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大猛 陈美宇 +5 位作者 徐静 杜沛龙 朱馨婷 韩冷 郭澄 杨全军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2期1-6,共6页
目的为新型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Trai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10年至2023年的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相关文献,汇总... 目的为新型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Trai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10年至2023年的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相关文献,汇总并分析该类制剂的研发现状。结果与结论有成药潜力的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共20种,包括CA-170(口服小分子抑制剂)、INCB086550(特异性PD-L1抑制剂)、DPPA-1(特异性抑制PD-1/PD-L1相互作用的多肽类拮抗剂)等,其中前两者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具有特异性抑制免疫检查点的药效作用特点,以及可口服、稳定性较好、膜通透性较高等优点,但其治疗效果仍需临床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分子抑制 免疫检查点 抗肿瘤药物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实验验证探讨黄芩素抑制PD-1/PD-L1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郭妍 郭怡琳 +1 位作者 刘柏平 徐建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7,共8页
为研究黄芩素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通路的分子机制,本文首先采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预测了黄芩素的抑制作用,然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了实验验... 为研究黄芩素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通路的分子机制,本文首先采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预测了黄芩素的抑制作用,然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了实验验证。结合自由能结果表明,黄芩素与PD-L1二聚体(PD-L1 dimer)的结合亲和力为-32.41±0.31 kcal/mol。结合能分解、接触数和非键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黄芩素主要结合在PD-L1 dimer的C-、C’-、F-和G-sheet区域,其中关键残基Tyr56、Met115、Ala121和Asp122与黄芩素之间的非极性相互作用在结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互相关矩阵和二级结构结果进一步表明,黄芩素可与PD-L1 dimer的sheet区域稳定结合。ELISA结果显示黄芩素对PD-1/PD-L1相互作用抑制率的IC_(50)为79.47μg/L。黄芩素可通过直接与PD-L1dimer结合抑制PD-1/PD-L1相互作用,本研究为该通路天然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天然小分子 黄芩素 分子动力学模拟 抑制机制
下载PDF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通过降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减缓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3
作者 郑方芳 邓琴琴 +1 位作者 熊芳芳 刘衍冬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0-25,共6页
目的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5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每组15只。以普通喂养方式为... 目的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5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每组15只。以普通喂养方式为对照组,通过高脂饮食诱导构建AS模型组,高脂喂养并给予PCSK9抑制剂作为PCSK9抑制剂干预组。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血浆测定血脂浓度;取小鼠主动脉根部,制作切片并通过油红O染色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AS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测定主动脉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取小鼠胸主动脉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主动脉血管中VCAM-1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结果AS模型组小鼠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C、TG、LDL-C、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C、TG、LDL-C水平低于AS模型组,HDL-C高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主动脉硬化斑块相对面积大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斑块相对面积小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小鼠主动脉VCAM-1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VCAM-1蛋白表达及mRNA水低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血浆TNF-α、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NF-α、PAI-1水平低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NF-α、PAI-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SK9抑制剂可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TNF-α和PAI-1浓度,从而减少主动脉VCAM-1的表达,进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炎症因子
下载PDF
miR-214-5p通过DNMT1介导的AXIN2基因DNA甲基化修饰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熊斯颖 邵蕾 +2 位作者 杨艳 高爱莉 揭丽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轴抑制蛋白2(Axis inhibition protein 2,AXIN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及miR-214-5p通过靶向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1,DNMT1)对AXIN2甲基化率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轴抑制蛋白2(Axis inhibition protein 2,AXIN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及miR-214-5p通过靶向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1,DNMT1)对AXIN2甲基化率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就诊治疗的10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Cutaneous basal cell carcinoma,B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及基线资料。焦磷酸测序法检测AXIN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XIN2、DNMT1基因mRNA和miR-214-5p的表达水平。将miR-214-5p模拟物(mimic)、抑制物(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mimic NC和inhibitor NC)分别对基底细胞癌A431细胞进行转染,48 h后检测DNMT1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AXIN2基因甲基化率。结果BCC癌组织的AXIN2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5.128,P<0.001),AXIN2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t=7.826,P<0.001),DNMT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4.838,P<0.001),miR-214-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t=5.426,P<0.001)。BCC癌组织的AXIN2基因甲基化率与其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93,P<0.001),DNMT1基因mRNA水平与AXIN2基因甲基化率呈正相关(r=0.814,P<0.001),miR-214-5p表达水平与DNMT1基因mRNA水平呈负相关(r=-0.747,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证实,DNMT1是miR-214-5p的靶基因。细胞转染后,与mimic NC、inhibitor和inhibitor NC比较,mimic的DNMT1基因mRNA水平、AXIN2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降低(P<0.001);而inhibitor的DNMT1基因mRNA水平和AXIN2基因甲基化率相较于其他三组明显上升(P<0.001)。结论miR-214-5p可通过调控下游靶蛋白DNMT1表达,影响AXIN2基因的DNA甲基化率,调控AXIN2基因的表达水平,参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miR-214-5p dna甲基化转移酶1 抑制蛋白2 启动子区甲基化
下载PDF
血清sCD73、S100A8/A9水平与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PD-1/PD-L1抑制剂治疗预后的关联性分析
5
作者 贾添涵 邵凯 +2 位作者 杨帆 才玉杰 杨丽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9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CD73(sCD73)、S100钙结合蛋白A8/A9(S100A8/A9)与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招募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接...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CD73(sCD73)、S100钙结合蛋白A8/A9(S100A8/A9)与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招募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42例,入院后于晨间采集空腹肘部静脉血5 mL,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sCD73、S100A8/A9水平。在随访期间,有58例患者死亡(死亡组),84例存活(存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CD73、S100A8/A9水平预测患者生存结局的效能。根据ROC曲线分析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sCD73高表达组、sCD73低表达组以及S100A8/A9高表达组、S100A8/A9低表达组。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生存预后的因素。分析血清sCD73、S100A8/A9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 存活组血清sCD73、S100A8/A9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73、S100A8/A9均能有效预测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结局(P<0.05),其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30μg/L、3.06μg/mL。sCD73、S100A8/A9低表达组的生存预后均优于其高表达组(log-rank检验:χ^(2)=91.367,P<0.001;χ^(2)=69.852,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血清sCD73[HR(95%CI)=2.511(1.497~4.214),P<0.001]、S100A8/A9[HR(95%CI)=1.806(1.106~2.948),P=0.018]水平是患者生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CD73、S100A8/A9高表达组低分化程度占比显著大于其低表达组(P<0.05)。结论 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sCD73、S100A8/A9高水平可能提示其肿瘤分化程度低,是PD-1/PD-L1抑制剂治疗患者生存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子宫内膜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 可溶性CD73 S100钙结合蛋白A8/A9 病理特征 生存预后
下载PDF
血清肾损伤分子-1、胱抑素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继发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6
作者 马玉萍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4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肾损伤分子-1(KIM-1)、胱抑素C(Cys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80例窒息新生儿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于该院出生的80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 目的:分析血清肾损伤分子-1(KIM-1)、胱抑素C(Cys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80例窒息新生儿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于该院出生的80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KIM-1、CysC和尿RBP水平;依据是否继发AKI将观察组分为AKI组、非AKI组,比较AKI组与非AKI组血清KIM-1、CysC和尿RB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KIM-1、CysC和尿RBP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继发AKI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KIM-1、CysC和尿R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血清KIM-1、CysC和尿RBP水平均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IM-1、CysC和尿RBP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继发AK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KIM-1、CysC和尿RBP水平均升高,且与新生儿窒息继发AKI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急性肾损伤 肾损伤分子-1 胱抑素C 视黄醇结合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外周血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在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熊令伊 张湘晨 梁新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94-98,共5页
以PD-1/PD-L1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主要的治疗方法,但临床疗效不一。传统的免疫治疗效果预测生物标志物由于依赖组织活检而应用受限。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如血液肿瘤突变负荷(bTMB)、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细... 以PD-1/PD-L1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主要的治疗方法,但临床疗效不一。传统的免疫治疗效果预测生物标志物由于依赖组织活检而应用受限。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如血液肿瘤突变负荷(bTMB)、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细胞(CTCs)、外泌体、T细胞受体库(TCR)及循环免疫细胞等在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预测方面均有价值。bTMB水平高的NSCLC患者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效果更好,但预测界值仍未明确;ctDNA有助于识别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应答,围手术期ctDNA清除率能够预测可切除NSCLC新辅助免疫治疗的预后和疗效;CTCs和外泌体的PD-L1表达增加均与NSCLC抗PD-1/PD-L1疗效呈正相关,CTC计数和纵向动态检测CTC PD-L1表达状态有望为NSCLC PD-1/PD-L1抑制剂治疗提供重要的疗效预测信息;外泌体上多种肿瘤相关蛋白均可预测NSCLC 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TCR库多样性和循环免疫细胞也都可作为经济、易获取、可重复的NSCLC免疫疗效预测因子,帮助临床医生筛选NSCLC PD-1/PD-L1抑制剂治疗高获益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突变负荷 循环肿瘤dna 循环肿瘤细胞 外泌体 T细胞受体库 循环免疫细胞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 程序性死亡受体-L1抑制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晓建 袁洋 王博 《癌症进展》 2023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NSCLC患者,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CAM-1、MMP9及TIM...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NSCLC患者,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CAM-1、MMP9及TIMP-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ICAM-1、MMP9及TIMP-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类型为腺癌、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ICAM-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MMP9、TIMP-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ICAM-1的表达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8,P﹤0.01),ICAM-1的表达与TIMP-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4,P﹤0.01),MMP9的表达与TIMP-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1,P﹤0.01)。结论ICAM-1、MMP9及TIMP-1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且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1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HIV-1整合酶与病毒DNA的结合模式 被引量:8
9
作者 胡建平 柯国涛 +2 位作者 常珊 陈慰祖 王存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32-1437,共6页
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HIV-1整合酶(Integrase,IN)二聚体与3′端加工(3′Processing,3′-P)前的8bp及27bp病毒DNA的相互作用,并获得IN与27bp病毒DNA的特异性结合模式.模拟结果表明,IN有特异性DNA结合区和非特异性DNA结合区;IN二聚体B链的... 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HIV-1整合酶(Integrase,IN)二聚体与3′端加工(3′Processing,3′-P)前的8bp及27bp病毒DNA的相互作用,并获得IN与27bp病毒DNA的特异性结合模式.模拟结果表明,IN有特异性DNA结合区和非特异性DNA结合区;IN二聚体B链的K14,R20,K156,K159,K160,K186,K188,R199和A链的K219,W243,K244,R262,R263是IN结合病毒DNA的关键残基;并从结构上解释了能使IN发挥活性的病毒DNA的最小长度是15bp.通过分析结合能发现,IN与DNA稳定结合的主要因素是非极性相互作用,而关键残基与病毒DNA相互识别主要依赖于极性相互作用.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整合酶 病毒dna 分子对接 结合模式 药物分子设计
下载PDF
DNA结合抑制因子-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海军 于芳 +1 位作者 余洁 王庆一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检测DNA结合抑制因子-1(Id-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Ms在位内膜(60例)、异位内膜(6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30例)中I... 目的检测DNA结合抑制因子-1(Id-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Ms在位内膜(60例)、异位内膜(6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30例)中Id-1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CD34标记阳性的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MVD)测定,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EMs在位内膜Id-1 mRNA相对表达量和MVD值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但低于EMs异位内膜,而且随着临床期别增加EMs在位及异位内膜Id-1表达水平和MVD值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子宫内膜、EMs在位及异位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比较,Id-1 mRNA表达水平和MVD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在位和异位内膜Id-1mRNA表达水平和MVD值呈明显正相关性(r=0.879,P=0.000;r=0.829,P=0.000)。结论 Id-1在EMs在位和异位内膜中存在过度表达,且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推测Id-1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途径参与EMs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结合抑制因子-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宁 缪巍 +2 位作者 燕速 马晓明 杨贤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20-2621,共2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腺癌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I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关注其相关性。方法 67例结直肠腺癌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留取的石蜡标本为观察组,45例距肿物边缘>8 cm的非肿瘤性结肠黏膜组织的石蜡标本为对照组,应... 目的检测结直肠腺癌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I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关注其相关性。方法 67例结直肠腺癌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留取的石蜡标本为观察组,45例距肿物边缘>8 cm的非肿瘤性结肠黏膜组织的石蜡标本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ID-1和VEGF-C表达。结果两组ID-1和VEGF-C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ID-1和VEGF-C表达与病变增殖指数、脉管累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ID-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D-1和VEGF-C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ID-1和VEGF-C在结直肠腺癌术后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对肿瘤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调节作用。ID-1与淋巴管生长因子可能有一定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下载PDF
食管鳞癌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祁艳娟 秦爱萍 +4 位作者 龙启福 陈凡 马建青 周毛 常巧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649-4651,共3页
目的观察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I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关注其相关性。方法 87例食管鳞癌为观察组,23例距肿物边缘>2 cm的非肿瘤性食管黏膜组织的石蜡标本为对照组,ID-1和VEGF-D表达的检测应用免疫组化... 目的观察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I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关注其相关性。方法 87例食管鳞癌为观察组,23例距肿物边缘>2 cm的非肿瘤性食管黏膜组织的石蜡标本为对照组,ID-1和VEGF-D表达的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法。结果两组ID-1和VEGF-D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ID-1和VEGF-D表达与脉管累犯和淋巴结转移相关,ID-1表达与增殖指数和分化程度相关。二者均与炎细胞浸润程度无相关性。ID-1和VEGF-D呈正相关。结论食管鳞癌中ID-1和VEGF-D表达升高,可以促进肿瘤进展。ID-1与VEGF-D有一定正向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ID)-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
下载PDF
子宫内膜腺癌DNA结合抑制因子-1的表达及与雌激素受体(ER)α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玉秀 郑秀 +1 位作者 林爱武 郭阿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1(Id-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及与雌激素受体(ER)α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腺癌、1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Id-1及ERα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组...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1(Id-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及与雌激素受体(ER)α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腺癌、1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Id-1及ERα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Id-1表达逐渐增强(P<0.05),ERα表达则逐渐减少(P<0.05)。Id-1蛋白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浸润肌层深度、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5)。ERα阳性表达与浸润肌层深度有关(P<0.05)。Id-1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但两组生存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Id-1与ERα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84,P=0.034)。结论 Id-1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着过表达,并且可能与ERα协同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结合抑制因子-1 子宫内膜肿瘤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DNA结合抑制因子-1、Masp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颖 朱骏 +2 位作者 史建平 王红磊 张瑜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0-12,16,共4页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1(Id-1)、Masp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Id-1、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8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Id-1蛋白表达与...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1(Id-1)、Masp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Id-1、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8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Id-1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Maspin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Id-1与Maspin表达有相关性(P<0.05)。对80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应用Cox回归分析,Maspin蛋白是保护因素,Id-1蛋白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Id-1、Maspin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复发、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Id-1、Maspin蛋白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dna结合抑制因子-1 MASPIN蛋白 免疫组化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璐 赵学敏 +5 位作者 张清昱 戴晨 余秀燕 黄奎龙 沈燕 林治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9,共10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研究。方法针对现有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合理研究,取45个新型o-(联苯-3-基甲/氧基)硝基苯抑制剂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包括使用分...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研究。方法针对现有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合理研究,取45个新型o-(联苯-3-基甲/氧基)硝基苯抑制剂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包括使用分子力场分析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ices analysis,CoMSIA),并且对分子对接,观察小分子与5J89蛋白的结合效果。结果Co MFA模型(q^(2)=0.644,r^(2)=0.950)和CoMSIA模型(q^(2)=0.622,r^(2)=0.998)具有一定预测能力。TYR:56、GLN:66氨基酸是影响这些抑制剂活性的主要氨基酸。结论该研究是计算机辅助药物方法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可为开发PD-1/PD-L1抑制剂作为抗癌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抑制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下载PDF
DNA结合抑制因子-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海军 张颖 +1 位作者 余洁 于芳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1(Id-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EMs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取60例EMs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为实验组,30例非EMs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d-1蛋白的表达情...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1(Id-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EMs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取60例EMs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为实验组,30例非EMs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d-1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指数(AI),统计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无论是增殖期还是分泌期,正常子宫内膜、EMs在位及异位内膜Id-1蛋白表达阳性率依次升高,而AI值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28,P=0.000;F=90.845,P=0.000)。随着临床期别增加,EMs在位及异位内膜Id-1表达水平增加,而AI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3,P=0.040;χ2=11.322,P=0.010;F=36.319,P=0.000;F=28.690,P=0.000)。正常子宫内膜和EMs在位内膜增殖期AI值低于分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8,P=0.000;t=-3.435,P=0.001);而EMs异位内膜在增殖期和分泌期比较,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0,P=0.842)。EMs在位和异位内膜Id-1蛋白表达水平和AI值呈明显负相关性(r=-0.307,P=0.017;r=-0.542,P=0.032)。结论 Id-1高表达在EM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抑制EMs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结合抑制因子-1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糖类抗原19-9检测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李倩 刘娜 鲁洁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9期2140-2143,共4页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9-9(CA19-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检测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82例胰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1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MIC-1、IGFBP...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9-9(CA19-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检测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82例胰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1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MIC-1、IGFBP3、CA19-9水平,分析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和MIC-1、IGFBP3、CA19-9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MIC-1、IGFBP3、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2例胰腺癌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好转组61例与预后不良组21例,好转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MIC-1、IGFBP3、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为低分化、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MIC-1≥500 pg/ml、IGFBP3≥40 U/ml、CA19-9≥40 U/ml均为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C-1、IGFBP3、CA19-9联合检测预测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4%、71.9%,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15~0.917),高于MIC-1、IGFBP3、CA19-9单独检测。结论MIC-1、IGFBP3、CA19-9水平升高均与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三者在胰腺癌患者预后预测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糖类抗原19-9 胰腺癌 预后
下载PDF
沉默DNA结合抑制蛋白-1基因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培 张向红 +3 位作者 胡振生 孙善珍 刘少华 魏奉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蛋白-1(Id-1)基因在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和ACC-2为研究对象,免疫荧光检测Id-1基因的表达;用小干扰RNA进行Id-1基因的RNA干扰;于干扰前后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蛋白-1(Id-1)基因在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和ACC-2为研究对象,免疫荧光检测Id-1基因的表达;用小干扰RNA进行Id-1基因的RNA干扰;于干扰前后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个细胞系Id-1表达情况;于干扰前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及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在ACC-M和ACC-2中,Id-1均有表达,ACC-M表达量高于ACC-2;通过RNA干扰沉默Id-1基因后,ACC-M和ACC-2的生长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在受抑制程度上,ACC-M比ACC-2更为强烈。结论鉴于Id-1对ACC细胞生长和侵袭行为的重要影响,干扰Id-1基因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腺样囊性癌新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结合抑制蛋白-1 腺样囊性癌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DNA结合抑制蛋白-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樊鸿炎 张文权 +3 位作者 薛迪强 杜宏伟 郝芳 李素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0-322,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中DNA结合抑制蛋白-1(Id-1)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17例结肠腺瘤、16例不典型增生、48例结肠癌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Id-1的表达。结果正常肠黏膜... 目的探讨结肠癌中DNA结合抑制蛋白-1(Id-1)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17例结肠腺瘤、16例不典型增生、48例结肠癌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Id-1的表达。结果正常肠黏膜组织中Id-1蛋白偶有表达,在结肠腺瘤、不典型增生、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3%、43.75%、77.08%,三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d-1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及TNM临床分期相关,可作为结肠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dna结合抑制蛋白-1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子宫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PIGF、Vaspin、ESM-1诊断HDP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纪芬 杨艳艳 王须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3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血清促血管生成因子(PIGF)、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接诊的HDPL患者86例为病例...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血清促血管生成因子(PIGF)、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接诊的HDPL患者86例为病例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7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PIGF、Vaspin、ESM-1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分析在诊断HDP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PIGF(271.56±45.56 pg/ml)低于对照组(330.15±50.35 pg/ml),Vaspin(0.46±0.04 ng/ml)、ESM-1(1.38±0.51μg/L)高于对照组(0.39±0.08 ng/ml、1.01±0.07μg/L),多普勒超声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79±0.14)、搏动指数(PI)(0.83±0.21)、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2.26±0.74)均高于对照组(0.51±0.20、0.44±0.19、1.41±0.35),且病例组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有差异(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IGF、Vaspin、ESM-1、RI、PI、S/D及各项联合,诊断HD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780、0.691、0.944、0.860、0.813、0.999,截断值分别为291.56 pg/ml、0.43 ng/ml、1.12μg/L、0.58、0.53、1.87,联合检测的特异度(96.5%)、准确度(93.4%)最高(均P<0.05)。结论:HDP患者血清PIGF、Vaspin、ESM-1、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异常改变,且对HDP有较好诊断价值,本次研究也为靶向药物治疗HDP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 多普勒超声 子宫动脉血流参数 促血管生成因子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 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