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膝中牛膝甾酮25位异构体构型的确定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孟大利 李铣 +1 位作者 黄玖洁 汪毅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66-267,271,共3页
目的牛膝 (AchyranthesbidentataBl.)中牛膝甾酮 2 5位异构体的分离、鉴定、构型确定以及肿瘤抑制活性的测定。方法利用硅胶吸附柱色谱和HPLC法进行分离 ,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化合物进行鉴定 ;利用体外实验法测定其活性。结果 2个... 目的牛膝 (AchyranthesbidentataBl.)中牛膝甾酮 2 5位异构体的分离、鉴定、构型确定以及肿瘤抑制活性的测定。方法利用硅胶吸附柱色谱和HPLC法进行分离 ,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化合物进行鉴定 ;利用体外实验法测定其活性。结果 2个非对映异构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2 5 R牛膝甾酮 (2 5 Rinokosterone ,1)和 2 5 S牛膝甾酮 (2 5 Sinokosteone ,2 )。化合物 1具有一定的肿瘤抑制活性。结论 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牛膝中分离得到 ,首次确定了其绝对构型 ,并首次对牛膝甾酮 2个 2 5位异构体进行了1H NMR、13 C NMR数据归属。牛膝中发挥肿瘤抑制作用的成分主要应为皂苷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 牛膝甾酮25位异构体 25-R牛膝甾酮 25-S牛膝甾酮 肿瘤抑制
下载PD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36 CAS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2
作者 冉金丽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8年第1期48-50,共3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36 cas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ing some acupoints selec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fter 10 - 30 sessions of trea... In the present study, 36 cas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ing some acupoints selec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fter 10 - 30 sessions of treatment, 35 cases were cured and the rest one case had improvement, with the effective rate being 10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CUPUNCTURE therapy Pishu(bl 20) and Tianshu(ST 25)
下载PDF
针刺治疗继发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志顺 赵宏 +6 位作者 谢利民 叶永铭 魏成军 孙书臣 张维 刘元石 马晓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61-464,共4页
目的 :寻找治疗继发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的有效方法。方法 :针刺组 30例用深刺大肠俞为主的方法治疗 ;同时设非随机同期对照组 30例 ,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结果 :针刺组治疗 4周后 ,显效率 14 3% ,有效率 75 0... 目的 :寻找治疗继发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的有效方法。方法 :针刺组 30例用深刺大肠俞为主的方法治疗 ;同时设非随机同期对照组 30例 ,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结果 :针刺组治疗 4周后 ,显效率 14 3% ,有效率 75 0 % ,总有效率 89 3% ;对照组显效率 15 4 % ,有效率 30 8% ,总有效率 4 6 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针刺组诱发电位评价 ,N18有效率 91 7% ;病程超过 1年 ,有效率 80 0 %。结论 :针刺大肠俞治疗继发性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疗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继发性 退变性 腰椎管狭窄 间歇性跛行 并发症
下载PDF
电针不同部位单穴对大鼠胃运动双向调节效应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余芝 夏有兵 +2 位作者 卢明香 林静 徐斌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9期701-70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的双向调节效应特征。方法通过在大鼠胃内安置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观察电针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对胃运动异常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的双向调节效应特征。方法通过在大鼠胃内安置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观察电针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对胃运动异常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电针曲池、上巨虚均以促进胃运动为主(P<0.05);而电针天枢均以抑制胃运动为主(P<0.01);电针大肠俞只有在正常及心得安所造成的胃运动兴奋状态下,以抑制胃运动为主(P<0.05);其他状态无明显方向倾向。结论腹部和四肢单穴对胃运动的调节很可能具有定向效应的特征,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并不一定是同一穴位对不同病理状态下内脏器官的双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运动 大鼠 大肠俞 天枢 上巨虚 曲池
下载PDF
深刺大肠俞为主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34
5
作者 娄必丹 黄志刚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51-452,共2页
方法 :将 96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5 6例治疗采用芒针深刺大肠俞为主 ,对照组 4 0例按常规操作针刺大肠俞等穴。结果 :治疗组痊愈 2 1例 ,显效 2 7例 ,有效 6例 ,无效 2例 ;对照组痊愈 7例 ,显效 11例 ,... 方法 :将 96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5 6例治疗采用芒针深刺大肠俞为主 ,对照组 4 0例按常规操作针刺大肠俞等穴。结果 :治疗组痊愈 2 1例 ,显效 2 7例 ,有效 6例 ,无效 2例 ;对照组痊愈 7例 ,显效 11例 ,有效 18例 ,无效 4例。两组比较 ,愈显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性坐骨神经痛 针灸疗法 大肠俞穴 针刺深度
下载PDF
肾俞募穴与肾特异性联系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童晨光 谷世喆 +3 位作者 衣华强 郭长青 项晓人 徐斌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目的 :探求肾与其俞募穴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方法 :应用荧光双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 :“肾俞” 肾组、“京门” 肾组、“肾俞” “京门”组分别在T1 3~L3、T1 2 ~L2 、T1 3~L1 脊神经节内出现双标细胞。结论 :①脊神经节中存在可双... 目的 :探求肾与其俞募穴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方法 :应用荧光双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 :“肾俞” 肾组、“京门” 肾组、“肾俞” “京门”组分别在T1 3~L3、T1 2 ~L2 、T1 3~L1 脊神经节内出现双标细胞。结论 :①脊神经节中存在可双重支配肾和体表的神经元 ,不仅使牵涉痛的机制得到进一步的解释 ,而且揭示了针刺穴位的感觉冲动是通过分支的传入轴突影响到内脏的功能和感觉或对某些脏器的活动产生影响。②为临床应用肾俞募穴治疗肾病提供了形态学理论根据。③进而揭示中医经络学中气街可能的现代生物学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募穴 特异性联系通路 荧光双标法 脊神经节 肾脏 经络学
下载PDF
La_2LaTaO_7材料制备及光催化活性
7
作者 魏媛 陈晓鸽 张红松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2-825,共4页
以La_2O_3和Ta_2O_5为原材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_2La Ta O_7粉体。用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EDS电子能谱分析了粉体的相结构,显微形貌和元素组成。用激光颗粒度仪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分析了粉体的颗粒度及表面积,用可见光照... 以La_2O_3和Ta_2O_5为原材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_2La Ta O_7粉体。用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EDS电子能谱分析了粉体的相结构,显微形貌和元素组成。用激光颗粒度仪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分析了粉体的颗粒度及表面积,用可见光照射下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分析了该粉体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本文成功合成了纯净具有单一氟铝镁钠石结构的La_2La Ta O_7粉体,粉体具有明显的团聚现象,其平均颗粒度约为24μm,比表面积仅为0.463 m^2/g。经过150 min照射后,该粉体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68%,其较低的降解率可能与其较低的比表面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bl3+B25+O7氧化物 粉体 光催化活性
下载PDF
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的fMRI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温玉蓉 周晟 +2 位作者 陈晓飞 贾润慧 董馥闻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626-629,共4页
目的 :应用f MRI技术探讨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脑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 :纳入20名健康志愿者,在MRI扫描间实时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通过电针仪的接通、断开进行组块设计,采集电针刺激任务态f MRI数据,并采用FSL软件分析数据。... 目的 :应用f MRI技术探讨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脑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 :纳入20名健康志愿者,在MRI扫描间实时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通过电针仪的接通、断开进行组块设计,采集电针刺激任务态f MRI数据,并采用FSL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的激活脑区主要有颞叶外侧沟、岛叶、丘脑、缘上回、额叶中央前回;抑制脑区主要集中在额中回、海马旁回、扣带皮层腹节及顶叶皮质。结论: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可激活和抑制大脑多个脑区,并通过神经中枢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可为针灸疗法的中枢调节机制提供可视性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大肠俞(bl25) 委中(bl40) 针刺
下载PDF
基于俞募配穴理论针刺天枢、大肠俞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盼盼 刘智斌 +3 位作者 王斌 曹星 金兰 王楠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期348-351,356,共5页
目的基于俞募配穴理论取天枢、大肠俞治疗功能性腹泻,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所招募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选取双侧天枢、大肠俞,得气后辅以电针治疗;药物组则给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口服;两组的观测指标均... 目的基于俞募配穴理论取天枢、大肠俞治疗功能性腹泻,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所招募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选取双侧天枢、大肠俞,得气后辅以电针治疗;药物组则给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口服;两组的观测指标均为1周自主排便总次数及粪便性状评分(1周平均分),分别以治疗1周、4周、6周、8周后为观测节点。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均能使功能性腹泻患者自主排便次数减少(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6周、8周后,针刺组对患者排便次数的改善仍明显(P<0.01),而药物组对患者排便次数的改善存在反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1周后,两组功能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性状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比较疗效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6周、8周后,针刺组对患者粪便性状的改善仍明显(P<0.01),而药物组对患者粪便性状的改善存在反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及针刺天枢、大肠俞(配合电针)对治疗功能性腹泻疗效均确切,且近期疗效相当;但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的疗效更持久、个体差异性较小、安全系数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泻 天枢 大肠俞 针刺 俞募配穴
下载PDF
大肠俞深刺施以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痛40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艳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13期43-44,共2页
目的研究大肠俞深刺施以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痛的治疗疗效。方法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大肠俞深刺施以电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施以电针的方法,连续治疗20次后,对... 目的研究大肠俞深刺施以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痛的治疗疗效。方法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大肠俞深刺施以电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施以电针的方法,连续治疗20次后,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5%,好转60%,无效5%;对照组痊愈15%,好转60%,无效25%。结论大肠俞深刺施以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痛疗效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股神经痛 大肠俞 电针
下载PDF
Acupuncture at heterotopic acupoints enhances jejunal motility in constipated and diarrheic rats 被引量:12
11
作者 Qing-Guang Qin Xin-Yan Gao +4 位作者 Kun Liu Xiao-Chun Yu Liang Li Hai-Ping Wang Bing Zh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8期18271-18283,共13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at heterotopic acupoints on jejunal motility,particularly in pathological conditions.METHODS:Jejunal motility was assessed using a manometric balloon placed i...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at heterotopic acupoints on jejunal motility,particularly in pathological conditions.METHODS:Jejunal motility was assessed using a manometric balloon placed in the jejunum approximately18-20 cm downstream from the pylorus and filled with approximately 0.1 m L warm water in anesthetized normal rats or rats with diarrhea or constipation.The heterotopic acupoints including LI11(Quchi),ST37(Shangjuxu),BL25(Dachangshu),and the homotopic acupoint ST25(Tianshu),and were stimulated for 60 s by rotating acupuncture needles right and left at a frequency of 2 Hz.To determine the type of afferent fibers mediating the regulation of jejunal motility by manual acupuncture,the ipsilateral sciatic A or C fibers of ST37 were inactivated by local application of the A-fiber selective demyelination agent cobra venom or the C fiber blocker capsaicin.Methoctramine,a selective M2 receptor antagonist,was injected intravenously to identify a specific role for M2 receptors in mediating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jejunal motility.RESULTS:Acupuncture at heterotopic acupoints,such as LI11 and ST37,increased jejunal motility not only in normal rats,but also in rats with constipation or diarrhea.In normal rats,manual acupuncture at LI11 or ST37 enhanced jejunal pressure from 7.34±0.19 cmH2O to 7.93±0.20 cm H2O,an increase of 9.05%±0.82%(P<0.05),and from 6.95±0.14 cm H2O to 8.97±0.22cm H2O,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27.44%±1.96%(P<0.01),respectively.In constipated rats,manual acupuncture at LI11 or ST37 increased intrajejunal pressure from8.17±0.31 cm H2O to 9.86±0.36 cm H2O,an increase of 20.69%±2.10%(P<0.05),and from 8.82±0.28cm H2O to 10.83±0.28 cm H2O,an increase of 22.81%±1.46%(P<0.05),respectively.In rats with diarrhea,MA at LI11 or ST37 increased intrajejunal pressure from 11.95±0.35 cm H2O to 13.96±0.39 cm H2O,an increase of 16.82%±2.35%(P<0.05),and tended to increase intrajejunal pressure(from 12.42±0.38 cm H2O to 13.05±0.38 cm H2O,an increase of 5.07%±1.08%,P>0.05),respectively.In contrast,acupuncture ST25,a homotopic acupoint,decreased not only intrajejunal pressure,but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equency in normal rats and rats with constipation or diarrhea.Following demyelination of Aδfibers,acupuncture at ST37again augmented intrajejunal pressure to 121.48%±3.06%of baseline.Following capsaicin application for24 h,acupuncture at ipsilateral ST37 increased intrajejunal pressure significantly to 106.63%±1.26%of basallevels when compared to measurements prior to capsaicin treatment(P<0.05).Acupuncture at LI11,ST37,or BL25 significantly rescued methoctramine-mediated inhibition of jejunal motility amplitude from 42.83%±1.65%to 53.43%±1.95%of baseline(P<0.05),from45.15%±2.22%to 70.51%±2.34%of baseline(P<0.01),and from 38.03%±2.34%to 70.12%±2.22%of baseline(P<0.01),respectively.CONCLUSION:Acupuncture at heterotopic acupoints increases the amplitude of jejunal motility in rats.C fibers and M2 receptors predominantly and partially mediate the regulation of jejunal motility by acupuncture,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HETEROTOPIC ACUPOINT LI11 ST37 bl25 Je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选穴规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兰 周巍 +3 位作者 黎铭玉 赵娟 肖山峰 刘密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1期1733-1737,共5页
目的:系统收集并整理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采用数据挖掘分析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选穴规律。方法:以"穴位埋线""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 目的:系统收集并整理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采用数据挖掘分析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选穴规律。方法:以"穴位埋线""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9月4日,初步纳入192篇文献,经剔除后纳入48篇文献。结果:选穴频次依次为:天枢、关元、丰隆、三阴交、脾俞。经脉频次依次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特定穴中以交会穴、募穴、俞穴、五输穴、八会穴居多。取穴部位多集中于胸腹部和下肢。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常用穴位为天枢、关元、丰隆、三阴交、脾俞,主要集中在胃经、任脉、膀胱经上,穴位位于胸腹部和下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型 数据挖掘 天枢穴 关元穴 丰隆穴 三阴交穴 脾俞穴
下载PD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UMBAR THREE POINT NEEDLING” IN TREATMENT OF LUMBAR AND BUTTOCK DISEASES
13
作者 王黎 赖新生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Lumbar three point needling”, meaning puncturing Shenshu (BL 23), Dachangshu (BL 25) and Ciliao(BL 32) at the same time, is a commonly used acupunctur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ocrural diseases. Points suppleme... Lumbar three point needling”, meaning puncturing Shenshu (BL 23), Dachangshu (BL 25) and Ciliao(BL 32) at the same time, is a commonly used acupunctur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ocrural diseases. Points supplemented according to symptoms: Weizhong(BL 40) is supplemented for lumbar vertebra hypertrophy spondylitis; Weizhong (BL 40) and Kunlun(BL 60) supplemented for acute lumbar muscle sprain; Zhibian (BL 54), Huantiao (GB 30) and Ahshi points supplemented for nervi cluniam superior inflammation, and Sanyinjiao (SP 6) and Mingmen(GV 4) supplemented for impotence. Gauge 28 2 cun long needles are used. The needles are inserted perpendicularly into Shenshu(BL 23), Dachengshu(BL 25) and Ciliao(BL 32) to a depth of about 1.2~1.5 cun. Other supplementary points are needled and stimulated with routine manipulations, generally the reducing method is used for excess syndrome, and the reinforcing method applied to deficiency syndrome. The author, on the basis of many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 considers that “lumbar three point needling” is fairly effective in treating lumbosacral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 GV SP GB
下载PDF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ombined Warming Needle and Patented Chinese Medicine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玉骐 赖新生 韩丑萍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9年第5期274-277,共4页
目的:评价温针灸天枢、大肠俞为主配合中成药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单盲法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组以温针灸天枢、大肠俞为主,同时配合中成药治疗,对照组仅... 目的:评价温针灸天枢、大肠俞为主配合中成药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单盲法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组以温针灸天枢、大肠俞为主,同时配合中成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相同的中成药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主要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2星期后,治疗组在腹痛程度与频度、腹胀、心烦失眠、焦虑多疑、大便溏而不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P<0.05)。在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并能较快地改善多数主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配穴法 针药并用 温针灸 天枢 大肠俞 肠易激综合征
原文传递
特异腐质霉角质酶-OMP25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15
作者 晏婷婷 刘展志 +1 位作者 李光耀 吴敬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918-4926,共9页
【目的】通过探究特异腐质霉角质酶-OMP25融合蛋白(HiC-OMP25)在不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中的表达情况、底物降解情况、热稳定性及宿主菌细胞膜通透性与细胞表面疏水性,揭示表达HiC-OMP25时不同宿主菌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提高H... 【目的】通过探究特异腐质霉角质酶-OMP25融合蛋白(HiC-OMP25)在不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中的表达情况、底物降解情况、热稳定性及宿主菌细胞膜通透性与细胞表面疏水性,揭示表达HiC-OMP25时不同宿主菌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提高HiC-OMP25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方法】分别在E.coli BL21(DE3)及E.coli C43(DE3)中表达HiC-OMP25,并测定其对对硝基苯丁酸酯(4-nitrophenol butyrate,p NPB)、聚丙烯酸乙酯(polyethyl acrylate,PEA)的降解效果、50℃稳定性;测定表达HiC-OMP25时宿主菌的细胞膜通透性及细胞表面疏水性变化;共表达伴侣蛋白提高HiC-OMP25在E.coli C43(DE3)中的表达量。【结果】HiC-OMP25在E.coli BL21(DE3)与E.coli C43(DE3)中均成功表达并降解pNPB,但前者对PEA的降解效果及50℃稳定性均低于后者。同时,表达HiC-OMP25显著增强了E.coli BL21(DE3)的细胞膜通透性及细胞表面疏水性。HiC-OMP25与巯基氧化酶(Erv1p)、二硫键异构酶(DsbC)在E.coli C43(DE3)中共表达时,其表达量为原始菌株的2.14倍,且对pNPB及PEA均有良好的降解效果。【结论】异源表达时,HiC-OMP25在E.coli C43(DE3)中正确折叠,而在E.coli BL21(DE3)中未完全正确折叠;通过共表达伴侣蛋白提高了HiC-OMP25在E.coli C43(DE3)中的表达量,为以后HiC-OMP25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C-OMP25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Escherichia coli C43(DE3) 细胞膜通透性 细胞表面疏水性 伴侣蛋白
原文传递
同神经节段不同穴位对肠易激综合征效应机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朱文莲 李滢 +5 位作者 杨帅 陈磊 张玲 申松希 张露芬 朱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24-3227,共4页
目的:比较同神经节段关元与大肠俞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的调节效应,探讨腧穴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醋酸灌肠法制备IB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关元组、电针大肠俞组,观察电针后各组大鼠内脏痛敏变化,检测各组大... 目的:比较同神经节段关元与大肠俞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的调节效应,探讨腧穴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醋酸灌肠法制备IB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关元组、电针大肠俞组,观察电针后各组大鼠内脏痛敏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脑肠轴不同靶点神经肽Y(NPY)变化。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大肠俞组、电针关元组大鼠腹部抬起容量阈值明显升高(P<0.05);电针关元组大鼠背部拱起容量阈值明显升高(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关元组大鼠丘脑中NPY含量显著升高(P<0.01),电针大肠俞组大鼠脊髓中NPY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关元与大肠俞穴处于相同的脊髓节段,关元穴作用优于大肠俞穴,其可能机制是关元穴不仅具有局部调节作用,还对脑肠轴紊乱有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同神经节段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痛敏感性 神经肽Y 关元 大肠俞
原文传递
艾灸“大肠俞”对大鼠内脏痛敏及骨髓细胞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符翠萍 刘爱玲 +7 位作者 杨兴霞 邹惟莹 杨蓓 张大雷 陈婷 吴磊 邹挺 陈日新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运用大鼠新生期结直肠扩张(CRD)形成成年内脏痛敏模型,探讨内脏痛敏及艾灸疗效与骨髓细胞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TRPV)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新生SD雄性大鼠自出生8d后进行CRD刺激建立内脏痛敏模型。8周后对模型组和对照... 目的:运用大鼠新生期结直肠扩张(CRD)形成成年内脏痛敏模型,探讨内脏痛敏及艾灸疗效与骨髓细胞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TRPV)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新生SD雄性大鼠自出生8d后进行CRD刺激建立内脏痛敏模型。8周后对模型组和对照组进行"大肠俞"模拟热敏灸,灸前后CRD刺激,记录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及测定痛阈值,结束后90min内取各组大鼠骨髓细胞运用RT-PCR测TRPV 1mRNA表达。结果:①模型组AW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痛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模型组艾灸后的AWR评分明显低于艾灸前(P<0.05,P<0.01),痛阈明显高于艾灸前(P<0.01)。对照组艾灸后40、60、80mmHg的AWR评分明显低于艾灸前(P<0.01),痛阈明显高于艾灸前(P<0.05)。③对照组TRPV 1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0.655±0.400),艾灸对照组TRPV 1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0.551±0.257,P>0.05),艾灸模型组TRPV 1mRNA相对表达量(2.423±2.730)较对照组、艾灸对照组略高(P>0.05),模型组TRPV 1mRNA相对表达量(6.550±2.308)明显高于对照组、艾灸对照组、艾灸模型组(P<0.01)。结论:新生期CRD可形成内脏痛敏,骨髓细胞TRPV 1mRNA表达明显增加。艾灸"大肠俞"明显减轻内脏痛敏,可减少骨髓细胞TRPV 1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痛敏 灸疗 大肠俞TRPV 1 骨髓细胞 结直肠扩张
原文传递
比较电针“大肠俞”“天枢”穴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Cajal间质细胞和辣椒素受体1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凯歌 郭孟玮 +7 位作者 谭莉华 李晓泓 吴艳英 蓝莹 朱文莲 赵雅芳 张露芬 任晓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5-629,636,共6页
目的:比较电针"大肠俞"和"天枢"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基因表达产物c-kit和辣椒素受体1(TRPV1)的影响,探讨电针大肠俞募穴对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和相关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差... 目的:比较电针"大肠俞"和"天枢"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基因表达产物c-kit和辣椒素受体1(TRPV1)的影响,探讨电针大肠俞募穴对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和相关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42只Wistar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9只)、造模组(33只),采用母子分离、幼鼠醋酸灌肠和直结肠扩张法制备IBS大鼠模型,将造模组存活的27只幼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肠俞组、天枢组,每组9只。大肠俞组和天枢组分别取"大肠俞""天枢"穴电针干预20min,疏密波,频率2Hz/100Hz,强度0.1~0.3mA,隔日1次,共治疗5次。模型组用软布套固定20min,不针刺。空白组不予以任何操作。观察干预后各组大鼠大便性状Bristol分级评分;采用腹部回撤反射对大鼠进行内脏敏感性评估,观察出现第1次收缩波的潜伏期和90s内收缩波个数;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ICC特异性标志物c-kit和TRPV1的阳性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ristol评分升高,潜伏期缩短,收缩波个数增多,c-kit和TRPV1阳性表达水平增强(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肠俞组和天枢组大鼠干预后大便Bristol评分下降,潜伏期延长,收缩波个数减少,c-kit和TRPV1阳性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弱(P<0.05,P<0.01);与大肠俞组比较,天枢组TRPV1阳性表达水平减弱(P<0.05)。结论:电针"大肠俞"和"天枢"穴均可改善IBS模型大鼠的腹泻情况,降低大鼠的内脏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结肠c-kit和TRPV1表达有关,电针"天枢"穴对结肠TRPV1表达的调节作用较"大肠俞"穴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电针 俞募穴 大肠俞 天枢 CAJAL间质细胞 辣椒素受体1
原文传递
针刺与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对照观察 被引量:19
19
作者 石志敏 朱叶珊 +1 位作者 王清贤 雷淼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7-609,共3页
目的:比较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与口服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20例。针刺组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采用子午捣臼法,每天1次;西药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每次2粒,每... 目的:比较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与口服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20例。针刺组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采用子午捣臼法,每天1次;西药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时间、腹痛频率、排便形状异常比率、排便通过异常比率、黏液便比率、排便时腹胀或腹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针刺组较西药组降低更显著(总积分:16.70±2.40 vs 15.70±3.01,P<0.0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0%(19/20),优于西药组的70.0%(14/20)(P<0.05)。结论: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可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口服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疗法 天枢 大肠俞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电针大肠俞、上巨虚穴辅助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20
作者 赵莉 李雪青 石志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大肠俞、上巨虚穴配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探寻治疗SAP的有效疗法。方法:将12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以静脉点注乌司他丁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 目的:观察电针大肠俞、上巨虚穴配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探寻治疗SAP的有效疗法。方法:将12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以静脉点注乌司他丁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电针(疏密度,2 Hz/15 Hz)大肠俞、上巨虚穴,每天1次,每次20 min,两组疗程均为2周。记录两组患者排便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3、8、14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淀粉酶水平,以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及中转手术或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例数。结果:观察组排便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在第3、8、14天血清TNF-α、IL-6、淀粉酶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优于对照组的81.7%(49/60,P<0.05);观察组中转手术1例、中转ICU 0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2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大肠俞、上巨虚穴配合乌司他丁治疗SAP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电针 大肠俞 上巨虚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淀粉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