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礼仪与杨廷和阁权的畸变──明代阁权个案研究之一 被引量:9
1
作者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8-94,共7页
在大礼议激烈论战时期的杨延和与新君世宗的暂时对抗不是间权的扩张,而是其阁权因脆弱和不足所导致的畸变。杨廷和集团的弄权及其对反对者所采取的调出京师、肆意攻击乃至暗杀行为则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权臣专横跋扈现象的再现;要... 在大礼议激烈论战时期的杨延和与新君世宗的暂时对抗不是间权的扩张,而是其阁权因脆弱和不足所导致的畸变。杨廷和集团的弄权及其对反对者所采取的调出京师、肆意攻击乃至暗杀行为则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权臣专横跋扈现象的再现;要突破洪武祖制而实现阁权的扩张,必须具备诸多必要条件,它不可能在与皇帝的对抗中完成,更不可能通过挟持皇帝而侥幸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明朝内阁 大礼议 杨廷和 阁权
下载PDF
明武宗拒绝立嗣与大礼议 被引量:5
2
作者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7-110,共4页
自"靖难之役"之后,"大礼议"是明代历史的一大分水岭。要客观地认知大礼议,须对武宗拒绝立嗣有一全面的认识。武宗生前屡屡拒绝公开从宗室中选立嗣君的要求,未能行使立嗣权,直接造成了武宗的断子和孝宗的绝孙。同时... 自"靖难之役"之后,"大礼议"是明代历史的一大分水岭。要客观地认知大礼议,须对武宗拒绝立嗣有一全面的认识。武宗生前屡屡拒绝公开从宗室中选立嗣君的要求,未能行使立嗣权,直接造成了武宗的断子和孝宗的绝孙。同时,也决定了世宗继位的特殊性。武宗未效法宋仁宗在前,世宗拒绝效法宋英宗在后。武宗拒绝立嗣的行为就已经决定了大礼议的走向。杨廷和集团在大礼议中的失败是必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武宗 立储 大礼议
下载PDF
嘉靖革新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5-110,共6页
嘉靖革新是明代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变革活动。不了解这一革新 ,就不可能客观地认识“张居正改革”或“隆万大改革”。总结笔者的研究所得 ,可以认为 :明代改革应描述为“嘉隆万改革” ,其中核心是嘉靖革新 ,其余波延至万历前期。
关键词 嘉靖革新 大礼仪 即位诏书
下载PDF
张璁:明代六十年改革的开启者 被引量:2
4
作者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5,共5页
明武宗猝死后,明代政治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改革所依靠的力量不是杨廷和集团。恰恰相反,要改革,首先必须要清除杨廷和集团。杨廷和集团违背武宗遗诏挑起的大礼议为新科进士张璁提供了脱颖而出的平台。张璁以其敏锐、自信、求实和坚强... 明武宗猝死后,明代政治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改革所依靠的力量不是杨廷和集团。恰恰相反,要改革,首先必须要清除杨廷和集团。杨廷和集团违背武宗遗诏挑起的大礼议为新科进士张璁提供了脱颖而出的平台。张璁以其敏锐、自信、求实和坚强意志经受住了大礼议的考验,同时得到了世宗的赏识和信赖,这才是嘉靖改革的起点。张璁是明代六十年改革的开启者,是明代改革第一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璁 明世宗 杨廷和 大礼议
下载PDF
黄绾与席书——浙中王学与黔中王学互动的一个案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宏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2-37,共6页
本文把正德四年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之时,与之关系密切的贵州提学副使席书,归于"黔中王门"之中。同时,称王阳明为浙中王门学者黄绾与黔中王门学者席书在嘉靖三年结识的介绍人,进而考论黄绾与席书在嘉靖一朝"大礼议&... 本文把正德四年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之时,与之关系密切的贵州提学副使席书,归于"黔中王门"之中。同时,称王阳明为浙中王门学者黄绾与黔中王门学者席书在嘉靖三年结识的介绍人,进而考论黄绾与席书在嘉靖一朝"大礼议"前后的诸多交涉,藉此作为浙中王学与黔中王学互动的一个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席书 黄绾 大礼议
下载PDF
李大钊易学思想及其早期哲学 被引量:3
6
作者 颜炳罡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85,共5页
李大钊作为中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其早期对易学有着独特体认和理解,并运用这种体认和理解建立起自己的宇宙观与人生观。他认为周与易体现着体与用、常与变之"宇宙二相",吾人只要"以其不变应其变... 李大钊作为中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其早期对易学有着独特体认和理解,并运用这种体认和理解建立起自己的宇宙观与人生观。他认为周与易体现着体与用、常与变之"宇宙二相",吾人只要"以其不变应其变",就能"以宇宙之生涯为自我之生涯",实现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的人生理想。他用太极、阴阳、变易等易学原理解释、说明进化论,并力图为进化论寻求形上学根据,使之更加合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他用进化论来说明易学之阴阳、变易、生生、日新等观念,从而升进了易学的变易观,使大易哲学由传统活转于近代。在他那里,实现了中学与西学、哲学与科学的有机对接。本文认为,在注重易学本身的发展、演化研究的同时,也应注意像李大钊这种对易学援引、运用的研究,进而全面评估易学对中国近代社会进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易学 宇宙二相 青春 进化 易理
下载PDF
大礼议视野下的孔子祀典改革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澍 王红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63,共7页
"大礼议"是深刻影响明代中后期政治的重大事件。不能充分认识其对嘉靖政治的全面影响,就不可能真正认清嘉靖朝的历史变革。礼制改革是嘉靖革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嘉靖革新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对以去"王"化为核心... "大礼议"是深刻影响明代中后期政治的重大事件。不能充分认识其对嘉靖政治的全面影响,就不可能真正认清嘉靖朝的历史变革。礼制改革是嘉靖革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嘉靖革新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对以去"王"化为核心的孔子祀典更定是重要的革新举措,影响深远。"大礼议"是孔子祀典改革的政治前提,只有正视"大礼议"的积极意义,才能全面理解嘉靖时期孔子祀典改革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世宗 张璁 大礼议 孔子祀典 至圣先师 文宣王
下载PDF
论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文玖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5-100,104,共7页
作为一门学科 ,中国史学史是在 2 0世纪 2 0年代提出的 ,至 4 0年代初步形成。中国史学史这门学科产生的学术背景 ,与“史界革命”、文化史的兴起、通史与专史关系的认识等有密切的联系 ;梁启超、朱希祖、李大钊、何炳松、柳诒徵等人 ,... 作为一门学科 ,中国史学史是在 2 0世纪 2 0年代提出的 ,至 4 0年代初步形成。中国史学史这门学科产生的学术背景 ,与“史界革命”、文化史的兴起、通史与专史关系的认识等有密切的联系 ;梁启超、朱希祖、李大钊、何炳松、柳诒徵等人 ,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与形成有着开拓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 梁启超 朱希祖 李大钊 何炳松 柳诒徵
下载PDF
王弼“大衍义”略论 被引量:1
9
作者 白如祥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2-96,共5页
王弼易学的特点是以《老》解《易》,以他在《老子注》中所阐发的玄学本体论思想为基础来解释《周易》,这主要体现在他的《周易略例》当中。而他对“大衍之数”的解释,也使“大衍义”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联系《周易略例》我... 王弼易学的特点是以《老》解《易》,以他在《老子注》中所阐发的玄学本体论思想为基础来解释《周易》,这主要体现在他的《周易略例》当中。而他对“大衍之数”的解释,也使“大衍义”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联系《周易略例》我们就能看出,“大衍义”是连接王弼玄学中老学和易学的桥梁,它体现了王弼玄学的体用观念,为王弼思想由老学向易学的过渡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研究 “大衍义” 王弼 玄学 本体论
下载PDF
毛泽东究竟何时入党?——与向继东先生商榷
10
作者 陈石松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2-14,共3页
湖南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在党的"一大"前就已建立,党的"一大"代表的回忆也证明了这个结论;毛泽东的多次会议讲话及中央档案馆存1956年他填写的中共八大代表登记表填写的入党时间是1920年。从李达、萧三、易礼容的一些... 湖南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在党的"一大"前就已建立,党的"一大"代表的回忆也证明了这个结论;毛泽东的多次会议讲话及中央档案馆存1956年他填写的中共八大代表登记表填写的入党时间是1920年。从李达、萧三、易礼容的一些回忆恰恰证明此历史事实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湖南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 党的“一大” 李达 萧三 易礼容
下载PDF
试论霍韬在大礼议中的作用和地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甄晓岚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大礼议在明代中期是政治史上一件重大的事情。嘉靖帝利用这次大礼议张扬了皇权。礼议新贵中,霍韬在这个过程三个阶段中所提出的礼议观念是具有远见的,他居于第二位功臣。他的理念,他的行动都推动了礼议的胜利进行,其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 霍韬 明朝 大礼议 作用 政治理念 社会地位
下载PDF
哥廷根大学藏李明徹《大清万年一统经纬舆图》考
12
作者 朱泓彬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7,共13页
现藏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图书馆的《大清万年一统经纬舆图》,为清代广州道士李明徹所绘的全国总图。该图是李明徹在中国澳门向来华西人习得经纬度绘图法后,参照《嘉庆会典舆图》《乾隆十三排图》《西域闻见录》等材料绘成,绘制时间为1825... 现藏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图书馆的《大清万年一统经纬舆图》,为清代广州道士李明徹所绘的全国总图。该图是李明徹在中国澳门向来华西人习得经纬度绘图法后,参照《嘉庆会典舆图》《乾隆十三排图》《西域闻见录》等材料绘成,绘制时间为1825年前后。李明徹绘制时参考不同材料进行选择与整合,力求精确反映清代疆域地理,但也因此造成一定的绘制误差。该图绘成后,先在来华新教传教士内部流传,继而为英国东印度公司负责人部楼顿所获,并在1844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成员会议上展示,后入藏哥廷根大学。《大清万年一统经纬舆图》作为清代全国总图绘制形式转型的缩影,其背后所呈现的是时人疆域认同的重塑与地理观念的更迭。透过该图还可窥见西方绘图技法东传、清朝地理信息西传的知识环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万年一统经纬舆图》 李明徹 全国总图 知识来源 知识环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