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dU替代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DNase-1敏感区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桂源 姚开泰 潘世宬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用本室建立的染色体原位切口移位方法,详细描述了人淋巴细胞染色体上DNase-1敏感区的分布。与已知的G带、R带图谱和六对已发表的染色体D带图谱比较,表明所揭示的B带与G带、R带和D带有明显的差异,染色体原位切口移位后的DNase—1敏感区... 用本室建立的染色体原位切口移位方法,详细描述了人淋巴细胞染色体上DNase-1敏感区的分布。与已知的G带、R带图谱和六对已发表的染色体D带图谱比较,表明所揭示的B带与G带、R带和D带有明显的差异,染色体原位切口移位后的DNase—1敏感区多分布在具有转录活性的常染色质区,而异染色质区则通常与失活的基因部位有关。作者对B带的生物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进行了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带 染色体 DNA敏感区
下载PDF
THE DNase-1 SENSITIVE REGIONS IN GENOMES OF BURKITT' S LYMPHOMA CELLS
2
作者 李桂源 姚开泰 +2 位作者 潘世成 曹利 刘华英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4-20,共7页
This article reported the distribution of DNase-1 sensitive regions in genomes of three Burkitt's lymphoma cell lines, P3HR-1, Raji and Ramos cell lines using a new method of in situ nick translation of chromosome... This article reported the distribution of DNase-1 sensitive regions in genomes of three Burkitt's lymphoma cell lines, P3HR-1, Raji and Ramos cell lines using a new method of in situ nick translation of chromosomes substituted completely by Brd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lym locus on chromosomes In three cell lines and the c-myc locus on chromosomes in P3HR-1 were the DNase-1 sensitive regions and found that the rearrangemental sites of chromosomes present in three Burkltt' s lymphoma cell lines were sensitive to DNase-1 digestion, Indicating that c-myc, bcl-1 genes located at the rearrangemental sites and the Blym gene in Burkltt' s lymphoma are the active genes having the capability of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bromo-2-deoxyuridine dnase-1 Active gene in situ nick translation of chromosome Burkitt's lymphoma CHROMOSOME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
下载PDF
转录活化基因的DNase-1超敏感特性
3
作者 陈飞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1994年第6期272-274,共3页
真核生物细胞基因的活化有复杂的调控机制,包括顺式作用序列和反式作用因子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DNA在染色质水平对DNase-l消化起敏感。本文阐述基因活化与DNase-l超敏感特性之间的关系。指出DNase-l超敏感位点分析有助于发现潜... 真核生物细胞基因的活化有复杂的调控机制,包括顺式作用序列和反式作用因子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DNA在染色质水平对DNase-l消化起敏感。本文阐述基因活化与DNase-l超敏感特性之间的关系。指出DNase-l超敏感位点分析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控制基因活化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se-1 基因调控 位点基因活化 转录
原文传递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株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耀华 董何凡 +8 位作者 李琦 牛俊辉 钱满 王晓利 全映颖 刘桂坤 雷显前 程相朝 廖成水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84-989,共6页
为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Pm)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及对该蛋白DNase活性影响的因素,本研究经琼脂培养法以λDNA为底物鉴定禽Pm C48-1株胞外蛋白的DNase活性,将Pm培养5 h后采用低温透析法收集禽Pm C48-1株的胞外分泌蛋白,并采用BCA试剂... 为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Pm)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及对该蛋白DNase活性影响的因素,本研究经琼脂培养法以λDNA为底物鉴定禽Pm C48-1株胞外蛋白的DNase活性,将Pm培养5 h后采用低温透析法收集禽Pm C48-1株的胞外分泌蛋白,并采用BCA试剂盒测定其浓度,进一步利用Kunitz法检测Pm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结果显示,禽Pm分泌的胞外蛋白能够降解λDNA,即其有DNase活性,且获得的胞外分泌蛋白的浓度为1.32μg/mL,其降解λDNA的活性水平为6.07×10^(6) Kunitz Unit/mg。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胞外分泌蛋白降解不同底物DNA的能力以及酸碱、温度和不同浓度金属阳离子对胞外分泌蛋白降解λDNA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m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具有广谱性,可降解λDNA、细菌基因组DNA、质粒DNA和PCR扩增的DNA片段。DNase活性影响因素的检测结果显示,Pm胞外分泌蛋白降解λDNA的最适温度为30℃,在pH7.0~pH9.0时该蛋白的DNase活性较好,而在酸性和强碱性时该蛋白则无DNase活性。不同浓度的Na^(+)、K^(+)和Ba^(2+)对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均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的Ca^(2+)、Mg^(2+)和Mn^(2+)可提高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1 mmol/L和5 mmol/L的Co^(2+)以及0.01 mmol/L和0.1 mmol/L的Cu^(2+)则可抑制该蛋白的DNase活性,而1 mmol/L和5 mmol/L的Cu^(2+)则对该蛋白的DNase活性无明显影响。本研究首次证实了禽Pm C48-1株胞外分泌蛋白的DNase活性,且该活性具有广谱性,并明确了影响该活性的因素,为进一步探究胞外DNase在Pm感染及与宿主互作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C48-1 分泌蛋白 DNASE 胞外核酸酶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基因载体的制备及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马瑜 赵惠萍 +3 位作者 边云飞 高奋 何军华 肖传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制备适当粒径的壳聚糖纳米粒,并连接上质粒,研究壳聚糖纳米粒对质粒DNA的结合能力及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通过喷金电镜观察其大小、形态及分布;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纳米载体与DNA的结合能力及对DNA的保... 目的制备适当粒径的壳聚糖纳米粒,并连接上质粒,研究壳聚糖纳米粒对质粒DNA的结合能力及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通过喷金电镜观察其大小、形态及分布;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纳米载体与DNA的结合能力及对DNA的保护作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包埋率。结果喷金电镜证实壳聚糖纳米粒分布均匀,呈近似球形,平均粒径约5nm。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壳聚糖纳米粒能有效地结合质粒,并保护DNA免受DnaseⅠ的降解,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按不同比例结合质粒的壳聚糖纳米粒(纳米粒∶质粒)的包埋率分别为98.7%(10∶10),98.1%(10∶20),96.7%(10∶30),87.1%(10∶40),74.6%(10∶50)。结论成功制备了适当粒径且分布均匀的壳聚糖纳米粒。壳聚糖纳米粒能有效地结合质粒,并保护其免受DnaseⅠ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粒 ACE-shRNAp Genesil-1质粒 包埋率 DnaseⅠ
下载PDF
EDRz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董海鹏 刘程伟 +2 位作者 徐桂超 王石 金松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DNA酶(EDRz)对大鼠腹主动脉瘤(AAA)形成的抑制作用,进而证实EDRz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对照组为弹力蛋白酶灌注的腹主动脉瘤组(AAA组),实验组为弹力蛋白酶灌注后经EDRz治疗的EDRz组。分别术...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DNA酶(EDRz)对大鼠腹主动脉瘤(AAA)形成的抑制作用,进而证实EDRz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对照组为弹力蛋白酶灌注的腹主动脉瘤组(AAA组),实验组为弹力蛋白酶灌注后经EDRz治疗的EDRz组。分别术前,术后28d测量腹主动脉直径。应用q-PCR方法检测动脉瘤中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mRNA的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DRz组动脉直径明显小于AAA组(AAA组:3.11±0.103,EDRz组:2.27±0.096,P<0.05)。与AAA组相比,EDRz组Egr-1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AAA组:1.094±0.066,EDRz组:0.603±0.0448,P<0.05)。结论:Egr-1 DNA酶(EDRz)能特异性的降低Egr-1基因的表达并能够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R-1 DNA酶(EDRz) 腹主动脉瘤 Q-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