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HPLC-UV-ESI-MS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quantitation of ten bioactive compounds in Dahuang Fuzi Tang 被引量:4
1
作者 GUO Hui LI Huan +3 位作者 LIU Xiao CAI Hao WU Li CAI Bao-Cha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952-960,共9页
AIM: To develop 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 and ultraviolet(UV) detector method for the acid-alkalin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en... AIM: To develop 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 and ultraviolet(UV) detector method for the acid-alkalin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en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patible medicinal plant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ponents in Dahuang Fuzi Tang(DFT). METHOD: Th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a Hypersil BDS C18 analytical column by gradient elution with acetonitrile and formate buffer(containing 0.15% formic acid, V/V) at 25 °C with a flow rate of 1.0 mL ·min–1 and UV detection at 280 nm. Four of the ten compounds in DFT were identified and their MS fragments were elucidated by HPLC-ESI-MS,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six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HPLC-UV. RESULTS: All calibration curves showed good linear regression(r2 ≥ 0.9990).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and limits of quantification were 0.021–0.155 μg·mL –1 and 0.076–0.520 μg·mL –1, respectively. Overall precision RSD(intra-day and inter-day) were less than 2.96%, and the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98.35%–101.45%, with RSD ranging from 1.54% to 3.01% for the analytes. CONCLUSION: The developed method can be appli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provide analytical evidence on the chemical basis and combinational principles of D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huang fuzi tang HPLC-UV-ESI-MS Simultaneous analysis
原文传递
SD大鼠寒积里实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嬛 吴丽 +4 位作者 李杰 郭辉 刘晓 蔡皓 蔡宝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0-292,共3页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建立SD大鼠寒积里实证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先冰水后高岭土灌胃方法制作寒积里实证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变化,进行模型动物的排便和尾部温度测量实验,检测模型动物的肠神经递质、胃...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建立SD大鼠寒积里实证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先冰水后高岭土灌胃方法制作寒积里实证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变化,进行模型动物的排便和尾部温度测量实验,检测模型动物的肠神经递质、胃肠激素、cAMP和cGMP等客观指标。结果造模后,模型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表现为:披毛蓬松、好聚集饲养笼一端、大便干燥,摄食量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的6 h排便粒数明显减少,尾部温度明显降低,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分泌紊乱,cAMP/cGMP降低,经大黄附子汤治疗后,上述症状和指标改善。结论应用先冰水后高岭土灌胃方法能复制出稳定的SD大鼠寒积里实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积里实 SD大鼠 模型 建立 大黄附子汤 评价
下载PDF
大黄附子汤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22及IL-1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威 黄庆仪 蒙宇华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2(I L-22)和白细胞介素-13(I L-13)水平变化情况,探讨大黄附子汤防治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按就诊顺序以1∶1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2(I L-22)和白细胞介素-13(I L-13)水平变化情况,探讨大黄附子汤防治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按就诊顺序以1∶1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大黄附子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ELI SA法检测入院0、7、14天时患者血清I L-22及I L-13水平;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I L-22及I L-13表达。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对照组为60.00%;病死率治疗组为5.00%,对照组为20.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血清I L-22及I L-13水平呈上升趋势,治疗后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I L-22及I L-13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黄附子汤可通过下调患者血清I L-22和I L-13等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白细胞介素-22 白细胞介素-13 大黄附子汤
下载PDF
附子大黄细辛汤联合清化汤治疗牙周炎疗效观察及对疼痛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峰 陈虎 曾静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9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附子大黄细辛汤联合清化汤治疗牙周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牙周炎患者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予以附子大黄细辛汤治疗,实验组予以附子大黄细辛汤联合清化汤治疗,对比2组疗效及患... 目的:探讨附子大黄细辛汤联合清化汤治疗牙周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牙周炎患者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予以附子大黄细辛汤治疗,实验组予以附子大黄细辛汤联合清化汤治疗,对比2组疗效及患者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牙周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牙周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下降(P<0.05),组间对比,实验组积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牙周炎患者牙龈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牙周袋探诊深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牙周炎患者SBI、牙齿松动度评分均降低,牙周袋探诊深度缩小,且实验组牙周炎患者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牙周炎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牙周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下降,2组比较,实验组牙周炎患者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大黄细辛汤联合清化汤治疗牙周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牙周状况,进而降低疼痛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中医 附子大黄细辛汤 清化汤 疼痛评分
下载PDF
大黄附子汤治疗脓毒症伴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洁如 来志超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附子汤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脓毒症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附子汤治疗。比较2组急性生理... 目的:观察大黄附子汤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脓毒症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附子汤治疗。比较2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WBC、hs-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大黄附子汤可有效改善脓毒症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胃肠功能障碍 大黄附子汤 胃肠功能障碍评分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大黄附子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重症脓毒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志勇 蒋建强 +1 位作者 毛萍萍 张静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23期34-38,共5页
目的:观察大黄附子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重症脓毒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脓毒症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大黄附子汤治疗,共治疗7 d。... 目的:观察大黄附子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重症脓毒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脓毒症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大黄附子汤治疗,共治疗7 d。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重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GI)、胃肠功能障碍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 Ⅱ)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7.1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GI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 Ⅱ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WBC、hs-CRP及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附子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提高重症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并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且无不良反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脓毒症 大黄附子汤 胃肠功能 重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分级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