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振荡频率的噪声有利于种群规模的增大
1
作者 李逸天 王俊杰 +4 位作者 朱宝 陈麓 张依敏 张艳霞 顾长贵 《应用数学进展》 2019年第12期1953-1958,共6页
生物的生理和行为活动能在持续黑暗下显示出接近于24小时的自振荡周期。各种物种的自振荡周期不完全一样,大概分布在22小时到28小时之间。另外各物种内的个体之间的自振荡周期也不一样,例如黑人比其他人种的自振荡周期要短,女人的自振... 生物的生理和行为活动能在持续黑暗下显示出接近于24小时的自振荡周期。各种物种的自振荡周期不完全一样,大概分布在22小时到28小时之间。另外各物种内的个体之间的自振荡周期也不一样,例如黑人比其他人种的自振荡周期要短,女人的自振荡周期显著比男人短。进一步地,即使同一个个体的自振荡周期受自身因素的影响也不是稳定不变的。Daido为物种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了一种解释,认为物种之间的自振荡周期的差异性来源于物种之间的竞争,即最接近外界自然周期的物种并不一定会处于最优的状态。本文在Daido的模型基础上,引入了物种自振荡频率的噪声,并发现该噪声有利于种群规模的增加。这种噪声可能来自于个体自振荡周期的不稳定性和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自振荡周期的差异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自然界中为什么会存在这种不稳定性和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ido’s模型 生存指数 白噪声 自振荡频率 竞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