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工作站在DWCS软基站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易风 钟晓峰 赵明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83-84,121,共3页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Distribu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DWCS)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无线通信体系结构,系统采用网络无线电技术,信号处理和控制模块均在PC工作站中完成。本文结合软件无线电相关技术,研究PC工作站在DWCS基站...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Distribu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DWCS)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无线通信体系结构,系统采用网络无线电技术,信号处理和控制模块均在PC工作站中完成。本文结合软件无线电相关技术,研究PC工作站在DWCS基站中的应用。本文将详细分析软基站设计及实现的关键问题,并给出软基站系统的实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wcs 软基站 软件无线电 网络无线电
下载PDF
Software Radio: A Review of Design Considerations and Digital Hardware Choices 被引量:1
2
作者 Parul Gupta Pradipta Dey +3 位作者 Shivkumar Kalyanaraman Wang Qing Chen Jianwen Lin YongHua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09年第1期64-72,共9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quirements for Software Defi ned Radio (SDR) systems for high-speed wireless applications and compares how well the different technology choices available-from ASICs, FPGAs to digital signal p...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quirements for Software Defi ned Radio (SDR) systems for high-speed wireless applications and compares how well the different technology choices available-from ASICs, FPGAs to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 (DSPs) and general purpose processors (GPPs) - meet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C FPGA DSP GPP PROCESSOR software radio SDR wireless networks
下载PDF
Internet of radio and light:5G building network radio and edge architecture 被引量:1
3
作者 Yue Zhang Hequn Zhang +12 位作者 John Cosmas Nawar Jawad Kareem Ali Ben Meunier Adam Kapovits Li-Ke Huang Wei Li Lina Shi Xun Zhang Jintao Wang Israel Koffman Muller Robert Charilaos C.Zarakovitis 《Intelligent and Converged Networks》 2020年第1期37-57,共21页
The Internet of Radio-Light(IoRL)is a cutting-edge system paradigm to enable seamless 5G service provision in indoor environments,such as homes,hospitals,and museums.The system draws on innovative architectural struct... The Internet of Radio-Light(IoRL)is a cutting-edge system paradigm to enable seamless 5G service provision in indoor environments,such as homes,hospitals,and museums.The system draws on innovativ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that sits on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RAN)technologies of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s(mmWave)and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VLC)for improving network throughput,latency,and coverage compared to existing efforts.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the IoRL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present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utilised at each layer of the system.Special emphasis is given in detailing the IoRL physical layer(Layer 1)and 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MAC,Layer 2)by means of describing their uniqu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faces as well as the robust IoRL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estimation accuracy of user positioning relying on uplink mmWave and downlink VLC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Internet of radio-Light(IoRL)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VLC)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s(mmWave) Remote radio Light Head(RRLH)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 positioning
原文传递
A Software Defined Open Wi-Fi Platform
4
作者 Kai Kang Zhenghang Zhu +2 位作者 Dehua Liu Wuxiong Zhang Hua Qian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7年第7期137-151,共15页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 is an indivisible part of the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 In this paper, an open Wi-Fi platform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with special consideration of real-time signal process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 is an indivisible part of the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 In this paper, an open Wi-Fi platform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with special consideration of real-time signal processing. Such system can help accelerat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uture wireless network,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cellular/Wi-Fi co-existing networks. This platform is based on the Intel general-purpose processor and the universal software radio peripheral(USRP) radio front end. The design including the physical layer implementations is purely software and is optimized for real-time signal processing on the general purpose processor. In the lab experiment, this platform supports baseband rate up to 700 Mbps with 2 transmitters in 80 MHz bandwidth. A cellular-Wi-Fi signaling interface between the Wi-Fi access point(AP) and the 5G core network is also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as an example for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FI IEEE 802.11 5G network convergence software defined radio (SDR)
下载PDF
Cognitive Radio Sensor Node Empowered Mobile Phone for Explosive Trace Detection
5
作者 Swagata Roy Chatterjee Mohuya Chakraborty Jayanta Chakrabor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 2011年第1期33-41,共9页
Usefulness of sensor network applications in human life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he concept of wireless connection promises new application areas. Sensor network can be very beneficial in saving human life from t... Usefulness of sensor network applications in human life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he concept of wireless connection promises new application areas. Sensor network can be very beneficial in saving human life from terrorist attacks causing explosion in certain areas leading to casualties. But realization of the sensor network application in explosive detection requires high scalability of the sensor network and fast transmission of the information through real tim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In this paper a novel mechanism for explosive trace detection in any populated area by the use of mobile telephony has been described. The aim is to create a system that will assure common men, local population and above all the nation a secured environment, without disturbing their freedom of movement. It would further help the police in detection of explosives more quickly, isolation of suicide bombers, remediation of explosives manufacturing sites, and forensic and criminal investigation. To achieve this, the paper has projected an idea that can combine the strength of the mobile phones, the polymer sensor and existing cellular network. The idea is to design and embed a tiny cog-nitive radio sensor node into the mobile phone that adapts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by analyzing the RF surroundings and adjusting the spectrum use appropriately. The system would be capable of detecting explo-sives within a defined territory. It would communicate the location of the detected explosives to the respec-tive service provider, which in turn would inform the law and enforcement agency or Pol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nitive radio SENSOR Node SENSOR network EXPLOSIVE Vapor SENSOR software-Defined radio EXPLOSIVE TRACE Detection Mobile PHONE
下载PDF
SDN技术在广播电视播控网络智能化改造中的应用
6
作者 苏彤 《电视技术》 202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探讨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技术在广播电视播控网络智能化改造中的应用。分析智能化改造的业务、技术和经济需求,指出传统网络架构在面临媒体形态多样化和观众需求个性化时的局限性。阐述SDN技术在网络架构优化、... 探讨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技术在广播电视播控网络智能化改造中的应用。分析智能化改造的业务、技术和经济需求,指出传统网络架构在面临媒体形态多样化和观众需求个性化时的局限性。阐述SDN技术在网络架构优化、动态资源分配、流量工程优化、安全保障强化以及开放接口与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的应用策略。通过引入SDN技术,广播电视播控网络能够实现更高效、灵活和安全的运行,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降低运营成本,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SDN) 广播电视 播控网络 智能化改造
下载PDF
软件定义技术发展与未来影响研究
7
作者 董道远 贾晖 徐晨 《工业信息安全》 2024年第5期68-73,共6页
本文探讨了软件定义技术(SDT)的概念、应用及其发展现状。SDT利用虚拟化和应用编程接口,可有效管理硬件资源,降低了硬件管理复杂度,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灵活性和效率。文章详细介绍了软件定义网络(SDN)、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和软件定义卫星... 本文探讨了软件定义技术(SDT)的概念、应用及其发展现状。SDT利用虚拟化和应用编程接口,可有效管理硬件资源,降低了硬件管理复杂度,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灵活性和效率。文章详细介绍了软件定义网络(SDN)、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和软件定义卫星(SDSat)的技术原理、发展和应用现状。SDN在数据中心、企业网络等领域广泛应用,SDR在通信、雷达等领域有显著影响,而SDSat则在航天科学和军事通信中展现出潜力。文章还讨论了SDT在军事网络、网络安全和卫星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对未来软件定义技术的启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技术 软件定义网络 软件定义无线电 软件定义卫星 虚拟化与API管理
下载PDF
基于电磁频谱检测的无线电测量技术实验实训教学方法研究
8
作者 陈真佳 褚松坤 苏婷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24期29-33,共5页
无线电测量技术课程是高等院校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电磁频谱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资源,无线电监测与管理、电磁频谱资源合理管控是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它的应用遍及各个行业,在军事、民用等领域均具... 无线电测量技术课程是高等院校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电磁频谱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资源,无线电监测与管理、电磁频谱资源合理管控是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它的应用遍及各个行业,在军事、民用等领域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无线电测量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研究无线电测量技术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方法。结合嵌入式系统与开源的软件无线电设备构建便携式、高性价比的移动电磁频谱检测终端设备。基于电磁频谱检测方法与频谱数据可视化平台,保证设备全覆盖,让学生近距离观测“不可见”的无线电信号。结合设备接口规范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专业仪器设备的硬件资源线上共享,构建基于电磁频谱检测的无线电测量技术实验教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测量 电磁频谱检测 实验实训 软件无线电 频谱数据可视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下载PDF
精准数据中农业低功耗无线网络传感系统研究
9
作者 龙君芳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5-49,共5页
针对精准数据管理中植物失水胁迫监测所需的传感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的新型无线传感系统,以便更好地替代传统的土壤水分测量。首先,该系统采用两个温度传感器测量叶片和空气之间的温差。其次,使用标签通过模数转换器从叶子传... 针对精准数据管理中植物失水胁迫监测所需的传感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的新型无线传感系统,以便更好地替代传统的土壤水分测量。首先,该系统采用两个温度传感器测量叶片和空气之间的温差。其次,使用标签通过模数转换器从叶子传感器收集信息,并使用单站后向散射体系结构与低成本的软件定义无线电读取器进行远程通信。该标签由传感器板、微控制器、外部定时器和用于通信的射频前端组成。定时器产生用于同时访问多个标签的子载波频率。最后,该系统采用868 MHz载波的低复杂度摩尔斯电码进行无线通信调制,且由一个柔性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室内环境中的单站样机测试结果表明,在活动模式下的最大功耗分别为20.7μW和362μW,在休眠模式下的功耗仅为1μW,在2m距离内接收端可清楚地呈现传输的码字,适用于大规模精准农业应用中的环境参数分布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农业 传感网 射频识别 软件定义无线电 摩尔斯电码
下载PDF
无线网络窃听威胁及检测技术进展
10
作者 王振东 任晨辉 +2 位作者 安洁 张骞允 刘建伟 《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 2023年第1期23-30,共8页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网络规模急剧增大,当前无线网络的安全威胁形势日益严峻。面向最为常见的无线网络窃听攻击,深入探讨了这类安全威胁的现状和相关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具体分析了主动窃听攻击与被动窃听攻击的两大类窃听...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网络规模急剧增大,当前无线网络的安全威胁形势日益严峻。面向最为常见的无线网络窃听攻击,深入探讨了这类安全威胁的现状和相关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具体分析了主动窃听攻击与被动窃听攻击的两大类窃听检测方法的技术原理及优缺点。同时针对基于本振泄露的被动无线窃听装置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软件无线电实现方案,测试了该系统在不同条件下对无线窃听装置的检测性能,验证了WiFi无线网络中隐藏式被动窃听装置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网络安全 无线窃听 本振泄露 软件无线电
下载PDF
软件无线电实现方案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王际兵 赵明 姚彦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0-74,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换网络的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平台 ,同时完成了一个实验平台 ,证明了上述思路是可行的。
关键词 软件无线电 硬件平台 交换网络
下载PDF
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台的组网方案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俭 郭伟 +1 位作者 任青春 张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0-563,共4页
根据建立的软件无线电台模型,分析了软件无线电台多信道的特点,讨论了软件无线电台组网的多种关键技术如网络控制结构技术、路由技术、无线信道多址接入技术和资源管理均衡,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台的组网设计思想和网络体系结构.采... 根据建立的软件无线电台模型,分析了软件无线电台多信道的特点,讨论了软件无线电台组网的多种关键技术如网络控制结构技术、路由技术、无线信道多址接入技术和资源管理均衡,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台的组网设计思想和网络体系结构.采用该结构实现的软件无线电台网络具有组网灵活、网络自组织和动态负载均衡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无线电台 多信道 组网 负载均衡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软件无线电系统及实现 被引量:7
13
作者 粟欣 许希斌 姚彦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31-36,共6页
本文立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软件无线电重点项目的研究 ,阐述了基于高速通用计算机网络的软件无线电系统、关键技术及实现 ,介绍了清华大学课题组在该系统的软硬件平台研制过程中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软件无线电 计算机网络 无线通信
下载PDF
6G技术挑战、创新与展望 被引量:30
14
作者 方敏 段向阳 胡留军 《中兴通讯技术》 2020年第3期61-70,共10页
梳理了全球6G技术研究现状,初步预估了6G需求、技术与标准研究工作路标,分析了面向6G网络的未来业务发展趋势和典型服务用例,构建了6G网络服务愿景、基本性能需求,以及基于架构、链路、空域、流域、推理与计算维度的6G使能技术框架。认... 梳理了全球6G技术研究现状,初步预估了6G需求、技术与标准研究工作路标,分析了面向6G网络的未来业务发展趋势和典型服务用例,构建了6G网络服务愿景、基本性能需求,以及基于架构、链路、空域、流域、推理与计算维度的6G使能技术框架。认为6G潜在使能技术包括自治自动网络、智能三维连接、智能大规模天线阵、按需网络拓扑与计算、超硅计算与通信。重点介绍了中兴通讯服务架构无线接入网络(SBA-RAN)、平滑虚拟小区技术(SVC)、智能反射表面多输入多输出技术(IRS-MIMO)与增强多用户共享接入(eMUSA)等6G创新技术实例,揭示了6G相对5G是“演进”还是“革命”网络的决定要素是维持摩尔定律可持续发展的超硅计算技术,并展望了5G演进网络中将广泛应用的Pre6G创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智能无线电 服务架构无线接入网 三维连接 软件定义空口 智能反射表面 平滑虚拟小区 增强多用户共享接入
下载PDF
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洋 相敬林 张效民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7-210,共4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低功耗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的特点是采用了"Sleep/Wake"工作模式降低节点功耗,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设计思想,使节点功能有较好柔度和通用性。完成的网络节点样机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功耗低,... 文章提出了一种低功耗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的特点是采用了"Sleep/Wake"工作模式降低节点功耗,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设计思想,使节点功能有较好柔度和通用性。完成的网络节点样机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功耗低,并已经过水池测试验证。网络节点是水下传感器网络的核心部件,所完成的设计为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的性能研究及验证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 节点 软件无线电
下载PDF
软件无线电中的高速设计技术 被引量:7
16
作者 崔迎炜 张晓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8,共4页
介绍了高速电路的定义以及在高速电路设计中存在的信号完整性、时序问题 ,详细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分析了高速电路设计中消除反射常用的端接方式 ,并给出了串行端接和并行端接的仿真结果 .结合实际应用 ,从工程实现的角度提出合... 介绍了高速电路的定义以及在高速电路设计中存在的信号完整性、时序问题 ,详细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分析了高速电路设计中消除反射常用的端接方式 ,并给出了串行端接和并行端接的仿真结果 .结合实际应用 ,从工程实现的角度提出合理的连线拓朴结构并给出了实测结果 .最后分析了高速电路设计中时序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度 信号设计 反射 信号完整性 软件无线电
下载PDF
射频六端口网络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兰 王兵 冯科锦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9-84,共6页
对射频六端口网络在射频上直接解调各类调制信号的普遍适用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射频六端口网络解调正交调制信号的一般表达式,并对QPSK、16QAM和π/4QPSK三种调制制式使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表达式的正确性;此外,仿真研究了射频六端... 对射频六端口网络在射频上直接解调各类调制信号的普遍适用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射频六端口网络解调正交调制信号的一般表达式,并对QPSK、16QAM和π/4QPSK三种调制制式使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表达式的正确性;此外,仿真研究了射频六端口性能指标对解调性能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对于QPSK调制信号正交电桥0.3dB的幅度不平衡度和3o的相位不平衡度带来的解调性能恶化小于0.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六端口网络 直接变频接收 软件无线电
下载PDF
基于RFID的室内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18
作者 闫保中 张帅 张宇 《应用科技》 CAS 2011年第11期39-42,53,共5页
为满足室内人员定位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室内人员定位系统,在融合区域定位和接收信号强度的室内定位算法的基础上,该系统采用三级网络结构,利用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描述了该系统的三级网络结构,最后以C#为开发语... 为满足室内人员定位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室内人员定位系统,在融合区域定位和接收信号强度的室内定位算法的基础上,该系统采用三级网络结构,利用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描述了该系统的三级网络结构,最后以C#为开发语言,利用串口通信和Access 2003数据库实现了可视化控制管理软件的设计.该系统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室内人员简单快速的定位、跟踪、查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识别 室内定位 CAN总线 可视化控制管理软件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自动相关性确定的稀疏重构正交频分复用信号时延估计算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崔维嘉 张鹏 巴斌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18-2324,共7页
针对复杂环境下,单测量矢量(SMV)条件下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时延估计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自动相关性确定(BARD)的稀疏重构时延估计算法。该算法运用贝叶斯框架,从进一步挖掘有用信息的角度入手,引入不对称的自动相关性确定(A... 针对复杂环境下,单测量矢量(SMV)条件下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时延估计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自动相关性确定(BARD)的稀疏重构时延估计算法。该算法运用贝叶斯框架,从进一步挖掘有用信息的角度入手,引入不对称的自动相关性确定(ARD)先验,融入参数估计过程中,有效提升了低信噪比(SNR)和SMV条件下的时延估计精度。该算法首先基于OFDM信号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估计出的信道频域响应构造稀疏化实数域表示模型,然后对模型中的噪声和稀疏系数矢量进行概率假设,同时引入自动相关性确定先验;最后根据贝叶斯框架,通过期望最大化(EM)算法求解超参数,实现对时延的估计。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更好的估计性能,在信噪比较高时更加贴近克拉美罗界(CRB)。同时基于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SRP),利用实际信号对所提算法进行了有效性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延估计 神经网络 自动相关性确定(ARD) 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SRP)
下载PDF
高速并行调制解调器中差错控制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进宏 邓良松 李炜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8,共4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适合高速并行调制解调器中差错控制的Reed -Solomon编码 ,提出了适合DSP软件实现的一整套的RS码的编、译码实用方法 ,并对该编、译码法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 0C5 4 10b进行仿真 ,对其性能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软件无线电 宽带无线网络 正交频分复用 调制解调器 差错控制 数字信号处理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