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昌滨海台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DOC、DON库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小花 余雪标 +1 位作者 薛杨 王小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38-43,共6页
以海南文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内具有代表性的人促更新次生林、椰子纯林和次生林为对象,研究海南文昌滨海台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库差异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主要富集在表... 以海南文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内具有代表性的人促更新次生林、椰子纯林和次生林为对象,研究海南文昌滨海台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库差异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中,并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波动在1.2%~3.6%之间,随土层加深呈上升趋势;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占土壤全氮的比例为0.39%~0.86%;相比之下,椰子林土壤DOC、DON含量及DOC/SOC、DOC/DON比值均高于次生林和人促更新次生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总量与全氮、可溶性有机碳氮组分之间具有显著、极显著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台地 森林类型 土壤docdon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降解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龙 杨玉玲 +2 位作者 关二旗 李萌萌 卞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119,共6页
为了降低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本文采用超声波处理促进其降解,考察了超声时间、超声振幅和脉冲占空比分别对DON纯品和赤霉病小麦籽粒中DON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延长超声时间、增大超声振幅、升高脉冲占空比都会在一定程度... 为了降低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本文采用超声波处理促进其降解,考察了超声时间、超声振幅和脉冲占空比分别对DON纯品和赤霉病小麦籽粒中DON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延长超声时间、增大超声振幅、升高脉冲占空比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纯品DON溶液和赤霉病小麦籽粒中DON的降解。综合考虑其经济效益,当超声时间为18 min、振幅为50%、脉冲占空比为100%(连续超声)时,纯品DON降解率最高(32.25%)。当超声时间为15 min、振幅为60%、连续超声时,赤霉病小麦籽粒中DON降解率高达37.59%,表明超声波处理对纯品DON和赤霉病小麦籽粒均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don 脉冲占空比 降解
下载PDF
基于DOC+SCR的船用柴油机尾气污染物脱除实验 被引量:5
3
作者 汪宗御 邝海浪 +1 位作者 张继锋 纪玉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249-3256,共8页
在发电柴油机台架上,通过SMG 100颗粒分析仪、Testo 350烟气分析仪等设备测试了加装DOC和SCR后柴油机在额定转速时6个工况点的排放特性,分析了DOC对CO、NOx和PM的影响,以及不同功率和喷氨量时SCR的脱硝率。结果表明,温度对DOC影响很大,... 在发电柴油机台架上,通过SMG 100颗粒分析仪、Testo 350烟气分析仪等设备测试了加装DOC和SCR后柴油机在额定转速时6个工况点的排放特性,分析了DOC对CO、NOx和PM的影响,以及不同功率和喷氨量时SCR的脱硝率。结果表明,温度对DOC影响很大,当温度高于250℃,CO的脱除率在96%以上。在中低负荷时,DOC对PM的质量浓度脱除率在76%以上,但在满负荷时,由于柴油机燃烧快速恶化,PM浓度快速增大,此时的PM脱除率仅为36%。DOC能将NO转化为NO_2,但对NO_x的总浓度几乎不产生影响。SCR受温度和氨氮比的影响比较大,当温度高于250℃,氨氮比为1时,脱硝率几乎达到100%。通过与多篇文献的对比分析,采用功率与催化剂体积之比作为钒基SCR的初期选型参数可能更加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氧化催化器 选择催化还原 催化剂 颗粒物 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氨氮比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溶液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64
4
作者 卢萍 单玉华 +1 位作者 杨林章 韩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6-741,共6页
研究了麦秆不同方式还田、施用无机氮肥及不同移栽时间对水稻田土壤溶液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后土壤溶液中DOC浓度在淹水初期明显增加,而后逐渐下降。添加麦秆这一有机物料,在水稻生长期前... 研究了麦秆不同方式还田、施用无机氮肥及不同移栽时间对水稻田土壤溶液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后土壤溶液中DOC浓度在淹水初期明显增加,而后逐渐下降。添加麦秆这一有机物料,在水稻生长期前2个月内显著提高了DOC,对DON在一段时间内也表现出促进作用,其后差异不显著。施用无机氮肥降低了土壤溶液中DOC、DON浓度。DON的浓度与施肥量呈负相关。水稻推迟移栽,土壤溶液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氮肥 稻田 溶解性有机碳(doc) 溶解性有机氮(don)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水稻土溶解性有机质组分含量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武荣 刘勤 +2 位作者 禹洪双 王德建 曹志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6,共6页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溶解性有机质量(DOM)组分含量及其特性。研究表明:不同量化肥施用土壤DOC含量没有显著增加,而施用化肥,配施秸秆能显著增加耕层土壤DOC含量,配施猪粪能显著提高耕层和犁底层土壤DOC含量。施化肥...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溶解性有机质量(DOM)组分含量及其特性。研究表明:不同量化肥施用土壤DOC含量没有显著增加,而施用化肥,配施秸秆能显著增加耕层土壤DOC含量,配施猪粪能显著提高耕层和犁底层土壤DOC含量。施化肥以及化肥有机肥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各层DON含量,除耕层C2外。施化肥后土壤无机态氮含量增加,DON比例下降,化肥配施猪粪后土壤DON含量和比例显著增加。施用C1+M处理土壤DO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促进磷向下层迁移,而其他施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耕层土壤DP含量显著高于犁底层和渗育层,C1+M、C2+S、C3均能显著提高土壤DP含量,且向深层迁移明显。施化肥以及化肥有机肥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土壤DS含量,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增幅尤为显著。施化肥以及化肥有机肥配施均能提高土壤UV280,而化肥有机肥配施显著有利于土壤DOM芳香性结构更具复杂化与稳定性,特别是C1+M。DOM组分间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DOM各组分之间是密切相关,相互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doc don DOP DP DS UV280 结构特性
下载PDF
湿地垦殖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溶解有机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63
6
作者 黄靖宇 宋长春 +3 位作者 宋艳宇 刘德燕 万忠梅 廖玉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80-1387,共8页
对三江平原天然沼泽湿地及湿地垦殖后的农田、弃耕还湿地、人工林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0-10 cm)的活性碳、氮组分: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溶解有机碳(DOC)、溶解有机氮(DON)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 对三江平原天然沼泽湿地及湿地垦殖后的农田、弃耕还湿地、人工林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0-10 cm)的活性碳、氮组分: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溶解有机碳(DOC)、溶解有机氮(DON)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小叶章沼泽湿地垦殖为农田后,表层土壤各活性碳、氮组分显著降低:MBC减少了63.8%-80.5%;MBN减少了56.3%-67.1%;DOC减少了43.1%-44.3%;DON减少了25.2%-56.1%.农田弃耕还湿和人工造林后表层土壤的活性碳、氮组分有明显恢复的趋势,各组分恢复到天然小叶章湿地土壤水平的36.1%-59.9%(MBC);46.7%-65.9%(MBN);67.0%-69.3%(DOC);81.2%-88.3%(DON).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MBC、MBN、DOC、DON变化的重要因素;各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的DOC、DON、MBC、MB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DOC的影响大于对DON的影响;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可利用碳、氮的来源不同是影响DOC、DON与MBC、MBN相关性差别明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溶解有机碳 溶解有机氮 土壤
下载PDF
不同肥力棕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生物降解特性 被引量:44
7
作者 汪景宽 李丛 +1 位作者 于树 李双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165-6171,共7页
溶解性有机碳、氮在土壤全碳、全氮含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却是土壤有机质中最为重要和活跃的部分。研究利用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生物降解的测定方法,分别选取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站不同肥力及与定位试验地紧密相连的自然林地棕壤为研究... 溶解性有机碳、氮在土壤全碳、全氮含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却是土壤有机质中最为重要和活跃的部分。研究利用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生物降解的测定方法,分别选取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站不同肥力及与定位试验地紧密相连的自然林地棕壤为研究对象,开展棕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的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为了解溶解性有机碳、氮在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中的作用,探讨棕壤溶解性有机碳、氮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棕壤林地溶解性有机碳、氮的含量最高,高肥处理次之,低肥处理含量最低。棕壤溶解性有机碳、氮与全碳、全氮和微生物量碳、氮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土壤肥力紧密相关,可以作为指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不同肥力棕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的降解速率在培养初期较快,而后逐渐减慢,降解数据符合双指数衰变模型。棕壤溶解性有机碳分别由降解速率不同的两个库组成:周转时间在1d的易分解部分和周转时间大约为400d的难分解部分。棕壤溶解性有机氮是由周转速率大约为2d的易降解部分和周转速率在99~105d左右的难分解部分组成。经过42d的培养,浸提液中剩余溶解性有机质碳氮比值较培养前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溶解性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氮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有机物料输入对干润砂质新成土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沈玉芳 陶武辉 李世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9-145,共7页
对采集于干润砂质新成土不同土层土壤分别添加高C/N(黑麦草)和低C/N(苜蓿)有机物料后进行了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各土层土壤添加有机物料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矿质氮微生物净固定现象,且氮固定时间及程度与有机物料的C/N和土壤层次密... 对采集于干润砂质新成土不同土层土壤分别添加高C/N(黑麦草)和低C/N(苜蓿)有机物料后进行了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各土层土壤添加有机物料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矿质氮微生物净固定现象,且氮固定时间及程度与有机物料的C/N和土壤层次密切相关,添加高C/N黑麦草的深层低肥力土壤氮固定现象最明显。添加有机物料后,培养期间可溶性有机碳(DOC)累积量前期较高,中期先减后增,后期趋于稳定,不同土层土壤DOC的变化有所不同。0~20、20~40cm可溶性有机氮(DON)累积同时受矿质氮固定影响,低C/N苜蓿残体加入土壤后,在短暂氮素固定后,后期DON累积量明显提高;而加入高C/N黑麦草残体后,在较长时间内DON累积量无明显增加。添加有机物料导致培养前期土壤DOC/DON上升,随后降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从增加干润砂质新成土土壤有机质角度考虑,应该种植高C/N比的植物。因此,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土壤溶液速效C、N养分的来源及其转化,对该地区土壤质量的调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比 有机物料 土壤质量 可溶性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氮 矿质氮
下载PDF
温室夏闲季种植翻压绿肥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及无机氮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胡晓珊 唐树梅 +6 位作者 曹卫东 孟磊 白金顺 高嵩涓 曾闹华 常单娜 王雪翠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8,共8页
为明确温室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和无机氮(Nmin)对夏闲绿肥措施的响应特征,选取豆科(绿豆、田菁、印度豇豆)、禾本科(甜玉米、高丹草)和苋科(籽粒苋)6种绿肥,研究了不同夏季填闲绿肥种植、翻压对温室土... 为明确温室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和无机氮(Nmin)对夏闲绿肥措施的响应特征,选取豆科(绿豆、田菁、印度豇豆)、禾本科(甜玉米、高丹草)和苋科(籽粒苋)6种绿肥,研究了不同夏季填闲绿肥种植、翻压对温室土壤DOC,DON和Nmin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不同绿肥品种均增加了土壤DOC含量,0-40 cm土层增加显著;减少了土壤DON及无机氮含量。绿肥全量还田后,土壤剖面DOC含量均有所增加,苋科处理低于豆科和禾本科处理;土壤DON及Nmin含量较绿肥翻压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不同处理间表现有所差异,总体表现为豆科处理〈对照处理〈禾本科、苋科处理。绿肥根茬还田时,土壤DOC、DON及Nmin含量均低于不种绿肥处理。本研究为温室夏闲绿肥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低肥力土壤建议采用生物量适中的豆科作物并尽可能全量还田,以发挥其固氮效果及对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而高肥力温室土壤中要着重考虑环境风险,应当选择籽粒苋、高丹草等根系较深、生物量大的夏季绿肥作物作为填闲作物,同时结合后茬蔬菜的施肥措施来决定绿肥还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夏闲季 绿肥 可溶性碳 可溶性氮 无机氮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DOM的来源、特性及流动 被引量:59
10
作者 杨玉盛 郭剑芬 +4 位作者 陈光水 陈银秀 于占源 董彬 刘东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47-558,共12页
可溶性有机物质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是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可移动碳库及重要的养分库。系统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 DOM的来源、组成、性质、季节动态 ;DOM释放与存留机制及影响因素 ;森林生态系统 DOM的流动及干扰对 DOM动态影响等... 可溶性有机物质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是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可移动碳库及重要的养分库。系统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 DOM的来源、组成、性质、季节动态 ;DOM释放与存留机制及影响因素 ;森林生态系统 DOM的流动及干扰对 DOM动态影响等。已有研究表明 DOM在森林生态系统 C、N、P循环、成土作用、污染物迁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今后森林生态系统 DOM的研究应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1 )确定森林生态系统中 DOM源和汇 ;(2 )评价森林水文条件对 DOM释放与存留的调节作用 ;(3)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 DOM的影响 ;(4)可溶性有机氮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可溶性有机磷 (DissolvedOrganic Phosphorus)动态与可溶性有机碳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动态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物质 森林生态系统 可溶性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氮
下载PDF
春季解冻过程对2种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国君 尹航 +1 位作者 吴明根 傅民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4-209,共6页
为了研究春季土壤冻融过程对碳氮周转的影响,以长白山地区2种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培养连续取样法,测定和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C)、氮(MN)和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在春季解冻期间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解冻过程... 为了研究春季土壤冻融过程对碳氮周转的影响,以长白山地区2种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培养连续取样法,测定和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C)、氮(MN)和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在春季解冻期间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解冻过程中,2种林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时间变化动态不同,且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表现出明显的垂直空间异质性,0—1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显著高于10—20cm土层。除个别时期外,0—1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亦显著高于10—20cm土层土壤。解冻过程中,2种林型0—10cm土层土壤DOC含量时间变化动态基本一致,而红松阔叶林10—20cm土层土壤最大DOC释放量早于次生白桦林。2种林型DOC释放过程集中于解冻中后期。解冻期2种林型土壤DON时间变化动态表现一致,最大土壤DON释放量出现在解冻中后期。解冻期2种林型土壤DON存在明显的垂直空间分布特征,0—10cm土层土壤DON含量显著高于10—20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解冻期 doc don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74
12
作者 王清奎 汪思龙 冯宗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99-1305,共7页
通过在福建省来舟林场对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氮(DON)及土壤养分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随着杉木栽植代数的增加林地土壤DOC和DON含量逐渐下降,在0~10cm土层内第3代杉木林土壤DOC和DON含量分别是第1代杉木林的83... 通过在福建省来舟林场对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氮(DON)及土壤养分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随着杉木栽植代数的增加林地土壤DOC和DON含量逐渐下降,在0~10cm土层内第3代杉木林土壤DOC和DON含量分别是第1代杉木林的83.9%和87.1%、第2代杉木林的90.6%和96.9%,在10~20cm土层内第3代杉木林土壤DOC和DON含量分别是第1代杉木林的80.2%和81.5%、第2代杉木林的81.8%和90.0%。在不同林地和土层内土壤DOC含量之间的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DON含量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与DOM一致,随着杉木连栽,土壤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在0~10cm土层内第3代杉木林土壤全氮、全钾、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是第1代杉木林的83.1%、60.4%、68.1%和44.3%,是第2代杉木林的84.6%、68.5%、74.4%和58.7%;在10~20cm土层内第3代杉木林土壤全氮、全钾、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是第1代杉木林的74.0%、53.4%、57.6%和54.6%,是第2代杉木林的94.8%、59.5%、74.3%和65.5%。经相关性分析,在各土层内土壤DOC和DON含量与土壤全氮、全钾、铵态氮和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可溶性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氮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高寒湿地水体溶解性碳氮磷对水位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梦瑶 王冬雪 高永恒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31,共7页
以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若尔盖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型试验生态系"进行水位调控,研究不同水位处理(WN,恒定水位;WD,波动水位)对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以及溶解态磷(DTP)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寒湿... 以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若尔盖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型试验生态系"进行水位调控,研究不同水位处理(WN,恒定水位;WD,波动水位)对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以及溶解态磷(DTP)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寒湿地水体中的DOC与水位下降深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水位下降降低了水体DOC含量,DOC的含量从WN处理的23.27 mg/L下降到WD处理的14.87 mg/L;(2)高寒湿地水体中总可溶性氮(TDN)和DON受水位变化影响显著,二者与水位下降深度有显著指数相关关系,TDN和DON均随水位下降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若尔盖高寒湿地水体中磷素含量低,平均仅为0.02 mg/L,DTP与水位变化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磷素含量不易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水位变化 doc don DTP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雷竹林渗漏水中可溶性有机碳、氮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裴裴 吴家森 +2 位作者 郑小龙 姜培坤 吴建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03-1310,共8页
【目的】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f.preveynalis)是一种在我国亚热带地区被广泛引种栽培的优良笋用竹。为了提高竹笋产量,农民不合理地大量施用化肥,已造成土壤盐化、酸化,地力破坏,导致土壤磷钾大量残留,特别是氮磷的大量流失已造... 【目的】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f.preveynalis)是一种在我国亚热带地区被广泛引种栽培的优良笋用竹。为了提高竹笋产量,农民不合理地大量施用化肥,已造成土壤盐化、酸化,地力破坏,导致土壤磷钾大量残留,特别是氮磷的大量流失已造成了周边水体严重污染。虽然土壤DOC和DON在土壤全碳、全氮含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却是土壤有机质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部分。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全年动态监测雷竹林渗漏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ON)浓度的变化,探明减量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减少雷竹林氮渗漏淋失负荷的作用,以便为解决雷竹生产上的面源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为对照(CK)、常规施肥(CF)、减量有机肥(DO)、减量无机肥(DI)和减量有机无机肥(DOI),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100 m2。试验于5月18日、9月7日、11月9日分别施用肥料总量的40%、30%和30%,施肥后均进行浅翻,深度5 cm左右。【结果】不同施肥雷竹林中DOC及DON平均浓度为33.7~45.5 mg/L和6.6~12.6 mg/L,DOC和DON的渗漏流失负荷为84.5~138.2 kg/hm2和17.2~46.3 kg/hm2。DOC渗漏流失负荷大小顺序为常规施肥(138.2 kg/hm2)】减量有机肥(133.7 kg/hm2)】减量无机肥(120.9 kg/hm2)】不施肥(99.8 kg/hm2)】减量有机无机肥(84.5 kg/hm2),而DON渗漏流失负荷大小顺序为减量有机肥(46.3 kg/hm2)】常规施肥(35.3 kg/hm2)】减量有机无机肥(34.8 kg/hm2)】减量无机肥(31.1 kg/hm2)】不施肥(17.2 kg/hm2)。渗漏水中DOC(mg/L)与DON(mg/L)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大幅减少化肥和有机肥用量,并推广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不仅维持了雷竹竹笋的较高产量,还能减少土壤养分损失,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是雷竹合理施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氮 降雨 流失负荷 渗漏水
下载PDF
提取方法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太魁 郭战玲 +3 位作者 寇长林 吕金岭 张香凝 杨小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78-1883,共6页
为验证浸提条件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浸提量的影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实验,研究土样处理方式、提取时间、水土比、提取剂种类和振荡次数等提取条件对DOC浸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样处理方式影响DOC浸提量... 为验证浸提条件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浸提量的影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实验,研究土样处理方式、提取时间、水土比、提取剂种类和振荡次数等提取条件对DOC浸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样处理方式影响DOC浸提量的大小顺序为:风干过2 mm筛>鲜样过1 mm筛>过2 mm筛>过5 mm筛>不过筛,风干过2 mm筛的DOC提取量是鲜样不过筛的2.4倍,且各处理之间DOC浸提量差异性达显著水平(P<0.05);DOC的浸提量随振荡时间变化不是特别明显,振荡4 h后基本达到平衡;土壤DOC浸提量随水土比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浸提剂种类对土壤DOC浸提量影响显著,4种提取剂提取出来的DOC量的大小顺序为:DOC(80℃,H_2O)>DOC(25℃,0.5 mol·L^(-1) NaHCO_3)>DOC(25℃,0.5 mol·L^(-1) K_2SO_4)>DOC(25℃,H_2O);单次提取量随提取次数增加而降低,累积提取量随浸提次数增加而升高,且累积提取的DOC量与浸提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建议采用过2 mm筛的土壤鲜样,提取剂用25℃去离子水,水土比采用5∶1,连续振荡4 h后一次过滤测定土壤DOC含量。本研究有助于增强不同研究结果之间DOC数据的可比性,也有利于推动土壤DOC测定标准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碳(doc) 振荡时间 水土比 提取剂 提取次数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士超 闫志浩 +5 位作者 王瑾瑜 槐圣昌 武红亮 邢婷婷 叶洪龄 卢昌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2-794,共13页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水溶性有机碳氮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碳氮组分,是衡量土壤碳氮周转与养分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探讨秸秆配施氮肥、氮肥用量及基追比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水溶性有机碳氮、易氧化有机碳和速效氮的影响,明确秸...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水溶性有机碳氮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碳氮组分,是衡量土壤碳氮周转与养分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探讨秸秆配施氮肥、氮肥用量及基追比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水溶性有机碳氮、易氧化有机碳和速效氮的影响,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生长季不同氮肥用量与基追比的土壤活性碳氮变化特征,为稻麦轮作区秸秆还田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在湖北省荆门市田间试验中设置施氮量、秸秆配施氮肥和施氮时期3个大田试验。施氮量:不施氮(N0),推荐施氮(165 kg·hm^-2,N165),习惯施氮(195 kg·hm^-2,N195);秸秆配施氮肥:秸秆移除(CK),秸秆还田(移栽前将上季小麦秸秆全部还田,S),秸秆还田+习惯施氮量(SN),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SF),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腐解菌剂(SM);施氮时期:基施﹕拔节期﹕抽穗期氮肥施用比例为7﹕3﹕0(R1),5﹕3﹕2(R2),10﹕0﹕0(R3)。【结果】秸秆还田+习惯施氮量(SN)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但是其成熟期水溶性有机碳含量(DOC)显著降低。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SF)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土壤水溶性有机氮含量(DON)。腐解菌剂的施用显著降低了水稻成熟期DON含量,拔节期易氧化有机碳含量(ROC)也显著降低。秸秆还田下增加氮肥用量显著提高了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土壤速效氮含量(AN);推荐施氮处理(165 kg N·hm^-2)的DON和AN含量显著升高;农民习惯施氮处理(195 kg N·hm^-2)降低了DON和AN含量;增加追施氮肥比例对土壤SMBC和DOC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提高了水稻拔节期SMBN和ROC含量。【结论】施氮量及其基追比是影响秸秆还田下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含量的主要因素,合理配施氮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速效氮及水溶性有机氮等活性碳氮组分含量,增加追肥比例也能提高水稻生育期内土壤活性碳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秸秆还田 施氮量 氮肥基追比 微生物量碳氮 水溶性有机碳氮
下载PDF
臭氧对不同基质中呕吐毒素的降解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芳 李萌萌 +3 位作者 刘远晓 刘海波 关二旗 卞科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1-137,共7页
为了研究臭氧对不同基质中呕吐毒素(DON)的降解效果及其规律,采用臭氧来处理不同状态下DON纯品和赤霉病小麦,并初步探究了小麦组分对臭氧降解DON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可以在短时间内降解水溶液中的DON纯品和固态DON纯品,在处理浓度... 为了研究臭氧对不同基质中呕吐毒素(DON)的降解效果及其规律,采用臭氧来处理不同状态下DON纯品和赤霉病小麦,并初步探究了小麦组分对臭氧降解DON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可以在短时间内降解水溶液中的DON纯品和固态DON纯品,在处理浓度为10 mg/L、处理时间为60 s时,DON的降解率可达90%;臭氧可以有效降解小麦中的DON,料液比对小麦中DON的降解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当小麦粉与水的料液比为1∶6时,臭氧可将初始含量为1.82 mg/kg的全麦粉中DON含量降解至国家标准限量(1 mg/kg)以下。此外,在臭氧降解小麦中的DON时,小麦麸皮、淀粉和蛋白均对其降解效果有着明显的阻碍作用,且蛋白的阻碍作用最大。由此可知,臭氧可以显著降解不同状态下的DON纯品,对小麦各组分中的DON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并且臭氧对DON纯品的降解效率要显著高于赤霉病小麦,说明小麦各组分对臭氧降解DON有一定影响,其中蛋白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基质中的DON的臭氧降解效果不同,且该降解效果受臭氧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样品与臭氧接触面积、样品水分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don 赤霉病小麦 料液比 组分
下载PDF
若尔盖RM孔有机碳、总氮和碳氮比值的垂直分布 被引量:2
18
作者 钱君龙 吉磊 王苏民 《山地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244-246,共3页
分析了RM孔岩心样595个.孔内总有机碳含量TOC变动范围较大,低者1—2%,高者10—20%;总氮含量TN多0.1—0.2%,少数0.4—0.8%;碳氮比值C/N较低(≤8)段属浅湖沉积,C/N较高(>8)段属湖滨... 分析了RM孔岩心样595个.孔内总有机碳含量TOC变动范围较大,低者1—2%,高者10—20%;总氮含量TN多0.1—0.2%,少数0.4—0.8%;碳氮比值C/N较低(≤8)段属浅湖沉积,C/N较高(>8)段属湖滨沼泽沉积;TOC,TN和C/N明显有四个波动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总氮 若尔盖盆地 比值
下载PDF
合肥蜀山森林公园马尾松林松材线虫病危害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与养分的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葛萍 尹维彬 +1 位作者 王雷 徐小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1-516,共6页
以合肥蜀山森林公园松材线虫病危害后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受损程度(轻度和重度)的马尾松林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氮(DON)及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受损的马尾松林土壤N、P、NO3--N和A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 以合肥蜀山森林公园松材线虫病危害后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受损程度(轻度和重度)的马尾松林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氮(DON)及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受损的马尾松林土壤N、P、NO3--N和A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K、Ca、Mg含量则相反。经方差分析,重度受损林分土壤的NH4+-N和NO3--N含量显著高于轻度受损林分,而土壤的K、Ca、Mg含量表现为轻度受损林分显著高于重度受损林分。不同受损的马尾松林土壤DOC和DO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且在同一土层内重度受损林分均略高于轻度受损林分。相关性分析显示,重度受损林分土壤DOC和DON含量分别与土壤N、P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A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分别与Ca、Mg含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性。轻度受损林分土壤DOC含量分别与N、P、NO3--N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Mg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DON含量仅与Ca、NO3--N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溶解性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氮 土壤养分 自然干扰
下载PD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in precipitation,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from Schima superba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s in subtropical China 被引量:18
20
作者 GUOJian-fen YANGYu-sheng +1 位作者 CHENGuang-shui LINPe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9-22,i002,共5页
Despite growing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 in forest nutrient cycling, their monthly concentration dynamics in forest ecosystems, especially in subtrop... Despite growing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 in forest nutrient cycling, their monthly concentration dynamics in forest ecosystems, especially in subtropical forests only were little known.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s and monthly dynamics of DOC and DON in precipitation,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for two planta- tions of Schima superba (SS) an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F) in Jianou, Fujian, China. Samples of precipitation,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were collected on a rain event base from January 2002 to December 2002. Upon collection, all wa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DOC, NO3 -N, NH4 -N and total dissolved N (TDN). DON was calculated by subtracting NO3 -N and NH4 -N from TDN. The results - + - + show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had a mean DOC concentration of 1.7 mg·L-1 and DON concentration of 0.13 mg·L-1. The mean DOC and DON concentrations in throughfall were 11.2 and 0.24 mg·L-1 in the SS and 10.3 and 0.19 mg·L-1 in the CF respectively. Stemflow DOC and DON concentrations in the CF (19.1 and 0.66 mg·L-1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S (17.6 and 0.48 mg·L-1 respectively). No clear monthly variation in precipitation DOC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in our study, while DON concentration in precipita- tion tended to be higher in summer or autumn. The monthly variations of DON concentrations were very similar in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at both forests, showing an increa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ainy season in March. In contrast, monthly changes of the DOC concentrations in throughfall of the SS and CF were different to those in stemflow. Throughfall DOC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from February to April, while relatively higher DOC concentrations in stemflow were found during September-November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 PRECIPITATION THROUGHFALL STEMFLOW Schima superba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