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OWTH EFFECT OF DAHURIAN LARCH-MANCHURIAN ASH MIXED FORESTS
1
作者 王凤霞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0-24,共5页
With the method of stem analyses by the microscope, the xylem’s accumulations atdifferent ages were quantitatively studied using the data of typical plant association for Dahurianlarch (Larix gmelini Rupr) and Manchu... With the method of stem analyses by the microscope, the xylem’s accumulations atdifferent ages were quantitatively studied using the data of typical plant association for Dahurianlarch (Larix gmelini Rupr) and Manchurian ash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mixed forests. Thedeveloping process for this important mixed forest type in the study area was systematically establish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in the artificial stand of Dahurian larch mixed with naturalManchurian ash. only those which have the same origin as Dahurian larch can grow up before theclosing of stand and form the components of the main layers. After 24 years seif-thinning, when theywere 29 years old, Dahurian larch would be at the stage of no self-thinning. At last the stand woulddevelop to the broad-leaved forests dominating with the Manchurian a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forest dahurian larch Manchurian ASH SPECIES RELATION Growth effect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OF LARCH STAND MIXED WITH ASH
2
作者 李茹秀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71-73,共3页
Permanent sample plots were set up for researching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of the artificia1 larch stand mixed with natural ash in the slash site in Maoershan Experiment Forestry Farm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 Permanent sample plots were set up for researching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of the artificia1 larch stand mixed with natural ash in the slash site in Maoershan Experiment Forestry Farm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ll trees in the plots were taken as objective trees and tree number,DBH, distance between trees and that of crown diameter were measured in range of 1-6m from every objective tree. Then study by Alemdag competition index, varianc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on method were mad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was more intensive than the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Especially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larch and ash was least relatively. For these kinds of site, the suitable mixture at 20-30 ages should be 2800 Ind/hm2 in density and 2 larch;1 ash in mixed ratio, which might improve site condition to promote stand produe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hurian larch FRAXINUS mandshurica Mixed forest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针叶林表层土壤冻融变化特征
3
作者 张鹏 贾丙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2-1128,共7页
基于2009—2019年地表土壤温度和积雪数据,分析了近10 a来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土壤冻融变化特征,包括冻融循环次数和天数、冻融开始和结束时间、持续时间、变动幅度等。表层土壤春季融化过程期主要发生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秋... 基于2009—2019年地表土壤温度和积雪数据,分析了近10 a来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土壤冻融变化特征,包括冻融循环次数和天数、冻融开始和结束时间、持续时间、变动幅度等。表层土壤春季融化过程期主要发生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秋季冻结过程期主要发生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平均每年发生冻融39次或41 d。春季融化过程期相比秋季冻结过程期,平均冻融循环次数或天数相差并不大,研究期间内大于、小于和相近年份均有出现。但冻结期冻融循环变动幅度(主要在2.6~15.0℃)大于融化期(主要在2.6~12.5℃)。春季融化期开始时间与积雪结束时间基本吻合,而积雪开始时间均发生在秋季冻结期结束之后。因此,两个冻融期很少有积雪覆盖,冻融循环主要受气温影响。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制定适宜的气候变化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多年冻土 寒温带 兴安落叶松林 冻融循环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人工群落生量物与净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刘世荣 柴一新 +1 位作者 蔡体久 彭长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0-46,共7页
本文于1988年对帽儿山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21年生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 (Rupr) Rupr.]人工林群落生物量、生物量增量、枯死量、凋落量及凋落物层现存量等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推算了群落净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落叶松人... 本文于1988年对帽儿山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21年生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 (Rupr) Rupr.]人工林群落生物量、生物量增量、枯死量、凋落量及凋落物层现存量等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推算了群落净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的生物量为145.615t/ha,其中乔、灌、草各层的植物量分别为142.358t/ha、2.686t/ha和0.571t/ha;落叶松林净生产量为13.861t/ha·a,其中乔、灌、草各层净生产量分别为12.539t/ha·a,0.874t/ha·a和0.448t/ha·a;林分立枯量为3.122t/ha,年凋落量为3.577t/ha,林地凋落物层现存量为23.20t/ha。与其它森林植物群落相比,落叶松人工林群落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人工林 生物量 净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人工落叶松与天然水曲柳混交林中树种关系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茹秀 柴一新 王义弘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6,共6页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爷岭生态站11林班次生林区撂荒地上人工栽植的落叶松与天然侵入的水曲柳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所设置的固定标准地内,分别以落叶松、水曲柳和其它阔叶树为目的树,调查半径1~6m内树木的株数和胸径;并以每...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爷岭生态站11林班次生林区撂荒地上人工栽植的落叶松与天然侵入的水曲柳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所设置的固定标准地内,分别以落叶松、水曲柳和其它阔叶树为目的树,调查半径1~6m内树木的株数和胸径;并以每株树为圆心测定最近8株树之间的距离、胸径和冠幅,获得基本数据。应用Alemdag模型计算竞争指数,并用方差分析和数量化模型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落叶松的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且落叶松与水曲柳之间的竞争相对最小。就试验地的条件而言,在20~30年生时每公顷保留2800株左右,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比以2∶1为宜,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林地条件,而且可以提高林分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水曲柳 混交林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林火灾变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温广玉 柴一新 郑焕能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78-84,共7页
本文在建立系列林火生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随机模拟,系统研究了兴安落叶松的林火灾变生态阈值,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减灾防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随机模拟 林火灾变阀值 兴安落叶松 林火强度
下载PDF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全林分生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金星姬 贾炜玮 李凤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0-374,384,共6页
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688块固定标准地数据,采用MAT-LAB中log-sigmoid型函数(logsig)和线性函数(purelin)为神经元的作用函数,依据全林分生长模型的概念,以年龄(A)、地位级指数(SCI)和林分密度指数(SDI)作为... 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688块固定标准地数据,采用MAT-LAB中log-sigmoid型函数(logsig)和线性函数(purelin)为神经元的作用函数,依据全林分生长模型的概念,以年龄(A)、地位级指数(SCI)和林分密度指数(SDI)作为输入变量,以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作为输出变量,构建和训练了全林分生长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与常规建模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精度高达99.6%,检验精度为98.9%,说明与其它建模方法相比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适应性,对林分生长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人工神经网络 兴安落叶松 天然林 全林分生长模型
下载PDF
漠河林区兴安落叶松林的排序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创民 罗菊春 梁海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89-594,共6页
漠河林区属我国寒温带落叶松针叶林区域,大部分为原始林,部分为天然次生林。该区林型的分布及生长较明显地受到环境因子的限制,因此把立地因子定量化,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该区的兴安落叶松林进行排序,以便在划分各种不同林型的... 漠河林区属我国寒温带落叶松针叶林区域,大部分为原始林,部分为天然次生林。该区林型的分布及生长较明显地受到环境因子的限制,因此把立地因子定量化,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该区的兴安落叶松林进行排序,以便在划分各种不同林型的基础上,找出影响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阐明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排序 兴安落叶松
下载PDF
寒温带非生长季环境气象要素对兴安落叶松影响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慧东 李军 +4 位作者 赵俊卉 海龙 赵鹏武 李良 周梅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79-84,共6页
通过对2005.10.1~2006.4.30非生长季寒温带兴安落叶松原始林气象要素分析发现,在非生长季期间,兴安落叶松林的气温最低可达-40℃以下,大气湿度却能够始终保持在50%以上,最高可达90%以上;土壤温度的变化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1月底... 通过对2005.10.1~2006.4.30非生长季寒温带兴安落叶松原始林气象要素分析发现,在非生长季期间,兴安落叶松林的气温最低可达-40℃以下,大气湿度却能够始终保持在50%以上,最高可达90%以上;土壤温度的变化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1月底到2月初土壤温度达到最低值,但也只有-12℃左右;原始林林内积雪从11月份初开始不断增加,最高达18 cm,到次年4月末基本融化。分析表明:在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森林生态系统中,低温、高湿、稳定的土壤温度和深厚的积雪可能是非生长季兴安落叶松获得生理需要所必需的水分和其它营养元素,以维持非生长季微弱得水分代谢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兴安落叶松在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能够良好生长的基本环境保证。这一分析,可以为研究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基本的科学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森林生态系统 气象要素
下载PDF
大兴安岭岭南地区营造速生丰产林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艳波 刘艳艳 《林业科技情报》 2005年第2期1-2,共2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岭南次生林改造地的调查与研究,以林缘优势和混交效应为理论基础,拟定适宜的改造方式与林分结构;根据次生林地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达到提高森林生产力,实现速生丰产的目的。
关键词 次生林 速生丰产林 兴安落叶松 大兴安岭岭南 造林技术措施 岭南地区 营造 森林生产力 理论基础 混交效应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林几种林型土壤氮含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海云 魏江生 王志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2期77-80,共4页
文章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8种林型土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腐殖质层、淀积层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的均为泥炭藓-真藓-兴安落叶松林,最低的分别是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范围在1.862~14.090g/kg。腐殖质层与淀积层土壤全氮差异显著... 文章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8种林型土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腐殖质层、淀积层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的均为泥炭藓-真藓-兴安落叶松林,最低的分别是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范围在1.862~14.090g/kg。腐殖质层与淀积层土壤全氮差异显著。土壤的碱解氮在腐殖质层和淀积层的分布趋势与全氮的分布趋势相似,含量范围在163.667~1056.064mg/kg,两层之间碱解氮的差异也很显著。土壤的碱解氮占全氮的比例较高,范围在6.284%~10.748%。除泥炭藓-真藓-兴安落叶松林和塔头-兴安落叶松林的碱解氮与全氮的相关系数较小外,其他林型则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林 林型 全氮 碱解氮 腐殖质层 淀积层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春季兴安落叶松林鸟类群落的垂直结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扬扬 王超 +2 位作者 许青 张艳忠 雷宪奇 《野生动物》 2012年第3期129-133,共5页
2011年4月24~5月15日,在黑龙江省岭峰自然保护区对春季兴安落叶松林鸟类群垂直结构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鸟类36种,分属6目17科,非雀形目鸟类6科13种,雀形目鸟类11科23种。雀形目鸟类的种类最多,占总数的63.89%,这和我国北方地区鸟类组... 2011年4月24~5月15日,在黑龙江省岭峰自然保护区对春季兴安落叶松林鸟类群垂直结构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鸟类36种,分属6目17科,非雀形目鸟类6科13种,雀形目鸟类11科23种。雀形目鸟类的种类最多,占总数的63.89%,这和我国北方地区鸟类组成相一致。研究结果显示大兴安岭春季兴安落叶松林中,鸟类垂直分层现象较为明显,林冠层和地面(或水面)鸟类多样性较高,而乔木层和灌木层鸟类丰富度较高;草本层鸟类较少。分析显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仅与鸟类的食物资源分布有关,而且与鸟类的求偶、领域以及防御行为具有密切关系。本研究结果为鸟类保护和森林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兴安落叶松林 春季鸟类群落 垂直结构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腐朽的研究 Ⅰ、腐朽菌种类初报
13
作者 尚衍重 张玉启 +1 位作者 侯焱辉 齐国信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21-126,共6页
本文报道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腐朽菌11种.其中两种(扁芝和单色下皮黑)在国内为首次报道落叶松寄主.
关键词 落叶松 腐朽 菌种
全文增补中
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落叶松人工林主伐年龄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和海云 邓宝忠 +2 位作者 赵清峰 葛存江 艾正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9-25,共7页
落叶松人工林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所以立地条件差异很大。如何合理地经营利用好这部分资源,对该省森林永续经营利用起到重要作用,其主伐年龄的确定是关键问题。该项研究分别对5个立地指数级的5064株样本和165株解析木进行实测... 落叶松人工林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所以立地条件差异很大。如何合理地经营利用好这部分资源,对该省森林永续经营利用起到重要作用,其主伐年龄的确定是关键问题。该项研究分别对5个立地指数级的5064株样本和165株解析木进行实测,对6个林场生产费用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了该省东部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各立地指数级的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确定其主伐年龄为:Ⅰ地位指数级主伐年龄为41—51a;Ⅱ地位指数级主伐年龄为36—40a;Ⅲ地位指数级主伐年龄为31—35a;Ⅳ地位指数级主伐年龄为26—30a;Ⅴ地位指数级主伐年龄为20—25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人工林 主代年龄 黑龙江
下载PDF
大兴安岭火后演替初期森林土壤磷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15
作者 孔健健 张亨宇 荆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15-1523,共9页
林火是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自然驱动力,影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火后演替初期(<15年)是决定火后植被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火后土壤养分的变化是影响火后植被结构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子。本文选择大兴安岭呼中自然保... 林火是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自然驱动力,影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火后演替初期(<15年)是决定火后植被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火后土壤养分的变化是影响火后植被结构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子。本文选择大兴安岭呼中自然保护区火烧迹地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附近未火烧区作为对照区,分析了火后1、5和11年土壤矿物层总磷含量及有效磷供给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区,火后1年,土壤总磷(TP)含量与有效磷供给速率均显著增加,其中TP显著增加了55%,有效磷含量增加了270%;且土壤TP含量、有效磷供给速率均与林火烈度呈显著正相关。火后5和11年时,土壤TP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区,但土壤TP含量与林火烈度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在火后11年时,土壤有效磷供给速率则已恢复至火前水平。土壤TP、有效磷供给速率则均与土壤水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显示,火后演替初期土壤磷含量表现为火后立即增加,然后随火后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少;林火烈度在短期内对土壤磷含量具有重要影响,随演替时间增加,土壤性质则成为影响土壤磷含量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土壤 林火烈度 兴安落叶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