag纳米粒子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吸收光谱的观测,探讨了薄膜的热稳定性。利用TG-DSC、XRD、TEM、SEM和EDS等对nano-Ag∶SiO2的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no-Ag∶SiO2薄膜在不同温度(200~900℃)下热处理,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薄膜中Ag纳米粒子的SPR特征吸收峰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强,500℃、600℃峰值强度最强,然后逐渐减弱至消失;薄膜500℃热处理的热稳定性良好,复合纳米材料中SiO2为非晶态;当热处理温度升至700℃时,随退火时间的增加出现Ag纳米粒子扩散挥发的现象,并且SiO2由非晶态逐渐转变为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nano-ag∶SiO2溶胶 表面等离子共振 热稳定性
下载PDF
防变色Ag/C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研究
20
作者 王双元 张晓丽 王为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43,共3页
为了研发具有良好防变色能力的银镀层,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在以酒石酸钾钠为配位剂的无氰复合镀银溶液中制备了Ag/C纳米复合镀层。采用SEM和XRD对Ag/C纳米复合镀层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电阻及防变色能力。结果表明,Ag/... 为了研发具有良好防变色能力的银镀层,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在以酒石酸钾钠为配位剂的无氰复合镀银溶液中制备了Ag/C纳米复合镀层。采用SEM和XRD对Ag/C纳米复合镀层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电阻及防变色能力。结果表明,Ag/C复合镀层中的碳粉含量随镀液中纳米碳粉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镀液中纳米碳粉浓度超过10g/L时,镀层中的碳粉含量又开始下降。Ag/C复合镀层中碳粉的复合量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电流密度为0.6~0.8A/dm^2范围内,镀层中碳粉的复合原子分数接近8%。Ag/C复合镀层中基质金属银的晶粒尺寸在纳米级,其择优取向沿(220)晶面。Ag/C复合镀层的电阻与光亮银镀层的相当,但其抗变色能力较光亮银镀层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 纳米复合镀层 防变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