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大巴山冲断构造及其剪切挤压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74
1
作者 何建坤 卢华复 +1 位作者 张庆龙 朱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19-428,共10页
南大巴山是一个形成于T_3—K_1,滑脱深度小于8-10km的扬子板块北缘薄皮冲断锲。它主要由发育在显生宙地层中台阶状逆断层及断层相关褶皱构成的边冲岩席、双重推覆体和冲起构造等组成。变形扩展以前列式为主。经平衡地质剖面制作,因冲... 南大巴山是一个形成于T_3—K_1,滑脱深度小于8-10km的扬子板块北缘薄皮冲断锲。它主要由发育在显生宙地层中台阶状逆断层及断层相关褶皱构成的边冲岩席、双重推覆体和冲起构造等组成。变形扩展以前列式为主。经平衡地质剖面制作,因冲断南大巴山地壳缩短率平均达49.3%。并以每年约1.28mm的速率总体缩短约64km。它的成因受控于秦岭碰撞造山过程中扬子板块北缘A型俯冲所提供挤压应力,在向南扩展时,由于古大陆边缘形态不一所诱发的右旋剪切挤压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构造 断层 剪切挤压 大巴山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黄琴 邓洪平 +3 位作者 王茜 宗秀虹 杨小艳 王国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03-2110,共8页
在对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花萼山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性,并同周边6个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系成分复杂,类型丰富,区内有野生种子植物144科... 在对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花萼山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性,并同周边6个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系成分复杂,类型丰富,区内有野生种子植物144科、810属、2 386种。有11个科的分布区类型,占中国范围内科分布区类型的73.33%;有15个属的分布区类型,占中国范围内属分布区类型的100.00%。(2)大科及大属的优势明显,种子植物区系较为古老,特有属比较丰富。(3)从科级水平上看,热带成分占60.71%,温带成分占38.39%;从属级水平上看,热带成分占38.32%,温带成分占56.34%。体现了该区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4)与周边地区相比,花萼山与大巴山相似性最大,与伏牛山、青木川和小陇山相似性较小,其特有现象更明显,热带性质更明显。(5)花萼山的区系组成比大巴山、阴条岭和伏牛山简单,与五里坡和小陇山接近,比青木川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萼山 种子植物 区系成分 大巴山脉 秦岭山脉
下载PDF
大巴山及其前缘区重磁场特征与地质构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小羊 刘天佑 +1 位作者 尹正武 陈高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9-354,370,25,共9页
大巴山及其前缘区位于川东北,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其北、西及东南方向分别与秦岭造山带、龙门山逆冲带及华南褶皱系毗邻,而扬子含油气地块的形成和发展均受到这些构造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大巴山及其前缘区与扬子地台、川东北... 大巴山及其前缘区位于川东北,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其北、西及东南方向分别与秦岭造山带、龙门山逆冲带及华南褶皱系毗邻,而扬子含油气地块的形成和发展均受到这些构造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大巴山及其前缘区与扬子地台、川东北盆地之间的山盆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大巴山及其前缘区1:20万重力及航磁异常图,对该区的地质构造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城口断裂并非本区深大断裂,而是切割不深、产状平缓,但推覆距离较大的逆掩大断层;城口弧形断裂前缘的局部重力低可能是推覆作用下老地层掩盖了密度相对较低且厚度较大的新地层所致。文中还采用二代小波多尺度分解对本区的重力异常进行了位场分离,并反演出前寒武褶皱基底面,ChK-ShP-WF一带是前寒武基底凹陷的中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及前缘区 重磁场 城口断裂 二代小波 提升算法 褶皱基底
下载PDF
大巴山前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伸展构造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林 魏国齐 +2 位作者 杨威 张培军 吴世祥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1,共5页
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进行了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体系划分,探讨了沉积特征及储层分布.结果表明大巴山地区具有深层和浅层2种构造样式.浅层为沿早三叠世嘉陵江组的石膏层滑脱变形的薄皮冲断构造,属燕山—喜山期推覆构造;... 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进行了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体系划分,探讨了沉积特征及储层分布.结果表明大巴山地区具有深层和浅层2种构造样式.浅层为沿早三叠世嘉陵江组的石膏层滑脱变形的薄皮冲断构造,属燕山—喜山期推覆构造;深层为二叠系—早三叠世层系的伸展断陷构造,属海西期的伸展变形构造.早期伸展断层控制了同期的构造和沉积特征,形成一系列复式地垒和地堑的结构,在斜坡带见滑动变形、碎屑流等构造现象.在断层控制的边缘及地垒区鲕滩发育,呈北西向展布,为油气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垒 早三叠世 伸展构造 沉积特征 冲断构造 区域地质 斜坡带 深层 大巴山 储层分布
下载PDF
秦岭南北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及突变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蒋冲 刘晓磊 +4 位作者 程楠楠 梁宁霞 王飞 刘思杰 穆兴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6-424,共9页
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数据,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气候倾向率、Pettitt突变点检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 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数据,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气候倾向率、Pettitt突变点检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38.7 h,空间分布呈东北向西南递减格局,按各分区日照长短排序为秦岭以北>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巴巫谷地。四季日照时数分布特征与年尺度上的结论基本一致,4个季节按其大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四季均以秦岭以北的日照时数最大。(2)近52 a各区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绝大部分站点呈下降趋势。下降的站点占本区站点总数的比例排序为巴巫谷地>汉水流域>秦岭以北>秦岭南坡,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相对于秦岭以北日照下降更明显。春季47%的站点呈上升趋势,显著上升的站点集中于中部地区;夏季98%的站点呈显著下降趋势;秋季和冬季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3)年尺度、春季和夏季突变年份集中于1978-1981年间,秋季的突变特征不甚明显,突变年份和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性可言,冬季日照时数突变年份同步性和一致性较差。(4)绝大部分站点日照时数与风速、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最低气温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北 日照时数 时空变化 突变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巴山山前带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双建 周雁 +1 位作者 高波 孙冬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4,103-104,共6页
位于四川盆地边缘的大巴山山前带由于构造变形较为强烈,地表地震地质情况复杂,给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带来诸多困难,目前该区勘探程度还较低。为预测其油气勘探前景,从生储盖组合、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区油... 位于四川盆地边缘的大巴山山前带由于构造变形较为强烈,地表地震地质情况复杂,给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带来诸多困难,目前该区勘探程度还较低。为预测其油气勘探前景,从生储盖组合、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条件,发现其原始成藏条件优越,存在3套成藏组合和多种类型的勘探目的层。古油藏解剖结果表明,山前带二、三叠系油气主力烃源岩为上二叠统,油气成藏分为3个阶段:①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开始变形,形成宽缓背斜,形成古油藏;②中侏罗世—早白垩世进一步变形,圈闭构造定型,部分古油藏裂解,形成油气藏;③古近纪喜山运动对先期构造进行了强烈的改造,造成古油气藏的调整与破坏。综合评价该区构造变形样式、储层分布和油气显示特征后认为:南大巴山西北部镇巴断裂至铁溪—巫溪隐伏断裂是油气勘探有利区,应以二叠系长兴组和三叠系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勘探为主展开工作;东南部鸡鸣寺断裂至铁溪—巫溪断裂为二、三叠系出露区,应以落实寒武系膏盐岩下伏地层的保存条件为主进行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巴山山前带 油气藏形成 二叠纪—三叠纪 古油藏 油气源对比 构造特征 勘探方向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上地壳精细速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文辉 王海燕 +5 位作者 高锐 卢占武 李洪强 侯贺晟 熊小松 叶卓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8-209,共12页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南北两个大陆边缘长期演化的产物,各部分性质和时代不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混杂体。由于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演化时间上的长期性、多旋回性,空间上的多样性、变异性,一直是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热点。...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南北两个大陆边缘长期演化的产物,各部分性质和时代不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混杂体。由于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演化时间上的长期性、多旋回性,空间上的多样性、变异性,一直是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沟通该区复杂的浅表地质现象与深部结构成像,获取更精细的上地壳结构成为厘定秦岭造山带不同块体之间接触关系,揭示其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的关键。本文对一条长450 km、南北向跨越鄂尔多斯地块南缘、渭河地堑、秦岭造山带、大巴山逆冲推覆带和四川盆地北缘的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剖面采集的15个大炮数据进行了层析成像研究。本研究对690个初至走时拾取数据使用有限差分算法,采用变网格尺度及平滑参数的迭代策略,经20次迭代反演,走时均方根误差降至0.105 s,收敛良好。成像结果精细刻画了渭河地堑的低速沉积特征,系一个南深北浅的断陷盆地,最深处可达7 km,其发育主要受秦岭北缘断裂、乾县—富平断裂及渭河断裂控制。秦岭北缘断裂与安康—竹山断裂之间的秦岭造山带上地壳呈高速特征,横向变化剧烈,仅残余若干较浅的山间盆地。与南部四川盆地稳定沉积相比,大巴山逆冲推覆带下方沉积层速度结构不统一,反映了逆冲推覆作用的改造,但整体仍保留了3~6 km的沉积厚度。本文分析认为剖面中部的秦岭地区是古生代—早中生代南北板块汇聚的核心地带,之后造山带两翼的南、北陆缘分别于燕山期和新生代转入逆冲推覆和伸展两种迥异的构造环境,而现今研究区的上地壳构造格局是三次事件叠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角反射与折射 秦岭造山带 渭河地堑 大巴山 地震层析成像
下载PDF
大巴山构造演化的石英ES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程万强 杨坤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7-206,共10页
运用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法对大巴山构造带58件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大巴山经历了三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分别为243.7~201.5Ma(晚印支期)、165.6~91.2Ma(中晚燕山期)、68.6Ma至今(喜山期)。南大巴构造带则经历了170~160Ma(早燕... 运用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法对大巴山构造带58件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大巴山经历了三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分别为243.7~201.5Ma(晚印支期)、165.6~91.2Ma(中晚燕山期)、68.6Ma至今(喜山期)。南大巴构造带则经历了170~160Ma(早燕山期)、147.3~94.1Ma(中晚燕山期)、66.7Ma至今(燕山末期—喜山期)三个构造演化阶段。南北大巴在变形时间上相关,显示南北大巴在构造变形上的耦合性。代表南大巴强烈变形的轴面劈理和破劈理主要发育于147.2~94.1Ma,显示主变形期在中晚燕山期,并具有明显的前展式变形特征。破劈理中石英脉ESR年龄还显示出南大巴构造带两端变形早(早燕山期即已卷入强烈变形),中间变形稍晚(中燕山期开始强烈变形)。喜山期(66.7Ma至今)南大巴以构造隆升和右行走滑拉张为特点,构造活动渐趋稳定。ESR测年结果与区域构造响应及同位素年代学和沉积年代学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R测年 构造演化 大巴山 薄皮构造 前陆褶皱-冲断带
下载PDF
大巴山与龙门山前晚三叠世构造运动的储集层沉积学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志勇 白斌 +3 位作者 朱如凯 刘柳红 冯佳睿 梅加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1-812,共12页
通过对大巴山前樊哙剖面与龙门山前小塘子村剖面上三叠统沉积相垂向演化分析、砂泥岩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储集层微观薄片研究,认为川东北与川西北地区上三叠统的沉积环境、沉积水体的深度和盐度及砂岩碎屑组分与印支晚幕构造运动有紧密... 通过对大巴山前樊哙剖面与龙门山前小塘子村剖面上三叠统沉积相垂向演化分析、砂泥岩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储集层微观薄片研究,认为川东北与川西北地区上三叠统的沉积环境、沉积水体的深度和盐度及砂岩碎屑组分与印支晚幕构造运动有紧密的关系。印支晚幕运动早期,大巴山与龙门山前的小塘子组沉积水体盐度较高,属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潮坪沉积;须家河组二段沉积时期,随着大巴山与龙门山的低幅隆升,古气候由温暖潮湿逐渐变为较干冷,沉积水体变浅且盐度高,属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须三段沉积时期,大巴山与龙门山前古气候又演变为温暖潮湿,沉积水体加深,湖泊沉积较发育,水体盐度逐渐降低。印支晚幕安县运动发生后,大巴山前与龙门山前的古气候变得干冷,沉积水体变浅,盐度降低,沉积物属典型的陆相淡水沉积。同时,小塘子组—须家河组砂岩碎屑成分也随着构造运动的演化具有显著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 龙门山 晚三叠世 沉积环境 构造运动
下载PDF
秦巴山区软岩地基桥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曲直 姜海力 +1 位作者 刘永军 李国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97-105,共9页
为了研究软岩地基桥桩的荷载传递性状、破坏机理,并获取在该地质条件下更为可靠的桩基计算参数,对秦巴山区软岩地基3根钻孔灌注试桩进行竖向静载试验。结果表明:秦巴山区软岩地基桥桩试桩荷载沉降曲线呈陡降型,实测竖向极限承载力为20 5... 为了研究软岩地基桥桩的荷载传递性状、破坏机理,并获取在该地质条件下更为可靠的桩基计算参数,对秦巴山区软岩地基3根钻孔灌注试桩进行竖向静载试验。结果表明:秦巴山区软岩地基桥桩试桩荷载沉降曲线呈陡降型,实测竖向极限承载力为20 500kN,桩的破坏方式为桩身材料强度破坏;淤泥质亚黏土地层中的碎石起到一定的骨架作用,增强了此地层桩极限侧阻力,发挥极限侧阻力所需的桩土(岩)相对位移为4~8mm;强风化砾岩表现为加工软化型,发挥极限侧阻力所需的桩土(岩)相对位移为3~8mm;中风化砂砾岩表现为明显的加工硬化型,所需的桩岩相对位移大,且桩极限侧阻力的特征点不明显;淤泥质亚黏土地层桩侧阻力占总荷载的60%~70%,随着桩顶荷载的逐步加大,该地层桩侧阻力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嵌岩段桩侧阻力所占比例逐渐上升,达到55%~65%,嵌岩段桩侧阻力沿桩深的分布曲线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试桩为端承摩擦桩,桩端阻力约占桩顶荷载的20%左右,且未充分发挥,在上部结构允许的沉降范围内,适当增加桩端的沉降有利于端阻力的发挥;桩侧阻力先于端阻力发挥,建议单桩承载力设计时分别采用不同的端阻力和侧阻力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软岩 桥桩 竖向静载 承载性能 侧阻力 端阻力 材料强度
下载PDF
大巴山(狭义)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晓思 陈彦生 +1 位作者 黎斌 吴振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28-1934,共7页
于1990~2005年对大巴山进行了野外考察,并对所采集的蕨类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巴山具有蕨类植物34科76属247种(包含变种和变型).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和蹄盖蕨科为大巴山蕨类植物区系中占优势的3大科,共有113种... 于1990~2005年对大巴山进行了野外考察,并对所采集的蕨类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巴山具有蕨类植物34科76属247种(包含变种和变型).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和蹄盖蕨科为大巴山蕨类植物区系中占优势的3大科,共有113种,占总种数的45.75%.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类型为主,约占总属数的65.62%,温带类型占34.38%.在种的水平上,热带、亚热带成分仅占总种数的10.29%,温带成分处于优势地位,为89.71%.在温带成分中,东亚成分与中国特有成分显著,共占总种数的84.36%,表明大巴山应属于中国-日本蕨类植物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区系 区系分析 大巴山
下载PDF
南秦岭大巴山大型钡成矿带中锶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家军 吕志成 +4 位作者 吴胜华 柳振江 翟德高 王银宏 陶银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30,共8页
为探讨南秦岭大巴山大型钡成矿带中毒重石矿床与重晶石矿床的差异性,文中对大型钡成矿带的锶同位素组成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寒武系地层钡矿床中23件钡解石、毒重石、重晶石样品的87 Sr/86 Sr比值集中在0.707 771~0.708 869,平均... 为探讨南秦岭大巴山大型钡成矿带中毒重石矿床与重晶石矿床的差异性,文中对大型钡成矿带的锶同位素组成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寒武系地层钡矿床中23件钡解石、毒重石、重晶石样品的87 Sr/86 Sr比值集中在0.707 771~0.708 869,平均值为0.708 379,低于寒武纪海水87Sr/86Sr比值(0.709),反映了成矿流体中有幔源物质的混入,锶同位素组成可能是海水与海底热卤水混合的结果,该过程类似于造成重晶石在海底沉积物中富集的现代洋底热水活动。志留系地层钡矿床中12件钡解石、毒重石、重晶石样品87Sr/86Sr比值集中在0.708 242~0.708 809,平均值为0.708 447,高于志留纪海水87Sr/86Sr比值(0.707 93),可能是同时代海水与深部热水混合所致,并有较高放射性成因壳源锶的混染。锶同位素组成可能是海水与海底热卤水混合的结果。文中锶同位素的研究为南秦岭大巴山大型钡成矿带的海底热水沉积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同位素 热水沉积 大型钡成矿带 大巴山 南秦岭
下载PDF
南大巴山造山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明 陈蓉 +2 位作者 陈华生 邓绍强 常健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28,共3页
为了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南大巴山地区寻找新的油气勘探领域,打开造山带前缘油气勘探的新局面,采用现代构造地质分析方法,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结合研究区内其他相关基础地质资料,对研究区的构造基本变形样式的几何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 为了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南大巴山地区寻找新的油气勘探领域,打开造山带前缘油气勘探的新局面,采用现代构造地质分析方法,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结合研究区内其他相关基础地质资料,对研究区的构造基本变形样式的几何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构造形迹的变形机制和成因,发现区内存在多种形式的褶皱构造样式和断层系统,并且它们在横向上具有不均匀性,垂向上具有多个推覆体,呈叠瓦状分布,向下变缓交于震旦系主滑脱层面,从而决定了研究区未来油气勘探方向应该在毛垭断层西南侧靠近四川盆地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变形(地质) 油气勘探 造山运动 大巴山
下载PDF
大巴山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宜昌上升”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熊国庆 王剑 +5 位作者 李园园 余谦 门玉澎 周小琳 熊小辉 周业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3-550,共18页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大巴山地区处于宜昌上升的"湘鄂西水下隆起"和西乡上升的米仓山地区之间,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沉积特征研究。对此,本文从沉积学角度出发,对该地区晚奥陶世临湘组—早志留世龙马溪组沉积特征进行垂向上分析...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大巴山地区处于宜昌上升的"湘鄂西水下隆起"和西乡上升的米仓山地区之间,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沉积特征研究。对此,本文从沉积学角度出发,对该地区晚奥陶世临湘组—早志留世龙马溪组沉积特征进行垂向上分析,并开展横向上对比。结合前人的古生物研究成果,笔者等认为该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存在两幕次的构造—沉积响应,时间上与宜昌上升同步,第一幕发生在凯迪早期临湘组沉积时期,波及范围广,为主幕,主要与扬子北缘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持续俯冲有关,为扬子北缘被动大陆边缘前陆隆起向陆地一侧迁移的结果;第二幕发生在赫兰特期观音桥段沉积时期,可能还包含了凯迪末期和鲁丹早期,为次幕,由赫兰特期冰川作用导致海平面下降所致,位置上大体上与第一幕重合。大巴山东段神农架地区的局部抬升事件是扬子东南缘广西运动远程效应和扬子北缘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成果认识对扬子北缘大巴山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 大巴山地区 宜昌上升 前陆隆起 构造-沉积响应
下载PDF
陕西秦巴山区野生食用菌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静丽 陈五岭 张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6期538-542,共5页
陕西秦巴山区野生食用菌105种,计子囊菌亚门7种,担子菌亚门98种,按学名字母顺序排列。每种列有中名、拉丁学名、生境和利用状况,并提出推广栽培竹荪、驯化试种松口蘑、羊肚菌和用磁化水探索工业化生产香菇新途径等建设性开发意见。
关键词 陕西 食和菌 野生食用菌 真菌
下载PDF
大巴山北坡土壤特性及其垂直分布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忠俊 马路军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2-88,共7页
应用土壤发生学分类体系对大巴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剖面形态、土壤特性和成土过程存在着明显差异。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土壤性质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异。大巴山北坡基带土壤为黄褐土(<... 应用土壤发生学分类体系对大巴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剖面形态、土壤特性和成土过程存在着明显差异。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土壤性质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异。大巴山北坡基带土壤为黄褐土(<900m),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黄棕壤(900~1600m)、棕壤(1600~2600m)、暗棕壤(>2600m)。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特性 土壤发生学 黄褐土 黄棕壤 棕壤
下载PDF
汉江流域秦巴山区中药材资源优势与持续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远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29-333,共5页
汉江流域秦巴山区生态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突出,中药材资源丰富,具有很大优势。主要表现在:1、种类多;2、产量大;3、多名优特种类。中药材生产对山区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中药材生产持续发展拟采取下列措施或途径:1、建设专... 汉江流域秦巴山区生态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突出,中药材资源丰富,具有很大优势。主要表现在:1、种类多;2、产量大;3、多名优特种类。中药材生产对山区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中药材生产持续发展拟采取下列措施或途径:1、建设专门化生产基地;2、进行综合性经营;3、加强对野生资源保护性利用;4、加强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中药材 资源优势 汉江流域 药用作物
下载PDF
陕西秦巴山区假繁缕研究之评述
18
作者 吴振海 李红星 +3 位作者 易华 赵亮 刘培亮 常朝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12-1915,共4页
在室内查阅标本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际调查,对陕西秦巴山区假繁缕研究工作全面述评。作者认为假繁缕为多年生草本,非一年生草本;支持将日本假繁缕作为假繁缕的异名处理。
关键词 秦巴山区 假繁缕 野外调查 述评
下载PDF
秦巴山区濒危植物红豆杉的更新及其濒危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九东 《榆林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7-20,共4页
秦巴山区总共设置标准样方74个,调查红豆杉个体数目513株,其中结籽个体44株,占红豆杉个体总数目的8.6%;大巴山调查样方23,红豆杉个体(胸径大于5cm)65株,幼苗数量52株,两者的比例约为1:1;秦岭北坡的调查样方13个,红豆杉个体46株,幼苗数量... 秦巴山区总共设置标准样方74个,调查红豆杉个体数目513株,其中结籽个体44株,占红豆杉个体总数目的8.6%;大巴山调查样方23,红豆杉个体(胸径大于5cm)65株,幼苗数量52株,两者的比例约为1:1;秦岭北坡的调查样方13个,红豆杉个体46株,幼苗数量1株;秦岭南坡调查样方38个,红豆杉个体402株,幼苗数量206株,大于5 cm胸径红豆杉与幼苗的比例为2:1。研究结果表明红豆杉的更新能力低,种群缺乏较强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红豆杉资源 秦巴山区
下载PDF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和生态分布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庆 王卫东 +5 位作者 龙大学 郭俊峰 李飏 宋要强 霍志萍 于晓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样线法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鸟类16目50科224种,占陕西省鸟类种数(475种)的47.16%和全国(1371种)的16.34%。其中,雀形目鸟类32科156种,占69.64%;非雀形目鸟类18科68种,...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样线法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鸟类16目50科224种,占陕西省鸟类种数(475种)的47.16%和全国(1371种)的16.34%。其中,雀形目鸟类32科156种,占69.64%;非雀形目鸟类18科68种,占30.36%。留鸟123种,夏候鸟67种,旅鸟25种,冬候鸟8种,迷鸟1种。在本区繁殖的190种鸟类中,东洋界种100种,古北界种67种,广布种23种。从繁殖鸟的区系成分看,东洋界种与古北界种分别为100种和67种,比例为1.5∶1,东洋界种占优势。从生境分析看,鸟类主要分布于森地和灌草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区系 生态分布 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巴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