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李军 徐颖妍 +1 位作者 方萍 武兴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4期789-791,共3页
目的:研究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抽选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传统分段DSA检查、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 目的:研究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抽选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传统分段DSA检查、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病变程度检出率、图像质量优良率;并根据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适于介入治疗,再实施介入治疗,统计其的治疗效果。结果: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与传统分段DSA检查的病变程度检出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50%,明显高于传统分段DSA的87.50%(P<0.05)。8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符合介入治疗,其中,38例执行导丝探路以及球囊扩展治疗有效(97.44%);1例无效(2.56%),后联合支架术治疗获得缓解。结论: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有效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病变程度,能为临床提供优质、清晰的影像学图片,而且在介入治疗中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 传统分段dsa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 病变程度 图像质量 介入治疗 诊疗
下载PDF
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卓辉 《影像技术》 CAS 2022年第5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究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疗中,选择应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在我院接受介入诊疗的8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进行平分,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别应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n=43)... 目的:探究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疗中,选择应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在我院接受介入诊疗的8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进行平分,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别应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n=43),以及应用传统分段DSA检查(n=43),开展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将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的病变程度检查和预后情况、造影剂使用量和检查时间、患者不良反应以及图像质量优良率进行对照。结果: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所检查的43例患者中,均一次注入造影剂完成检查;在传统分段DSA技术所检查的43例患者中,需要分段多次造影;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或闭塞,对于属于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展,或者予联合支架术等对症治疗,患者在术后的者足背部温度、足背部脉搏以及血供情况恢复良好;与传统分段DSA检查相比,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的造影剂使用量和检查时间明显更少(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上,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传统分段DSA检查分别为2.33%、9.3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存在可比性(P<0.05);在图像质量优良率对照上,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传统分段DSA检查分别为97.67%、88.3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存在可比性(P<0.05)。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疗中,与应用传统分段DSA检查相比,选择应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缩短检查时间、减少造影剂使用量以及提升造影图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患者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 介入诊疗 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 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PDF
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丁庆洁 葛陈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研究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于2019年1月—9月期间开展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及介入诊疗,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差异,... 目的:研究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于2019年1月—9月期间开展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及介入诊疗,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差异,继而探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50例患者经诊断后,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42例患者病变程度较为严重,7例患者执行球囊扩展治疗后有效,1例患者执行球囊扩张治疗无效,图像质量优38例,良好11例,差1例,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00%。结论: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介入诊疗中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表现效果,图像质量高,分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 介入诊疗
下载PDF
DSA的技术探讨
4
作者 徐朝霞 李惠民 +3 位作者 张学昕 孙立军 贺洪德 尤志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4年第2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dsa血管造影技术 减影方式 影像质量 摄影体位
下载PDF
研究分析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旋转DSA技术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蒋莉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2期90-91,共2页
目的:讨论旋转DSA技术鉴别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时间选择为2019年1-10月,实验对象选择我院抽取的5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对全部入选患者应用旋转DSA技术开展临床诊断。同时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对比分析常... 目的:讨论旋转DSA技术鉴别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时间选择为2019年1-10月,实验对象选择我院抽取的5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对全部入选患者应用旋转DSA技术开展临床诊断。同时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对比分析常规DSA检查、旋转DSA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与常规DSA检查相比较,旋转DSA技术对静/动脉畸形及脑动脉瘤的临床检出率明显提升(P<0.05)。常规DSA检查与旋转DSA技术对烟雾病、脑外伤后二次出血的临床检出率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旋转DSA技术鉴别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为理想,有利于提升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旋转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分析
6
作者 黄海 张大忠 +2 位作者 殷建林 张富强 刘海日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12期1982-1982,1984,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DSA造影技术问题。方法使用SIEMENS ANGIOSTAR PLUS数字减影系统,58例患者,其中支气管肺癌20例,38例为炎症或结核大咯血,均实施支气管动脉DSA造影和介入治疗。结果 58例造影所见,42例右侧支气管动脉全部与肋间动脉共...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DSA造影技术问题。方法使用SIEMENS ANGIOSTAR PLUS数字减影系统,58例患者,其中支气管肺癌20例,38例为炎症或结核大咯血,均实施支气管动脉DSA造影和介入治疗。结果 58例造影所见,42例右侧支气管动脉全部与肋间动脉共干,16例左侧支气管动脉,5例与右侧支气管动脉共干,11例单独起源于降主动脉侧壁。结论支气管动脉DSA造影技术对肺部疾病的介入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 造影分析 dsa造影技术 肋间动脉共干 SIEMENS 数字减影系统 介入治疗 支气管肺癌
下载PDF
DSA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奕森 张长青 叶源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0期43-44,共2页
目的评价DSA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14例胃、肠镜未发现出血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必要时行栓塞治疗。结果根据DSA检查结果及进一步的手术治疗明确出血病因和部位,14例中溃疡出血1例,肿瘤... 目的评价DSA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14例胃、肠镜未发现出血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必要时行栓塞治疗。结果根据DSA检查结果及进一步的手术治疗明确出血病因和部位,14例中溃疡出血1例,肿瘤性出血5例,血管性出血6例,术后出血1例,空肠憩室并出血1例;3例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5例出血部位在空肠,6例出血部位在回肠,可靠诊断阳性率达85.71%(12/14)。其中5例通过血管栓塞治疗成功止血,成功率71.43%(5/7),其余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DSA对于OGIB具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OGIB)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
下载PDF
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DSA分析及临床对策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谢锟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27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在诊断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非高血压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0例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和...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在诊断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非高血压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0例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结果 520例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血管病变387例,以动脉瘤最多,为301例,占总数的77.78%。此外,还包括颅内动脉畸形、颅底异常血管网等。临床诊断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各种辅助检查进行判断。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为辅。结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对诊断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医生对患者的疾病确诊应综合判断,并早期给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血压脑出血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 临床对策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连瑜 《药物与人》 2015年第2期74-75,共2页
本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我院从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接收的100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介入诊断,筛选出65例符合进行支架形成术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观察血管内支架形成术的疗效及主要并发症。其中100例缺血... 本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我院从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接收的100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介入诊断,筛选出65例符合进行支架形成术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观察血管内支架形成术的疗效及主要并发症。其中10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中同时患有头颈部大血管和脑血管病变患者76例,患有病变血管83例,而成功放置支架的65例患者其病变血管都不同程度得到扩张,8例患者出现心率变缓等不良反应情况。通过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能够有效提高介入治疗的评估依据,而支架形成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有效实用手段,其临床效果不可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缺血性脑血管病 dsa造影技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价值分析
10
作者 王维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224-227,共4页
研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名原发性肝癌伴肝动脉-门静脉瘘管的病人作为受试者,纳入试验周期为2020年1-2022年1-2022年1个月,所有... 研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名原发性肝癌伴肝动脉-门静脉瘘管的病人作为受试者,纳入试验周期为2020年1-2022年1-2022年1个月,所有病人都接受了肝脏内肝动脉-门静脉瘘管的介入,在此过程中应用 DSA进行 DSA,比较了治疗前后血清中的 GMT水平、 AFP水平、分型、病理类型、栓塞成功率和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 ALT和 AFP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癌以大块型居多,其次是结节型和弥漫型。中央型占优势,周围型次之,混合型;中央型肿瘤的成功栓塞率与周围型相比,中央型与周围型的成功率差异不显著;中心型肿瘤经瘘后栓塞的发生率明显大于周边型(P0.05);60名病人中,有效率为96.67%,有效率为50.00%,有效率为46.67%,无效为3.33%。结论 在肝动脉-门静脉瘘管病人的介入手术中, DSA可以确定病人的病理分型,提高栓塞的成功率,提高病人的临床疗效;这样才能提高药效,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 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金属异物刺入眼眶后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成功治疗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强 陈镇国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年第1期75-75,共1页
患者男,30岁。因右眼眶被“铁质衣架”刺人半小时,于=2010年4月12日来我院眼科急诊。体检:右眼:不能合作查视力。左眼视力1.0。一“铁质衣架”经右眼眶颞上间隙刺入,外露长约15cm,估计眶内长约7cm,右眼角膜清,前房深,瞳孔圆... 患者男,30岁。因右眼眶被“铁质衣架”刺人半小时,于=2010年4月12日来我院眼科急诊。体检:右眼:不能合作查视力。左眼视力1.0。一“铁质衣架”经右眼眶颞上间隙刺入,外露长约15cm,估计眶内长约7cm,右眼角膜清,前房深,瞳孔圆,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透明,眼底检查不能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异物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
原文传递
深静脉血栓患者磁共振分型与经股静脉穿刺置管碎栓和溶栓手术复通效果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龚如林 李榕华 周志明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磁共振成像(MRI)分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下经股静脉穿刺置管碎栓和溶栓复通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DVT患者,均行MRI扫描检查,分析患者MRI分型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不同发病期... 目的:分析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磁共振成像(MRI)分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下经股静脉穿刺置管碎栓和溶栓复通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DVT患者,均行MRI扫描检查,分析患者MRI分型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不同发病期,采用DSA下经股静脉穿刺置管干预治疗;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MRI分型与患者血管再通关系。结果:80例患者MRI分型中急性33例,亚急性29例,慢性18例。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患者血管再通满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2,P<0.05),其中急性期患者再通满意时间最低,慢性期再通满意时间最高。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患者血管再通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32,P<0.05),其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效果最佳,慢性期最差。DVT患者MRI分型是影响溶栓复通效果的独立性影响因素(OR=1.906,P<0.05)。结论:DVT患者MRI分型是影响溶栓复通效果的独立性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DV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 经股静脉穿刺置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