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se Ⅰ预处理和样本储存时间对血浆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1
作者 彭瑞 王芳 +2 位作者 丛祥凤 苏建荣 陈曦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 分析DNase Ⅰ预处理和样本储存时间对血浆样本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筛选无基础疾病且无吸烟史的4名体检健康者,采集其外周血,提取血浆,检测NET的4个代表性指标[双链DNA(dsDNA)、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 目的 分析DNase Ⅰ预处理和样本储存时间对血浆样本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筛选无基础疾病且无吸烟史的4名体检健康者,采集其外周血,提取血浆,检测NET的4个代表性指标[双链DNA(dsDNA)、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核小体、髓过氧化物酶(MPO)-DNA复合物]。分析DNase Ⅰ预处理血浆对MPO-DNA复合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将样本采集2.5 h的检测结果作为基线值,比较样本于4℃低温冰箱放置12、24、48 h后,4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经DNase Ⅰ预处理和未经DNase Ⅰ预处理血浆MPO-DNA复合物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样本于4℃低温冰箱放置12、24、48h,dsDNA、MPO-DNA复合物含量稳定,各时间点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tH3在样本放置24 h时有所升高,核小体在样本放置12 h时有所降低,但各时间点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se Ⅰ预处理血浆对MPO-DNA复合物的检测结果无影响。血浆样本在4℃低温冰箱放置48 h NET的4个代表性指标均相对稳定,但建议在样本采集12 h内尽快冻存血浆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dnaseⅠ预处理 储存时间 血浆
下载PDF
DNase1L3分泌减少和相关抗体诱发散发性SLE患者NET降解障碍
2
作者 黄建军 毛桐俊 +2 位作者 张军 李志 武其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 探讨DNA酶1(DNase1)和DNA酶1样分子3(DNase1L3)活性改变与散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人群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降解受损相关性及发生机制。方法 募集46例散发性SLE患者和30名正常个体,采用ELISA检测DNase1、 DNase1L3... 目的 探讨DNA酶1(DNase1)和DNA酶1样分子3(DNase1L3)活性改变与散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人群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降解受损相关性及发生机制。方法 募集46例散发性SLE患者和30名正常个体,采用ELISA检测DNase1、 DNase1L3及相应自身抗体,免疫沉淀法分离样本DNase1和DNase1L3,改进的免疫荧光法检测NET和酶降解活性,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 Western blot法和反转录PCR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DNase1L3能力。结果H3-dsDNA和Ela-dsDNA两种复合物在SLE人群中的水平显著升高;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G)在SLE人群中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LDG与H3-dsDNA和Ela-dsDNA两种NET复合物具有显著正相关性。SLE患者血浆体外降解NET的能力显著低于正常人群;DNase1和DNase1L3不同比例的综合降解实验显示DNase1L3降低是影响NET残留升高的关键;SLE患者人群DNase1L3自身抗体也显著高于正常人群;SLE患者PBMC分泌DNase1L3的能力相对正常人群减退。结论 DNase1L3分泌减少和相关自身抗体的存在是SLE人群NET降解能力减退的主要因素,为SLE患者病情监测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se1L3酶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 自身抗体
下载PDF
雌二醇诱致大鼠垂体催乳素瘤形成过程催乳素基因DNase Ⅰ敏感位点增加 被引量:5
3
作者 狄安稞 吴雪梅 +2 位作者 黄曼影 单惠敏 周远征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8年第2期25-28,共4页
DHaseⅠ敏感位点的存在,是染色质水平上基因活化调节的重要基础之一。为探讨E2诱发垂体PRL瘤形成的表基因机制,本工作观察了E2诱致的垂体催乳素瘤催乳素基因DNaseⅠ敏感位点的改变。结果表明:E2诱致大鼠垂体前叶... DHaseⅠ敏感位点的存在,是染色质水平上基因活化调节的重要基础之一。为探讨E2诱发垂体PRL瘤形成的表基因机制,本工作观察了E2诱致的垂体催乳素瘤催乳素基因DNaseⅠ敏感位点的改变。结果表明:E2诱致大鼠垂体前叶PRL瘤细胞PRL基因的DNaseⅠ敏感位点较正常大鼠增多,提示在E2诱发PRL瘤形成过程中,PRL基因处于活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垂体催乳素瘤 催乳素基因 dnase
下载PDF
DNase处理法结合数字PCR与qPCR对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娟 何宇平 +6 位作者 黄新新 彭强辉 曾静 孙晓红 赵勇 李想 郭德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3180-3185,共6页
目的探讨DNase处理法结合微滴化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在检测冷冻食品中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VBNC)副溶血性弧菌的适用性,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比较。方法用无菌磷酸盐缓冲液对解... 目的探讨DNase处理法结合微滴化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在检测冷冻食品中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VBNC)副溶血性弧菌的适用性,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比较。方法用无菌磷酸盐缓冲液对解冻的大西洋鲑鱼样品进行10倍梯度稀释,再加入副溶血性弧菌,终浓度为6.6×10^5 CFU/mL。-20℃分别诱导10、20和30 d。将DNase试剂与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染料分别作用于不同时期的冷冻基质,结合qPCR和ddPCR进行比较检测,对比其作用效果。结果DNase-qPCR和PMA-qPCR检测3个冷冻阶段活性副溶血性弧菌的Cq值分别为31.41±0.06、32.40±0.04、34.59±0.15和31.24±0.06、32.32±0.03、34.25±0.12, 2种方法Cq值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且数值接近。采用DNase-ddPCR和PMA-ddPCR检测各阶段活性副溶血性弧菌,可直接读出绝对拷贝数,分别为233±6.43、108±5.57、28±3.21和256±6.56、126±3.06、35±2.52。2种方法检测的拷贝数差异不大,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符合欧盟定量检测要求。结论DNase处理试剂与PMA对有活性的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效果相当,与PMA相比,DNase处理法无需强光照射,操作简便快捷,无试剂毒性。ddPCR不需要标准品即能实现对基质中微量活性副溶血弧菌精准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dnase 处理法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微滴化数字化 PCR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大鼠肝DNA甲基化酶活性及基因组DNA对DNase敏感性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汪琛颖 马晴 何忠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用 3H标记的 S-腺苷酰 - L -甲硫氨酸 (3H- SAM)作为甲基供体 ,以同位素掺入法测定了正常大鼠、糖尿病肾病大鼠、中药“糖微康”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大鼠、西药“开博通”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肝细胞的 DNA甲基化酶活性 ,并对从以上各组... 用 3H标记的 S-腺苷酰 - L -甲硫氨酸 (3H- SAM)作为甲基供体 ,以同位素掺入法测定了正常大鼠、糖尿病肾病大鼠、中药“糖微康”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大鼠、西药“开博通”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肝细胞的 DNA甲基化酶活性 ,并对从以上各组动物肝组织中提取的基因组 DNA分别进行 DNase 敏感性分析 .结果显示 :糖尿病肾病大鼠肝 DNA甲基化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鼠肝 ,其基因组 DNA对 DNase 敏感性比正常大鼠肝增强 ;中药“糖微康”治疗及西药“开博通”治疗的大鼠的肝 DNA甲基化酶活性均有所回升 ,且中药组更接近正常大鼠对 DNase 的敏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酶活性 基因组DNA 敏感性 糖尿病肾病 DNA甲基化酶 dnase 糖微康 中药 药理机制
下载PDF
DNase Ⅰ对非黏液型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倪明 余冰 +3 位作者 田德英 陈红云 李霞 宋佩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6-77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DNase Ⅰ对非黏液型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及成熟生物膜的影响。方法分光光度计法检测25、501、00 U/ml的DNase Ⅰ对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OⅠ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17生长曲线的影响;改良平板培养法建立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DNase Ⅰ对非黏液型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及成熟生物膜的影响。方法分光光度计法检测25、501、00 U/ml的DNase Ⅰ对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OⅠ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17生长曲线的影响;改良平板培养法建立生物膜模型,分别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及生物膜形成后用25、50、100 U/ml的DNase Ⅰ处理,扫描电镜观察PAO Ⅰ和PA17的生物膜形态。结果随着DNase Ⅰ浓度增加,PAO Ⅰ和PA17的对数生长期延迟,但最终不能抑制细菌生长;25 U/ml的DNase Ⅰ即可抑制不同类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且分解成熟生物膜,100U/ml的DNase Ⅰ可完全阻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并彻底分解成熟生物膜。结论DNase Ⅰ不能直接杀灭铜绿假单胞菌,但可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并分解成熟生物膜,对非黏液型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作用效果呈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se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下载PDF
RNA促进小鼠重组染色质白蛋白基因DNaseⅠ消化敏感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吕占军 王秀芳 +1 位作者 翟羽 宋淑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6,共7页
同样的基因在不同的分化细胞中表达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问题涉及分化和衰老的本质。转录基因对DNaseⅠ(DNA酶Ⅰ)消化敏感,本文研究了RNA对小鼠重组染色质白蛋白基因DNaseⅠ消化敏感性的影响。分离BALB/c小鼠脑细胞核,加入终浓度为2mo... 同样的基因在不同的分化细胞中表达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问题涉及分化和衰老的本质。转录基因对DNaseⅠ(DNA酶Ⅰ)消化敏感,本文研究了RNA对小鼠重组染色质白蛋白基因DNaseⅠ消化敏感性的影响。分离BALB/c小鼠脑细胞核,加入终浓度为2mol/L的NaCl破坏核小体结构,加入不同量、不同来源的RNA,装透析袋,逐渐降低离子强度进行染色质重组。重组染色质中加入DNaseⅠ消化DNA,PCR扩增白蛋白基因的外显子1到外显子2约1200bp区段,PAGE电泳后,用银染色观察不同来源RNA促进DNaseⅠ对白蛋白基因的消化作用。不同组织来源(肝、肺、肾、脑)RNA对小鼠重组染色质中白蛋白基因DNaseⅠ消化敏感性均有促进作用,其中肝和肺RNA促进消化作用较强;酵母tRNA无显著促进消化作用;消化促进作用与RNA剂量有关。RNA能增加DNaseⅠ对白蛋白基因的消化敏感性且有组织(细胞)来源特异性。又委托丹麦ChemicalRD实验室合成2条与白蛋白基因互补的各23核苷酸的RNA,用其进行重组试验。结果表明,重组混合物中含有低至0.2μg/mL的RNA,即可以发挥显著的DNaseI消化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小鼠 重组染色质 白蛋白 dnase I消化敏感性 基因敏感性
下载PDF
牛胰腺DNaseⅠ基因的合成、表达及功能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覃鸿妮 谢钰珍 +3 位作者 薛高旭 梅啸 沈为琴 蔡一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31,共8页
从NCBI下载牛胰腺DNaseⅠ蛋白序列,利用密码子优化软件(Codon Optimization)进行序列优化,设计并合成24条首尾重叠的引物合成786bp的DNaseⅠ基因,构建重组载体pET30a-DNaseⅠ,转入BL21(DE3),ArcticExpress(DE3),BL21(DE3)pLysS 3种感受... 从NCBI下载牛胰腺DNaseⅠ蛋白序列,利用密码子优化软件(Codon Optimization)进行序列优化,设计并合成24条首尾重叠的引物合成786bp的DNaseⅠ基因,构建重组载体pET30a-DNaseⅠ,转入BL21(DE3),ArcticExpress(DE3),BL21(DE3)pLysS 3种感受态中诱导表达后,纯化目的蛋白并验证其活性.结果表明:BL21(DE3),ArcticExpress(DE3)两种感受态菌落生长异常,且未纯化到目的蛋白,BL21(DE3)pLysS感受态菌落生长正常,但未经诱导和葡萄糖诱导表达的菌液中也未纯化到目的蛋白,IPTG诱导扩大培养的菌液中纯化到0.15 mg/mL的目的蛋白.经验证,酶原液能彻底消化λ-DNA和不同大小的质粒DNA,酶稀释液消化产物电泳检测显示条带拖尾弥散,表明酶稀释液只能消化部分λ-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se 基因合成 基因表达 基因功能验证
下载PDF
应用手足口病病原体验证改良的DNase-SISPA方法检测未知病毒感染的特异性 被引量:2
9
作者 于庭 包洪 +2 位作者 刘爱忠 于艳辉 滕春燕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6-640,共5页
目的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EV71为研究对象,在DNaseI-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感染性疾病RNA病毒性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附件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试行),收... 目的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EV71为研究对象,在DNaseI-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感染性疾病RNA病毒性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附件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试行),收集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的患儿粪便,经实验室RT-PCR检测阳性后,进行过滤、DNase消化处理。反转录、合成病毒RNA的双链cDNA,Taq I酶切双链cDNA,加接头分子,并以接头分子为引物非特异扩增病原基因,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粪便标本中外源核酸得到多个DNA片段;将所有PCR产物克隆测序,有的序列与已知病原EV71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有的序列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strain CDC 54007同源性达81%。结论应用DNase处理及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方法可以检测粪便标本中的RNA病毒性病原,并应用该改良技术检测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传染病 病毒 肠道病毒EV71 改良的dnase-SISPA方法
下载PDF
基因组探针非试剂盒标记系统中DNaseI用量优化
10
作者 谢素霞 王力军 +1 位作者 袁红雨 魏文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用10U的DNA Polymerase Ⅰ,一个跨度达百万倍的DNase Ⅰ量,在15℃分别标记了1μg甘蓝型油菜中油821的基因组DNA,发现DNase Ⅰ用量为0.1U时,10min后就可获得较好的探针标记效果.DNase Ⅰ用量为0.01U时,标记2h就显示较深的颜色.... 用10U的DNA Polymerase Ⅰ,一个跨度达百万倍的DNase Ⅰ量,在15℃分别标记了1μg甘蓝型油菜中油821的基因组DNA,发现DNase Ⅰ用量为0.1U时,10min后就可获得较好的探针标记效果.DNase Ⅰ用量为0.01U时,标记2h就显示较深的颜色.随着DNase Ⅰ用量的降低,标记时间需要相应地延长.其用量超过1U时,无法获得较好的探针标记效果.综合考虑DNase Ⅰ用量及标记时间,DNase Ⅰ用量为0.01U、标记时间为3~7h获得的标记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基因组DNA 探针标记 dnase Ⅰ量
下载PDF
鼠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 Ⅱα)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11
作者 王卫芳 刘明远 +8 位作者 欧阳红生 吴秀萍 王学林 刘玛峰 杨勇 孙磊 王子见 张瑞 于艳玲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2-755,共4页
根据鼠脱氧核糖核酸酶Ⅱ(DNaseⅡ)基因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鼠DNaseⅡα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经鉴定及序列测定,克隆基因与鼠DNaseⅡα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大小为1 008 bp。将重组质粒pMD-DNaseⅡ... 根据鼠脱氧核糖核酸酶Ⅱ(DNaseⅡ)基因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鼠DNaseⅡα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经鉴定及序列测定,克隆基因与鼠DNaseⅡα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大小为1 008 bp。将重组质粒pMD-DNaseⅡα进行酶切后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重组质粒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正确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然后进行初步纯化,Western-blot鉴定。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了pET-28a-DNaseⅡα表达载体;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 800;初步纯化的目的蛋白在SDS-PAGE图谱上呈单一条带,Western-blot鉴定能与抗体发生特异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酶Ⅱ(dnase Ⅱ) 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应用Amp-RFLP和SSCP技术分析DNaseⅠ基因的C1978G基因座多态性
12
作者 杨庆恩 黄代新 余纯应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65-68,共4页
为研究人类DNaseⅠ基因点突变C1978G多态性,应用Amp-RFLP和SSCP技术对DNaseⅠ基因C1978G基因座分型,调查173例汉族无关个体,获DNaseⅠ*1978C和*1978G基因频率,即分别为0.5058和0.4942。其基因型频率分布与Hardy-Weinberg平衡吻... 为研究人类DNaseⅠ基因点突变C1978G多态性,应用Amp-RFLP和SSCP技术对DNaseⅠ基因C1978G基因座分型,调查173例汉族无关个体,获DNaseⅠ*1978C和*1978G基因频率,即分别为0.5058和0.4942。其基因型频率分布与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基因座杂合度0.5028,Dp值0.6040,PE值0.1875。经对Iida等介绍的方法作了改良,分型结果稳定可靠,电泳分离时间由18h减至6h。研究证实,DNaseⅠ基因C1978G点突变是一个高多态性基因座,可应用于法医材料的分型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se C1978G基因座 Amp-RFLP 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DNase法消除核多角体病毒对寄主昆虫卵表面的污染
13
作者 苏志坚 庞义 +3 位作者 余健秀 陈其津 毛文富 李广宏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39-239,共1页
关键词 核多角体病毒 寄主昆虫 生物防治 昆虫学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 dnase 斜纹夜蛾 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 中山大学 杆状病毒科
下载PDF
β-环糊精-组氨酸衍生物模拟DNase催化DNA水解
14
作者 宋发军 吴展明 +1 位作者 范倻 丁志刚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4-6,20,共4页
合成了β-环糊精 (β- CD)的组氨酸 (His)一取代和二取代衍生物 (简写β- CD- His和β- CD- His2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该衍生物模拟 DNase 对 DNA进行了催化水解 ,并与 DNase 催化水解 DNA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2种β-环糊精 -... 合成了β-环糊精 (β- CD)的组氨酸 (His)一取代和二取代衍生物 (简写β- CD- His和β- CD- His2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该衍生物模拟 DNase 对 DNA进行了催化水解 ,并与 DNase 催化水解 DNA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2种β-环糊精 -组氨酸衍生物均能水解 DNA,但比 DNase 的活性要低 ,通过对水解产物的分析 ,发现水解机制类似于外切酶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组氨酸衍生物 dnaseⅠDNA水解 催化水解 模拟酶 水解机制 磷酸酯键
下载PDF
中国人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I(DNase I)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15
作者 柳燕 李莉 陈捷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应用薄层PAGIF(T=5%,C=3%)结合特异酶底物染色技术,调查了中国随机人群DNaseI遗传多态性的分布,检出在中国人群中两种常见的等位基因,即DNaseI*1和DNasel*2,其基因频率DNaseI*1为0.53,DNaseI*2为0.47。家系分析表明:子代... 应用薄层PAGIF(T=5%,C=3%)结合特异酶底物染色技术,调查了中国随机人群DNaseI遗传多态性的分布,检出在中国人群中两种常见的等位基因,即DNaseI*1和DNasel*2,其基因频率DNaseI*1为0.53,DNaseI*2为0.47。家系分析表明:子代个体谱带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谱带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按Hardy-Weinberg法则进行吻合度检验,观察值与期望值一致。人血清DNaseI等电点经测定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dnaseI 遗传多态性 基因频率 法医学鉴别
下载PDF
β环糊精组氨酸衍生物对DNaseⅠ的激活
16
作者 宋发军 范倻 +1 位作者 吴展明 丁志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0-282,254,共4页
合成了 β 环糊精 ( β CD)的组氨酸 (His)一取代和二取代衍生物 ( β CD His,β CD His2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该衍生物激活脱氧核糖核酸酶催化水解脱氧核糖核酸 ,并与脱氧核糖核酸酶催化水解脱氧核糖核酸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一... 合成了 β 环糊精 ( β CD)的组氨酸 (His)一取代和二取代衍生物 ( β CD His,β CD His2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该衍生物激活脱氧核糖核酸酶催化水解脱氧核糖核酸 ,并与脱氧核糖核酸酶催化水解脱氧核糖核酸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一种 β 环糊精 组氨酸衍生物能激活脱氧核糖核酸酶水解脱氧核糖核酸 ,且这种激活作用不只是β 环糊精 组氨酸衍生物水解DNA的能力与脱氧核糖核酸酶水解DNA的能力的叠加 ,具有正协同效应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酸衍生物 dnase I β-环糊精 催化水解 激活作用 正协同效应 脱氧核糖核酸酶 模拟酶 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RNase和DNase生物学功能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春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4期44-45,43,共3页
核糖核酸酶作为一种模型蛋白被普遍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明,核糖核酸酶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控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病毒的复制、RNA干涉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将对有关核糖核酸酶和... 核糖核酸酶作为一种模型蛋白被普遍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明,核糖核酸酶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控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病毒的复制、RNA干涉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将对有关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酶家族生物学功能的新发现及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 dnase 分子生物学 肿瘤细胞 核糖核酸酶
下载PDF
DNase 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巧玲 孙凤军 +2 位作者 冯伟 刘晓 刘亚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研究DNase 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菌落计数法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粘附能力,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结果不同浓度DNase I对金黄色葡... 目的研究DNase 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菌落计数法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粘附能力,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结果不同浓度DNase 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无影响,然而能显著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并呈浓度依赖性。此外,DNase I能抑制不同生长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粘附性。与抗菌药物和DNase I单独应用相比,DNase I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更能显著抑制和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成熟生物膜。结论 DNase I可以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并能增强抗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dnase I 生物膜 粘附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固相DNaseⅠ足迹法研究DNA-蛋白质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冬冬 刘德培 +3 位作者 吕湘 徐海明 张伸 梁植权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7-590,共4页
传统的DNaseⅠ足迹法程序繁杂 ,并且要求目的蛋白经过一定程度的纯化 .而固相DNaseⅠ足迹法通过结合有模板的磁珠 ,先富集序列特异的DNA结合蛋白 ,进行DNaseⅠ酶切 ,然后用测序胶分离并分析结果 .此方法简便易行 ,重复性好 ,并减少了对... 传统的DNaseⅠ足迹法程序繁杂 ,并且要求目的蛋白经过一定程度的纯化 .而固相DNaseⅠ足迹法通过结合有模板的磁珠 ,先富集序列特异的DNA结合蛋白 ,进行DNaseⅠ酶切 ,然后用测序胶分离并分析结果 .此方法简便易行 ,重复性好 ,并减少了对操作者的放射性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dnase足迹法 磁珠 化学裂解法 NDA-蛋白质相互作用 核蛋白
下载PDF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株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耀华 董何凡 +8 位作者 李琦 牛俊辉 钱满 王晓利 全映颖 刘桂坤 雷显前 程相朝 廖成水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84-989,共6页
为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Pm)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及对该蛋白DNase活性影响的因素,本研究经琼脂培养法以λDNA为底物鉴定禽Pm C48-1株胞外蛋白的DNase活性,将Pm培养5 h后采用低温透析法收集禽Pm C48-1株的胞外分泌蛋白,并采用BCA试剂... 为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Pm)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及对该蛋白DNase活性影响的因素,本研究经琼脂培养法以λDNA为底物鉴定禽Pm C48-1株胞外蛋白的DNase活性,将Pm培养5 h后采用低温透析法收集禽Pm C48-1株的胞外分泌蛋白,并采用BCA试剂盒测定其浓度,进一步利用Kunitz法检测Pm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结果显示,禽Pm分泌的胞外蛋白能够降解λDNA,即其有DNase活性,且获得的胞外分泌蛋白的浓度为1.32μg/mL,其降解λDNA的活性水平为6.07×10^(6) Kunitz Unit/mg。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胞外分泌蛋白降解不同底物DNA的能力以及酸碱、温度和不同浓度金属阳离子对胞外分泌蛋白降解λDNA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m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具有广谱性,可降解λDNA、细菌基因组DNA、质粒DNA和PCR扩增的DNA片段。DNase活性影响因素的检测结果显示,Pm胞外分泌蛋白降解λDNA的最适温度为30℃,在pH7.0~pH9.0时该蛋白的DNase活性较好,而在酸性和强碱性时该蛋白则无DNase活性。不同浓度的Na^(+)、K^(+)和Ba^(2+)对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均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的Ca^(2+)、Mg^(2+)和Mn^(2+)可提高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1 mmol/L和5 mmol/L的Co^(2+)以及0.01 mmol/L和0.1 mmol/L的Cu^(2+)则可抑制该蛋白的DNase活性,而1 mmol/L和5 mmol/L的Cu^(2+)则对该蛋白的DNase活性无明显影响。本研究首次证实了禽Pm C48-1株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且该活性具有广谱性,并明确了影响该活性的因素,为进一步探究胞外DNase在Pm感染及与宿主互作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C48-1株 分泌蛋白 dnase 胞外核酸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