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er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cation Significance of Biotite-Rutile in the Gabbro Intrusions in the Yinmin Iron-Copper District, Yunnan
1
作者 SUN Zijian FANG Weixuan +2 位作者 Lu Jia GUO Yuqian SONG Lih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224-226,共3页
1 Introduction After the Dongchuan Orogenic movement(Hudsonian Orogeny,ca.1800 Ma±),the tectonic basement layer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on the Yangtze massif could have been formed.And then tectonic-magmatic emp... 1 Introduction After the Dongchuan Orogenic movement(Hudsonian Orogeny,ca.1800 Ma±),the tectonic basement layer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on the Yangtze massif could have been formed.And then tectonic-magmatic empla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Yunnan Miner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cation Significance of Biotite-Rutile in the Gabbro Intrusions in the Yinmin iron-copper District IOCG rock
下载PDF
Metamorphic P-T conditions and ages of garnet-biotite schists in the Dahongshan Group from the southwestern Yangtze Block
2
作者 Jun-xiao Ma Guang-shu Yang +5 位作者 Yong-feng Yan Xiao-Fei Xu Yun-hua Ren Hui Zhao Xiao-jun Zheng Yuan Qin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07-718,共12页
The Dahongshan Group,situated at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represents a geological unit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high-grade metamorphism in the region.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garnet-biotite s... The Dahongshan Group,situated at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represents a geological unit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high-grade metamorphism in the region.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garnet-biotite schist from the Laochanghe Formation of the Dahongshan Group,employ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hat includes petrological analysis,phase equilibrium modeling,and zircon U-Pb dating.The schist is mainly composed of garnet,biotite,plagioclase,quartz,rutile,and ilmenite.Phase equilibrium modeling revealed the peak metamorphic conditions of 8-9 kbar and 635-675°C.By further integrating the prograde metamorphic profile of garnet and geothermobarometric results,a clockwise P-T metamorphic evolution path is constructed,which includes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uring the prograde stage.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and zircon Ti thermometry constrains the post-peak metamorphic age of 831.2±7.2 Ma.Integrated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results,it is revealed that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experienced a large-scale regional metamorphism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890-750 Ma),which is related to the collisional orogenic process.Thi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late-stage assembly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or with local compression and subduction processes during the breakup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estern Yangtze Block dahongshan Group Phase equilibrium modeling Zircon U-Pb dating Neoproterozoic metamorphism
下载PDF
扬子板块西南缘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来自撮科元古宙变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Hf-O同位素的制约
3
作者 高嘉敏 谢士稳 +3 位作者 刘倩 王舫 陶鹏 龙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320,共17页
扬子板块的太古宙-古元古代基底出露十分有限,制约了对扬子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认识。本次研究对扬子板块西南缘撮科地区的大红山群和昆阳群变沉积岩开展了碎屑锆石原位U-Pb年龄、Hf-O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研究。测年结果显示,大红山群谐... 扬子板块的太古宙-古元古代基底出露十分有限,制约了对扬子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认识。本次研究对扬子板块西南缘撮科地区的大红山群和昆阳群变沉积岩开展了碎屑锆石原位U-Pb年龄、Hf-O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研究。测年结果显示,大红山群谐和锆石年龄分布于3092~1786Ma之间,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1786Ma,限定大红山群最大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昆阳群谐和锆石年龄分布于2874~1031Ma之间,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1031Ma,表明昆阳群最大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晚期。除少量较年轻锆石(<1.75Ga)外,昆阳群和大红山群具有相似的年龄分布特征,两个主要的年龄峰为2.0~1.85Ga和2.4~2.2Ga。尽管古元古代碎屑锆石的年龄峰与撮科地区已报道的古元古代岩浆活动期次一致,但仅有少部分碎屑锆石的Hf-O同位素特征与撮科古元古代岩浆岩相似,大多数碎屑锆石Hf-O同位素组成与加拿大Rae克拉通古元古代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相似,暗示古元古代碎屑物质可能仅少部分来自撮科地区已识别的古元古代岩浆岩,而大部分可能来自与Rae克拉通发育的古元古岩浆岩相似的源区。大红山群和昆阳群中1.9~1.03Ga的碎屑锆石可能来自扬子西南缘发育的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晚期岩浆岩。结合前人的资料,我们认为我国撮科和越南北部的Phan Si Pan带经历了与加拿大Rae克拉通相似的古元古代演化过程,支持2.4~2.3Ga扬子西南缘卷入Arrowsmith造山事件,并与Rae克拉通一起参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西南缘 撮科地区 哥伦比亚超大陆 大红山群和昆阳群 碎屑锆石
下载PDF
The Type and Evolution of Ne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Basin in the Dahongshan Region,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An Insight from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ashan Group 被引量:3
4
作者 DENG Qi WANG Jian +3 位作者 CUI Xiaozhuang WANG Zhengjiang SHI Meifeng MA L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917-1918,共2页
Objective The Huashan group(composed of the lower Hongshansi Formation and the upper Liufangzui Formation)is an important Neoproterozoic stratigraphic unit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Previous doc... Objective The Huashan group(composed of the lower Hongshansi Formation and the upper Liufangzui Formation)is an important Neoproterozoic stratigraphic unit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Previous documents have focused on the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spects of the Ne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basin in the Dahongshan region.Howe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Type and Evolution of Ne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Basin in the dahongshan Region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下载PDF
Metallogenic Age and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s of the Dahongshan Fe-Cu Deposit,Yunnan Province:Insights from Molybdenite Re-Os Dating and H-O-S-Pb Isotopes
5
作者 YE Zifeng YANG Guangshu +2 位作者 YU Wenxiu CHEN Aibing JIA Fuj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698-1718,共21页
The Dahongshan Fe-Cu(-Au)deposit is a superlarge deposit in the Kangdian metallogenic belt,southwestern China,comprising approximately 458 Mt of Fe ores(40%Fe)and 1.35 Mt Cu.Two main types of Fe-Cu(-Au)mineralization ... The Dahongshan Fe-Cu(-Au)deposit is a superlarge deposit in the Kangdian metallogenic belt,southwestern China,comprising approximately 458 Mt of Fe ores(40%Fe)and 1.35 Mt Cu.Two main types of Fe-Cu(-Au)mineralization are present in the Dahongshan deposit:(1)early submarine volcanic exhalation and sedimentary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zed by strata-bound fine-grained magnetite and banded Fe-Cu sulfide(pyrite and chalcopyrite)hosted in the Na-rich metavolcanic rocks;(2)late hydrothermal(-vein)type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zed by Fe-Cu sulfide veins in the hosted strata or massive coarse-grained magnetite orebodies controlled by faults.While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primarily on the early submarine volcanic and sedimentary mineralization of the deposit,data related to late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is lacking.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metallogenic age and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 of the late hydrothermal(-vein)type mineralization,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Os dating of molybdenite from the late hydrothermal vein Fe-Cu orebody and H,O,S,and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hydrothermal quartz-sulfide veins.The primary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the metallogenic age and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 of the hydrothermal type orebody.Results show that the molybdenite separated from quartz-sulfide veins has a Re-Os isochron age of 831±11 Ma,indicating that the Dahongshan Fe-Cu deposit experienced hydrothermal superimposed mineralization in Neoproterozoic.The molybdenite has a Re concentration of 99.7-382.4 ppm,indicating that the Re of the hydrothermal vein ores were primarily derived from the mantle.The δ^(34)S values of sulfides from the hydrothermal ores are 2‰-8‰ showing multi-peak tower distribution,suggesting that S in the ore-forming period was primarily derived from magma and partially from calcareous sedimentary rock.Furthermore,the abundance of radioactive Pb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ore-bearing strata to layered and hydrothermal vein ores,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later hydrothermal transformation.The composition of H and O isotopes within the hydrothermal quartz indicates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is a mixture of magmatic water and a small quantity of water.These results further indicate that the late hydrothermal orebodies were formed by the Neoproterozoic magmatic hydrothermal event,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breakup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Mantle derived 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 extracted ore-forming materials from the metavolcanic rocks of Dahongshan Group and formed the hydrothermal(-vein)type Fe-Cu orebodies by filling and metasomat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le isotopes Re-Os dating ore-forming material dahongshan Fe-Cu deposit Kangdian region
下载PDF
提高大红山铜矿铜回收率及降低介耗的研究
6
作者 肖庆飞 王国彬 +6 位作者 金赛珍 骆忠 田厚源 周强 刘向阳 朱有军 龚学东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针对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铜矿一选厂浮选给矿产品中合格粒级含量过低、过磨粒级含量较高、铜选别回收率较低等问题,在研究选厂给矿性质的基础上,基于球径半理论公式推导了该段磨矿作业中钢球的最佳配比,并将该方案分别在实验室和现... 针对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铜矿一选厂浮选给矿产品中合格粒级含量过低、过磨粒级含量较高、铜选别回收率较低等问题,在研究选厂给矿性质的基础上,基于球径半理论公式推导了该段磨矿作业中钢球的最佳配比,并将该方案分别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验证。对于推导出的一段球磨机初装方案m(Φ70 mm)︰m(Φ50 mm)︰m(Φ40 mm)︰m(Φ30 mm)=15︰25︰35︰25,在实验室试验和工业试验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提高-0.020+0.010 mm可选粒级及-0.074+0.018 mm易选粒级的含量,有效减少了过粉碎现象,降低了介质消耗,提高了铜精矿回收率,实现了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山铜矿 回收率 磨矿 钢球 介耗
下载PDF
基于VMD-HHT的井下预裂爆破振动效应分析
7
作者 李祥龙 余林 +2 位作者 黄原明 陈浩 赵艳伟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1-510,共10页
云南玉溪大红山铜矿现有采矿方法为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采用大爆破工艺,由于一次爆破的药量过大导致对保留岩体的损伤较大,影响采场的稳定性。为解决此问题,按照多打孔少装药的原则,在距保留岩体一定距离处布置一排较为密集的炮孔,并减... 云南玉溪大红山铜矿现有采矿方法为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采用大爆破工艺,由于一次爆破的药量过大导致对保留岩体的损伤较大,影响采场的稳定性。为解决此问题,按照多打孔少装药的原则,在距保留岩体一定距离处布置一排较为密集的炮孔,并减小单孔装药量,在主爆区起爆之前先起爆该排炮孔,形成一条具有一定宽度的缝隙,以减弱对保留岩体的损伤。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黄变换(VMDHHT)方法对现场实测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预裂爆破振动信号的瞬时能量分布区间主要集中在0~0.5 s内,频率分布的区间主要集中在40 Hz以内;采用3个测点的合速度进行减振率计算,得到3个测点减振率分别为21.0%、30.1%和38.5%,有效减小了爆破振动对保留岩体的损伤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裂爆破 爆破振动 VMD-HHT 减振率 能量分布 大红山铜矿
下载PDF
大红山铁矿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岩移发展规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玮 杨天鸿 +1 位作者 侯俊旭 马凯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8,共7页
地下开采产生的地表移动会影响邻近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以大红山铁矿露天—地下联合开采为例,采用微震、地表开裂观测等多种方法进行岩移监测和数据分析,探究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岩体移动与地表开裂规律。首先,对历史监测数据进行了整... 地下开采产生的地表移动会影响邻近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以大红山铁矿露天—地下联合开采为例,采用微震、地表开裂观测等多种方法进行岩移监测和数据分析,探究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岩体移动与地表开裂规律。首先,对历史监测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包括地表塌陷和裂缝的发育情况。其次,针对地下开采过程中的围岩变形特点,开展微震数据分析,获取了岩体损伤破坏信息。同时,结合矿山地质资料,统计数据得出了陷落角的变化范围。结果表明:大红山铁矿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岩体移动发展阶段可划分为:冒落及地表贯通的岩移阶段、陷落区充分发展的岩移阶段、F2断层影响的陷落角非对称发育阶段、废石充填与深部开采下的岩移阶段。西北部陷落角发育范围为75°~81°、东南部陷落角发育范围为65°~82°。研究可为类似地质及工程条件矿山岩移发展规律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山铁矿 露天—地下联合开采 岩体移动 陷落角
下载PDF
滇西南大红山群变火山-沉积岩地球化学属性、年代格架及其构造意义
9
作者 姜杭云 刘福来 +2 位作者 王舫 王慧宁 李同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3-426,共34页
云南新平地区大红山群出露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主要由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组成。大红山群的岩石成因、年代格架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地质学家们全面认识和理解扬子西南缘<~1.75 Ga的构造演化历史。... 云南新平地区大红山群出露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主要由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组成。大红山群的岩石成因、年代格架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地质学家们全面认识和理解扬子西南缘<~1.75 Ga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以大红山群底部老厂河组变沉积岩及其内部变火山岩夹层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定年等综合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变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大陆上地壳沉积物成分接近,原岩为成熟度较高的泥岩/页岩,未经历沉积再循环,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变火山岩原岩化学成分相当于钙碱性过铝质A型流纹岩,形成于造山后的大陆裂谷拉张环境。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老厂河组变沉积岩的碎屑锆石记录了2.3~2.2 Ga和1.9~1.75 Ga两个主年龄峰以及2.7~2.6 Ga次年龄峰。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大红山群物源主要来源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太古宙-古元古代基底岩石。变火山岩样品的岩浆锆石核部记录了1713~1711 Ma的年龄,应代表老厂河组原岩的形成时代,锆石的变质增生边限定峰期变质时代为约843 Ma。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大红山群普遍经历了849~837 Ma的新元古代变质事件。综上所述,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大红山群完好记录了与Columb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非造山岩浆活动,新元古代变质事件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和聚合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西南缘 大红山群 变火山-沉积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湖北中—新元古代洋板块地质及其对扬子克拉通形成过程的启示
10
作者 陈超 刘勇 +1 位作者 苑金玲 孔令耀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11,共3页
洋板块地质学是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编撰专家组倡导的地质新理论(Ding Xiaozhong et al.,2020;李廷栋等,2019),其以俯冲增生杂岩带、蛇绿岩带等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洋壳在洋中脊形成至海沟俯冲消亡的复杂洋陆转换过程(李廷栋等,2019)... 洋板块地质学是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编撰专家组倡导的地质新理论(Ding Xiaozhong et al.,2020;李廷栋等,2019),其以俯冲增生杂岩带、蛇绿岩带等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洋壳在洋中脊形成至海沟俯冲消亡的复杂洋陆转换过程(李廷栋等,2019)。近年研究发现,湖北省发育中—新元古代庙湾蛇绿混杂岩、大洪山俯冲增生杂岩、吕王—高桥蛇绿混杂岩(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板块地质 中—新元古代 扬子克拉通 蛇绿混杂岩 俯冲增生杂岩
下载PDF
滇中扬子西南缘戛洒地区大红山岩群高压榴闪岩的发现及厘定
11
作者 黄亮 黄钊 +6 位作者 孙载波 曾文涛 何云龙 吕卫 杨旭山 刘福来 何兆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8-1829,共12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滇中新平县戛洒的浅部熔岩铁矿地区原划分的大红山岩群红山组内部,新发现了一套变质强烈的变质岩。岩相学研究表明,该变质岩为榴闪岩类,退变质作用强烈,仅保留有部分俯冲-折返的矿物学记录,未见岩石早期变质及峰期...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滇中新平县戛洒的浅部熔岩铁矿地区原划分的大红山岩群红山组内部,新发现了一套变质强烈的变质岩。岩相学研究表明,该变质岩为榴闪岩类,退变质作用强烈,仅保留有部分俯冲-折返的矿物学记录,未见岩石早期变质及峰期变质阶段的矿物组合,且矿物世代具顺时针变质轨迹特征。据电子探针测试结果,通过GBP(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平均温压计法,其记录的最大变质压力达1.52 GPa;角闪石单矿物温压计法获得角闪石记录的最大变质压力为0.66 GPa,表明榴闪岩为高压变质级。结合大红山岩群的成岩时代、变质时代、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认为大红山岩群成岩于Columbia超大陆裂解期,是古元古代晚期洋盆的岩石组分;主期变质作用形成于Rodinia超大陆拼合-裂解过程的俯冲-折返作用;大红山岩群可能是一套不完整的蛇绿混杂岩,代表了古元古代晚期洋盆的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山岩群 榴闪岩 高压 顺时针变质 戛洒地区 滇中
下载PDF
激电中梯测量在大红山金多金属矿区的找矿应用
12
作者 藏瑞秋 王昆 王见荥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4期544-551,共8页
为查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大红山金多金属矿区地球物理特征以及区域成矿地质条件,采用激电中梯法在研究区内开展了1∶10000激电中梯测量和1∶5000激电剖面测量,共查明激电异常2处(JD1、JD2)。结合矿区内地质资料,分析2处激电异常区域... 为查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大红山金多金属矿区地球物理特征以及区域成矿地质条件,采用激电中梯法在研究区内开展了1∶10000激电中梯测量和1∶5000激电剖面测量,共查明激电异常2处(JD1、JD2)。结合矿区内地质资料,分析2处激电异常区域和激电中梯剖面图,得出该多金属矿区内金属硫化物矿体是造成高极化率异常的主要原因,高极化率异常是下一阶段找矿工作的关键线索。相关工作为今后该区域以及相邻区域寻找类似矿床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山金多金属矿区 激电中梯测量 激电异常 额济纳旗
下载PDF
大红山矿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李杰 《有色金属设计》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安全生产是企业实现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是获得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安全管理的根和魂,文章以“履行主体责任”为标尺,阐述了大红山矿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意义,探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具体做法... 安全生产是企业实现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是获得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安全管理的根和魂,文章以“履行主体责任”为标尺,阐述了大红山矿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意义,探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具体做法,为企业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山矿 安全生产 企业安全
下载PDF
云南大红山铁铜矿CSAMT法深部勘探技术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邱林 王绪本 +3 位作者 李军 柳康伟 吴兴 刘晓葳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11-1016,共6页
为了探测大红山铁铜矿区深部构造特征与电性结构特征,并克服大红山铁铜矿埋藏深度大、矿区地形复杂、干扰较大等问题,提出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在大红山铁铜矿区开展深部勘探技术试验。对勘探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说明所... 为了探测大红山铁铜矿区深部构造特征与电性结构特征,并克服大红山铁铜矿埋藏深度大、矿区地形复杂、干扰较大等问题,提出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在大红山铁铜矿区开展深部勘探技术试验。对勘探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说明所选方法的有效性;结合大红山铁铜矿矿区CSAMT勘探数据,分析了实际应用效果;同时,将CSAMT法勘探试验结果对比地质成果资料,进一步证明了CSAMT法在大红山铁铜矿深部勘探技术试验中的有效性与正确性。表明CSAMT法深部勘探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MT 铁铜矿 正演模拟 深部构造 电性结构 大红山
下载PDF
云南大红山铁铜矿重磁解释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林 李军 +2 位作者 吴兴 柳康伟 刘晓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451,共8页
大红山铁铜矿产于早元古界大红山群红山组、曼岗河组古海相火山岩中。为了详细研究该矿的重磁特征,在矿区布设一条重磁精测剖面,结合物性测试与模型进行重磁正演建模。结果显示:岩矿石磁倾角主要集中在30°附近,与当地的正常倾角吻... 大红山铁铜矿产于早元古界大红山群红山组、曼岗河组古海相火山岩中。为了详细研究该矿的重磁特征,在矿区布设一条重磁精测剖面,结合物性测试与模型进行重磁正演建模。结果显示:岩矿石磁倾角主要集中在30°附近,与当地的正常倾角吻合,表明基性岩体受后期位移改造不明显;铁矿与红山组表现出高重力高磁异常特征,铜矿与曼岗河组表现出较低的重力与磁异常特征;正演模拟显示铁铜矿应该为重磁同源体,但在地面的响应特征不尽相同。高磁高重的异常响应特征主体应为红山组与其内部的铜铁矿、铁矿,次为曼岗河组与其内部的铜铁矿、铁矿;而铜矿由于埋深较大等原因,重磁响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异常 正演建模 大红山铁铜矿 云南
下载PDF
扬子板块北缘花山群沉积时代及其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制约 被引量:19
16
作者 田辉 李怀坤 +5 位作者 周红英 张健 张阔 耿建珍 相振群 瞿乐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87-2408,共22页
出露于扬子板块北缘大洪山地区的花山群自下而上由一套以砾岩为主的粗碎屑沉积和一套以砂质板岩为主的细碎屑沉积组成,伴随有拉斑玄武质岩浆活动。花山群整体变质程度不高,形成构造环境复杂,对其构造属性及其与区内所谓的花山"蛇... 出露于扬子板块北缘大洪山地区的花山群自下而上由一套以砾岩为主的粗碎屑沉积和一套以砂质板岩为主的细碎屑沉积组成,伴随有拉斑玄武质岩浆活动。花山群整体变质程度不高,形成构造环境复杂,对其构造属性及其与区内所谓的花山"蛇绿混杂岩"的时空关系一直存有争议,它们对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在扬子板块北缘的汇聚-裂解响应具有重要的制约意义。笔者在花山群六房咀组下部细砂岩中采集玄武质熔结凝灰岩夹层样品1件,碎屑岩样品2件,在上覆地层南华系莲沱组采集碎屑岩样品1件;对玄武质熔结凝灰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碎屑岩样品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玄武质熔结凝灰岩锆石U-Pb年龄814.7±7.3 Ma;花山群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存在三个明显的峰值:~900 Ma、~2050Ma和~2650 Ma,最显著峰值为~2650 Ma,上覆莲沱组碎屑岩年龄谱的三个峰值为:~900 Ma、~2050 Ma和~2500 Ma,最显著峰值为~2050Ma,三件碎屑岩样品均与扬子板块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统计峰值一致。花山群的碎屑源区可能包括下伏中元古代打鼓石群、太古宙鱼洞子杂岩以及崆岭杂岩。结合前人年代学研究资料和区域构造成果分析,花山群沉积时代应为820~815Ma,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与花山"蛇绿混杂岩"不是同期同构造背景的产物;花山"蛇绿混杂岩"与花山群沉积建造依次反映了扬子板块北缘由挤压构造背景向伸展构造背景的转换过程。花山群中的碎屑沉积物与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属于裂解背景下形成的同时代沉积-火山建造;结合前人在扬子板块周缘发现的大量约820 Ma酸性—基性岩浆活动记录以及同时代(820~800 Ma)的沉积地层,推测花山群形成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之下,与超级地幔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板块 大洪山 花山群 RODINIA超大陆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红山群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研究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杨红 刘平华 +3 位作者 孟恩 王舫 肖玲玲 刘超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21-3033,共13页
扬子地块西缘近年报道了大量古元古代晚期的地层和侵入岩体,这些地层和岩体的构造环境多数被认为与大陆裂谷相关,而位于扬子西缘的~1.7Ga大红山群一直缺少相关的地球化学证据。本研究对大红山群两种变质基性岩——石榴(斜长)角闪岩(... 扬子地块西缘近年报道了大量古元古代晚期的地层和侵入岩体,这些地层和岩体的构造环境多数被认为与大陆裂谷相关,而位于扬子西缘的~1.7Ga大红山群一直缺少相关的地球化学证据。本研究对大红山群两种变质基性岩——石榴(斜长)角闪岩(A组)和绿帘斜长角闪岩(B组)的主微量元素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并对其构造环境进行了判别。A、B两组变质基性岩基本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主量元素SiO2含量集中于46%~50%,MgO含量较低(5%~6%),但A组FeOT(平均14.28%)远高于B组FeO^T(平均3.26%),可能与A组后期发生铁矿化作用有关;两组角闪岩的REE配分模式较一致:A组(La/Yb)N=1.52~4.67和B组(La/Yb)N=1.34~4.50,显示LREE轻微富集,Eu异常、Ce异常均不明显:Eu/Eu^*=0.82~1.24,Ce/Ce^*=0.93~1.05,两组样品稀土元素特征均具有类似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的特征;二者的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也基本一致:相容元素Cr、Co、Ni含量变化较大,不相容元素相对富集,Nb、Ta、Ti负异常不明显,Zr、Hf轻微负异常,其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区别于岛弧玄武岩和OIB,而与E-MORB较一致。大红山群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可与东川群的基性侵入岩进行类比。A、B两组变质基性岩的原岩为拉斑玄武岩,通过不活动元素构造判别图解推断其构造属性为与富集地幔有关的大陆裂谷环境。变质基性岩中未受陆壳混染样品(Nb/La≈1)的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富集地幔,结合前人已发表的相关εNd(t)推测大红山群变质基性岩的岩浆源区为不均匀的岩石圈地幔。同样,据扬子西缘相关火山岩的εNd(t)、εHf(t)值推测,扬子西缘1.8~1.5Ga变质火成岩的岩浆源区可能为不均匀的岩石圈地幔。本研究为扬子西缘1.8~1.5Ga大陆裂谷环境的构造岩浆活动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证据,大红山群与其同时代火成岩及地层的存在,共同表明了扬子西缘曾在古-中元古代发生了一系列与大陆裂解有关的构造岩浆事件,这期事件是哥伦比亚大陆裂解在扬子西缘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基性岩 地球化学 大陆裂谷 大红山群 扬子地块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红山群老厂河组变质火山岩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6
18
作者 杨红 刘福来 +2 位作者 杜利林 刘平华 王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994-3014,共21页
大红山群是扬子地台西缘相对较老的地层单元,普遍经历了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其中部的曼岗河组、红山组已获得古元古代晚期~1.68Ga的成岩年龄,其底部的老厂河组却未有相关年龄的报道。大红山群的变质时代目前也无精确的年龄... 大红山群是扬子地台西缘相对较老的地层单元,普遍经历了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其中部的曼岗河组、红山组已获得古元古代晚期~1.68Ga的成岩年龄,其底部的老厂河组却未有相关年龄的报道。大红山群的变质时代目前也无精确的年龄结果。本文以老厂河组厚层变质沉积岩中的薄层变质火山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LA-ICP-MS方法对变质火山岩锆石进行原位U-Pb同位素定年及相关的微量、稀土元素测试,获得变质火山岩的原岩年龄和变质年龄:(1)老厂河组变质中酸性岩和变质基性岩中岩浆锆石微区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711±4Ma和1686±4Ma,限定老厂河组的形成年龄范围为1711~1686Ma;(2)变质基性岩(石榴斜长角闪岩)中变质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849±12Ma。本文结果表明,大红山群的形成时代可提早至1711±4Ma,又一次证明了扬子地台西缘古老结晶基底的存在;大红山群在~850Ma经历了一期新元古代变质事件,这期变质可能是与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岩浆事件有关的区域变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定年 老厂河组 大红山群 扬子地块
下载PDF
应变解除法原理及其在大红山铁矿地应力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枫 饶秋华 +2 位作者 徐纪成 马春德 李万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5-550,共6页
将应变解除法应用于云南大红山铁矿的原岩地应力测量中,通过测量4个不同中段6个测点的地应力,获得大红山矿区三维地应力的如下变化规律:矿区最大、最小主应力均大致呈线性变化,矿区的最大主应力为47 MPa,方位角介于南偏西16-到52-之间,... 将应变解除法应用于云南大红山铁矿的原岩地应力测量中,通过测量4个不同中段6个测点的地应力,获得大红山矿区三维地应力的如下变化规律:矿区最大、最小主应力均大致呈线性变化,矿区的最大主应力为47 MPa,方位角介于南偏西16-到52-之间,平均倾向为南34-西,近似呈南北方向,平均倾角约16-,最小倾角仅2.88-,说明该区域的地应力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且最大主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每个测点的最大剪应力均为τx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解除法 地应力 大红山铁矿
下载PDF
变异函数在云南大红山铁矿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黎应书 秦德先 +2 位作者 蔡燕 叶家冕 杨学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5,共4页
变异函数是地质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工具, 它能够较好地研究一个矿床的区域化变量的基本特征, 特别是能够通过变量的随机性来反映变量的结构性。本文在对变异函数的原理的价绍和对大红山铁矿地质特征的研究后, 计算了大红山铁矿床的... 变异函数是地质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工具, 它能够较好地研究一个矿床的区域化变量的基本特征, 特别是能够通过变量的随机性来反映变量的结构性。本文在对变异函数的原理的价绍和对大红山铁矿地质特征的研究后, 计算了大红山铁矿床的变异函数, 并且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变异函数 铁矿 云南大红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