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中利多卡因试验联合DSA-CT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孔娟 贾春怡 徐全辉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4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试验联合DSA-CT在肺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的44例肺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采用DSA辅助下微导管超选肿瘤供血动脉,先进行利多卡因试验然后利用DS...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试验联合DSA-CT在肺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的44例肺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采用DSA辅助下微导管超选肿瘤供血动脉,先进行利多卡因试验然后利用DSA-CT功能进行造影后的三维重建,确定有无支气管肋间动脉与脊髓根动脉共干及其共干位置。采用微导管进一步选择避开脊髓根动脉,再行肿瘤供血动脉的化疗栓塞。术后定期随访,对所有患者介入治疗效果、伴随症状、短期生存率进行评估。结果全组病例显效84.1%(37/44)、稳定11.4%(5/44)、无效4.5%(2/44);术后伴随症状减轻88.6%(39/44)、无明显变化9.1%(4/44)、加重2.2%(1/44);半年生存率90.9%(40/44)、1年生存率81.8%(36/44)。结论针对肺癌介入治疗的患者,术中使用利多卡因试验联合DSA-CT功能,大大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成功率,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进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利多卡因试验 dsa-ct
下载PDF
利多卡因试验联合DSA-CT在肺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贾春怡 孔娟 +1 位作者 赵瑞峰 徐全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试验联合DSA-CT在肺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拟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的肺癌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4例,对照...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试验联合DSA-CT在肺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拟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的肺癌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DSA辅助下微导管超选肿瘤供血动脉直接进行化疗栓塞;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先进行利多卡因试验然后利用DSACT功能进行造影后的三维重建,确定有无支气管肋间动脉与脊髓根动脉共干及其共干位置。采用微导管进一步选择避开脊髓根动脉,再行肿瘤供血动脉的化疗栓塞。比较两组肺癌患者的脊髓损伤发生率、平均介入治疗次数、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的肺癌患者脊髓损伤发生率、平均介入治疗次数、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肺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的患者,术中使用利多卡因试验联合DSA-CT功能,能有效降低脊髓损伤发生率,从而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成功率,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介入治疗次数,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利多卡因试验 dsa-ct
下载PDF
MRI+DSA+CT复合手术室设计与建设——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为例
3
作者 王迎通 邓豪 +3 位作者 聂轩宇 王卫南 侯妮妮 于洪臣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4年第9期81-87,共7页
结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二期博施楼项目,从复合手术室选址布局、层流净化、射线防护、电磁屏蔽、装修设计、数字化信息整合技术等方面介绍整合了MRI、DSA、CT的复合手术室设计与建设经验。
关键词 MRI DSA CT 复合手术室 手术室设计 智慧手术室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成像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
4
作者 王路虎 马绪静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评估。方法选取本院影像中心2019年9月—2022年9月44例临床拟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先后进行CTA及DSA造影检查,视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 目的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评估。方法选取本院影像中心2019年9月—2022年9月44例临床拟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先后进行CTA及DSA造影检查,视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结果CTA诊断阳性38例(含假阳性2例)、阴性6例(含假阴性1例),敏感度95.00%、特异度85.71%、准确度93.62%,Kappa=0.762,代表度为高度。结论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结果准确可靠,与DSA检查相似,可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冠状动脉成像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狭窄检出
下载PDF
3D-DSA双容积重建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石伟忠 唐嘉吕 +1 位作者 陈茂华 巴华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辅助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采用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辅助PBC治疗的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颅底Dyna... 目的探讨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辅助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采用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辅助PBC治疗的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颅底Dyna-CT三维重建,并辅助引导C臂透视下穿刺卵圆孔。抵达卵圆孔后将球囊导管置入麦克氏(Meckel)囊,注入造影剂充盈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相同位置再行颅底Dyna-CT三维重建,利用3D-DSA双容积重建引导调整球囊进行最优位置压迫并评估疗效。结果术后36例疼痛症状治愈,3例明显缓解,1例无缓解,总治愈率97.5%。术中梨形显影38例,显影治愈率100%。术后出现口角疱疹3例,患侧面部麻木2例,咀嚼无力2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手术前后各时间段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患者满意度(PSS)评分显示疗效较好(P<0.05)。结论3D-DSA双重容积重建技术辅助PBC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轻微且满意度理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Dyna-CT 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初步应用——与DS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陆菁菁 潘杰 +5 位作者 李明利 金征宇 王云 梁继祥 陶蔚 连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对比研究 ,初步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 (3D CTA)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4例临床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 3D CTA和DSA。 3D 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 (MPR)、最大信号强...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对比研究 ,初步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 (3D CTA)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4例临床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 3D CTA和DSA。 3D 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 (MPR)、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以及容积重建 (VRT)。 3D CTA和DSA分别由相互独立的放射科医师实施和诊断 ,分别记录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动脉分支等的关系。同时调查神经外科医师及患者对两种影像手段的认可度。结果  3D CTA发现 13例 15个动脉瘤 ,遗漏 1个直径 1.2mm的动脉瘤 ,发现的最小动脉瘤长径为 1.8mm。DSA发现 14例 16个动脉瘤。CTA在显示瘤颈以及相邻骨质结构上明显优于DSA ,而DSA空间分辨率较高。神经外科医师多认为CTA可以用作颅内动脉瘤的筛查和术前评估 ,而DSA仍是金标准。患者对CTA的接受度较高。结论  3D CTA是检查颅内动脉瘤高度敏感的无创影像手段 ,它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颅内动脉瘤 CTA 血管成像 医师 患者 术前评估 三维 直径 空间分辨率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宏伟 晁明 +4 位作者 徐风峰 刘奕青 顾卫根 詹灵 赵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32-434,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年中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的 40 5例肝癌病人的CT资料和同时接受介入治疗的 64例病人的DSA资料 ,并进行对照。结果 共发现 41例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 ,分为 :肝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年中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的 40 5例肝癌病人的CT资料和同时接受介入治疗的 64例病人的DSA资料 ,并进行对照。结果 共发现 41例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 ,分为 :肝动脉门静脉瘘 3 6例 (87.8% ) ,肝动脉肝静脉瘘 2例 (4 .9% ) ,混合型肝动静脉瘘 3例 (7.3 % )。 13例肝动静脉瘘得到DSA证实 ,特异性为 10 0 %。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肝癌 合并症 肝动静脉瘘 诊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 被引量:26
8
作者 左长京 田建明 +5 位作者 王培军 萧毅 崔恒武 许奕 王敏杰 汪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90例患者行SCTA ,层厚 1 0~ 2 0mm ,螺距 1 0 ,层间距 1 0mm ,均同时行SSD、MIP法重建 ;89例同时行DSA ,1例手术发现为脑动脉瘤 ,SCTA与DSA及手术对照。结果 :90例...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90例患者行SCTA ,层厚 1 0~ 2 0mm ,螺距 1 0 ,层间距 1 0mm ,均同时行SSD、MIP法重建 ;89例同时行DSA ,1例手术发现为脑动脉瘤 ,SCTA与DSA及手术对照。结果 :90例患者中阴性 2 6例 ,脑动脉瘤 64例 72个。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94 4%、92 3 %、93 9% ;SCTA的SSD、MIP对 >5mm的脑动脉瘤检出率均很高 ,而MIP对≤ 5mm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以及对动脉瘤颈的良好显示率明显高于SSD。结论 :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高 ,可补充DSA的诊断信息 ,可用于筛查脑动脉瘤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造影 脑动脉瘤 诊断
下载PDF
自发性肾破裂致肾包膜下和肾周出血的CT与DSA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建青 周为中 +1 位作者 李松年 余志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分析自发性肾破裂致肾包膜下和肾周出血CT与DSA表现,着重讨论其发现肾破裂病因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4例自发性肾破裂伴肾周出血患者,24例全部经CT检查,3例行DSA检查并栓塞治疗,其中22例经手术... 目的:分析自发性肾破裂致肾包膜下和肾周出血CT与DSA表现,着重讨论其发现肾破裂病因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4例自发性肾破裂伴肾周出血患者,24例全部经CT检查,3例行DSA检查并栓塞治疗,其中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4例自发性肾破裂中19例为肾肿瘤(79%),其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50%),肾细胞癌7例(29%)。结论:诊断急性自发性肾破裂出血,CT是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其病因诊断准确率可达90%;而DSA在寻找血管性病变致肾破裂病因方面优于CT,并有助于栓塞治疗。自发性肾破裂出血常见原因是肾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CT DSA 肾破裂 肾包膜下出血 肾周出血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64层CT血管造影与DSA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光超 邓钢 +7 位作者 秦永林 杨明 靳激扬 李国昭 丁慧娟 沈志萍 吴旻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将CTA与DSA结果比较。结果在216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方法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157个,被CTA高估13个,低估6个。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诊断的灵敏度为98.21%,特异度96.15%,准确率97.22%,阳性预测值96.49%,阴性预测值98.04%。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可靠方法,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CT DSA 血管造影术 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载PDF
现代影像诊断学在累犯血管的软组织肉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如明 张琥 +2 位作者 刘印文 徐震球 张闽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1407-1411,共5页
目的:探讨现代影像学在软组织肉瘤累犯血管的诊断价值和对外科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4例软组织肉瘤手术前、后均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平均随访6个月,肿瘤无复发。现代影像学诊断血管被侵犯后的手术干预率为87.5%。结论:CT、MRI、DSA对诊... 目的:探讨现代影像学在软组织肉瘤累犯血管的诊断价值和对外科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4例软组织肉瘤手术前、后均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平均随访6个月,肿瘤无复发。现代影像学诊断血管被侵犯后的手术干预率为87.5%。结论:CT、MRI、DSA对诊断软组织肉瘤是否侵犯血管有重要价值,并能评价受累程度,从而指导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侵犯血管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 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晓黎 刘一之 +3 位作者 倪才方 丁乙 金泳海 孙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 研究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 (AVM)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2 6例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患者均行常规头颅CT及DSA检查 ,其中 10例患者行头颅MR检查。结果 后循环动脉瘤 19例中基底动脉瘤 5例 ,椎动脉瘤 7例 ,小脑下后动脉... 目的 研究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 (AVM)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2 6例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患者均行常规头颅CT及DSA检查 ,其中 10例患者行头颅MR检查。结果 后循环动脉瘤 19例中基底动脉瘤 5例 ,椎动脉瘤 7例 ,小脑下后动脉瘤 7例。CT可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小脑出血。DSA可明确显示畸形血管部位及大小。结论 常规头颅CT和MR可有效显示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颅内出血情况及较大的动脉瘤和畸形血管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动静脉血管畸形 CT MR DSA 诊断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DSA在脑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卫 朴颖哲 +1 位作者 刘海生 杨海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探讨 CT血管造影 (CTA)在脑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 2 1例可疑动脉瘤患者进行 CTA检查 ,8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 ,与 CTA检查结果比较 ,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 2 1例患者共检出 2 3个动脉瘤并经手... 目的 探讨 CT血管造影 (CTA)在脑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 2 1例可疑动脉瘤患者进行 CTA检查 ,8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 ,与 CTA检查结果比较 ,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 2 1例患者共检出 2 3个动脉瘤并经手术证实 ,其中假阳性动脉瘤 1个。 CTA可以显示动脉瘤的三维解剖结构 ,为手术提供便利。结论  CTA可以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可疑动脉瘤患者的初选检查方法。但不能连续观测脑循环过程及进行血管内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CT血管造影 脑动脉瘤 治疗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诊断与DSA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汪林 陈向荣 黄永础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194-196,20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DSA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术后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多层螺旋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DSA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术后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多层螺旋CT和DSA对真假腔和内膜瓣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数和受累分支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多层螺旋CT(P<0.05)。多层螺旋CT与DSA对主动脉夹层第一破口大小,第一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平面胸主动脉最大径和真腔远端直径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76,0.667和0.8;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51,0.662和0.8。Kappa检验表明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均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两种诊断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金标准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多层螺旋CT应用范围更广,安全性更高,在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诊断
下载PDF
CT和DSA复合引导下弹簧圈定位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丽 陈波 +2 位作者 许健 曹建民 卢光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探讨CT和DSA复合引导下弹簧圈定位技术在肺小结节(small pulmonary nodule,SPN)胸腔镜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高分辨CT发现的13例SPN患者,用飞利浦复合手术室,术前行CT扫描定位,... 目的探讨CT和DSA复合引导下弹簧圈定位技术在肺小结节(small pulmonary nodule,SPN)胸腔镜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高分辨CT发现的13例SPN患者,用飞利浦复合手术室,术前行CT扫描定位,穿刺置入弹簧圈,术中在DSA下行胸腔镜SPN楔形切除术。评价成功率、并发症、手术耗时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共13例患者14处SPN行VATS,手术皆获成功,2例(15.4%)出现并发症,手术耗时0.5~2 h,平均(1.4±0.6)h,住院时间8~14 d,平均(11.8±3.8)d。SPN术后病理诊断原发性肺癌9例(69.2%),转移瘤1例(7.7%),错构瘤1例(7.7%),不典型瘤样增生2例(15.4%)。结论本组不具有典型征象的SPN约76.9%组织学诊断是恶性病变,CT和DSA复合引导下弹簧圈标记定位胸腔镜SPN切除是一种介入微创手术,能高效、准确切除病灶并有效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SPN的诊断率,同时根治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CT和DSA复合引导 弹簧圈 胸腔镜切除术
下载PDF
大范围颈动脉MDCTA与DSA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周建军 周康荣 +8 位作者 陈祖望 吴东 陈惠明 陈刚 陈锦 缪熙音 张利军 陆秀良 刘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MDCTA与DSA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差异以期评价M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搜集经颈动脉DSA和MDCTA检查的临床病例19例。(2)随机选择实验动物猪10头,通过导丝损伤和外科手术建立猪颈动脉血管腔内、腔外狭窄模型,行DSA... 目的通过比较MDCTA与DSA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差异以期评价M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搜集经颈动脉DSA和MDCTA检查的临床病例19例。(2)随机选择实验动物猪10头,通过导丝损伤和外科手术建立猪颈动脉血管腔内、腔外狭窄模型,行DSA和MDCTA造影对照。根据国外采用的分类方法并结合血管外科手术与否的判断标准,以50%为界将狭窄程度分成两组,分别评价MDCTA诊断价值。数据分析采用诊断实验评价。结果DSA检查正常13例中,MDCTA正常12例,1例误诊为轻度狭窄。狭窄血管56处,MDCTA漏诊3处。MD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有很好的相关性,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92.3%,准确性94.2%,阳性预测值为98.2%,阴性预测值为80.0%。其中,狭窄在50%以下者37处,CTA漏诊3处,敏感性为91.9%;狭窄超过50%者19处,MDCTA无漏诊,敏感性为100%。MDCTA显示病灶不规则内表面4例,斑块溃疡3例,均经病理标本证实,而DSA显示不规则2例,溃疡1例。结论颈动脉MDCTA可以取代诊断用途的DSA。在显示血管狭窄的形态、斑块表面不规则、斑块溃疡以及重度狭窄后血管等方面,大范围颈动脉MDCTA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多排螺旋CT 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狭窄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320层CTA与DSA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田媛 敖国昆 +3 位作者 全昌斌 袁小东 田梅 秦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2024-2027,共4页
目的对照DSA,评价320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320层CTA及DSA检查。CT数据在东芝工作站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 目的对照DSA,评价320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320层CTA及DSA检查。CT数据在东芝工作站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分析CTA与DSA结果。将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及单侧下肢动脉分为15个节段,本组病例共900节段,进行盲法评估。结果在全部900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诊断Ⅲ及Ⅳ级病变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99%、98%。在评估主动脉、髂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100%、99%。在评估股动脉、腘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100%、99%。在评估腘动脉以下水平的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97%、99%。另有1个节段在320CTA显示不清,49个节段在DSA显示不清,无法评估。结论 320层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较DSA能显示更多节段,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及临床治疗计划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层CT DSA 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载PDF
CT与DSA比照对选择肝癌介入治疗时机的价值(附28例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强 刘作勤 武乐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6期6-7,共2页
对 2 8例肝癌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术后 4周行CT和DSA检查 ,以观察肿瘤区内碘化油存留情况。结果示患者带瘤生存率提高。认为利用CT和DSA观察碘化油在肝癌内的存留情况 ,指导选择介入治疗时机 ,获得初步成功。
关键词 碘化油 肝癌 介入治疗 CT扫描 治疗时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改良制作及TAE前后CT与DSA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7
19
作者 余梁 含笑 +3 位作者 周丽芬 王国亮 吴鸿峰 胡茂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8期85-87,共3页
目的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并应用CT及DSA检查对肿瘤TAE前后进行影像学评估。方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20只并保种传代,于接种后第7、14日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15日行开腹门静脉直接穿刺造影及经导管股-肝动脉造影检查,肿瘤... 目的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并应用CT及DSA检查对肿瘤TAE前后进行影像学评估。方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20只并保种传代,于接种后第7、14日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15日行开腹门静脉直接穿刺造影及经导管股-肝动脉造影检查,肿瘤供血动脉行碘油栓塞;第21日再次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22天开腹行门静脉及肝动脉直接穿刺DSA检查。结果种植2周时肝区肿瘤可全部清楚的展示,CT平扫可见肝区结节状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肿瘤在动脉期可呈明显环形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3周时肿瘤坏死明显。DSA显示肿瘤富血供。结论兔VX2肝癌模型改良制作成功率较高。TAE前后CT与DSA表现一致,且肿瘤的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门静脉不参与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肝癌模型 CT
下载PDF
小肝癌影像学诊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增斌 章熙道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51-55,共5页
笔者对32例41个直径≤5cm的小肝癌进行血管造影(IADSA)、B超、CT和碘油CT等方法的对照研究。结果四种影像学方法对本组小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是血管造影87.8%(36/41)、B超65.9%(27/41)、... 笔者对32例41个直径≤5cm的小肝癌进行血管造影(IADSA)、B超、CT和碘油CT等方法的对照研究。结果四种影像学方法对本组小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是血管造影87.8%(36/41)、B超65.9%(27/41)、CT57.7%(15/26)、碘油CT100%(14/14),血管造影的诊断敏感性与B超、C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者认为血管造影和碘油CT是诊断小肝癌准确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影像学诊断 对照研究 血管造影 B超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