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互联网思维重建媒体价值 走DNA融合之路
1
作者 侯璟 《新闻知识》 2015年第2期101-102,21,共3页
传统媒体在掌握了"微博、微信、客户端"三大新媒体工具甚或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新媒体集群后,是否就实现了媒体融合?究竟怎样做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融合后的媒体又是怎样的面貌?这是许多传统媒体人苦苦求索的。当互联网思... 传统媒体在掌握了"微博、微信、客户端"三大新媒体工具甚或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新媒体集群后,是否就实现了媒体融合?究竟怎样做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融合后的媒体又是怎样的面貌?这是许多传统媒体人苦苦求索的。当互联网思维的大幕逐渐拉开时,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传统媒体也许得走出一条DNA融合的价值重建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互联网思维 媒体价值重建 dna融合 新媒体集群
下载PDF
牛分枝杆菌三价组合及融合DNA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宫强 刘思国 +7 位作者 王春来 王勇 刘建东 刘慧芳 施远祥 阿曼古丽 李发斌 孔宪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6-471,共6页
分泌性蛋白Ag85B、MPB64和ESAT-6为Mycobacterium bovis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在诱导机体免疫反应和抵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pcDNA3.1(+)为载体,构建了由上述3种抗原基因构成的不同疫苗:3基因融合(pcDNA-MPB64-Ag85B-ESAT-6,pCMAE)... 分泌性蛋白Ag85B、MPB64和ESAT-6为Mycobacterium bovis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在诱导机体免疫反应和抵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pcDNA3.1(+)为载体,构建了由上述3种抗原基因构成的不同疫苗:3基因融合(pcDNA-MPB64-Ag85B-ESAT-6,pCMAE)DNA疫苗和三价(pcDNA-Ag85B+pcDNA-MPB64+pcDNA-ESAT-6)DNA疫苗,评价各种DNA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以BCG攻毒后的免疫保护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多基因融合DNA疫苗免疫后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淋巴细胞增殖(SI值)、gamma interferon(IFN-γ)和interleukin-2(IL-2)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攻毒保护效果也优于多价DNA疫苗,达到了BCG疫苗的免疫保护水平,表明本研究制备的融合DNA疫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分枝杆菌 融合dna疫苗 多价dna疫苗
下载PDF
牛分枝杆菌二价组合及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宫强 刘思国 +5 位作者 王春来 刘慧芳 刘建东 施远祥 阿曼古丽 孔宪刚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4-138,共5页
利用PCR技术和重叠延伸剪接(SOE)技术扩增牛分枝杆菌ag85b、mpb64基因和ag85b-mpb64融合基因,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二基因融合(pCDNA-MPB64/Ag85B,pCMA)和二价组合(pCDNA-Ag85B+pCDNA-MPB64,pCA+pCM)DNA疫苗。以牛分枝杆菌... 利用PCR技术和重叠延伸剪接(SOE)技术扩增牛分枝杆菌ag85b、mpb64基因和ag85b-mpb64融合基因,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二基因融合(pCDNA-MPB64/Ag85B,pCMA)和二价组合(pCDNA-Ag85B+pCDNA-MPB64,pCA+pCM)DNA疫苗。以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CG)为阳性对照,以pCDNA3.1(+)和PBS为阴性对照,免疫BALB/c小鼠,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γ及IL-2分泌情况。结果显示:融合DNA疫苗组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刺激值(SI值)及IFN-γ和IL-2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二价组合DNA疫苗组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与BCG组相当(P>0.05),而显著高于两阴性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分枝杆菌 融合dna疫苗 组合dna疫苗
下载PDF
MDC、STxB与CVB3 VP1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志云 揣侠 +4 位作者 蓝佳明 王晓凌 张永红 王刚 王永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99-802,共4页
目的比较小鼠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MDC)和志贺毒素B亚单位(Shiga tox-in B subunit,STxB)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VP1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将12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6组,每组20... 目的比较小鼠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MDC)和志贺毒素B亚单位(Shiga tox-in B subunit,STxB)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VP1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将12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6组,每组20只,分别肌内注射pcDNA3、pcDNA3/MDC、pcDNA3/STxB、pcDNA3/VP1、pcDNA3/MDC-VP1和pcDNA3/STxB-VP1,每3周1次,共3次,每次免疫后20d取血清,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CVB3中和抗体,第3次免疫后3周,每组取3只小鼠,取脾脏制备脾细胞,用CCK-8法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其余小鼠用10LD50的CVB3攻击,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结果pcDNA3/VP1、pcDNA3/STxB-VP1和pcDNA3/MDC-VP1组均能诱导小鼠产生中和抗体;除pcDNA3/STxB-VP1组外,另两组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而提高;第3次免疫后,pcDNA3/MDC-VP1组平均抗体滴度和脾淋巴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高于pcDNA3/VP1(P<0.05)。病毒攻击后,pcDNA3/MDC-VP1组21d生存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pcDNA3/STxB-VP1组抗体滴度和生存情况与pcDNA3/VP1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融合基因疫苗pcDNA3/MDC-VP1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提高了小鼠生存率,免疫效果优于pcDNA3/STxB-V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 志贺毒素B亚单位 柯萨奇病毒B组3型 融合dna疫苗
下载PDF
HBV与HCV的融合与联合基因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尹文 徐志凯 +3 位作者 薛小平 马越云 付莉 吕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3-474,共2页
目的对比融合重组质粒CSpcDNA3.1单独注射,与SpcDNA3.1+CpcDNA3.1联合注射的免疫效果。方法大量提取质粒后免疫小鼠,剂量为每次150μg,按0、2和4wk,共免疫3次。免疫后第1、3、5和7wk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抗HBs和抗HCV抗体;用LDH法检测... 目的对比融合重组质粒CSpcDNA3.1单独注射,与SpcDNA3.1+CpcDNA3.1联合注射的免疫效果。方法大量提取质粒后免疫小鼠,剂量为每次150μg,按0、2和4wk,共免疫3次。免疫后第1、3、5和7wk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抗HBs和抗HCV抗体;用LDH法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CTL的杀伤功能。结果无论从抗HBs和抗HCV抗体出现的时间、阳转率和应答强度,还是CTL水平,CSpcDNA3.1融合重组质粒都优于CpcD-NA3.1+SpcDNA3.1联合基因的免疫。结论融合DNA疫苗,有望成为慢性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治疗的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融合dna疫苗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生长抑素融合表达基因疫苗的免疫对断奶仔猪某些代谢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舒邓群 陈荣达 +2 位作者 茆达干 吴志敏 杨利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3-696,共4页
选择40头断奶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其中1组为对照组。2~4组分别口服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基因疫苗pcS/2SS、pGM—CSF/SS和pCM—CSF+pcS/2SS。研究这些基因疫苗对断奶仔猪血浆代谢物浓度... 选择40头断奶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其中1组为对照组。2~4组分别口服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基因疫苗pcS/2SS、pGM—CSF/SS和pCM—CSF+pcS/2SS。研究这些基因疫苗对断奶仔猪血浆代谢物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和pcS/2SS基因疫苗免疫组仔猪血浆葡萄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pGM—CSF+pcS/2SS免疫组呈现下降的趋势。融合表达质粒pGM—CSF/SS的免疫则可提高血浆葡萄糖的浓度;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分泌水平各免疫组间无明显差异;血浆尿素氮的浓度pGM—CSF/SS免疫组有上升的趋势。在第2周、4周和6周血浆尿素氮的浓度高于其它3个组(P〉0.05)。pcS/2SS免疫组则随免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对照组和pGM—CSF+pcS/2SS免疫组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态势。结果表明。GM—CSF提高了SS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pGM—CSF/SS要优于pGM—CSF+pcS/2SS共同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生长抑素 融合表达质粒dna疫苗 代谢物
下载PDF
Clon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FISH Mapping of Four Satellite DNAs from Black Muntjac (Muntiacus crinifrons) and Fea’s Muntjac (M. feae)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妍 佴文惠 +4 位作者 黄玲 王金焕 苏伟婷 LIN Chyi Chyang 杨凤堂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Recent molecular cytogenetic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extensive centromere-telomere fusions are the main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 underlying the karyotypic evolution of extant muntjacs. Although the molecular mechan... Recent molecular cytogenetic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extensive centromere-telomere fusions are the main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 underlying the karyotypic evolution of extant muntjacs. Although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andem fusions remains unknown, satellite DNA is believed to have facilitated chromosome fusions by non-allelic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Previous studies detected non-random hybridization signals of cloned satellite DNA at the postulated fusion sites on the chromosomes in Indian and Chinese muntjacs. But the genomic distribu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satellite DNAs in other muntjacs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we have isolated four satellite DNA clones (BMCS, BM700, BM 1.1 k and FM700) from the black muntjac (Muntiacus crinifrons) and Fea's muntjac (M. feae), and hybridized these four clones onto chromosomes of four muntjac species (M. reevesi, M. crinifrons, M. gongshanenisis and M. feae). Besides the predominant centromeric signals, non-random interstitial hybridization signals from satellite I and II DNA clones (BMC5, BM700 and FM700) were also observed on the arms of chromosomes of these four muntjacs. Our results provide additional support for the notion that the karyotypes of M. crinifrons, M. feae and M. gongshanensis have evolved from a 2n = 70 ancestral karyotype by a series of chromosome fu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 mapping Satellite dna Muntiacus Tandem chromosome fusion
下载PDF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发展简史
8
作者 蒋圣娟 张红雨 《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01年第3期81-88,共8页
概述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内容、进展及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计划 分子生物学 发展史 染色体理论 dna测序 dna融合技术
下载PDF
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pGJA-P免疫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贾荣 樊明文 +3 位作者 郭继华 边专 陈智 于飞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 体外检测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pGJA P的免疫反应性 ;与非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 pGLUA P进行比较 ,评价其增强疫苗免疫效能的能力。 方法 将 pGJA P转染CHO细胞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重组蛋白抗体免疫反应性。分 5组免疫兔 :pGJ... 目的 体外检测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pGJA P的免疫反应性 ;与非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 pGLUA P进行比较 ,评价其增强疫苗免疫效能的能力。 方法 将 pGJA P转染CHO细胞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重组蛋白抗体免疫反应性。分 5组免疫兔 :pGJA P经肌肉注射组 (A组 ) ;pGJA P经鼻黏膜免疫组 (B组 ) ;pGLUA P经肌肉注射 (C组 ) ;pGLUA P经鼻黏膜免疫组 (D组 )和pCI载体经股四头肌注射组 (E组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及唾液中的特异性抗体。用收集的血清进行葡糖基转移酶 (GTF)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抑制实验。结果 pGJA P表达的重组蛋白可以与抗GTF抗体反应。A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远高于C组 (P <0 0 1) ;B组唾液特异性Ig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D组 (P <0 0 1) ;A组同样诱导了高水平的唾液特异性IgA抗体。A组的免疫血清抑制GTF活性的能力最强。结论 pGJA P具备GTF的免疫反应性 ;并较pGLUA P有更强的诱导系统和黏膜免疫反应及抑制GTF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 pGJA-P 实验 免疫反应性 龋齿
原文传递
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免疫大鼠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樊明文 许庆安 +3 位作者 于飞 贾荣 郭继华 边专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 检测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 pGJA P免疫大鼠后的原位表达。比较 pGJA P与融合防龋DNA疫苗pGLUA P免疫定菌鼠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和防龋效果。方法 质粒pGJA P分别经股四头肌注射和鼻腔滴注免疫大鼠 ,免疫组化法检测重组蛋白在免疫部... 目的 检测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 pGJA P免疫大鼠后的原位表达。比较 pGJA P与融合防龋DNA疫苗pGLUA P免疫定菌鼠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和防龋效果。方法 质粒pGJA P分别经股四头肌注射和鼻腔滴注免疫大鼠 ,免疫组化法检测重组蛋白在免疫部位的表达。建立定菌鼠模型 ,质粒pGJA P和 pGLUA P分别经股四头肌注射和鼻腔滴注免疫定菌鼠 ,ELISA法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 ,取上下颌骨进行Keyes龋齿记分。 结果 在 pGJA P肌肉免疫组的股四头肌和鼻腔免疫组的鼻腔黏膜检测到了表达的重组蛋白。pGJA P肌肉免疫组的血清抗PAc和抗GTFIgG滴度显著高于其他组 (P <0 0 1)。pGJA P肌肉免疫组和 pGJA P鼻腔免疫组的唾液抗PAc和抗GTFIgA滴度显著高于其他组 (P <0 0 1)。pGJA P免疫组的龋齿记分显著低于其他组 (P <0 0 1)。结论 pGJA P在动物体内能够正确表达。与pGLUA P相比 ,pGJA P能诱导更强的体液免疫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大鼠 龋齿 预防 检测 变形链球菌 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
原文传递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单价DNA疫苗及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宫强 张爱国 +2 位作者 牛明福 秦翠丽 孙晓菲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7-842,共6页
为探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和ompa基因单价DNA疫苗及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利用PCR技术扩增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和ompa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cDNA3.1(+),构建了DNA疫苗pcDNA-OMPH(pOMPH)、pcDNA-OMPA(pOMPA)和pcDNA-OMPH/OMPA(pOMPHA)... 为探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和ompa基因单价DNA疫苗及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利用PCR技术扩增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和ompa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cDNA3.1(+),构建了DNA疫苗pcDNA-OMPH(pOMPH)、pcDNA-OMPA(pOMPA)和pcDNA-OMPH/OMPA(pOMPHA),将其体外转染SP2/0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表达情况。同时以弱毒活疫苗作为阳性对照,pcDNA3.1(+)和PBS作为阴性对照,分别免疫4周龄鸡,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γ分泌情况,经强毒攻击后计算各疫苗的保护率。结果显示,融合DNA疫苗组血清抗体水平与弱毒活疫苗相当,明显高于单价DNA疫苗(P<0.05);pOMPHA组的刺激值(SI值)和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单价DNA疫苗组略高于弱毒活疫苗组;强毒攻击后各DNA疫苗均可为动物提供一定的保护力,其中融合DNA疫苗的保护率最高,可达86.7%,其次为弱毒活疫苗,为73.3%,而单价DNA疫苗则低于弱毒活疫苗,仅为60%和66.7%。结果表明,DNA疫苗尤其是融合DNA疫苗在预防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禽霍乱)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单价dna疫苗 融合dna疫苗
原文传递
融合防龋DNA疫苗pGLUA-P的构建及其细胞表达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贾荣 樊明文 +3 位作者 边专 郭继华 陈智 杜民权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6-458,I003,共4页
目的 将变形链球菌 (Streptococcusmutans)表面蛋白PAc编码A区和P区 (A P)的序列克隆到真核载体pGLU中 ,构建出GTF PAc融合防龋DNA疫苗 ,并检测其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将pCIA P质粒中A P片段序列与pGLU质粒连接 ,构建... 目的 将变形链球菌 (Streptococcusmutans)表面蛋白PAc编码A区和P区 (A P)的序列克隆到真核载体pGLU中 ,构建出GTF PAc融合防龋DNA疫苗 ,并检测其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将pCIA P质粒中A P片段序列与pGLU质粒连接 ,构建出GTF PAc融合防龋DNA疫苗pGLUA P。将pGLUA P转化大肠杆菌BL2 1 (DE3) ,以SDS PAGE电泳鉴定目的蛋白GLUA P的表达。通过脂质体将pGLUA P转染大鼠原代肌母细胞 ,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LUA P的表达。结果 GTF PAc融合防龋DNA疫苗pGLUA P经酶切分析证实携带GLU和A P片段。pGLUA P转化的大肠杆菌BL2 1 (DE3)经IPTG诱导能够表达完整的融合蛋白。pGLUA P转染的大鼠原代肌母细胞中可检测到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融合防龋DNA疫苗pGLUA P ,所携带的基因序列正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防龋dna疫苗 pGLUA-P 葡糖转移酶类 表面抗原 龋齿 变形链球菌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