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VR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1
作者 方伟利 金波 +1 位作者 沈福祥 胡云根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6期518-520,共3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上肢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17%,其中大约1/6骨折需手术治疗[1],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常因高能量损失所致,骨折呈粉碎性并累及关节面,伴有关节面的塌陷及移位,Orbay和Fernandez[2]认为在进行闭合复位后影像学上仍见至...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上肢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17%,其中大约1/6骨折需手术治疗[1],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常因高能量损失所致,骨折呈粉碎性并累及关节面,伴有关节面的塌陷及移位,Orbay和Fernandez[2]认为在进行闭合复位后影像学上仍见至少15°的成角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dvr锁定钢板
下载PDF
外固定架与DVR解剖锁定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昕 白志强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2092-2095,共4页
目的:探讨在C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架和DVR解剖锁定钢板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A组(DVR解剖锁定钢板)和观察B组... 目的:探讨在C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架和DVR解剖锁定钢板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A组(DVR解剖锁定钢板)和观察B组(外固定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观察A组患者尺偏角、掌倾角均明显优于观察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观察A组患者腕关节Gartland-Werlev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DVR解剖锁定钢板和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同外固定架相比,采用DVR解剖锁定钢板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有效的固定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开展,对于促进其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dvr解剖锁定钢板
下载PDF
DVR解剖锁定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康中山 卜月梅 +2 位作者 冯振中 罗明 易显富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8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探索桡骨远端掌侧(DVR)解剖锁定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就诊的83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患者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DVR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DVR钢板内固定组... 目的探索桡骨远端掌侧(DVR)解剖锁定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就诊的83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患者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DVR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DVR钢板内固定组),36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法治疗(支架外固定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腕关节活动度和术后不同时期患肢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结果 DVR钢板内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恢复均优于支架外固定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患肢腕关节功能活动度(掌曲、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VR钢板内固定组术后3、6、12个月患肢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均优于支架外固定组(P均<0.01),术后18个月Gartland-Werley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VR解剖锁定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解剖结构和早期功能恢复优于外支架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vr解剖锁定钢板 外固定支架 C型桡骨远端骨折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