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服早胚发育阻断的兔输卵管因子“DPF-1”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虹 刘传聚 +3 位作者 顾正 吕吉宁 成国祥 左嘉客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03-412,共10页
兔64 kDa输卵管蛋白(DPF-1)具克服小鼠早胚发育阻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DPF-1的等电点介于7.2-8.1;其合成与分泌对雌激素或孕激素无明显依赖性,能穿越透明带,紧密附着在早胚细胞膜周围。借助于Western blotting分析法,发现DPF-... 兔64 kDa输卵管蛋白(DPF-1)具克服小鼠早胚发育阻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DPF-1的等电点介于7.2-8.1;其合成与分泌对雌激素或孕激素无明显依赖性,能穿越透明带,紧密附着在早胚细胞膜周围。借助于Western blotting分析法,发现DPF-1的分布具组织专一性,仅存在于输卵管,而新西兰白兔子宫、卵巢、肝脏、心脏、肺、脾脏、骨骼肌、小肠和脑等组织中皆未发现;在所检测的小鼠和金黄田鼠输卵管中,也显示出DPF-1相关分子,小鼠的为71 kDa和32 kDa输卵管蛋白,金黄田鼠的为68 kDa和49 kDa输卵管蛋白。值得注意的是,以DPF-1主动免疫的雌性小鼠,经交配,输卵管中的44.8%早胚发育遭阻断,提示DPF-1在克服早胚发育阻断并实现由母型向合子型基因调控过渡的过程中可能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因子 dpf-1 胚发育
下载PDF
兔输卵管因子DPF-1的cDNA克隆及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传聚 沈虹 +3 位作者 顾正 吕吉宁 成国祥 左嘉客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95-401,共7页
以兔输卵管上皮细胞的polyA^+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cDNA,并构建了重组cDNA文库。库容量为2×10~6pfu/ml,重组体与非重组体比例为1000:1。以制备的豚鼠抗兔DPF-1(64 kDa)多克隆抗体克隆筛选到4个免疫阳性重组体(DPF-1.1、DPF-1.2、DPF... 以兔输卵管上皮细胞的polyA^+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cDNA,并构建了重组cDNA文库。库容量为2×10~6pfu/ml,重组体与非重组体比例为1000:1。以制备的豚鼠抗兔DPF-1(64 kDa)多克隆抗体克隆筛选到4个免疫阳性重组体(DPF-1.1、DPF-1.2、DPF-1.3和DPF-1.4),并被纯化。表位选择结果显示:DPF-1.1、DPF-1.2和DPF-1.3选择吸附的抗体可识别DPF-1和分子量为44 kDa的蛋白质。DPF-1.1、DPF-1.2和DPF-1.3经EcoRⅠ-NotⅠ双酶切后,得到的插入片段的长度分别为0.8 kb,1.2 kb,1.2 kb;纯化后亚克隆进p^(Bluescript)KS质粒,构建成重组质粒p^(DPF-1.1)、p^(DPF-1.2)和p^(DPF-1.3)。杂交结果表明,这些重组质粒可交叉杂交,说明它们拥有共同的核酸序列。点和North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编码DPF-1的基因仅在输卵管组织中表达,具明显的组织专一性,且polyA+RNA的长度约为2.1 kb。本研究为揭示DPF-1的分子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的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亦可望最终证实DPF-1的确切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因子 dpf-1 CDNA
下载PDF
Rabbit Oviductin“DPF-1”is Tissue Specific but not Species Specific 被引量:3
3
作者 沈虹 刘传聚 +3 位作者 顾正 吕吉宁 成国祥 左嘉客 《Developmental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1996年第2期25-33,共9页
Monoclonal antibodies (McAb) were prepared by fusing sp2/0 myeoma cell with spleen cell of mice Balb/c which were immunized with 64 kDa rabbit oviductin (DPF-1). Supernatants of hybridoma cell were screened for produc... Monoclonal antibodies (McAb) were prepared by fusing sp2/0 myeoma cell with spleen cell of mice Balb/c which were immunized with 64 kDa rabbit oviductin (DPF-1). Supernatants of hybridoma cell were screened for producing anti-DPF1 McAbs wit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Western blotting. Positive hybrids were cloned by using the technique of limiting dilution. Two strains of hybridoma cell were obtained,named 3E8 and 5A7. Both McAbs were determined as I'm. Results of Western blotting showed that the two McAbs recognised the DPF-1 hand (64kDa) specifically. By using McAb-5A7 as probe, we found that DPF-1 did not occur in the tissues of spleen, uterus, ovary,small intestine, skeleton muscle, brain, liver,heart, lung and kidney, except for that of oviduct; some DPF-1 homologous molecules were also revealed itself in that of oviduct tissues of mouse and golden hamster Their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s were 32kDa,72kDa in mouse, and 49kDa in golden hamster. All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PF-1 is tissue specific not species specific. (To whon all corrcspondcnce should be addrcssed. Prcsent addrcss Shanghai Institute of Planned Parenthood Rcscarch. Shanghai 200032. PR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iductin dpf- 1 monoclonal antibody
下载PDF
一种早胚发育促进因子“DPF-1”cDNA的表达、纯化及其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勇 顾正 +1 位作者 王俊茹 左嘉客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3-148,I001,I003,共8页
目的 :表达纯化 GST-DPF-1融合蛋白 ,制备抗 DPF-1抗体 ,用抗 DPF-1抗体进行功能封闭实验。方法 :用 Eco RI和 Not I双酶切 p Bluescript IIKS/ 1 .9kb DPF-1 c DNA,得到1 .9kb DPF-1 c DNA;Hinc II酶切该片段 ,得到 1 .8kb DPF-1 c DNA... 目的 :表达纯化 GST-DPF-1融合蛋白 ,制备抗 DPF-1抗体 ,用抗 DPF-1抗体进行功能封闭实验。方法 :用 Eco RI和 Not I双酶切 p Bluescript IIKS/ 1 .9kb DPF-1 c DNA,得到1 .9kb DPF-1 c DNA;Hinc II酶切该片段 ,得到 1 .8kb DPF-1 c DNA;Sma I与 Not I双酶切 GST融合基因表达载体 p GEX-4T-3 ,得到线性 p GEX-4T-3载体 ;1 .8kb DPF-1 c DNA与线性 p GEX-4T-3载体连接 ,构建了重组 p GEX-4T-3 / DPF-1 c DNA。带有重组质粒的DE3菌 3 7℃培养 ,IPTG诱导 ,菌体裂解及蛋白纯化。融合蛋白免疫 BAL B/ c小鼠 ,制备抗血清 ,抗血清经 GST吸附。结果 :获得的 GST-DPF-1融合蛋白和针对 DPF-1的抗体具有较好的专一性。经 GST吸附后的抗 DPF-1抗血清可使条件培液中的昆明小鼠受精卵全部被阻断于 2 -细胞期。结论 :该抗体可用于天然 DPF-1的纯化、DPF-1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f-1 pGEX-4T-3 亲和层析 抗体 早胚发育 胚胎 CDNA
下载PDF
Study on the Function of Rabbit Oviductin"DPF-1" by Using Loss of Function Analysis
5
作者 潘勇 顾正 +1 位作者 王俊茹 左嘉客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AS 2000年第4期177-186,共10页
Objective To reveal the function of rabbit oviductin DPF 1 on overcoming the early embryo development block Method 1.9 kb DPF 1 cDNA derived from recombinant pBluescript IIKS was digested by HincII, then 1.8 kb D... Objective To reveal the function of rabbit oviductin DPF 1 on overcoming the early embryo development block Method 1.9 kb DPF 1 cDNA derived from recombinant pBluescript IIKS was digested by HincII, then 1.8 kb DPF 1 cDNA was obtained. Linear carrier pGEX 4T 3 was obtained by SmaI NotI digestion. The recombinant pGEX 4T 3/DPF 1 cDNA was constructed by ligating linear pGEX 4T 3 with 1.8 kb DPF 1 cDNA. Large quantity of fusion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E.coli DE3 induced by IPTG at 37℃. Cells were lysed by using lysozyme and the fusion proteins were purified. To induce anti DPF 1 antiserum, male 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by using GST DPF 1 fusion protein. Conditioned cultured medium derived from rabbit oviduct mucosa epithelial cells was prepared and loss of function analysis of DPF 1 was done by adding anti DPF 1 antibodies in the conditioned medium co culture with mouse fertilized eggs. Result GST DPF 1 fusion protein was purified and antisera were prepared. After GST absorption, the antiserum shows high specificity to DPF 1. Anti DPF 1 antiserum absorbed with GST could totally inhibit the early embryos development of mouse cultured in the conditioned medium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ratio of early embryos of mouse blocked at 2 cell stage and the dose of anti DPF 1 antiserum added to the conditioned medium. Conclusion 'Loss of func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rabbit oviductin ' DPF 1'has the function of overcoming the early embryo development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f-1 pGEX-4T-3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TIBODY
下载PDF
照片随时换——清华同方DPF-870数码相框
6
作者 李鹤 《大众数码》 2007年第8期105-105,共1页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如今的现代化房间中你很难再看到传统意义的相框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新兴的数字化产物——数码相框。这种集相片浏览、幻灯片播放。
关键词 数码相框 dpf-870 循环播放 新鲜玩意 播放效果 电源接口 宽屏 红外线遥控 操作按钮 读卡器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DPF-1 on Embyonic Development and UterineReceptivity in Mice
7
作者 陆诗华 袁瑶 +1 位作者 王忠兴 刘承权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AS 1998年第2期67-74,共8页
DeveloPment Promoting Factor-1 (DPF-1) was derived from the rabbit oviductmucosa epithelial cells. fertilized eggs were treated with DPF-1 and it was adminis-tered to female mic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its effect on... DeveloPment Promoting Factor-1 (DPF-1) was derived from the rabbit oviductmucosa epithelial cells. fertilized eggs were treated with DPF-1 and it was adminis-tered to female mic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its effect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implantation.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I indicated that of the 82 fertilized eggs cul-tured in the absence of DPF-1, only 9 were normally divided to the morula stage onday4. By contrast, in the medium containing DPF-1 109(90% ) of 121 embryos weredeveloped to the blastocyst stage. In eoperiment Ⅱ, the developed blastocysts weretransferred into the uterus of 3-day pseudopregnant DPF-1-treated or control recipi-ents. Thre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intrauterine transfer were performed: the DPF-1 treated embryos transferred to the control reclpients(DPF- 1→C),the control embryosto the DPF- 1 treated recipients(C→DPF- 1), and the control embryos to the control re-cipients (C→C). The implantation rate was assessed on day 18 after transfer. There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egnancy rate per mouse between DPF-1→C and C→DPF- 1 or control groups(C→C). The embryo implantation rate was low in C→DPF-1 (26. 0%, 75/288) and C→ C (25 3%, 73/288) as compared with DPF-1→C(61. 8%, 178/288).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ajor site of the DPF-1 actionduring early pregnancy is the embryo itself. DPF-1 enables embryos to develop, buthas no obvious direct effect on uterine recep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f-1 Embryonic development IMPLANTATION
全文增补中
DPF炭烟和灰分加载对不同增压系统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谢振 张江红 胡昌宁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38,共8页
基于某直列6缸增压柴油机试验台架,构建了柴油机+DPF的一维热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DPF炭烟和灰分加载对不同增压系统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PF炭烟和灰分加载会导致单级增压(1TC)和二级增压(2TC)柴油机排气背压升高,进气充量降... 基于某直列6缸增压柴油机试验台架,构建了柴油机+DPF的一维热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DPF炭烟和灰分加载对不同增压系统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PF炭烟和灰分加载会导致单级增压(1TC)和二级增压(2TC)柴油机排气背压升高,进气充量降低,从而导致动力性下降,有效燃油消耗量升高,NO x排放量下降,soot排放量增加。炭烟因其深床炭烟层和较低的渗透率有利于捕集颗粒,提高了DPF捕集效率;而灰分由于其存在灰分堵头降低了孔道有效过滤长度,导致DPF捕集效率下降。DPF炭烟和灰分加载导致1TC柴油机扭矩和燃油消耗率在1000 r/min分别下降22.8%和29.6%,在2200 r/min分别下降2.1%和2.2%;而2TC柴油机扭矩和燃油消耗率在1000 r/min分别下降6.7%和7.1%,在2200 r/min分别下降10.7%和11.9%。二级增压可以降低DPF炭烟和灰分加载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柴油机 颗粒捕集器 排气背压 动力性 燃油经济性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联合DPF方案治疗Ⅱ/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郭喜喜 胡红军 +1 位作者 展晖 毛恺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2期2008-2012,共5页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DPF方案治疗Ⅱ/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Ⅱ/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DPF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均持续治疗...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DPF方案治疗Ⅱ/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Ⅱ/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DPF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均持续治疗4个周期,并随访至2023年3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率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周期时,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蛋白尿、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23年3月,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DPF方案可提高Ⅱ/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还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信迪利单抗 DPF方案 疗效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DPF碳载量对重型车PN排放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李梁 马成功 张凡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
从DPF碳载量为0%时开始,直至DPF碳载量为100%,达到后处理再生状态结束共进行了8次PEMS试验。研究DPF碳载量对PN比排放的影响,根据瞬时车速和瞬时机动车比功率等参数对瞬态数据划分Bin网格,计算每次试验各个Bin的PN平均排放浓度和DPF平... 从DPF碳载量为0%时开始,直至DPF碳载量为100%,达到后处理再生状态结束共进行了8次PEMS试验。研究DPF碳载量对PN比排放的影响,根据瞬时车速和瞬时机动车比功率等参数对瞬态数据划分Bin网格,计算每次试验各个Bin的PN平均排放浓度和DPF平均温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除最后一次发生再生的PEMS测试外,随着DPF碳载量的增大,PN比排放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随着碳载量升高,Bin0、Bin1、Bin12以及Bin22等区间内每次试验的PN排放浓度相差不多。Bin13区间内的PN排放会随着碳载量的升高整体呈升高趋势。Bin23和Bin33区间内,PEMS试验的PN排放会随着碳载量的升高整体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载量 PN比排放 DPF入口温度 PEMS试验
下载PDF
农用柴油机的DPF再生条件与排放性能智能多目标优化
11
作者 王煜华 王贵勇 +2 位作者 陈贵升 李进龙 何述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4-43,共10页
为提升农用柴油机的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再生性能、排放和燃油经济性,该研究提出了基于增强循环训练的智能多目标优化方法。通过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构建了DPF再生条件预测模型,并提出AMSO(adaptive memory gull op... 为提升农用柴油机的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再生性能、排放和燃油经济性,该研究提出了基于增强循环训练的智能多目标优化方法。通过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构建了DPF再生条件预测模型,并提出AMSO(adaptive memory gull optimization)算法提高预测精度。基于NSGA-Ⅲ(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Ⅲ)对多个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稳态和WHTC瞬态循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稳态试验验证中,优化后DPF入口和出口温度平均增加了6.10%和2.90%,O_(2)浓度增加了18.86%,同时,NOx、烟度和BSFC(brakespecificfuel consumption)的平均降低分别为10.72%、11.48%和0.24%,确保了DPF的高效安全再生。在瞬态测试验证中,DOC(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入口温度、DPF入口温度和O_(2)浓度明显改善,分别增加了31.00%、2.60%和0.50%,同时,NOx和烟度排放分别降低了10.40%和0.80%,燃油消耗减少了3.5%。证明了提出的优化方法解决了农用柴油机DPF再生与排放优化问题,为柴油机再生模式下控制参数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 神经网络 多目标 DPF 再生条件
下载PDF
煤基燃料燃烧颗粒物对颗粒捕集器沉积过程的影响
12
作者 朱鑫昌 刘帅 +2 位作者 王忠 华伦 帅石金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探讨了柴油机燃用代用燃料后,排气颗粒物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依据柴油机台架试验,使用0%、5%、15%甲醇掺混比的F-T(Fischer–Tropsch)合成柴油,在标定工况下采集颗粒。用同步辐射小角散射分析方法测量颗粒物摩擦力、粒径等参数。基于... 探讨了柴油机燃用代用燃料后,排气颗粒物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依据柴油机台架试验,使用0%、5%、15%甲醇掺混比的F-T(Fischer–Tropsch)合成柴油,在标定工况下采集颗粒。用同步辐射小角散射分析方法测量颗粒物摩擦力、粒径等参数。基于实验数据,在EDEM软件中建立颗粒模型,模拟了颗粒碰撞沉积过程。结果表明:随甲醇掺混比的增加,甲醇、F-T柴油燃烧颗粒间摩擦力增加0.6 N,平均粒径增加2.44 nm。沉积过程中,颗粒捕集器(DPF)单元体非迎风面的沉积量急剧增加;颗粒沉积效率随沉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摩擦力增大、粒径增大,颗粒层厚度及颗粒链长度也随之增加。甲醇掺混比的改变使得颗粒整体向更多、更细的方向变化,燃料类型及掺混比的改变显著影响了颗粒在DPF载体上的沉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代用燃料 甲醇、甲醇/F-T合成燃料 颗粒物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 EDEM软件 小角散射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载体结构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工作特性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包广元 何超 +3 位作者 李加强 肖应学 字天曦 黄立闩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1,89,共11页
为降低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的压降并提高捕集效率,建立了DPF压降与捕集效率的数学模型,基于试验设计和多项式逼近算法,系统地研究了载体配比(x1)、壁厚(x2)及载体孔密度对DP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配... 为降低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的压降并提高捕集效率,建立了DPF压降与捕集效率的数学模型,基于试验设计和多项式逼近算法,系统地研究了载体配比(x1)、壁厚(x2)及载体孔密度对DP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配比和壁厚对压降与捕集效率影响效果显著,当载体配比和壁厚分别处于(1.40,1.53)和(0.249,0.267)mm区间时,DPF压降处于较低水平,而捕集效率相对较高,在载体配比为1.52、壁厚为0.264 mm时,压降达到最小值为4.2 kPa,捕集效率为90.28%。通过多项式逼近算法得到了压降模型和捕集效率模型的显示表达式:压降模型Y=51.19+3.815x_(1)-8.726x_(2)+3.794x_(1)^(2)-1.735x_(1)x_(2)+0.524x_(2)^(2);捕集效率模型Y=0.383+0.105x_(1)+0.085x_(2)+0.032x_(1)^(2)-0.016x_(1)x_(2)-0.0032x_(2)^(2)。DPF压降和捕集效率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拟合度,压降和捕集效率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10、0.0002,压降和捕集效率拟合优度分别为0.9996、0.9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正交试验设计 多项式逼近算法 压降 捕集效率
下载PDF
CK-45W-40发动机油在DPF轻卡上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刘恒瑞 刘文辉 +3 位作者 李文华 王伟 王天儒 张志欣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4期4-10,共7页
随着物流运输行业中轻卡的国家排放法规升级,应用颗粒捕集器(DPF)、废气再循环(EGR)等技术的轻卡车辆数量逐渐攀升。发动机后处理系统新技术的应用,对发动机润滑油的各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API CK-4规格的台架性能要求及... 随着物流运输行业中轻卡的国家排放法规升级,应用颗粒捕集器(DPF)、废气再循环(EGR)等技术的轻卡车辆数量逐渐攀升。发动机后处理系统新技术的应用,对发动机润滑油的各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API CK-4规格的台架性能要求及与CI-4规格的性能指标差异,并对研制的CK-4 5W-40柴油发动机油在轻卡上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K-4 5W-40在加装颗粒捕集器的轻卡车辆上行驶里程可达3万km,能为物流运输行业有效降低车辆运营中的保养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45W-40 发动机油 柴油机油 DPF 轻卡
下载PDF
基于碳氢喷射系统工况的DPF再生实验研究
15
作者 朱万冬 梁郑岳 +2 位作者 陈晓克 李常侃 叶玉胜 《天津科技》 2024年第2期41-44,共4页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在设定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和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入口温度的条件下,研究了排气尾管燃油喷射频率和碳氢混合器对DOC的碳氢化合物的转化性能,得出了DOC性能的变化规律,...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在设定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和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入口温度的条件下,研究了排气尾管燃油喷射频率和碳氢混合器对DOC的碳氢化合物的转化性能,得出了DOC性能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了整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DPF入口温度和碳氢喷射量得到了较好控制,驻车再生效率达94%,行车再生效率达90%,整车油耗改善了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喷射 氧化催化器(DOC) 颗粒捕集器(DPF) 碳氢排放
下载PDF
同轴型场畸变气体火花开关的研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梁天学 丛培天 +3 位作者 关颖 蒯斌 林东生 张众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介绍了为DPF-300型脉冲电流源同步放电系统研制的同轴型场畸变火花开关。通过电场数值计算,对场畸变火花开关的设计进行了验证,对开关的自击穿特性及触发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同轴型三电极场畸变气体火花开关与原DPF-... 介绍了为DPF-300型脉冲电流源同步放电系统研制的同轴型场畸变火花开关。通过电场数值计算,对场畸变火花开关的设计进行了验证,对开关的自击穿特性及触发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同轴型三电极场畸变气体火花开关与原DPF-200型所用开关相比,具有电感小、触发特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型场畸变气体火花开关 dpf-300型 脉冲电流源同步放电系统 脉冲功率系统
下载PDF
DOC和金属DPF对柴油机排气中碳烟纳观结构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李明 郝斌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开展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和金属DPF对柴油机排气中碳烟纳观结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机排气中碳烟平均微晶长度(L_(p))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大,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平均微晶层间距(D_(p))和平均微晶曲率(T_(p))的变化规律与L_(p... 开展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和金属DPF对柴油机排气中碳烟纳观结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机排气中碳烟平均微晶长度(L_(p))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大,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平均微晶层间距(D_(p))和平均微晶曲率(T_(p))的变化规律与L_(p)相反。经过DOC处理后,L_(p)增大,D_(p)和T_(p)减小;而它们的变化幅度均随负荷的增大而增大,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金属DPF对碳烟3个纳观结构特性参数的影响均不大。原机排气中碳烟的L_(p)、D_(p)和T_(p)均与碳烟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_(a))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中,T_(p)与E_(a)的决定系数最大;经过DOC处理后,L_(p)、D_(p)和T_(p)与E_(a)的决定系数均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 碳烟 纳观结构 氧化活性
下载PDF
柴油机DTI试验影响温升因素的研究
18
作者 余国成 王再兴 +2 位作者 王磊 张俊杰 檀在先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3期4-6,共3页
目前国六和非道路四阶段法规对柴油机尾气中颗粒限值越来越严格,对颗粒捕集器DPF的综合性能要求很严苛,其中一项就是在再生过程中,车辆突然降至怠速时因排气流量瞬间降低,而DPF内温度很高,热量无法快速排出,会导致DPF内部温度快速升高,... 目前国六和非道路四阶段法规对柴油机尾气中颗粒限值越来越严格,对颗粒捕集器DPF的综合性能要求很严苛,其中一项就是在再生过程中,车辆突然降至怠速时因排气流量瞬间降低,而DPF内温度很高,热量无法快速排出,会导致DPF内部温度快速升高,非常考验DPF载体耐热能力,如果不摸清DPF的耐热能力和温度极限,确定DPF一个安全累碳量,后期市场上极大可能产生很高的故障率,造成成本提升和信誉降低。所以需要对载体的耐热应力性能及其耐久性能进行验证摸底,DTI试验就是测试DPF耐高温的一种方法,研究DTI试验测试影响因素,有助于很好的把控试验过程,规避试验失败的因素,提升试验成功率,降低重复测试成本和试验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DPF 高温 DTI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柴油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在铁路内燃机车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王晓斌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基于铁路内燃机车尾气污染问题,开展后处理技术研究。研究表明,内燃机车发动机启机阶段排放的污染物以颗粒物为主,发动机负载情况下排放的污染物以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_(x))为主。通过对氧化催化器(DOC)、颗粒捕... 基于铁路内燃机车尾气污染问题,开展后处理技术研究。研究表明,内燃机车发动机启机阶段排放的污染物以颗粒物为主,发动机负载情况下排放的污染物以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_(x))为主。通过对氧化催化器(DOC)、颗粒捕集器(DPF)、颗粒氧化型催化器(POC)、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CR)等处理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东风DF4C/4404型内燃机车改造条件,提出了发动机启机阶段采用POC+DPF处理技术,发动机正常运转后采用DOC+DOC或DOC+POC2种技术路线进行比较的改造试验方案,并制作样机进行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启机阶段,采用POC+DPF技术,CO的去除率达到84.44%,尾气光吸收系数降低了94.02%,排气筒的黑烟排放状况改善明显;发动机正常运转后,2种方案中DOC+DOC处理装置效果较为理想,对CO和HC的处理效率可达到98.00%以上,排气黑烟不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车 柴油发动机 尾气处理 氧化催化器 颗粒捕集器 颗粒氧化型催化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器
下载PDF
内燃柴油叉车柴油机颗粒物滤清器DPF的研究
20
作者 薛文灵 李勇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9期54-57,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安装在柴油内燃叉车排气系统中,通过过滤来降低排气中颗粒物(PM)的装置—柴油机颗粒物滤清器系统(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后简称DPF)。DPF技术中国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组织进行研究,2012年开始对于DPF的材质和DPF的... 本文主要研究安装在柴油内燃叉车排气系统中,通过过滤来降低排气中颗粒物(PM)的装置—柴油机颗粒物滤清器系统(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后简称DPF)。DPF技术中国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组织进行研究,2012年开始对于DPF的材质和DPF的再生问题有了一定的成果,2016年4月1日全面实施国Ⅲ标准后更是推动其大步前进,中国知名叉车企业也纷纷开始开发配置带DPF康明斯发动机的内燃柴油叉车。随着2022年有实施的国Ⅳ标准,DPF技术在中国的大规模商用已具备成熟的市场,因此从叉车颗粒物的排放、DPF技术和其发展、DPF系统的拆装和改装来进行叉车柴油机颗粒物滤清器DPF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车 柴油发动机 DPF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