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6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酰胆碱接枝Dacron人工血管移植后血管表面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夏成勇 刘长建 杨能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8期7055-7058,共4页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涤纶人工血管经接枝2-甲基丙稀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2-methacryloyloxyethyl phosphorylcholine,MPC)后,可有效抑制吻合口内膜和平滑肌增生,减少吻合口狭窄程度,增加血流量。目的:通过臭氧活化的方法在Dacron人工血管...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涤纶人工血管经接枝2-甲基丙稀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2-methacryloyloxyethyl phosphorylcholine,MPC)后,可有效抑制吻合口内膜和平滑肌增生,减少吻合口狭窄程度,增加血流量。目的:通过臭氧活化的方法在Dacron人工血管表面接枝MPC,进一步观察接枝后Dacron人工血管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臭氧活化的方法在Dacron人工血管表面接枝MPC,修建成5mm×2mm的椭圆形补片。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阻断其腹主动脉,纵形切开腹主动脉前壁,以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将接枝后的Dacron人工血管作新西兰兔腹主动脉补片移植,对照组移植未接枝Dacron人工血管作对照。于术后1d,1周,2周,4周,进行人工血管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Dacron人工血管表面内膜增生、血细胞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新内膜增生明显减少,由于Dacron人工血管表面的不平整,未能进行新内膜增生厚度的测量。术后第2周,通过Masson染色在对照组人工血管补片表面观察到新内膜的分层,底层多量细胞浸润,浅层细胞浸润不明显;而实验组未见明显分层现象或者也出现了分层,但底层较薄,附着在Dacron人工血管表面而不明显,这现象持续到术后的第4周。证实在Dacron人工血管补片表面接枝MPC,有效抑制了早期补片表面血栓形成,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纤维蛋白原的沉积,使早期的新内膜增生减少,较接枝前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酰胆碱 人工血管 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 生物相容性 材料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冠脉CT血管造影斑块人工智能定量参数与血流储备分数的关系
2
作者 姚庆东 张呈兵 +3 位作者 付军 王鹏 龙斌 刘海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89-2494,共6页
目的 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斑块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与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怀疑冠心病患者共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27~81岁,平均(58.1±11.9)岁,均行CCTA检查。将图像传输至数坤软件并对冠脉血管标记... 目的 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斑块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与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怀疑冠心病患者共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27~81岁,平均(58.1±11.9)岁,均行CCTA检查。将图像传输至数坤软件并对冠脉血管标记、斑块分析、计算相应FFR-CT值。斑块AI参数包括长度、体积、最小管腔面积(MLA)、最狭窄程度(MLD)、脂类体积及占比、纤维脂类体积及占比、纤维体积及占比、钙化体积及占比。FFR-CT≤0.8定义为可能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心肌缺血。评估斑块参数与FFR-CT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冠脉血流储备异常(FFR-CT≤0.8)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效能,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及模型预测准确率。结果 84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痛(39例,占46.4%)与胸闷(27例,占32.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FR-CT与MLA呈正相关(r=0.49,P <0.000 1),与长度、体积、脂类体积、纤维脂类体积、纤维体积及钙化体积呈负相关(r=-0.44、-0.56、-0.40、-0.36、-0.42、-0.40,P <0.05),其中与MLD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60,P <0.000 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长度、体积、MLA、MLD、脂类体积、纤维脂肪体积、纤维体积、钙化体积等参数是FFR-CT≤0.8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经调整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LD是FFR≤0.8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2,95%CI:1.034~1.133,P=0.001),预测模型为logit(P)=0.079X1-4.052,X1为MLD值,预测准确率为85.2%。斑块长度、MLD、脂类体积、纤维体积及钙化体积诊断冠脉血流动力学异常(FFR-CT≤0.8)的AUC分别为0.796、0.886、0.711、0.754、0.698,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47.83%、73.91%、73.90%、52.17%、60.87%与92.11%、73.68%、60.53%、84.21%、89.47%,5种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906,灵敏度与特异度为73.91%、71.05%。结论 冠脉斑块AI参数与FFR-CT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MLD是FFR-CT≤0.8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血管造影 斑块定量分析 血流储备分数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血管外科教学的应用与挑战
3
作者 刘一人 谷涌泉 郭连瑞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7期189-191,195,共4页
人工智能目前作为新兴科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在医学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同样影响着医学教育领域,顺应时代的发展,这项技术将给医学教育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血管外科作为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治疗方式多以介入... 人工智能目前作为新兴科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在医学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同样影响着医学教育领域,顺应时代的发展,这项技术将给医学教育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血管外科作为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治疗方式多以介入手术为主。血管外科的介入手术往往需要借助射线完成,射线对医生身体有多种损害,尤其对未婚未孕的医学生而言,需要做好射线防护,这样就限制了医学生上台参与手术的机会,不利于医学生的培养。医学生的培养是和临床实践分不开的,尤其是外科医生的培养,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传统的教学实践不能满足血管外科介入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避免学生的射线暴露,而又能让学生参与手术,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得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在血管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血管外科 介入手术 教学
下载PDF
即穿型人工血管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4
作者 刘城 温玉 +2 位作者 杨雪 林泽洪 张振华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 研究即穿型人工血管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从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资阳市人民医院接受人工血管内瘘手术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流出道静脉直径>4mm分为即穿型人工血管组(n=41),流出道静脉直径3~4 mm分... 目的 研究即穿型人工血管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从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资阳市人民医院接受人工血管内瘘手术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流出道静脉直径>4mm分为即穿型人工血管组(n=41),流出道静脉直径3~4 mm分为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人工血管组(n=42),分别选用即穿型人工血管、ePTFE人工血管进行造瘘手术。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为期18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手术后通畅率,治疗效果,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后生存率。结果 即穿型人工血管组与e PTFE人工血管组手术后6、12、18个月初级通畅率(t=1.437、0.609、0.595,P=0.231、0.435、0.441)及次级通畅率(t=2.108、0.149、0.310,P=0.147、0.699、0.578)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即穿型人工血管组首次穿刺时间、手术后透析导管移除时间均短于ePTFE人工血管组(t=78.386、21.491,均P<0.001);2组手术后透析血流量及人工血管使用率对比均不明显(t/χ^(2)=0.214、0.988,P=0.831、0.320)。即穿型人工血管组手术后肿胀、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ePTFE人工血管组(χ^(2)=24.418、7.540,P<0.001、0.006)。2组手术后6、12、18个月患者生存率对比均不明显(χ^(2)=1.037、0.239、0.183,P=0.309、0.625、0.668)。结论 即穿型人工血管应用于血管通路中可实现早期穿刺,通畅率高,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即穿型人工血管 应用效果 并发症 生存率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心血管外科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姜宁 王涛 +1 位作者 林琰超 徐培国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7期170-175,共6页
随着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热潮,AI在辅助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中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AI和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的一系列辅助系统,包括疾病预测、风险分级、诊断和治疗方案规划等,为提高临床诊疗效... 随着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热潮,AI在辅助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中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AI和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的一系列辅助系统,包括疾病预测、风险分级、诊断和治疗方案规划等,为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和准确性、降低错漏失误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以及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首先总结分析了心血管外科与AI关注的共同点,随后列举了AI在血管外科手术和心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实例,并深入分析其异同以及各种应用之间的系统关系,最后探讨了AI技术在心血管外科疾病领域的指导意义和研究进展,旨在为新一代AI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案规划软件的开发以及在心血管外科临床实践中的落地转化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人工智能 ChatGPT 疾病诊疗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触发技术与传统团注追踪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刘杰 原典 +1 位作者 张怡存 高剑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I)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对血管峰值增强时间预测的准确性,并将其与传统的团注追踪技术进行比较。方法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将204名连续患者连续分为两组进行CCTA扫描:以固定的5秒触发后延迟(PTD)为特...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I)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对血管峰值增强时间预测的准确性,并将其与传统的团注追踪技术进行比较。方法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将204名连续患者连续分为两组进行CCTA扫描:以固定的5秒触发后延迟(PTD)为特点的传统团注追踪技术组(A组);以患者特异性PTD为特点的AI触发技术组(B组)。所有扫描参数(管电压100kV结合CARE Dose 4D的智能管电流调节技术)和对比剂注射方案(320mgI/mL;0.7mL/kg)在各组之间保持一致。一位医师评估了客观图像质量,而两位医师使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主观图像质量。通过双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之间的客观图像质量,同时用卡方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均有102名患者(A组平均年龄50±10岁;B组平均年龄51±9岁),具有可比较的基线特征。两位医师都对B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进行了评分(P<0.001)。B组所有冠状动脉血管平均血管增强显着增高(P均<0.05)。结论与传统团注追踪技术相比,AI触发技术可以实现可靠的扫描时间,优化血管强化峰值,获得更好的CCTA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内瘘围手术期管理及功能不良预防的证据总结
7
作者 张静 姜利 +4 位作者 马骏 朱妍 鄢建军 张仲华 王李胜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9期47-51,共5页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内瘘围手术期管理及功能不良预防相关证据,为科学制定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内瘘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院...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内瘘围手术期管理及功能不良预防相关证据,为科学制定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内瘘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院际指南网、美国国立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医学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新西兰指南协作网、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官网、美国肾脏病基金网、国际肾脏病协会网站、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有关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内瘘围手术期管理及功能不良预防的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随机对照研究,经过文献纳入、评价、证据提取及汇总,形成证据总结。结果本研究纳入文献9篇,包括指南4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2篇、证据总结1篇、临床决策1篇,从4个方面总结出21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为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内瘘护理方案提供了循证依据,在今后临床应用中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判断,合理参考证据,让患者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内瘘 围手术期 功能不良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下载PDF
人工智能冠脉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及其冠脉病变程度诊断中的一致性分析
8
作者 李展展 张永强 +2 位作者 杜娟 阮成伟 张通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26-528,共3页
目的分析人工智能(AI)冠脉CT血管成像(CCTA)应用于冠心病及其冠脉病变程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3年12月期间的疑似冠心病患者70例,对所有患者均予以CCTA扫描,并将图像上述至工作站,由AI影像辅助诊断平台进行分析,同... 目的分析人工智能(AI)冠脉CT血管成像(CCTA)应用于冠心病及其冠脉病变程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3年12月期间的疑似冠心病患者70例,对所有患者均予以CCTA扫描,并将图像上述至工作站,由AI影像辅助诊断平台进行分析,同时邀请放射科诊断医师手动对图像进行分析,评估不同方法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并利用Kapaa检验分析AI诊断与冠脉造影。放射科诊断医师在CAD-RADS分级方面的一致性。结果7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阳性(管腔狭窄程度≥50%)40例,阴性(管腔狭窄程度<50%)30例。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AI诊断的灵敏度为92.50%,特异度为90.00%,准确度91.43%,其诊断结果与放射科医师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RADS分级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AI诊断与放射科医师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0.945,P<0.05),AI诊断与冠脉造影的一致性良好(Kappa=0.963,P<0.05)。结论AI辅助CCTA在冠心病及其冠脉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且CAD-RADS分级与放射科诊断医师具有良好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心病 冠脉CT血管成像 诊断效能 冠脉病变程度 一致性
下载PDF
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护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9
作者 张帆 杨雪 +1 位作者 李敏 张如渊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4期2566-2571,共6页
目的:编制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护理知信行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预调查后形成初始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440名血液净化护士进行调查,采用Cronbach′s α系数、重测信度、内容效度... 目的:编制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护理知信行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预调查后形成初始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440名血液净化护士进行调查,采用Cronbach′s α系数、重测信度、内容效度等对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护理知信行问卷由知识、信念、行为3个维度及36个条目构成。总问卷及知识、态度、行为维度的内容效度分别为0.925,0.909,0.922,0.929,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47,0.983,0.887和0.858,重测信度为0.968。结论:本研究编制的问卷具有良好信效度,可作为评价护士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知信行现状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 知信行 护理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勇 武汉忠 +2 位作者 常燕翔 朱华 夏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台市人民医院在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台市人民医院在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头颈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所有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CTA检查的检出情况、诊断效能,包括阳性例数检出情况、病灶大小(病灶>5mm、3~5mm、<3mm)检出情况。结果68例研究对象经金标准检查,其中阳性53例,阴性15例,经CTA检查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08)。5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金标准检查出61个病灶;经CTA检查颅内动脉瘤病灶大小(病灶>5 mm、3~5 mm)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分别为0.651、0.666,P<0.05);人工智能辅助头颈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0.00%、92.45%、89.71%,且对>5mm、3~5mm的病灶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较<3mm病灶更高(均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中,人工智能辅助头颈CTA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病灶>5mm、3~5mm患者的诊断效能较高,因此,临床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时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头颈CTA的检查结果及其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筛查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人工智能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诊断 准确性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自动分析技术的视网膜血管形态参数测量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绪晗 董力 +6 位作者 邵蕾 凌赛广 董洲 牛莹 张瑞恒 周文达 魏文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视网膜血管形态学参数进行全自动定量测量,分析我国北方50岁以上人群视网膜血管参数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50岁以上无眼底病的患者1842例,对纳入的...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视网膜血管形态学参数进行全自动定量测量,分析我国北方50岁以上人群视网膜血管参数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50岁以上无眼底病的患者1842例,对纳入的受试者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抽血和眼科检查;收集各受试者任意一眼以视盘为中心的彩色眼底照片,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网络ResNet101-Unet构建血管分割模型,进行全自动视网膜血管参数定量测量,主要测量指标包括视网膜血管分支夹角、血管分形维数、血管平均管径和血管平均弯曲度。比较不同性别间各视网膜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轴长度等眼部因素和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因素是否是各视网膜血管参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模型对于血管分割和视盘分割的准确度均高于0.95。1842例受试者血管分支夹角为(51.023±11.623)°;血管分形维数为1.573(1.542,1.592);血管平均管径为64.124(60.814,69.053)μm;血管平均弯曲度为(0.001062±0.000165)°。男性血管分支夹角大于女性,血管平均管径和血管平均弯曲度小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身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较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血管平均管径增大1.142μm(B=1.142,P=0.029,95%CI:0.116~2.167);血管平均弯曲度与高血压(B=3.053×10^(-5),P=0.002,95%CI:1.167×10^(-5)~4.934×10^(-5))和饮酒量(B=1.036×10^(-5),P=0.014,95%CI:0.211×10^(-5)~1.860×10^(-5))呈正相关,与高脂血症呈负相关(B=-2.422×10^(-5),P=0.015,95%CI:-4.382×10^(-5)~-0.462×10^(-5))。眼部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眼轴长度每增加1 mm,血管分形维数减小0.004(B=-0.004,P<0.001,95%CI:-0.006~-0.002),血管平均管径减小0.266μm(B=-0.266,P=0.037,95%CI:-0.516~-0.016),血管平均弯曲度减小-2.45×10^(-5)°(B=-2.45×10^(-5),P<0.001,95%CI:-0.313×10^(-5)~-0.177×10^(-5))。BCVA每增加1.0,血管分支夹角增大3.992°(B=3.992,P=0.004,95%CI:1.283~6.702),血管分形维数增大0.090(B=0.090,P<0.001,95%CI:0.078~0.102),血管平均管径减小14.813μm(B=-14.813,P<0.001,95%CI:-16.474~-13.153)。结论成功构建视网膜血管分割模型。视网膜血管参数与性别、年龄、系统性疾病和眼部因素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眼底照相 形态学参数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蚕丝基小口径人工血管研究进展
12
作者 曾姚 吕金凤 +2 位作者 王介平 刘彬 周婵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心血管疾病居全球死亡率首位,其中冠状动脉和周边堵塞性血管疾病威胁巨大。为了降低该疾病对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术(搭桥)是较为普遍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和材料存在长期通畅率低、易形成血栓和难以在体... 心血管疾病居全球死亡率首位,其中冠状动脉和周边堵塞性血管疾病威胁巨大。为了降低该疾病对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术(搭桥)是较为普遍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和材料存在长期通畅率低、易形成血栓和难以在体内促进血管内皮化等问题。桑蚕丝因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可控的生物降解性而被广泛用于小口径人工血管。本文综述了蚕丝基小口径人工血管在动物体内的应用,总结了以蚕丝基为材料制备小口径血管的优势,分析了存在的缺陷和改进方向,以期为蚕丝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丝素蛋白 血管疾病 小口径人工血管 抗血栓 内皮化
下载PDF
MRI与CT评价上腔静脉切除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游永春 程巍 +1 位作者 李万江 李真林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返院复查的患者42例,均施行MRI检查(MRI组)和上腔静脉CT血管成像(CTA... 目的探讨MRI在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返院复查的患者42例,均施行MRI检查(MRI组)和上腔静脉CT血管成像(CTA组)。对MRI血管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以CTA图像为参照标准,测量人工血管的血管长度,人工血管端口、中部和尾端的血管直径宽度,采用Bland-Altman图对两种扫描方法的测量值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共置换人工血管52根。MRI组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稍低于CTA组[(4.53±0.50)分vs(4.94±0.24)分,χ^(2)=13.14,P=0.002];Bland-Altman图所得MRI和CT两种方法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与CTA相比,MRI无辐射、无需对比剂就能获得良好的人工血管成像,对人工血管是否通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切除 人工血管 通畅度 体层摄影血管成像 磁共振扫描技术
下载PDF
人工真皮治疗创伤创面疗效评估及真皮血管化影响因素
14
作者 苏畅 张家盛 +1 位作者 詹晓欢 高峻青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886-890,共5页
目的评估人工真皮治疗创伤创面临床疗效及探析人工真皮血管化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佛山市中医院修复重建外科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创伤致全层皮肤缺损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估人工真皮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估人工真皮治疗创伤创面临床疗效及探析人工真皮血管化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佛山市中医院修复重建外科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创伤致全层皮肤缺损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估人工真皮治疗的临床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人工真皮血管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30例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有效率100%,人工真皮血管化时间平均为(14.36±2.40)d。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工真皮血管化时间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吸烟、糖尿病及术前Bates-Jensen伤口评估工具(BWAT)得分(P<0.05)。结论人工真皮治疗创伤创面疗效明确,年龄、吸烟、糖尿病及术前BWAT得分是人工真皮血管化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临床工作中,留意高龄患者,劝解患者戒烟、控制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不同患者实施针对性措施以促进人工真皮修复患者创面快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 疗效 血管化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15
作者 吴鑫 侯磊 许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0,共6页
近年来,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临床上对再生血管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大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小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由于血栓形成、内膜增生、炎症反应和顺应性差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使... 近年来,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临床上对再生血管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大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小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由于血栓形成、内膜增生、炎症反应和顺应性差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使其移植后远期通畅率低,距离临床应用尚有一段距离。其中,快速内皮化、抑制血栓形成及与自体血管相匹配的顺应性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简述制备小口径人工血管常用材料及技术的特点,重点讨论提高人工血管生物相容性和顺应性的策略,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人工血管 生物相容性 内皮化 顺应性
下载PDF
美国心脏协会指南解读系列——《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科学声明》解读
16
作者 周伊恒 杨梓钰 +4 位作者 吕垚 刘力滴 沈灿 廖晓阳 贾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353-4357,共5页
人工智能(AI)是改善卫生保健服务的新兴技术。在全球政府机构和学术部门的共同推进下,大量研究论证AI可以改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但其发展和应用仍存在一些限制,尚未在广泛范围内服务临床。基于此,美国心脏协会(AHA)于2024-0... 人工智能(AI)是改善卫生保健服务的新兴技术。在全球政府机构和学术部门的共同推进下,大量研究论证AI可以改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但其发展和应用仍存在一些限制,尚未在广泛范围内服务临床。基于此,美国心脏协会(AHA)于2024-04-02在Circulation发表了《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科学声明》(以下简称声明)。该声明综述了AI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分类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AI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解决方案,并且构建了未来AI在心血管领域应用的框架。本文旨在对该声明进行解读,为我国AI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建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血管疾病 科学声明 解读 美国心脏协会
下载PDF
多孔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制备及功能化改性研究的进展
17
作者 徐溶 王豪杰 +4 位作者 耿梦想 孟凯 王卉 张克勤 赵荟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9-765,共7页
背景:中、大口径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主要依赖进口;小口径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易形成血栓和内膜增生,存在远期通畅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目的:梳理并总结聚四氟乙烯在人工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小... 背景:中、大口径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主要依赖进口;小口径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易形成血栓和内膜增生,存在远期通畅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目的:梳理并总结聚四氟乙烯在人工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小口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功能化改性及提高其远期通畅率提供参考。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CNKI、Web of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SpringerLink、Science Direct和IOP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文检索词为“多孔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电纺,医学应用和功能化改性”,英文检索关键词为“ePTFE,Porous polytetrafluoroethylene,vascular graft,electrospinning,medical application,functional modification”,检索国内外有关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制备及其改性的相关文献。结论与结论:多孔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制备和功能性改性仍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从近几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来看,多孔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制备主要采用快速热拉伸法,但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型方法;其次,通过分析和总结不同的功能化改性方法发现,多孔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得到改善,但小口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功能化改性仍需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多孔聚四氟乙烯 孔隙 电纺 制备 医学应用 功能化改性 综述
下载PDF
聚氨酯涤纶复合人工血管顺应性研究
18
作者 李崇崇 刘丽 王涵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应用环境对聚氨酯涤纶复合人工血管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测试中的频率和压力模拟人工血管不同应用环境,对3种不同直径的聚氨酯涤纶复合人工血管在恒定压力不同频率,以及恒定频率不同压力下的顺应性进行测试,使用t检... 目的分析不同应用环境对聚氨酯涤纶复合人工血管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测试中的频率和压力模拟人工血管不同应用环境,对3种不同直径的聚氨酯涤纶复合人工血管在恒定压力不同频率,以及恒定频率不同压力下的顺应性进行测试,使用t检验分析测试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中使用的3种直径的聚氨酯涤纶复合人工血管,在恒定压力不同频率的测试中,顺应性测试值均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P<0.05);在恒定频率不同压力的测试中,顺应性测试值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P<0.05)。结论聚氨酯涤纶复合人工血管的顺应性结果明显受到应用环境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呈规律性变化。在人工血管的生产、质控以及临床使用中应充分考虑预期使用部位的特性,以提高临床使用过程中人工血管与人体的适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涤纶复合人工血管 顺应性 应用环境 压力 频率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心脑血管疾病管理中的应用与前景:美国心脏学会使用人工智能改善心脏疾病结局科学声明解读
19
作者 孟令涉 王春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1-631,共11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致死和致残病因之一。尽管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出现为应对这些问题提供了新途径。美国心脏学会2024年发布的科学声明从影像分析、心电图判读、...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致死和致残病因之一。尽管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出现为应对这些问题提供了新途径。美国心脏学会2024年发布的科学声明从影像分析、心电图判读、床旁监护、可穿戴设备、基因组学及电子健康记录等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临床中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本文对该指南进行介绍,并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脑血管病领域中应用的优势,为我国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血管疾病 血管
下载PDF
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临床效果观察
20
作者 温穗溱 潘玉金 +2 位作者 许元文 李影花 王饶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超声... 目的评价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血透套管针,抽吸血栓及采用改良方法推注尿激酶。统计并发症情况及人工血管再通率。结果22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使用血透套管针抽取部分血栓并顺利推注尿激酶,术后均能扪及震颤及搏动,4例溶栓失败,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溶栓成功率84.62%(22/26)。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发生急性闭塞时,在超声引导下使用透析套管针行尿激酶溶栓,并采用改良的尿激酶推注方法,人工血管复通率较高,减少了尿激酶用量,且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透套管针 尿激酶溶栓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动静脉内瘘闭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