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诱导因子1-α参与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DNA同源重组修复的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唐康 程勇 +3 位作者 庞云 伍鑫 张百川 王五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6-772,共7页
目的:研究氯化钴(CoCl_2)模拟的细胞体外缺氧微环境对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及Caco-2上皮间质转化及DNA同源重组修复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钴(CoCl_2)处理SW480及Caco2细胞72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及Tra... 目的:研究氯化钴(CoCl_2)模拟的细胞体外缺氧微环境对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及Caco-2上皮间质转化及DNA同源重组修复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钴(CoCl_2)处理SW480及Caco2细胞72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及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RT-PCR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内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CCK-8实验提示细胞在缺氧后增殖能力明显增加(P<0.05);划痕试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提示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流式细胞术提示细胞在缺氧后被阻滞在S期(P<0.05),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RT-PCR试验表明缺氧后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及RAD51的mRNA水平上调(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表明在缺氧环境下细胞内HIF-1α表达上调(P<0.05),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相关蛋白: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表达下调,波形蛋白(vimentin)及转录抑制因子(snail)表达上调(P<0.05),DNA同源重组相关蛋白BRCA1及RAD51表达上调(P<0.05),PI3K/AKT(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信号通路下游关键信号分子AKT1及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nt gene)的编码产物ATM激酶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慢性缺氧环境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SW480及Caco-2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抑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HIF-1α/PI3K-AKT、HIF1-α/ATM信号通路介导EMT及DNA同源重组修复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结直肠癌 上皮间质转化 dna同源重组修复
下载PDF
质粒DNA同源重组法构建腺病毒载体hosm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朝全 孙诚谊 +1 位作者 孙连生 王玉芝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构建含hosm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粒DNA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含人osm基因的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用PCR法鉴定所构建的ad-hosm栽体。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hosm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栽体。结论 ... 目的构建含hosm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粒DNA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含人osm基因的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用PCR法鉴定所构建的ad-hosm栽体。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hosm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栽体。结论 脂质体介导的质粒DNA同源重组法能有效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PCR法简化了阳性重组腺病毒的鉴定程序,为进一步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人osm基因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质粒dna同源重组 构建 基因转移 肿瘤细胞 生物学
下载PDF
应用体外DNA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cDNA3.1-NGF和pcDNA3.1-TrkA
3
作者 张严 龚爱华 +2 位作者 金洁 邵根宝 彭琬昕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390-393,401,共5页
目的:利用体外DNA同源重组的方法分别构建含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在引物5'加上一段与载体克隆位点两端碱基序列相同的序列,PCR扩增目的基因NGF和TrkA,线性载体片段和目的基因片段经T... 目的:利用体外DNA同源重组的方法分别构建含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在引物5'加上一段与载体克隆位点两端碱基序列相同的序列,PCR扩增目的基因NGF和TrkA,线性载体片段和目的基因片段经T4 DNA聚合酶的外切产生互补的单链DNA,然后37℃退火实现体外同源重组,转化并鉴定;将重组质粒转染293A细胞,免疫印迹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载体pcDNA3.1-NGF和pcDNA3.1-TrkA,转染细胞后的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1×103和140×103。结论:与常规重组技术相比,体外DNA同源重组技术是一种高效的DNA重组方法,且不需考虑目的片段的限制性酶切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dna同源重组 TRKA 神经生长因子 T4dna聚合酶
下载PDF
超高深度巴豆酰化修饰组学分析揭示其在DNA同源重组修复中的重要作用
4
作者 梁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4-724,共1页
近年来,巴豆酰化修饰作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的快车道上的一匹"黑马", 各类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自2011年芝加哥大学赵英明教授研究团队首次在组蛋白上发现巴豆酰化修饰起,围绕组蛋白巴豆酰化的产生、消除和识别机制的研究... 近年来,巴豆酰化修饰作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的快车道上的一匹"黑马", 各类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自2011年芝加哥大学赵英明教授研究团队首次在组蛋白上发现巴豆酰化修饰起,围绕组蛋白巴豆酰化的产生、消除和识别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其在生殖发育、肿瘤发生、转录调控、能量代谢等各方面的作用也被相继揭示出来。新近研究表明,巴豆酰化修饰并不局限于发生在组蛋白上,巴豆酰化修饰同样也可以发生在非组蛋白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组蛋白 转录调控 芝加哥大学 能量代谢 组学分析 生殖发育 dna同源重组
下载PDF
表达人CD40配体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红兵 田聆 +5 位作者 文艳君 刘玉梅 阚兵 杜小波 徐健蓉 魏于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4-536,共3页
目的构建含有hCD40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其在动物模型体内表达和肿瘤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用XhoⅠ、SwaⅠ双酶切质粒pORF_hCD40L,回收1 900 bp基因片段并定向克隆插入穿梭质粒pShuttle中XhoⅠ、EcoRⅤ双酶切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Shu... 目的构建含有hCD40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其在动物模型体内表达和肿瘤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用XhoⅠ、SwaⅠ双酶切质粒pORF_hCD40L,回收1 900 bp基因片段并定向克隆插入穿梭质粒pShuttle中XhoⅠ、EcoRⅤ双酶切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Shuttle_hCD40L。经PmeI酶切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_1共转化BJ5183细菌,同源重组后用选择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PacI酶切线性化后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酶切分析和PCR鉴定重组的腺病毒。结果酶切分析、PCR验证表明,hCD40L基因成功克隆到腺病毒pAdEasy_1载体中。结论成功构建表达hCD40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哺乳动物内表达及基因治疗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D40L基因 腺病毒载体 dna同源重组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小鼠CD40L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红兵 田聆 +3 位作者 刘玉梅 文艳君 王虎 魏于全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316-318,共3页
目的构建含有小鼠CD40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研究mCD40L的生物学特性及肿瘤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用XhoI、SwaI双酶切质粒pORF-mCD40L,回收1955bp基因片断并定向克隆插入穿梭质粒pShuttle中XhoI、EcoRV双酶切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Sh-m... 目的构建含有小鼠CD40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研究mCD40L的生物学特性及肿瘤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用XhoI、SwaI双酶切质粒pORF-mCD40L,回收1955bp基因片断并定向克隆插入穿梭质粒pShuttle中XhoI、EcoRV双酶切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Sh-mCD40L。经PmeI酶切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BJ5183细菌,同源重组后用选择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PacI酶切线性化后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14天左右观察细胞病变及PCR鉴定重组的腺病毒。结果酶切分析、PCR验证mCD40L基因克隆到腺病毒pAdEasy-1载体中。结论成功构建表达mCD40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基因治疗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D40L基因 腺病毒载体 dna同源重组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丽娜 刘国安 杨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1-55,共5页
基因打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一种利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和胚胎干细胞(ES细胞)技术按定向组合的方式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试验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基因打靶技术原理、步骤、条件性基因打靶以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基因打靶 dna同源重组 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基因打靶及其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向东 童坦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00-505,共6页
用活细胞染色体DNA可与外源性DNA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性质,达到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某基因的目的,此法称基因打靶.基因的同源重组是较普遍的生物现象,其分子机理尚未阐明,但活细胞内确有一酶系可使DNA的同源序列在细胞... 用活细胞染色体DNA可与外源性DNA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性质,达到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某基因的目的,此法称基因打靶.基因的同源重组是较普遍的生物现象,其分子机理尚未阐明,但活细胞内确有一酶系可使DNA的同源序列在细胞内发生重组,这一事实已无可争辨.此事实为基因打靶的理论基础.基因打靶技术操作的关键是建立一含筛选基因的重组载体,并有效地把它转入细胞核内.基因打靶命中的细胞可稳定遗传.基因打靶在改造生物品种,一些复杂生命现象(如发育的分子机制等)及临床理论研究均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打靶 基因剔除 dna同源重组
下载PDF
基因打靶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会 陈献伟 +2 位作者 雷娜 关伟军 马月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年第3期131-134,共4页
基因打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一种利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ils,ESCs)技术按定向组合的方式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具有定位性强、打靶后新的基因随染色体DNA稳定遗传的特点... 基因打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一种利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ils,ESCs)技术按定向组合的方式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具有定位性强、打靶后新的基因随染色体DNA稳定遗传的特点,其方法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敲人、点突变、缺失突变、染色体组大片段删除等,相关的基因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基因沉默和基因捕获等。基因打靶技术为生命科学、基因组学和疾病治疗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打靶技术 dna同源重组 基因工程技术 遗传信息 染色体组 胚胎干细胞 dna稳定 实验手段
下载PDF
基因敲除技术与疟原虫基因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苓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1999年第4期153-156,共4页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活细胞基因组DNA可与外源性DNA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性质,对预先选择的目的基因进行定点修饰以达到改变基因组某一特定基因的目的。由于恶性疟原虫和伯氏疟...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活细胞基因组DNA可与外源性DNA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性质,对预先选择的目的基因进行定点修饰以达到改变基因组某一特定基因的目的。由于恶性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培养技术和稳定转染技术的发展,使基因敲除技术在上述两种疟原虫的基因功能、蛋白质功能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仅就该技术在疟原虫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 疟原虫 dna同源重组
下载PDF
基因打靶技术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苓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1年第2期56-58,共3页
基因打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分子生物学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外源性DNA与细胞内基因组DNA同源序列可发生重组这一性质,人为地定点修饰改造基因组中某些基因的结构和组成,以研究该特定基因在活体中的功能或相关疾病的致... 基因打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分子生物学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外源性DNA与细胞内基因组DNA同源序列可发生重组这一性质,人为地定点修饰改造基因组中某些基因的结构和组成,以研究该特定基因在活体中的功能或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本文仅就该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操作以及该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打靶 基因敲除 dna同源重组 寄生虫学 研究
下载PDF
“基因敲除”与人类疾病小鼠模型——200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简介
12
作者 鞠湘武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小鼠模型 人类疾病 基因敲除 dna同源重组技术 基础医学研究 医学领域 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Sulfolobus tokodaii RadA paralog,stRadC2,is involved in DNA recombination via interaction with RadA and Hjc 被引量:3
13
作者 WANG Lei SHENG DuoHong +5 位作者 HAN WenYuan HUANG Bin ZHU ShanShan NI JinFeng LI Jia SHEN YuLo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3期261-267,共7页
Rad51/RadA paralogs found in eukaryotes and euryarchaea play important roles during recombination and repair,and mutations in one of the human Rad51 paralogs,Rad51C,are associated with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s.The h... Rad51/RadA paralogs found in eukaryotes and euryarchaea play important roles during recombination and repair,and mutations in one of the human Rad51 paralogs,Rad51C,are associated with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s.The hyperthermophilic crenarchaeon Sulfolobus tokodaii encodes four putative RadA paralogs and studies on these proteins may assist in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s of human Rad51 paralogs.Here,we report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tRadC2,a S.tokodaii RadA paralog.Pull-down assays revealed that the protein was able to interact with the recombinase,RadA,and the Holliday junction endonuclease,Hjc.stRadC2 inhibited the strand exchange activity of RadA and facilitated Hjc-mediated Holliday junction DNA cleavage in vitro.RT-PC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tRadC2 transcription was immediately reduced after UV irradiation,but was restored to normal levels at the late stages of DNA repair.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tRadC2 may act as an anti-recombination factor in DNA recombinational repair in S.tokoda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AEA SULFOLOBUS recombination RADA stRadC Hjc
原文传递
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DNA synthesis in meiotic recombina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Jiyue Huang Gregory P. Copenhaver +1 位作者 Hong Ma Yingxiang W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6期1260-1269,共10页
Meiosis comprises two rounds of nuclear division following a single phase of DNA replication, lead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haploid gametes and is essential for sexual reproduction in eukaryotes. Unlike mitosis, meiosi... Meiosis comprises two rounds of nuclear division following a single phase of DNA replication, lead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haploid gametes and is essential for sexual reproduction in eukaryotes. Unlike mitosis, meiosis involves homologous chromosome pairing, synapsis, and recombination during prophase I. Meiotic recombination not only ensures the accurate segregation of homologs, but also redistributes alleles among offspring. DNA synthesis is a critical process during meiotic recombination, bu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teins that execute and regulate it is limited.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defining the role of DNA synthesis in meiotic recombina- tion through analyses of DNA synthesis genes, with specific emphasis on DNA polymerases (e.g., Pole and PolS), replication processivity factor RFC1 and translesion polymerases (e.g., Pol~). We also present a new double strand break repair model for meiotic recombination, which includes lagging strand DNA synthesis and leading strand elongation. Finally, we propose that DNA synthesis is one of critical factors for discriminating meiotic recombination pathways and that this differentiation may be conserved among eukaryo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otic recombination dna synthesis Crossover associated conversion tract
原文传递
霍乱弧菌溶原性噬菌体CTXΦ的氯霉素抗性基因标记及诱导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广文 闫梅英 +3 位作者 祁国明 刘延清 高守一 阚飙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 对携带霍乱毒素基因的溶原性噬菌体CTXΦ进行遗传标记 ,以深入研究CTXΦ对霍乱弧菌的转染机制。方法 将CTXΦ基因组中ctxAB的上下游同源序列连接到cat基因的两侧 ,然后通过自杀质粒介导的DNA同源重组技术将霍乱菌株N16 96 1染色... 目的 对携带霍乱毒素基因的溶原性噬菌体CTXΦ进行遗传标记 ,以深入研究CTXΦ对霍乱弧菌的转染机制。方法 将CTXΦ基因组中ctxAB的上下游同源序列连接到cat基因的两侧 ,然后通过自杀质粒介导的DNA同源重组技术将霍乱菌株N16 96 1染色体上CTXΦ基因组中的ctxAB基因缺失掉 ,替换以氯霉素抗性基因 ,对CTXΦ基因组进行遗传标记 ,然后用丝裂霉素C诱导这种经抗性基因标记的噬菌体 ,再利用它对古典型霍乱弧菌的转染检测活性。结果 获得了ctxAB缺失、带有cat遗传标记的重组菌株N Φc;诱导出的CTXΦc噬菌体颗粒成功感染了霍乱菌株 1119。结论 N Φc中的CTXΦ带有了氯霉素抗性标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溶原性噬菌体 氯霉素抗性基因 CTXΦ基因 dna同源重组技术
原文传递
基因敲除技术在睾丸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朝亮 唐爱发 +1 位作者 张巧霞 蔡志明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7期65-67,共3页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是基因打靶的一种方法,是根据DNA同源重组的原理而设计的一项技术。通过DNA分子的同源重组,特异性地在基因组的某个位点引入预定的突变,进而获得基因型发生了改变的基因打靶小鼠,以研究目的基因的体内...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是基因打靶的一种方法,是根据DNA同源重组的原理而设计的一项技术。通过DNA分子的同源重组,特异性地在基因组的某个位点引入预定的突变,进而获得基因型发生了改变的基因打靶小鼠,以研究目的基因的体内功能或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睾酮,在睾丸发育过程中,任何基因的突变或者是酶、蛋白质的缺失都会对睾丸的正常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雄激素浓度、精子数目、精子形态、精子活动力等指标异常,进而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近年来,在国内外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技术 睾丸功能 dna同源重组 应用 基因打靶 精子数目 dna分子 精子活动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