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河鲀鱼精巢中提取DNA-Na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辛修明 高英东 邹德生 《河北渔业》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11,共4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从河鲀鱼精巢中提取DNA-Na的方法,在对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条适宜于河鲀鱼精巢的合理提取工艺;由此工艺提取的DNA-Na产品其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关键词 河豚 精巢 提取 dna-na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安宝燕 王云 +8 位作者 项晓刚 陈利文 闫蕾 曹竹君 丁叶舟 汤伟亮 林兰意 谢青 王晖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924-92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1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确诊和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469例,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 copies/ml)和低病毒...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1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确诊和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469例,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 copies/ml)和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copies/ml),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应用核苷或核苷酸类(NAs)治疗、巴塞罗那分期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在入组的469例患者中,低病毒载量组243例(51.8%),高病毒载量组226例(48.2%);低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4±10岁,高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2±10岁,无显著差异(P>0.05);在低病毒载量组中男性213例(87.7%),女性30例(12.3%),而在高病毒载量组中分别为205例(90.7%)和21例(9.2%,P>0.05);低病毒载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低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低病毒载量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144±732) d,显著长于高病毒载量组[(496±278) d,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P<0.01)、血清AFP≥40μg/L(P<0.05)、血清ALT≥64 IU/L(P<0.01)、血清AST≥40 IU/L(P<0.001)、血清总胆红素≥24μmol/L(P<0.001)、血清直接胆红素≥6.8μmol/L (P<0.001)、血清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经多因素分析,发现BCLC分期为晚期(HR为1.84,CI为1.57~2.15,P<0.001)、未接受NAs治疗(P<0.01)、血清AST≥40 IU/L(P<0.05)和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为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血清病毒载量和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慢性乙型肝炎 HBV DNA载量 核苷或核苷酸类药物 预后
下载PDF
钠钾ATP酶抑制剂通过调节DNA损伤感应复合体Mre11/Rad50/Nbs1的表达诱导肝癌HepG2细胞周期阻滞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忠伟 王凤梅 +2 位作者 王聪聪 单娜娜 徐瑞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研究钠钾ATP酶抑制剂华蟾毒配基(cinobufagin)对人肝癌HepG2细胞DNA损伤修复阻断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免疫组化分析人肝癌临床组织标本、正常肝组织中钠钾ATP酶α1亚单位的表达;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靶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5μmol... 目的研究钠钾ATP酶抑制剂华蟾毒配基(cinobufagin)对人肝癌HepG2细胞DNA损伤修复阻断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免疫组化分析人肝癌临床组织标本、正常肝组织中钠钾ATP酶α1亚单位的表达;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靶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5μmol·L^(-1)华蟾毒配基作用6、12和24 h组;单细胞电泳检测DNA双链断裂,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损伤修复基因Mre11、Rad50、Nbs1和p53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肝癌组织钠钾ATP酶α1亚单位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明显升高(P<0.05);华蟾毒配基诱导HepG2细胞DNA断裂的发生率与作用时间高度相关,作用时间延长断裂效应更加明显(P<0.05),Mre11,Nbs1,Rad50和p53表达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对照组S期细胞比例为(21.32±4.21)%,5μmol·L^(-1)华蟾毒配基处理6 h后为(33.25±5.72)%,处理12 h后为(56.72±6.29)%,作用24 h后为(67.32±9.42)%。结论华蟾毒配基激活Mre11/Rad50/Nbs1损伤感应复合体介导肝癌Hep G2细胞周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毒配基 HepG2细胞 DNA双链断裂 钠钾ATP酶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下载PDF
A、B、C三型流感病毒病毒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流感疫苗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则 方芳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9-196,共8页
2 0世纪人类遭受了 4次流感大流行 ,数千万人失去了生命 .流感病毒分 A、B、C三型 ,对其病毒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以及流感病毒传统疫苗灭活疫苗和新型疫苗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了论述 .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灭活疫苗 核酸疫苗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下载PDF
洛克沙胂对鲫鱼两种生态毒理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志强 李浩 张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74-1378,共5页
采用静态试验法,将鲫鱼暴露于4、16、64mg·L-1洛克沙胂中48、96、144h后,检测了鱼鳃、肾脏和肝的Na+-K+-ATP酶活性。结果表明,在同一组织中,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洛克沙胂对鲫鱼各组织Na+-K+-ATP酶活性抑制作用增强。对于不同组织,... 采用静态试验法,将鲫鱼暴露于4、16、64mg·L-1洛克沙胂中48、96、144h后,检测了鱼鳃、肾脏和肝的Na+-K+-ATP酶活性。结果表明,在同一组织中,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洛克沙胂对鲫鱼各组织Na+-K+-ATP酶活性抑制作用增强。对于不同组织,同一处理浓度的洛克沙胂对鲫鱼鳃中Na+-K+-ATP酶活性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其次是肝和肾(P<0.01)。在同一浓度下,洛克沙胂对鲫鱼各组织Na+-K+-ATP酶活性抑制率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暴露时间越长,抑制率越高(P<0.01)。此外,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结果表明,鲫鱼暴露于0.5、1、2mg·L-1洛克沙胂中72h能引起鲫鱼肾细胞明显的DNA损伤,并在设定剂量范围内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鲫鱼肾细胞于体外暴露于1、10、100、500、1000mg·L-1洛克沙胂3、6、12h后,可引起严重的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沙胂 鲫鱼 NA+-K+-ATP酶 DNA
下载PDF
应用rDNA ITS2区段基因序列分析对浙江省传疟媒介的鉴定 被引量:7
6
作者 姚立农 夏生荣 +8 位作者 阮卫 夏弟明 徐惠庆 王祖主 莫根强 杨道余 陆锦明 余可根 陈华良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17-218,228,共3页
目的对浙江省传疟媒介种类进行鉴定,以指导疟疾防治工作。方法针对媒介按蚊核糖体核酸内转录间隔2(rDNAITS2)区段基因特征,应用PCR基因鉴别技术,对浙江省现场捕捉的按蚊与嗜人按蚊、八代按蚊、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实验室标本进行基因鉴... 目的对浙江省传疟媒介种类进行鉴定,以指导疟疾防治工作。方法针对媒介按蚊核糖体核酸内转录间隔2(rDNAITS2)区段基因特征,应用PCR基因鉴别技术,对浙江省现场捕捉的按蚊与嗜人按蚊、八代按蚊、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实验室标本进行基因鉴别和比较。结果浙江省现场捕捉的按蚊DNA样本的PCR扩增产物均为250bp,与实验室中华按蚊标本一致。结论中华按蚊目前仍是浙江省的主要传疟媒介,现场调查未发现嗜人按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嗜人按蚊 核糖体核酸内转录间隔2(ITS2)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广东汉族人群H19基因上游差异甲基化区SNP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晓燕 何文智 +5 位作者 袁天丽 冼嘉嘉 王晓蔓 李少英 刘海波 黎青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 调查广东汉族人群中H19基因上游差异甲基化区(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DM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单倍型.方法 应用PIA分型法,以限制性内切酶McrBC、HpaⅡ消化基因组DNA分别获得个体单亲源DNA模板链,经测序,分别... 目的 调查广东汉族人群中H19基因上游差异甲基化区(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DM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单倍型.方法 应用PIA分型法,以限制性内切酶McrBC、HpaⅡ消化基因组DNA分别获得个体单亲源DNA模板链,经测序,分别获得个体H19基因上游DMR单亲源SNP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单倍型数据.结果 共检出13个SNP(rs10840167、rs2525883、rs12417375、rs4930101、rs2525882、rs2735970、rs2735971、rs11042170、rs2735972、rs10732516、rs2071094、rs2107425、rs4930098)及1个突变点(g7351c).所有位点经统计学分析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除rs12417375位点DP值为0.279,其余12个SNP DP值在0.446~0.614;g7351c突变点DP值为0.013,提示为南方汉族民族特异性位点.共检出8种单倍型(命名为单倍型1~8),其中有3种为新发现的单倍型,其DP、PIC、PE及H分别为0.891、0.714、0.524和0.758.结论 PIA分型法获得的H19基因上游DMR SNP位点及其单倍型遗传标记系统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在法医学鉴定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多态性 单核苷酸 DNA甲基化 H19基因 汉族 广东
下载PDF
NaCl胁迫对黑小麦根系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瑞 唐秀梅 +5 位作者 张琪 杨蓉 黄蕾蕾 任晴雯 朱森林 刘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9-304,共6页
【目的】探究氯化钠(NaCl)胁迫对黑小麦根系DNA损伤的影响,为寻求减轻环境因子对植物DNA损伤的方法及培育耐盐黑小麦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黑小麦品种漯珍1号为材料,采用5个NaCl质量浓度(0、3、6、9、12和15g/L)溶液处理黑小麦幼苗根... 【目的】探究氯化钠(NaCl)胁迫对黑小麦根系DNA损伤的影响,为寻求减轻环境因子对植物DNA损伤的方法及培育耐盐黑小麦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黑小麦品种漯珍1号为材料,采用5个NaCl质量浓度(0、3、6、9、12和15g/L)溶液处理黑小麦幼苗根系,通过彗星电泳试验,利用CASP 1.2.2分析代表黑小麦幼苗根系DNA损伤的尾部DNA含量、尾长和尾矩等指标。【结果】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彗星头部渐小,拖尾渐长,黑小麦根系DNA损伤片断的迁移水平逐步上升。尾部DNA含量、尾长和尾矩均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在15 g/L处理下,三者的升幅分别达67.56%、139.40%和39.88%。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Olive尾矩(OTM)均有提高,但增长率慢慢下降,12~15 g/L的增长率降至5.42%,说明黑小麦具有一定的耐盐性。【结论】NaCl胁迫会引起黑小麦根系DNA损伤,且受损程度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愈发严重,但黑小麦对NaCl胁迫仍存在一定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 NACL胁迫 彗星电泳 根系DNA损伤
下载PDF
慢性氨氮胁迫对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组织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蒋玫 李磊 +2 位作者 沈新强 吴庆元 牛俊翔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97,529,共7页
以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低浓度氨氮长时间胁迫对组织细胞免疫指标和遗传物质代谢的影响。实验分0.35、0.7、1.5和3mg/L氨氮处理组,分别于0、5、10、15、20d取样并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肝脏和鳃丝的丙二醛(MDA... 以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低浓度氨氮长时间胁迫对组织细胞免疫指标和遗传物质代谢的影响。实验分0.35、0.7、1.5和3mg/L氨氮处理组,分别于0、5、10、15、20d取样并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肝脏和鳃丝的丙二醛(MDA)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活性与氨氮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氨氮对MDA的影响具有不同组织和不同时序的选择性。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鳃丝和肝脏Na+-K+-ATP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并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Na+-K+-ATP活性与氨氮浓度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尤其是3mg/L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在氨氮浓度0.7mg/L和1.5mg/L时,肌肉中RNA/DNA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各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高浓度(3mg/L)比值基本无变化。肝脏和鳃丝的Na+-K+-ATP酶的mRNA表达量,在氨氮胁迫第5d时检测到达最高,随后表达量缓慢回落,实验20d除3mg/L处理组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水平外,其他处理组均降至对照组水平。Na+-K+-ATP酶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Na+-K+-ATP活性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的氨氮长时间胁迫作用下,抗氧化免疫系统和肌肉中的核酸代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氨氮 处理组 氨氮浓度 表达量 低浓度 肝脏组织 鲻鱼 长时间 对照组 胁迫作用
下载PDF
硒抑制镍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
10
作者 张敬 张军 +3 位作者 石红军 李卓权 郭超 汪丽丽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镍(Ni2O3)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uman lung fibroblasts,HLF)的DNA损伤作用以及Na2SeO3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检测DNA损伤。结果 Ni2O3 处理HLF细胞4 h,SCGE检测...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镍(Ni2O3)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uman lung fibroblasts,HLF)的DNA损伤作用以及Na2SeO3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检测DNA损伤。结果 Ni2O3 处理HLF细胞4 h,SCGE检测出DNA损伤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Ni2O3+Na2SeO3 处理组DNA损伤程度低于Ni2O3 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硒可抑制镍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钠 三氧化二镍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下载PDF
利用4种方法对猪肉、牛肉、羊肉DNA进行提取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成 李晶 +2 位作者 徐悦 郭露露 沈晓芳 《食品工程》 2018年第3期51-53,61,共4页
DNA提取是通过基因进行肉类食品种源鉴定的关键步骤。利用SDS法、CTAB法、改良氯化钠法和试剂盒法对猪肉、牛肉和羊肉的DNA进行提取,并对所提DNA的浓度、纯度、完整性以及提取所需的时间作了比较,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深加工肉制品... DNA提取是通过基因进行肉类食品种源鉴定的关键步骤。利用SDS法、CTAB法、改良氯化钠法和试剂盒法对猪肉、牛肉和羊肉的DNA进行提取,并对所提DNA的浓度、纯度、完整性以及提取所需的时间作了比较,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深加工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鉴别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DNA SDS法 CTAB法 氯化钠法 试剂盒
下载PDF
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对高级别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智 曹晓恩 张红萍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4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对高级别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在妇科门诊及住院的疑似宫颈病变患者311例,均行宫颈脱落细胞的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HPV DNA分型检测和高危型HPV E6/E7 m...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对高级别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在妇科门诊及住院的疑似宫颈病变患者311例,均行宫颈脱落细胞的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HPV DNA分型检测和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对其中任意一项或多项结果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报告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宫颈炎组中HPV DNA分型检测检出率(29.4%)高于高危型HPV E6/E7 mR NA(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预测高级别宫颈病变的特异度(73.4%)高于HPV DNA分型检测(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诊断高级别宫颈病变ROC曲线下面积(0.816)大于HPV DNA分型检测(0.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PV DNA分型检测相比,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预测高级别宫颈病变具有更好的特异度,其诊断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E6/E7mRNA DNA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下载PDF
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HBsAg变化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新星 崔甫朦 +1 位作者 王福生 赵守松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82-584,589,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病人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HBVDNA阴转后血清HBsAg定量的动态变化,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组病人HBsAg定量的变化进行比较,推算HBsAg清除所需时间,探讨NAs药物治疗CHB的可能疗程。方法:以NAs治疗...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病人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HBVDNA阴转后血清HBsAg定量的动态变化,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组病人HBsAg定量的变化进行比较,推算HBsAg清除所需时间,探讨NAs药物治疗CHB的可能疗程。方法:以NAs治疗HBVDNA阴转时HBsAg定量为基线值,观察6个月、1年、3年、5年、7年的HBsAg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比较HBeAg阳性组及HBeAg阴性组HBsAg定量之间的差异。结果:109例HBeAg阳性病人,HBVDNA阴转时及6个月、1年、3年、5年、7年后HBsAg平均水平分别为3.347、3.329、3.107、3.169、2.960、2.164log10IU/mL;116例HBeAg阴性病人,HBsAg平均水平分别为3.133、3.193、2.970、2.967、2.536、2.083log10IU/mL。经NAs治疗,HBeAg阳性病人和HBeAg阴性病人HBVDNA阴转后、6个月、1年、3年、5年、7年HBsAg水平呈波动性下降趋势(P<0.01)。根据HBsAg定量的下降趋势拟合的线性回归方程,推算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的HBsAg清除时间分别为25年和22年。结论:NAs治疗的CHB病人,理论上推测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HBsAg的清除均需20年以上的时间,采用NAs治疗CHB需要较长的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SAG NAS HBVDNA
下载PDF
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合成预防庆大霉素肾毒性作用的体外实验
14
作者 杨超翎 杜学海 +2 位作者 赵晋华 陈文 韩永新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6期458-460,共3页
本实验以直接分离大鼠近端肾小管(PT),在体外观察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合成是否能预防庆大霉素(GM)对其DNA合成、影响Na^+-K^+ATP酶的活性,以及自由基产生的状态.结果示预先注射锌后,大鼠PT能减轻GM对DNA合成和Na^+-K^+ATP酶活性的抑制,部... 本实验以直接分离大鼠近端肾小管(PT),在体外观察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合成是否能预防庆大霉素(GM)对其DNA合成、影响Na^+-K^+ATP酶的活性,以及自由基产生的状态.结果示预先注射锌后,大鼠PT能减轻GM对DNA合成和Na^+-K^+ATP酶活性的抑制,部分可能与其锌诱导金属硫蛋白清除GM产生自由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DNA合成 Na^+-K^+ATP酶活性 自由基 金属硫蛋白
下载PDF
Lidocaine-Induced Cell Growth of 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 Role of Na<sup>+</sup>-K<sup>+</sup>-ATPase and PKC Activities
15
作者 Emmanuel Quinteros Villarruel Betina Orman Enri Borda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4年第8期796-805,共10页
Background: Evidences have shown that local anaesthetics are clinically useful compounds that exert a pharmacological effect by blocking nerve impulse propagation and also it is able to provoke proliferation and cell ... Background: Evidences have shown that local anaesthetics are clinically useful compounds that exert a pharmacological effect by blocking nerve impulse propagation and also it is able to provoke proliferation and cell growth. Aim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oliferation and cell growth capacity of lidocaine on 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 cells and the different signal pathways involved in its effect. Method: For this purpose in vitro cultures of 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 were assayed and the effects of lidocaine on proliferation and cell DNA synthesis, Na+-K+-ATPase and PKC activities and K+ efflux were also evaluated. Results: Lidocaine stimulated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proliferation and cell growth of human gingival cells and the mechanism involve an increment in Na+-K+-ATPase and PKC activities, which led to an increase in K+ release. All of these effects were blocked by tetrodotoxin, ouabain and calphostin C. In addition, PMA (activator of PKC) increased per se the DNA synthesis of 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 cells. Conclusions: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lidocaine increase 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 DNA synthesis and proliferation through an activation of PKC pathway accompanied by the stimulation of Na+-K+-ATPase activity with an increase in K+ efflux. These results contribute to showing another action of lidocaine different to its general use as a drug that relieves odontologic pain or acts as an anti-arrithmogenic ag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OCAINE DNA Synthesis 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 Na+-K+-ATPase PKC
下载PDF
DNA损伤时钠氢交换蛋白1在K562和HL-60细胞中的表达和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16
作者 李华文 王立洪 +7 位作者 王建 常国强 金薇娜 蔺亚妮 高伟 王若君 马丽 庞天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857-860,共4页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依托泊苷引起的DNA损伤下,BCR-ABL阳性细胞系K562中钠氢交换蛋白-1(NHE1)的表达变化情况,并初步探讨其在何种水平被调控。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NHE1在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依托泊苷对细胞NHE1在蛋白水平...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依托泊苷引起的DNA损伤下,BCR-ABL阳性细胞系K562中钠氢交换蛋白-1(NHE1)的表达变化情况,并初步探讨其在何种水平被调控。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NHE1在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依托泊苷对细胞NHE1在蛋白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情况;构建NHE1启动子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测定不同依托泊苷浓度作用下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DNA损伤引起HL-60细胞NHE1在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在K562细胞中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依托泊苷对HL-60细胞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阻止细胞内pH值的升高可以降低依托泊苷的促凋亡作用,依托泊苷对K562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影响;K562细胞在DNA损伤时,NHE1启动子区构建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活性升高。结论:依托泊苷造成的DNA损伤,促进HL-60细胞凋亡,并且依赖pHi的改变;在K562细胞中NHE1表达没有改变,但其转录活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E1 DNA损伤 K562 HL-60 细胞凋亡
下载PDF
Epigenetic reduction of DNA repair in progression to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被引量:2
17
作者 Carol Bernstein Harris Bernste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5期30-46,共17页
Deficiencies in DNA repair due to inherited germ-line mutations in DNA repair genes cause increased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GI) cancer. In sporadic GI cancers, mutations in DNA repair genes are relatively rare. Howev... Deficiencies in DNA repair due to inherited germ-line mutations in DNA repair genes cause increased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GI) cancer. In sporadic GI cancers, mutations in DNA repair genes are relatively rare. However, epigenetic alterations that reduce expression of DNA repair genes are frequent in sporadic GI cancers. These epigenetic reductions are also found in field defects that give rise to cancers. Reduced DNA repair likely allows excessive DNA damages to accumulate in somatic cells. Then either inaccurate translesion synthesis past the un-repaired DNA damages or error-prone DNA repair can cause mutations. Erroneous DNA repair can also cause epigenetic alterations(i.e., epimutations, transmitted through multiple replication cycles). Some of these mutations and epimutations may cause progression to cancer. Thus, deficient or absent DNA repair is likely an important underlying cause of cancer.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of GI cancers show that between thousands to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mutations occur in these cancers. Epimutations that reduce DNA repair gene expression and occur early in progression to GI cancers are a likely source of this high genomic instability. Cancer cells deficient in DNA repair are more vulnerable than normal cells to inactivation by DNA damaging agents. Thus, some of the most clinically effectiv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in cancer treatment are DNA damaging agent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often depends on deficient DNA repair in cancer cells. Recently, at least 18 DNA repair proteins, each active in one of six DNA repair pathways, were found to be subject to epigenetic reduction of expression in GI cancers. Different DNA repair pathways repair different types of DNA damage. Evaluation of which DNA repair pathway(s) are deficient in particular types of GI cancer and/or particular patients may prove useful in guiding choice of therapeutic agents in cancer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GENETIC DNA damage DNA REPAIR DNA REPAIR deficiency DISORDERS Epimutation Genomicinstability GERM-LINE mutation MicroRNAs Precancerousconditions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下载PDF
不同方法定量检测HIV/AIDS病例病毒载量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边仕超 袁珣 +3 位作者 肖林 陈世国 潘露 邓勇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981-984,共4页
目的比较2种方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型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及一致性,为合理评价HIV/AIDS病程进展及抗HIV药物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对四川省凉山州95例在治HIV/AIDS的血浆样本同时用分支DNA杂交实验(bDNA)法和核酸序列扩增实验(NASBA... 目的比较2种方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型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及一致性,为合理评价HIV/AIDS病程进展及抗HIV药物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对四川省凉山州95例在治HIV/AIDS的血浆样本同时用分支DNA杂交实验(bDNA)法和核酸序列扩增实验(NASBA)法检测HIV-1病毒载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2种方法测得阳性样本均值bDNA法为3.75±1.05 log copies/mL,NASBA法为4.22±1.23 log 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P<0.05);2种方法测出的病毒载量呈显著直线相关(r=0.852,P<0.01);2种方法测出的病毒载量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6,P>0.05)。结论 bDNA法和NASBA法检测HIV-1病毒载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实际工作中均可选用,但是两者检测结果的数值不能完全等同。建议抗HIV药物疗效评价最好应用同一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使其治疗前后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病毒载量 NASBA法 bDNA法
原文传递
三阴性乳腺癌与表观遗传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臻 李思源 +2 位作者 刘蓉 陈策实 董坚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470-1475,共6页
目的: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检测、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机制及作用。方法:应用PubMed、CNKI全文数据库及Google学术搜索等检索系统,以"乳腺癌或三阴性乳腺癌和表观遗传学或DNA甲基化&... 目的: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检测、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机制及作用。方法:应用PubMed、CNKI全文数据库及Google学术搜索等检索系统,以"乳腺癌或三阴性乳腺癌和表观遗传学或DNA甲基化"等为关键词,检索2003-01-2013-12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 055条,中文文献35条。纳入标准:1)TNBC癌诊断与治疗;2)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3)表观遗传学对TNBC癌的意义。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47篇。结果: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miRNA调控在TNBC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与TNBC相关基础研究的总结,以及在已有的实验研究或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推测,对TNBC的临床诊断、预后和治疗具有借鉴意义。结论:通过研究表观遗传学修饰改变在TNB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为将来TNBC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miRNA调控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应用巢式RT-PCR扩增HA和NA基因片段并测序鉴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
20
作者 陈伟烈 魏绍静 +2 位作者 张复春 王建 唐漾波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71-475,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利用巢式RT-PCR特异扩增HA和NA基因片段并测序鉴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技术.方法 设计两套共7条特异引物,通过巢式RT-PCR分别扩增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片段并测序,所得序列与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主要HA和NA亚型序列进... 目的 建立一种利用巢式RT-PCR特异扩增HA和NA基因片段并测序鉴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技术.方法 设计两套共7条特异引物,通过巢式RT-PCR分别扩增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片段并测序,所得序列与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主要HA和NA亚型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以对结果作进一步鉴定,蛋白序列比对后分析其特征.结果 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RT-PCR扩增均分别得到442 bp和543 bp片段产物.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表明,该4例患者HA和NA序列分别与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及NA序列聚集在一起,与季节性H1、H2、H3、人禽流感H5亚型及季节性N1、N2、人禽流感N1亚型特异分开.蛋白序列分析表明,4例患者流感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附近氨基酸序列均为PSIQSR↓GLF,不具有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特性,NA蛋白第275位氨基酸为His,未出现H275Y的耐药变异.结论 本方法能特异扩增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片段,测序后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进一步鉴定 同时,得到的序列也可用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及耐药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DNA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HA基因 NA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