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DY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谯述蓉 张虹 赵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4-780,共7页
以储层标定为基础、储层波形特征分析为核心、地震反演处理与解释为主要手段、多种技术联合应用的储层综合预测方法。运用此技术查明了川西DY地区主力储层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三段的砂体具有厚度大、含气性较好、横向上分布稳定的展... 以储层标定为基础、储层波形特征分析为核心、地震反演处理与解释为主要手段、多种技术联合应用的储层综合预测方法。运用此技术查明了川西DY地区主力储层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三段的砂体具有厚度大、含气性较好、横向上分布稳定的展布格局,总结了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三段储层的有利反射波形特征为低频弱振幅,提出了勘探、开发部署地震选点模式及一批勘探、开发评价井位,经实钻证实预测成果可靠,钻探效果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特征 分频特征 地震反演 致密砂岩储层 储层预测 须家河组 川西dy地区
下载PDF
川西DY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地震相分析与沉积相预测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爽 高倩 谯述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1-346,386+254,共6页
DY地区是一个构造相对复杂的勘探新区,现仅有DY1井钻遇目的层须家河组二段。以往针对该层的沉积相研究还停留在区域认识的基础上,无法为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沉积相带及有利储集区。为此针对该区目的层段,运用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原理... DY地区是一个构造相对复杂的勘探新区,现仅有DY1井钻遇目的层须家河组二段。以往针对该层的沉积相研究还停留在区域认识的基础上,无法为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沉积相带及有利储集区。为此针对该区目的层段,运用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地表露头资料、区域沉积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以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为基础,采用地震相典型剖面人工解释与地震工作站软件平面预测相结合的手段,对其进行地震相平面展布预测,同时结合DY1井钻井资料和测井相解释结果,对沉积相带划分提出了新的认识。结果证实研究区须家河组二段地层属于三角洲沉积,主要的沉积亚相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有利储层为位于后期构造变形轴部的叠置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储层致密,但裂缝发育。预测结果与DY地区正在钻探井十分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沉积相 层序地层学 dy地区
下载PDF
川西DY地区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志萍 秦启荣 王保全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5期572-576,共5页
在川西DY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过程中,裂缝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岩心描述及测井解释,识别出须家河组三段主要发育高角度构造缝。研究区南部裂缝走向为北西向,北部裂缝走向为东西向,裂缝总体充填程度不高。裂缝的产状、发育程度... 在川西DY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过程中,裂缝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岩心描述及测井解释,识别出须家河组三段主要发育高角度构造缝。研究区南部裂缝走向为北西向,北部裂缝走向为东西向,裂缝总体充填程度不高。裂缝的产状、发育程度及空间分布与油气的运聚关系密切;裂缝不仅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储层的渗滤能力。通过对裂缝特征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认为,该区主要发育2期裂缝,分别形成于印支晚期和喜山Ⅲ期。第1期,裂缝是"古油气藏"油气运聚成藏的通道之一;第2期,由于古隆起受喜山运动破坏成为断层遮挡圈闭,储层已致密化,裂缝成为油气藏重新调整、富集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构造裂缝 成藏 须家河组 dy地区
下载PDF
DY地区须家河组地层井壁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 周文 +3 位作者 谢润成 葛善良 王洋 赵安坤 《复杂油气藏》 2010年第3期69-72,共4页
从力学角度对DY地区井下复杂情况进行研究。结合声波时差和密度测井资料,运用ADS法间接求得现今地应力值。在此基础上,建立最小水平主应力与破裂压力的关系,并依此关系确定破裂压力的大小。运用经典岩石坍塌压力计算模型得到DY地区连续... 从力学角度对DY地区井下复杂情况进行研究。结合声波时差和密度测井资料,运用ADS法间接求得现今地应力值。在此基础上,建立最小水平主应力与破裂压力的关系,并依此关系确定破裂压力的大小。运用经典岩石坍塌压力计算模型得到DY地区连续的坍塌压力剖面。通过实钻资料验证,证实了评价DY地区须家河组地层井壁稳定性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地区 地应力 坍塌压力 破裂压力 井壁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