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中丹酚酸B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1
作者 朱丹桂 徐正圆 +1 位作者 董静怡 张宇燕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8期1356-1359,1367,共5页
目的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结合R语言探究丹参中丹酚酸B的最优提取工艺,利用方差分析研究丹酚酸B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丹酚酸B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结合R语言,利用BP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对正交试验进行目标寻优,得... 目的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结合R语言探究丹参中丹酚酸B的最优提取工艺,利用方差分析研究丹酚酸B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丹酚酸B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结合R语言,利用BP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对正交试验进行目标寻优,得到最优提取工艺;通过DPPH法考察丹酚酸B的抗氧化活性,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丹酚酸B的最优提取工艺的条件是提取1.5 h,提取3次,料液比为1∶8,网络预测值为95.22 mg/g,验证试验平均值为99.66 mg/g,相对误差为4.45%,具有较好的网络预测性;不同工艺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结论本实验使用的丹酚酸B提取优化工艺的数学方法为制药工业中丹参提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丹参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正交设计 R语言 神经网络 dpph抗氧化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法优化骆驼蓬抗氧化性物质提取工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茵萍 张艳慧 +4 位作者 古丽美克热依·吐尼亚孜 德丽达·木拉提别克 迪丽努尔·马力克 何清 耿珠峰 《计算生物学》 2019年第3期52-58,共7页
为探寻骆驼蓬中抗氧化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方法,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提取与均匀设计法相结合进行试验。以骆驼蓬为研究对象,DPPH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活性抑制率为测试指标,对均匀设计实验数据进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筛选甲醇作为最佳... 为探寻骆驼蓬中抗氧化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方法,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提取与均匀设计法相结合进行试验。以骆驼蓬为研究对象,DPPH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活性抑制率为测试指标,对均匀设计实验数据进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筛选甲醇作为最佳提取溶剂,其抑制率为76.64%。得到最优提取工艺条件:提取3次,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1:14 g/mL,通过验证此时骆驼蓬的甲醇提取物DPPH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活性的抑制率为75.13%,为最佳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蓬 提取溶剂 均匀设计法 dpph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以白藜芦醇为结构单元的丹酚酸A类似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测定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妙佳 马思明 +4 位作者 李洋 贺芬 彭俊梅 唐国涛 曹轩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以白藜芦醇为结构单元设计合成丹酚酸A的结构类似物,测定其体外机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简单的四步反应进行合成并确定其结构,同时对合成的丹酚酸A类似物进行体外抗氧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活性测试。结果成功建立丹酚酸A... 目的以白藜芦醇为结构单元设计合成丹酚酸A的结构类似物,测定其体外机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简单的四步反应进行合成并确定其结构,同时对合成的丹酚酸A类似物进行体外抗氧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活性测试。结果成功建立丹酚酸A类似物。DPPH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d、e和f的自由基清除率远大于对照品丹酚酸A和抗坏血酸。结论设计合成的丹酚酸A类似物具备极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白藜芦醇 dpph抗氧化活性 Vilsmeier-Haack反应
下载PDF
6种新型抗氧化剂及组合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商丰才 黄琴 李卫芬 《饲料研究》 CAS 2008年第7期1-4,共4页
试验采用DPPH·法测定6种抗氧化剂及组合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种抗氧化剂及组合均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茶多酚、朝鲜蓟多酚和6%水溶性迷迭香提取液的IC50分别达到1.18、27.34μg/mL和0.23mg/mL,并且抗氧化剂浓度与其抗氧化... 试验采用DPPH·法测定6种抗氧化剂及组合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种抗氧化剂及组合均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茶多酚、朝鲜蓟多酚和6%水溶性迷迭香提取液的IC50分别达到1.18、27.34μg/mL和0.23mg/mL,并且抗氧化剂浓度与其抗氧化活性间有良好的量效关系。抗氧化剂组合中茶多酚+TBHQ组合抗氧化活性最高,茶多酚+VC组合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ph·氧化活性 IC50
下载PDF
从抗氧化性和香气成分探讨玫瑰红茶的加工工艺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美伴 杨文岚 张凌云 《中国茶叶》 2018年第11期36-40,共5页
玫瑰红茶最大的特点是其香气特征,对5个不同花/茶质量比的玫瑰红茶进行了顶空固相-气相色谱质谱香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花/茶质量比为1∶10的玫瑰红茶充分结合了红茶和玫瑰花的良好香气特征,具有最佳品质。DPPH·和T-AOC抗氧化试验... 玫瑰红茶最大的特点是其香气特征,对5个不同花/茶质量比的玫瑰红茶进行了顶空固相-气相色谱质谱香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花/茶质量比为1∶10的玫瑰红茶充分结合了红茶和玫瑰花的良好香气特征,具有最佳品质。DPPH·和T-AOC抗氧化试验都表明玫瑰红茶的抗氧化能力相比于传统纯红茶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红茶 dpph·氧化 T-AOC总氧化能力 SPME/GC-MS
下载PDF
响应曲面优化茶树花饮料发酵工艺
6
作者 周洁 刘忠英 +2 位作者 范静怡 周倩倩 崔继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7-105,共9页
以茶树花为主要原料,发酵制作茶树花饮料并优化其发酵工艺。以感官审评得分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实验分析菌种、料液比、加糖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饮料的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法对4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确定茶树花发酵饮料的最佳发... 以茶树花为主要原料,发酵制作茶树花饮料并优化其发酵工艺。以感官审评得分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实验分析菌种、料液比、加糖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饮料的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法对4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确定茶树花发酵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料液比值1/54 g·mL^(-1)、加糖量6.5%、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41.5 h时,得到的茶树花饮料茶香、花香、甜香最协调,苦涩味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饮料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降低,发酵饮料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发酵工艺 响应曲面法 dpph抗氧化
下载PDF
青翘正丁醇部位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制备及抑菌、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颖娟 韩燕霞 +2 位作者 梁利鹏 尚彩玲 薛慧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92-196,共5页
目的:从青翘正丁醇部位制备连翘苷及连翘酯苷A单体化合物,并对其抑菌活性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技术对青翘正丁醇部位连翘苷及连翘酯苷A进行分离纯化;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连翘苷、连... 目的:从青翘正丁醇部位制备连翘苷及连翘酯苷A单体化合物,并对其抑菌活性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技术对青翘正丁醇部位连翘苷及连翘酯苷A进行分离纯化;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连翘苷、连翘酯苷A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的抑菌效果;DPPH法测定连翘苷、连翘酯苷A清除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连翘酯苷A对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的直径分别为12.35,9.58,12.29 mm,连翘酯苷A的抑菌活性高于青翘正丁醇部位总浸膏的抑菌活性,低于庆大霉素的抑菌活性,而连翘苷无抑菌活性,连翘酯苷A对3种细菌的抑制强弱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连翘酯苷A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大于连翘苷。结论:连翘酯苷A可能是青翘抑菌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 连翘酯苷A 抑菌活性 清除dpph自由基的氧化能力
原文传递
黄素馨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修朋 秦辉 +6 位作者 杨芳 柴江 王欣 宋小妹 梅其炳 冯锋 岳正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29-2033,共5页
对黄素馨Jasminum giraldii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Rp—HPLC制备柱色谱法,从黄素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MS和NMR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为(+)-棒皮树脂醇(1)... 对黄素馨Jasminum giraldii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Rp—HPLC制备柱色谱法,从黄素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MS和NMR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为(+)-棒皮树脂醇(1),(+)-丁香树脂醇(2),(+)-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3),齐墩果酸(4),3-甲氧基4-羟基桂皮醛(5),芥子醛(6),3,5-二甲氧基对羟基苯甲醛(7),1-(4-甲氧基苯基)乙醇(8),反式桂皮酸(9),4-(1-甲氧基乙基)苯酚(10)。化合物1~3,5~8以及10为首次从素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显示出强的自由清除能力(IC50为55.1μmol·L^-1),活性强于维生素C(IC50为59.9μmol·L^-1),化合物2显示中等强度自由清除能力(IC50为79.0μmol·L^-1),活性弱于维生素C,但强于2,6-二羟丁基对甲酚(IC50为236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素馨 化学成分 木脂素 苯丙素 dpph自由基清除法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红曲糟源酶解蛋白肽的功能性评价
9
作者 侯蕊 梁璋成 +3 位作者 林晓婕 林晓姿 张秀红 何志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54-36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蛋白酶对红曲糟酶解的效果,并对其酶解液进行功能性评价,为红曲糟源蛋白肽的研发制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提高蛋白含量后的红曲糟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动物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 【目的】研究不同蛋白酶对红曲糟酶解的效果,并对其酶解液进行功能性评价,为红曲糟源蛋白肽的研发制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提高蛋白含量后的红曲糟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动物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酶、复配酶制剂F106、酵母抽提酶等不同蛋白酶进行酶解,考察其酶解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等生物活性功能。【结果】蛋白酶解率最高的为动物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处理,分别为(71.43±1.03)%和(70.20±0.32)%。DPPH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最优的是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酵母抽提酶酶解处理,蛋白肽的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分别为(2.78±0.34)mg·mL^(-1)、(3.02±0.03)mg·mL^(-1)、(3.24±0.65)mg·mL^(-1);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XOD抑制活性能力最优的均为胃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液,其蛋白肽的EC50值分别为(1.54±0.07)mg·mL^(-1)、(6.45±0.27)mg·mL^(-1)和(10.71±0.06)mg·mL^(-1)、(17.68±0.04)mg·mL^(-1),二者的XOD半数抑制指数分别为(1.28±0.01)、(1.78±0.03);ACE抑制活性最优的为碱性蛋白酶酶解液和木瓜蛋白酶酶解液,蛋白肽的EC50值均为(0.27±0.01)mg·mL^(-1),半数抑制指数分别为(118.40±3.53)、(98.35±1.95)。【结论】红曲糟源蛋白经不同蛋白酶酶解后的肽段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其中以胃蛋白酶酶解的XOD抑制活性能力较强,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的ACE抑制活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酒糟 酶解蛋白肽 酶解率 dpph自由基清除氧化能力 ABTS自由基清除氧化能力 XOD抑制活性 ACE抑制活性
下载PDF
北京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 被引量:35
10
作者 仇占南 张茹阳 +3 位作者 彭明朗 张文 李天忠 朱元娣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3,共9页
为评价北京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的驯化栽培价值,构建野生软枣猕猴桃品质综合评价体系,采集怀柔地区野生软枣猕猴桃11个样本的果实,以市售的栽培猕猴桃果实为对照,测定了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Vc含... 为评价北京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的驯化栽培价值,构建野生软枣猕猴桃品质综合评价体系,采集怀柔地区野生软枣猕猴桃11个样本的果实,以市售的栽培猕猴桃果实为对照,测定了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Vc含量、总酚含量和黄酮含量8个果实品质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对测定的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测定果实的DPPH抗氧化活性,探究其与果实的Vc、总酚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8个品质指标综合成3个主成分因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71%,样本S9和S6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为优。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果实的Vc含量、总酚黄酮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指数分别为0.783 5、0.897 2和0.004,说明野生软枣猕猴桃的DPPH抗氧化作用与Vc和总酚含量相关性高,与黄酮类物质含量不相关。野生软枣猕猴桃个体间果实品质差异大,评价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是果实的总酚含量、Vc含量、固酸比、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dpph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杜仲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芳 岳正刚 +5 位作者 王欣 张修朋 柴江 崔九成 宋小妹 梅其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45-1449,共5页
杜仲叶来源于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的干燥叶。为了深入了解杜仲叶中的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D.101大孔树脂,MCI树脂,反相ODS,SephadexLH-20,Rp—HPLC制备柱色谱法和重结晶等方法,从杜仲叶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 杜仲叶来源于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的干燥叶。为了深入了解杜仲叶中的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D.101大孔树脂,MCI树脂,反相ODS,SephadexLH-20,Rp—HPLC制备柱色谱法和重结晶等方法,从杜仲叶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MS和NMR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为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槲皮素-3-O-β-D-木糖基-(1→2)-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5),(2S,3S)-(-)-花旗松素-3-O-β-D-葡萄糖苷(6),4-羟基肉桂酸(7),(+)一环橄榄脂素(8),松脂素-β-D-葡萄糖苷(9),角鲨烯(10),其中化合物1,5—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其中化合物2表现出显著的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为13.7μmol·L-1),活性强于VitC(IC50为59.9μmol·L-1);化合物1,3,9显示中等强度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161,137,214μmol·L-1),活性弱于VitC,但强于2,6-二羟丁基对甲酚(IC50为236μmol·L-1);化合物4,6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弱(Ic50分别为264,299μmol·L-1);提示杜仲的药理作用,可能与其黄酮和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具有能够体内清除体内活性氧及抗氧化成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化学成分 黄酮 木脂素 dpph自由基清除法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