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T-MRI数据的三维心室组织分层方法
1
作者 肖立邦 王宽全 袁永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0-84,共5页
为了更精确地对心室组织进行分层,提出了一种线性分层填充方法,利用高分辨率的DT-MRI人体心脏成像数据,基于心肌纤维走向由内向外的旋转角与心室细胞类型之间线性对应关系,对所有心室组织切片,逐片进行层间划分,重建了具有非均匀性细胞... 为了更精确地对心室组织进行分层,提出了一种线性分层填充方法,利用高分辨率的DT-MRI人体心脏成像数据,基于心肌纤维走向由内向外的旋转角与心室细胞类型之间线性对应关系,对所有心室组织切片,逐片进行层间划分,重建了具有非均匀性细胞分布的三维心室精细解剖结构.然后,将非均匀性单心室细胞计算模型和建立的三维心室解剖结构相结合,进行伪心电图仿真以检验本分层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伪心电图在QRS波群和T波的形态和间期上与真实心电图吻合,从而证明心室组织分层方法的有效性,可以用于心脏生理、病理相关问题的计算模型仿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mri 线性对应关系 心室组织分层 心电图仿真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约束统计框架的DT-MRI脑白质纤维追踪成像 被引量:2
2
作者 吴锡 周激流 +1 位作者 谢明元 罗代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86-1791,共6页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MRI)的脑白质纤维追踪成像利用脑白质水分子弥散构成的弥散张量信息追踪脑白质纤维束并无创重建其3维结构图像。针对现有追踪方法一般以局部体素的弥散张量为主要追踪依据,缺乏对纤维结构、弥散度等人体解剖结构...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MRI)的脑白质纤维追踪成像利用脑白质水分子弥散构成的弥散张量信息追踪脑白质纤维束并无创重建其3维结构图像。针对现有追踪方法一般以局部体素的弥散张量为主要追踪依据,缺乏对纤维结构、弥散度等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的综合考量的缺陷,该文基于贝叶斯理论框架综合分析追踪路径与各体素弥散张量方向和纤维束几何结构相关性,并使用弥散度和追踪纤维角度对两者进行约束,获得各步追踪方向的概率密度分布,通过Markov Chain Monte Carlo采样确定其追踪方向进行追踪成像,通过多次追踪获得具有统计意义的3维结果。最后利用文中方法在合成弥散张量数据上进行了成像仿真,在真实脑部DT-MRI数据上进行了成像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预期的脑白质纤维追踪成像,比现有追踪成像方法结果更可靠,可重复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纤维追踪成像 贝叶斯约束统计框架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DT-MRI脑图像的识别 被引量:4
3
作者 章炜炜 张志广 +3 位作者 冯树理 王亮 于春水 李坤成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84-1687,共4页
利用脑部的扩散张量磁共振图像(d iffus ion tensorm agnetic resonance im ag ing,DT-M R I),探索对阿尔茨海默病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提出了一种线性识别方法。对9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9例正常人脑部在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作DT-M R ... 利用脑部的扩散张量磁共振图像(d iffus ion tensorm agnetic resonance im ag ing,DT-M R I),探索对阿尔茨海默病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提出了一种线性识别方法。对9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9例正常人脑部在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作DT-M R I扫描。测量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和海马的表观扩散系数和各向异性分数。对这些参数进行了统计,以训练识别器。用留一法估算,得到识别正确率为83.33%。结果表明,DT-M R I图像可以反映阿尔茨海默患者脑部的受损情况,该识别方法能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MRI)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MRI) 阿尔茨海默病(AD) 识别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脑组织3D分割算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占雄 蒋飚 +2 位作者 章伟敏 朱善安 HE Bin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2-605,共4页
无论在临床诊断上还是在脑电/脑磁研究中,脑组织的准确分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DT-MRI比传统MRI能够提供更多的关于脑组织生理结构特性的物理信息,所以基于DT-MRI的分割将更加准确有效。基于扩散张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提出把脑内部... 无论在临床诊断上还是在脑电/脑磁研究中,脑组织的准确分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DT-MRI比传统MRI能够提供更多的关于脑组织生理结构特性的物理信息,所以基于DT-MRI的分割将更加准确有效。基于扩散张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提出把脑内部分割成灰质、白质、脑脊液3种组织的新方法,对脑脊液采用扩散张量特征值阈值法进行分割,对白质与灰质采用3D不变参数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分割。在Matlab 7.1环境下,采用该方法对病人DT-MRI数据进行实际计算验证,得到较好的结果。对DT-MRI张量空间的准确分割,需要高效率算法与不同脑组织生理结构特性先验知识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mri) 三维图像分割 扩散张量
下载PDF
脑转移瘤的磁共振诊断 被引量:4
5
作者 齐乃新 赵京龙 +3 位作者 白芝兰 杨全新 付建设 孙泓泓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 评价核磁共振成像在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临床证实的脑转移瘤3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MRI平扫1例正常,33例共发现病灶178个,呈略长T1长T2信号,约半数有囊变,少数合并出血;GdDTPA增强扫描... 目的 评价核磁共振成像在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临床证实的脑转移瘤3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MRI平扫1例正常,33例共发现病灶178个,呈略长T1长T2信号,约半数有囊变,少数合并出血;GdDTPA增强扫描,34例共发现病灶245个,呈结节状或环形明显强化。结论 磁共振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转移瘤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GD-DTPA 脑转移瘤 诊断
下载PDF
Tracking White Matter Fiber in Human Brain
6
作者 KANGNing ZHANGJun EricSCarlson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B10期13-17,共5页
A new approach for noninvasively tracing brain white matter fiber tracts is presented using diffusion tens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T-MRI) data. This technique is based on successive anisotropic diffusion simula... A new approach for noninvasively tracing brain white matter fiber tracts is presented using diffusion tens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T-MRI) data. This technique is based on successive anisotropic diffusion simulations over the human brain, which are utilized to construct three dimensional diffusion fronts. The fiber pathways are determined by evaluating the distance and orientation from fronts to their corresponding diffusion seeds. Real DT-MRI data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tracking scheme. It is shown that several major white matter fiber pathways can be reproduced noninvasively, with the tract branching being allowed. Since the diffusion simulation,which is a truly physical phenomenon reflecting the underlying architecture of cerebral tissues, makes full use of the entire diffusion tensor data,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expected to enhance robust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DT-MRI based fiber tracking techniques in white matter fiber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 各项异性扩散模拟 dt-mri 神经纤维 图像处理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可视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穗芬 郝立巍 江贵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24-728,共5页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MRI)与传统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相比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分子扩散的方向。大脑白质区的水分子扩散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因而DT-MRI技术在显示白质神经纤维和功能束的走行方向以及三维形态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MRI)与传统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相比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分子扩散的方向。大脑白质区的水分子扩散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因而DT-MRI技术在显示白质神经纤维和功能束的走行方向以及三维形态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主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目前常用的数据集可视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张量 纤维束跟踪 白质束成像 可视化
下载PDF
脑膜瘤“脑膜尾征”的影像分型及病理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忆 漆松涛 +4 位作者 方陆雄 潘军 张喜安 欧阳辉 殷春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索脑膜瘤“脑膜尾征”的影像分型及病理。方法179例凸面脑膜瘤和89例颅底脑膜瘤手术患者,术后其瘤体和硬膜标本做常规病理学检查。选取距离肿瘤基底处0~0.5cm、0.6~1.0cm、1.1~1.5cm、1.6~2.0cm、2.1~2.5cm、2.6... 目的探索脑膜瘤“脑膜尾征”的影像分型及病理。方法179例凸面脑膜瘤和89例颅底脑膜瘤手术患者,术后其瘤体和硬膜标本做常规病理学检查。选取距离肿瘤基底处0~0.5cm、0.6~1.0cm、1.1~1.5cm、1.6~2.0cm、2.1~2.5cm、2.6~3.0cm处硬膜做HE染色,检查硬膜内是否存在肿瘤细胞。分析各型”脑膜尾征”对应的硬膜肿瘤细胞侵袭率和侵袭范围的差异。结果“脑膜尾征”在MRI上可以分为平滑型(37/268,13.8%)、结节型(48/268,17.9%)、混合型(84/268,31.4%)、对称多极型(29/268,10.8%)、非对称多极型(70/268,26.1%)。179例凸面脑膜瘤中158例(88.3%)可以见到肿瘤侵袭周边硬膜,其中82.3%(130/158)侵袭范围在2.0cm以内,94.9%(150/158)在2.5cm以内。平滑性“脑膜尾征”对应的硬膜肿瘤细胞侵袭范围在1.5cm以内,各型“脑膜尾征”对应的硬膜的肿瘤侵袭率和侵袭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膜尾征”在凸面和颅底脑膜瘤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凸面脑膜瘤,肿瘤周边硬膜切除范围建议达2.5cm,如果这个范围不能达到,“脑膜尾征”的形态可以作为决定切除范围的参考。对于一般行SimpsonⅡ级切除的颅底脑膜瘤,肿瘤周边的硬膜可以根据“脑膜尾征”形态采取相应的处理。“脑膜尾征”的分型对术前肿瘤周边硬膜的病理变化有一定的预测性,能够使外科医生术前预测侵袭范围和获得足够的切除范围,对降低脑膜瘤远期复发率,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脑膜尾征 病理学 磁共振成像 分型
原文传递
双树复小波域的MRI图像去噪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学优 张长江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目的噪声会降低磁共振图像(MRI)的质量,影响视觉效果和计算机辅助诊断,针对MRI噪声的莱斯(Rician)分布特性,设计一种有效的MRI去噪算法。方法在双树复小波(DT-CWT)域结合双边滤波器(BF)和基于Stein无偏误差估计的邻域收缩法(Neigh Shrin... 目的噪声会降低磁共振图像(MRI)的质量,影响视觉效果和计算机辅助诊断,针对MRI噪声的莱斯(Rician)分布特性,设计一种有效的MRI去噪算法。方法在双树复小波(DT-CWT)域结合双边滤波器(BF)和基于Stein无偏误差估计的邻域收缩法(Neigh Shrink SURE)、二变量收缩法(Bivariate Shrink)设计一种有效的磁共振图像MRI去噪算法。所设计的算法充分考虑了MRI的噪声分布特性以及小波系数的层间和层内相关性,其性能优劣主要取决于平方MRI的双树复小波系数的噪声标准差估计的准确程度,其次和双边滤波器的参数以及两种收缩方法的占比有关。为了使各算法的协同发挥最好的性能,以均方误差(MSE)、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度(SSIM)作为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修正DT-CWT系数的噪声标准差,确定最佳双边滤波参数以及两种收缩方法的占比。在双树复小波域结合3种方法设计了一种有效的MRI去噪算法。结果与现有几种算法进行图像去噪比较实验。在视觉效果、去噪指标PSNR和SSIM以及耗时方面,本文算法综合性能优于现有的几种MRI去噪算法,PSNR提高了约0.5 1 d B,SSIM提高了约5%10%。结论双树复小波域的去噪优于基本小波去噪,利用层内和层间相关性的去噪算法很好去除了噪声,双边滤波器的使用增强了低频部分的图像,使得本文算法在MRI莱斯噪声的去除上获得了较好的表现,在去噪的同时能够保留边缘和细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去噪 双树复小波 邻域收缩 二变量收缩 双边滤波
原文传递
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娇 杜丽洁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23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DTS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5例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行DR、DTS及MRI检查,以MRI检查结果作为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金标准,对DR、DTS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①X射线早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6... 目的:探讨DTS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5例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行DR、DTS及MRI检查,以MRI检查结果作为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金标准,对DR、DTS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①X射线早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61.5%(40/65);DTS早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早期疾病检出率90.8%(59/65)。②DTS的早期ONFH检出率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S在早期ONFH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R检出率,一些DR难以检出的早期病变,DTS可以检出,尤其发现早期骨质破坏的改变敏感度高,DTS对早期ONFH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价格实惠,患者易于接受,检查方便快捷,且禁忌症少,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治疗后随访复查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诊断 DTS MRI D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