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古/中元古代界线和相关地质问题讨论 被引量:55
1
作者 赵太平 邓小芹 +3 位作者 胡国辉 周艳艳 彭澎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95-1508,共14页
从18到16亿年,全球构造格局、古地理环境及生物演化发生重要变革。就全球地质演化历史而言,结晶基底的形成标志着古元古代的结束,而稳定盖层的发育标志着中元古代的开始。在国际地层年表上,古元古代末期(18-16亿年)被称之为"固结纪"... 从18到16亿年,全球构造格局、古地理环境及生物演化发生重要变革。就全球地质演化历史而言,结晶基底的形成标志着古元古代的结束,而稳定盖层的发育标志着中元古代的开始。在国际地层年表上,古元古代末期(18-16亿年)被称之为"固结纪",古/中元古代的界线被划定在16亿年。在华北克拉通,一般认为"吕梁运动"是结晶基底最终形成的标志性构造-热事件,此后发育以长城系为代表的地台型沉积盖层。长期以来,我国地质界一直以长城系的沉积代表中元古代的开始,并将古/中元古代的界限置于18亿年,与国际地层年表相差2亿年,以至于在中外文献中对中国18-16亿年间的地质记录的表述方式混乱。究其原因,主要有:1华北克拉通基底的形成或最终克拉通化是以"吕梁运动"的结束为标志,结晶基底最晚期的变质年龄不晚于18亿年;2长城系的底界年龄(18亿年)一直缺乏可靠的数据,目前对华北克拉通范围内稳定盖层发育的起始时间及代表性沉积记录,尚无统一的认识;3对华北克拉通由基底形成到盖层的演化及构造体制转折的动力学过程等见解不一,也缺少精细的年代学制约。本文综述了华北克拉通尤其是南部地区18-16亿年岩浆-沉积记录的研究进展,就古/中元古代界线及相关地层对比和划分方案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作者认为:1华北克拉通18-16亿年的火山-沉积记录在其南部地区最广泛、最完整。其中,熊耳群火山岩系(18-17.5亿年),包括底部发育的河湖相砂岩-泥岩沉积——大古石组,早于蓟县剖面的长城群,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后最早的盖层沉积。2华北克拉通古/中元古代的分界年龄目前有2种选择:一是18亿年,即熊耳群火山岩系底部大古石组的起始沉积年龄;二是16亿年,将蓟县剖面长城系的高于庄组划归蓟县系,长城系的大红峪组及以下地层归为古元古代,18-16亿年的火山-沉积岩系均归为古元古代末期的固结纪。3华北克拉通18-16亿年的地质记录包括早期的熊耳群和晚期的长城群火山-沉积岩系,以及多期次的基性岩墙、斜长岩杂岩体、A-型花岗岩(包括环斑花岗岩)等的发育。目前对它们的成因和产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存有诸多争议,精确构建该时期岩浆-沉积作用的时序,并与全球典型克拉通进行对比,进而解析华北克拉通由结晶基底形成到稳定盖层发育阶段的构造体制转折和动力学过程,为重新厘定古/中元古代界线和相关地层划分方案提供依据。这些是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古/中元古代界限 中元古代地层划分方案 长城系 熊耳群 高于庄组 大红峪组 大古石组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北缘大洪山地区打鼓石群与神农架地区神农架群的对比: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怀坤 田辉 +6 位作者 周红英 张健 刘欢 耿建珍 叶丽娟 相振群 瞿乐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6-201,共16页
出露于扬子克拉通北缘大洪山地区的打鼓石群一直被认为是一套中元古代沉积地层,其上被花山群不整合覆盖。但是由于缺少可靠的年龄依据,打鼓石群与同属扬子克拉通北缘的神农架群以及其他相关地层的对比关系一直存有争议。本文作者利用高... 出露于扬子克拉通北缘大洪山地区的打鼓石群一直被认为是一套中元古代沉积地层,其上被花山群不整合覆盖。但是由于缺少可靠的年龄依据,打鼓石群与同属扬子克拉通北缘的神农架群以及其他相关地层的对比关系一直存有争议。本文作者利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离子探针质谱仪(SHRIMP)测定了打鼓石群中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并利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测定了打鼓石群凝灰岩和基本同时代的神农架地区神农架群上亚群凝灰岩的锆石Lu-Hf同位素。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测得了打鼓石群罗汉岭组凝灰岩年龄(1 225±19)Ma和(1 239±23)Ma;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显示打鼓石群罗汉岭组凝灰岩与神农架群上亚群野马河组凝灰岩具有相似的Lu-Hf同位素特征:^(176) Hf/^(177) Hf初始值介于0.282 172~0.282 397,ε_(Hf)(t)值为4.9~12.0,T_(DM)~C=1 150~1 943Ma。结合现有区域地质资料,我们认为打鼓石群与神农架群上亚群属于同时期沉积物,形成于超级地幔柱主导的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鼓石群 神农架群 凝灰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LU-HF同位素 扬子克拉通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部古元古界熊耳群大古石组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3
作者 徐勇航 赵太平 +1 位作者 张玉修 陈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6-326,I0001,共12页
华北克拉通南部熊耳—中条拗拉谷中广泛发育的古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大古石组及马家河组,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 华北克拉通南部熊耳—中条拗拉谷中广泛发育的古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大古石组及马家河组,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本文从沉积学角度,探讨熊耳群火山岩的形成环境及其构造背景。底部大古石组碎屑岩主要由一套砂砾岩、砂岩和泥质岩组成。其岩相学特征表明大古石组自下而上的沉积相为河流相—湖泊相—河流相。自下而上对比大古石组剖面中碎屑岩的地球化学数据(Sr、Ga、V)及相应比值(Sr/Ba、Th/U、Zr/Rb),认为大古石组碎屑岩以陆相沉积(河流相和湖泊相)为主,但中后期伴有海侵作用。通过对其泥质岩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大古石组碎屑岩主要来源于花岗质成分,但混有一定量的基性物质;源岩以太古宙地层为主,可能有古元古代地层的加入,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风化作用,并快速堆积形成的。大古石组碎屑岩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代表了古元古代末华北克拉通伸展—裂解事件的开始;熊耳群火山岩则是在被动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发育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古元古代 熊耳群 大古石组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构造背景
下载PDF
湖北大洪山打鼓石群沉积时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浩 徐大良 +2 位作者 魏运许 邓新 彭练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5-725,共11页
出露于扬子北缘大洪山地区的打鼓石群是扬子地区保留比较完整的中元古代地层,其上被青白口系花山群不整合覆盖。通常认为其与神农架群时代相当,但缺乏物源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证据。首次报导了打鼓石群底部太阳寺组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 出露于扬子北缘大洪山地区的打鼓石群是扬子地区保留比较完整的中元古代地层,其上被青白口系花山群不整合覆盖。通常认为其与神农架群时代相当,但缺乏物源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证据。首次报导了打鼓石群底部太阳寺组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年结果显示,该砂岩中碎屑锆石最古老的年龄为3.1~3.2Ga,最年轻年龄为1124Ma,并在2.65Ga和2.75Ga出现统计峰值,且年龄组成与崆岭杂岩区和杨坡杂岩区的多期岩浆活动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而鄂西地区神农架群沉积于1.1~1.4Ga,主要统计峰值年龄为1.6Ga、2~2.1Ga、2.7~2.8Ga。因此,打鼓石群沉积时间晚于神农架群,两者非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洪山 打鼓石群 碎屑锆石 神农架群 崆岭杂岩 杨坡杂岩
下载PDF
湖北京山中元古界打鼓石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熊兴武 陈忆元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89-495,共7页
本文运用变质岩的构造分析方法和地层中保存的原生沉积构造及次生变形构造,采用剖面观察与地质填图相结合,对湖北京山打鼓石群的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了研究。认为打鼓石群下部为近岸水下冲积扇沉积,中、上部为滨浅... 本文运用变质岩的构造分析方法和地层中保存的原生沉积构造及次生变形构造,采用剖面观察与地质填图相结合,对湖北京山打鼓石群的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了研究。认为打鼓石群下部为近岸水下冲积扇沉积,中、上部为滨浅海碳酸盐及碎屑泥质沉积,与神农架群的沉积特征完全相同,两者同为扬子地台北缘中元古代裂陷槽边缘滨浅海沉积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代 打鼓石群 沉积特征 古地理
下载PDF
Stratigraphy and Zircon Provenance of a Late Paleoproterozoic Terrestrial Sequence underlying the Xiong'er Volcanics in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Craton
6
作者 SUN Fengbo ZHENG Deshun +1 位作者 ZUO Pengfei LIU Weiq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502-1515,共14页
The late Paleoproterozoic Dagushi Formation comprises a fluvial-lacustrine succession and represents the initial fill of the Xiong'er Basin in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Craton.Employing integrated outcrop surveys a... The late Paleoproterozoic Dagushi Formation comprises a fluvial-lacustrine succession and represents the initial fill of the Xiong'er Basin in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Craton.Employing integrated outcrop surveys and detrital zircon UPb-Hf dating,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rovenance and depositional setting of the Dagushi Formation.Five major depositional facies,including braided channel,distributary channel,subaqueous stream/mouth bar,pro-delta and shallow lake,were identified,based on lithofacies and associations.They were interpreted as representing a braided river deltalacustrine system.The ages of the last metamorphic event of the basement,covering volcanics and the youngest zircon together constrain a depositional age of ca.1.79 Ga for the Dagushi Formation.Zircon age distributions reveal a provenance change from ca.2.7–2.5 Ga rocks in the lower part,to ca.2.3–1.9 Ga sources in the middle-upper part of the Dagushi Formation.Considering the vertical sedimentology,this provenance change could be induced by the rising water-level caused by a tectonic subsidence.The ca.2.7–2.5 Ga zircons are suggested to be locally sourced from the late Neoarchean–Paleoproterozoic metamorphic basement.The northeast Zhongtiao Mts area(current co-ordinates)is supposed to have appeared as a paleo-uplift and served as a source area for the Paleoproterozoic grains.The Dagushi Formation records an early‘underfilled'stage of the Xiong'er R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Paleoproterozoic dagushi Formation SEDIMENTOLOGY zircon geochronology PROVENANCE Xiong'er Rift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序列厘定
7
作者 田辉 李怀坤 《华北地质》 2022年第1期69-78,91,共11页
扬子克拉通中元古代地层主要分布于克拉通北缘和西缘,随着火山岩夹层(主要指过去不易识别的斑脱岩化凝灰岩)的识别和年代学测试技术的发展,陆续报道了大批新的可靠的地层年龄数据,扬子克拉通的中元古代地层层序划分和对比方案得以不断... 扬子克拉通中元古代地层主要分布于克拉通北缘和西缘,随着火山岩夹层(主要指过去不易识别的斑脱岩化凝灰岩)的识别和年代学测试技术的发展,陆续报道了大批新的可靠的地层年龄数据,扬子克拉通的中元古代地层层序划分和对比方案得以不断修正和厘定。已有大量资料表明,江南造山带一线原定中元古代的梵净山群、四堡群等实际属于新元古代;扬子北缘原中元古代火地垭群、三花石群等也应划归新元古代;扬子西缘大红山群、苴林群分别划归中元古代早期和晚期,西缘大红山群、河口群和东川群下部可对比,昆阳群、会理群、苴林群和北缘神农架群上亚群、马槽园群可大致对比。扬子西缘登相营群和峨边群沉积时代仍存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之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 中元古代 大红山群 东川群 昆阳群 神农架群 打鼓石群
下载PDF
湖北大洪山地区中、晚元古代若干古地磁结果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国柱 刘育燕 《湖北地质》 1992年第1期79-85,共7页
湖北大洪山地区中、晚元古代(1350~650Ma)35个岩石样品经热退磁、SCT超导磁力仪测量,获得若干古地磁结果。其中,中元古界打鼓石群古地磁极位置为:λ28.4°(N),11.5°(E);上元古界花山群为:λ39.6°(N),358.8°(E);震... 湖北大洪山地区中、晚元古代(1350~650Ma)35个岩石样品经热退磁、SCT超导磁力仪测量,获得若干古地磁结果。其中,中元古界打鼓石群古地磁极位置为:λ28.4°(N),11.5°(E);上元古界花山群为:λ39.6°(N),358.8°(E);震旦系莲沱组为:λ48.3°(N),13.1°(E),并计算了它们的古纬度。结果表明,它们的古地极关系密切,呈有规律移动。古纬度在17°N~3.5°S之间,处于低纬度地区。在蓟县纪雾迷山—洪水庄时期,蓟县地区与大洪山地区相距4500km以上。从那时起到现在,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间至少相对运动了36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极位置 古纬度 打鼓石群 花山群 莲沱组
下载PDF
河南济源地区中元古界熊耳群大古石组下段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韩菲 郑德顺 +1 位作者 王昕 魏丹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55,共11页
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大古石组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变质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层碎屑岩沉积盖层,对应于中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初始裂解阶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野外剖面实测的基础上,结合岩性岩相分析、镜下薄片观察、岩石粒度参数... 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大古石组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变质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层碎屑岩沉积盖层,对应于中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初始裂解阶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野外剖面实测的基础上,结合岩性岩相分析、镜下薄片观察、岩石粒度参数分析等方法对大古石组下段沉积环境及演化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大古石组下段为一套砂岩-砂泥互层-泥岩夹粉砂岩的陆源碎屑沉积,垂向上呈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多呈两段式,反映出河流相的典型沉积特征;岩性岩相分析显示砂岩结构和成分成熟度较低,显示出近源堆积的特点;大古石组下段主要形成于裂谷初期的曲流河环境,以河床、堤岸和河漫亚相为主,同时发育了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天然堤沉积和河漫滩沉积微相。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大古石组下段沉积特征是对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早期伸展裂解过程的响应,大古石组底部曲流河相向顶部湖泊相的发育特征,揭示了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持续强化的裂解过程。该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早期伸展裂解过程提供依据和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界 熊耳群 大古石组 沉积相 济源地区 华北南缘
下载PDF
豫西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大古石组物源示踪及其构造意义
10
作者 魏丹峰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5期112-118,251,共8页
华北南缘中元古界熊耳群大古石组为华北克拉通形成后的第一套陆源碎屑岩层,对了解熊耳裂谷盆地早期的沉积环境与熊耳群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济源大古石组典型剖面进行详细实测和采样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和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豫... 华北南缘中元古界熊耳群大古石组为华北克拉通形成后的第一套陆源碎屑岩层,对了解熊耳裂谷盆地早期的沉积环境与熊耳群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济源大古石组典型剖面进行详细实测和采样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和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豫西济源中元古界大古石组进行沉积环境、物源特征及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大古石组为一套由粗碎屑砂岩和泥质碎屑岩组成的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的淡水沉积层;沉积物离物源较近,具有短距离搬运、快速堆积的特点;物源以长英质为主,岩性为花岗岩类并伴有长英质火山岩成分的参与。通过分析大古石组沉积环境演化及物源示踪,可为研究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克拉通伸展—裂解事件及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裂解事件响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古石组 沉积学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物源示踪
下载PDF
湖北省大洪山重砂金刚石异常源的启示
11
作者 杨道政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年第3期335-338,共4页
金刚石异常区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大巴山—大洪山台缘凹陷东段的大洪山—仙人岭复背斜。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砾岩成分、结构和产状,分析地质物化探综合异常,认为本区重砂金刚石源除花山群砾岩外,打鼓石群、打鼓石群与花山群界... 金刚石异常区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大巴山—大洪山台缘凹陷东段的大洪山—仙人岭复背斜。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砾岩成分、结构和产状,分析地质物化探综合异常,认为本区重砂金刚石源除花山群砾岩外,打鼓石群、打鼓石群与花山群界面及其它地质体中存在着其它金刚石源。并认为京山县葫芦塔硅质砾岩有可能是变化了的沉积火山岩类。指出榔头寨—洪山寺及厂河—罗汉岭两地是值得深入工作的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异常 扬子地台 打鼓石群 花山群 靶区
下载PDF
扬子北缘大洪山地区中元古代打鼓石群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孔令耀 毛新武 +5 位作者 陈超 邓乾忠 张汉金 杨青雄 李琳静 李启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501,共17页
扬子陆块出露了较多前南华纪地层和岩浆岩,碎屑沉积岩中保存的碎屑锆石对限定地层沉积时代、示踪沉积物源和反演早期大陆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扬子北缘大洪山地区中元古代打鼓石群碎屑锆石年代学的研究,结果显示李家咀组最年轻... 扬子陆块出露了较多前南华纪地层和岩浆岩,碎屑沉积岩中保存的碎屑锆石对限定地层沉积时代、示踪沉积物源和反演早期大陆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扬子北缘大洪山地区中元古代打鼓石群碎屑锆石年代学的研究,结果显示李家咀组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1 250±64Ma,主要峰值为2 078Ma、2 437Ma、2 659Ma和3 084Ma附近;罗汉岭组最年轻锆石年龄为1 077±51Ma,主要峰值为1 126Ma、2 044Ma、2 458Ma和2 635Ma附近.根据结果认为:李家咀组的沉积时代在1 250±64Ma与1 126Ma之间,罗汉岭组沉积时代晚于1 077±51Ma,可以确定打鼓石群的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另外,通过对打鼓石群、神农架群、会理群和东川群的碎屑锆石统计频谱特征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扬子陆块不同地区出露的中元古代地层,具有明显不同的锆石年谱特征,反映了各地层单元的物源差异很大,在中元古时期应分属不同的地块,经历了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才逐渐拼合成统一的扬子陆块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 中元古界 打鼓石群 碎屑锆石 年代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