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nd Daily Emergency Room Admissions among the Elderly in Beijing,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TENG Huai Jin ZHEN Shan +7 位作者 WANG Min Zhen LI Bei YIN Ling LI Jing Xin WANG Shi Gong ZHOU Zhong Yu QIU Hong Yan LI Tan Shi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857-860,共4页
In recent years, more attentions have been paid to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health. Increasing and more variable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key climatic change factors which have ... In recent years, more attentions have been paid to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health. Increasing and more variable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key climatic change factors which have been consistently reported about the effect on human health. So far, more researches have revealed that temperature lead not only to direct deaths and illnesses but also to aggrav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Typic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mortality or morbidity is V-, U-, or J- shaped, with optimum tempera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lowest point in the temperature mortality cu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r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nd daily Emergency Room Admissions among the Elderly in Beijing China
下载PDF
民用机场温度年循环和日循环变化对民用飞机载量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序 颜麒宇 +1 位作者 桑千悦 王玉冰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为提升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和飞机利用率,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分析和比较我国48个4E和4F机场1980—2020年近40年的气候和地表面大气温度的年循环和日循环特征,采用插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温度和计算得到的飞机载量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为提升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和飞机利用率,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分析和比较我国48个4E和4F机场1980—2020年近40年的气候和地表面大气温度的年循环和日循环特征,采用插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温度和计算得到的飞机载量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可知:1)我国大部分机场的最高气温一般会产生在7月份;2)随着机场的纬度增高,机场年平均气温值会随之减小;3)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机场年平均气温值会有所减小;4)我国机场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不如春季大;5)由于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机场地理位置距海(或大型水体)越远,日较差就会越大。建议从优化航班的班表时刻、选择优势机型执行特殊航线和加强高温条件的起飞性能减载放行评估三个方面提升民用飞机的有效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载量 气温年较差 气温日循环变化
下载PDF
昼夜温差对乌鲁木齐市慢性肾脏病日住院人次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3
作者 吴瑞凯 张莹 +2 位作者 杨浩峰 马龙 苏德奇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2期137-148,共12页
目的探讨昼夜温差(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DTR)影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日住院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4所三甲医院、4所二甲医院、1所一甲医院CKD日住院人次数据,同期气... 目的探讨昼夜温差(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DTR)影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日住院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4所三甲医院、4所二甲医院、1所一甲医院CKD日住院人次数据,同期气象及污染物数据来自于乌鲁木齐市主城区的6个国控监测点,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控制星期几效应、假期效应、长期时间趋势及其它因素,分析DTR与CKD日住院人次的关系。结果CKD日住院人次与DTR(滞后0~21 d)的暴露-反应曲线呈“N”形,CKD患者住院风险随DTR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低度和高度DTR对CKD患者住院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中度DTR对住院影响较小;DTR=5℃时,单日效应出现在第3天[RR=1.081,95%CI(1.020,1.145),P<0.05],最大效应出现在第21天[RR=1.090,95%CI(1.014,1.173),P<0.05];高度DTR=14℃(P_(95))时,单日效应出现在第4天[RR=1.086,95%CI(1.007,1.172),P<0.05],最大效应出现在第5天[RR=1.089,95%CI(1.009,1.176),P<0.05],累积滞后均暂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和年龄<65岁的CKD患者更易受到DTR的影响,寒冷季节和四季更替时DTR变化对CKD患者住院的影响更大。结论男性与<65岁CKD患者更易受到DTR的影响,在寒冷季节和四季交替DTR变化时更应重点保护易感人群免受DTR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温差 慢性肾脏病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日住院人次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ECMWF模式对我国西南环横断山区冬季近地面2m温度的预报评估
4
作者 吴诗梅 唐娜 +3 位作者 梁雨琪 欧旭阳 李海杰 陈昊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8,共11页
从冬季平均温度、温度日变化及日较差等方面入手,基于2021年CLDAS逐小时产品评估了ECMWF全球高分辨率确定性数值预报产品对我国西南环横断山区复杂地形区近地面2 m温度的预报能力,并通过区分高地形区(川西高原)和低地形区(四川盆地南部)... 从冬季平均温度、温度日变化及日较差等方面入手,基于2021年CLDAS逐小时产品评估了ECMWF全球高分辨率确定性数值预报产品对我国西南环横断山区复杂地形区近地面2 m温度的预报能力,并通过区分高地形区(川西高原)和低地形区(四川盆地南部),对比了不同地形区近地面2 m温度预报的偏差特征。结果表明:(1)ECMWF模式可合理预报我国西南环横断山区冬季平均2 m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偏差分布与地形高度有关,随着地形高度的增加,预报偏差呈增大趋势。(2)ECMWF模式很好再现了西南环横断山区冬季温度的日变化特征,峰值时刻出现在14:00(北京时);各时刻温度的预报偏差在不同地形高度存在差异,川西高原和横断山区的最大负偏差出现在下午,四川盆地南部的最大负偏差出现在早晨。同时,高地形区各时刻的预报偏差均高于低地形区。(3)ECMWF模式对日内各时刻不同地形处2 m温度的空间分布均有合理预报,但偏差存在日变化特征。特别是在横断山区高地形区,其在各时刻有不同的冷暖偏差特征。(4)在环横断山区温度日较差预报偏差较大的区域(大致为昆明准静止锋线发生频次较高的区域),模式对于温度日较差较大的日数,其2 m温度的预报偏差要大于日较差较小的日数,且在该区域内,温度日较差的预报偏差相对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预报偏差 环横断山区 近地面2 m温度 日变化 温度日较差
下载PDF
新型主动蓄放热墙体改善日光温室内热环境的数值研究
5
作者 陈瑾萱 杜震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1-440,共10页
针对日光温室砌块承重墙体存在热稳定层,限制利用日间免费得到的太阳能用于夜间加热,致使室内空气昼夜温差大,不利于作物生长的问题,该文构建一种带重力循环环形管的新型主动蓄放热复合墙体,利用传热学理论建立该墙体非稳态传热模型,耦... 针对日光温室砌块承重墙体存在热稳定层,限制利用日间免费得到的太阳能用于夜间加热,致使室内空气昼夜温差大,不利于作物生长的问题,该文构建一种带重力循环环形管的新型主动蓄放热复合墙体,利用传热学理论建立该墙体非稳态传热模型,耦合室内空气热平衡方程,借助Matlab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寒冷地区的冬季,新型主动蓄放热墙体夜间可使室内空气温度提高1.21℃,相比无重力循环环形管墙体提高13.12%;日有效积温提高7.88℃·h,相比提高4.84%;日平均热负荷可降低4769.24 W/d,相比降低17.35%。该墙体能增强主动蓄放热能力,将更多太阳能转移到夜间使用,可有效降低日间过高室温、提升夜间过低室温,减小室内气温日较差,有利于作物“四段变温管理”,促进冬季作物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建筑 蓄热 数值模拟 日光温室 气温日较差 墙体
下载PDF
Asymmetric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in Shangqiu in Recent 50 Years
6
作者 ZHANG Yun-xia Shangqiu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Henan Province,Shangqiu 476000,Chin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10期50-54,58,共6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in Shangqiu City during 1961-2010.[Method] Based on temperature data in eight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f Shangqiu...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in Shangqiu City during 1961-2010.[Method] Based on temperature data in eight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f Shangqiu during 1961-2010,by using trend analysis method,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annual averag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annual extrem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daily range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Shangqiu City were analyzed.M-K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mutation year of temperature.[Resul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annual average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annual extreme minimum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rose at 0.122,0.255 and 0.488 ℃/10 a.The variation trend of annual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wasn’t obvious.The daily range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annual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declined at-0.217 and-0.292 ℃/10 a.Seen from spatial distribution,the increase amplitudes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annual average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annual extreme minimum temperature were all large in the east and small in the west.The decrease amplitude of daily range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large in the east and small in the west.The decrease amplitude of annual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 was large in the west and small in the east.The annual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had trends of increase and decrease.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annual average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daily range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ll mutated in 1997.The annual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didn’t have obvious mutation point.The annual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 mutated in 1973.The annual extreme minimum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mutated in 1989 and 1999.[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layed important guidance significances in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regional climate planning,reasonably using climate resource and replying climate change in Shangqiu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erage temperatur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Extreme temperature daily range Climate chang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China
下载PDF
中国东北三省地面太阳辐射变化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7
作者 申彦波 王传辉 陈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45-2052,共8页
利用东北三省逐月地面太阳辐射及气温资料,分析了地面太阳辐射长期变化趋势,进一步基于大气系统热量平衡理论,定量分析了太阳辐射变化对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970—2019年,东北三省地面太阳辐射经历了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1970—198... 利用东北三省逐月地面太阳辐射及气温资料,分析了地面太阳辐射长期变化趋势,进一步基于大气系统热量平衡理论,定量分析了太阳辐射变化对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970—2019年,东北三省地面太阳辐射经历了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1970—1989年,地面太阳辐射显著减少,削弱了最高气温的增加趋势,而在1993—2019年地面太阳辐射增加提高了最高气温的增加趋势;地面太阳辐射变化通过改变最高气温的变化改变了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在1970—1989年削弱了平均气温的增加趋势,减小了气温日较差;在1993—2019年增加了平均气温的增加趋势,加大了气温日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气温 气温日较差 东北三省
下载PDF
On the Trends of Temperature and Daily Range in China 被引量:2
8
作者 严中伟 章名立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3年第1期54-58,共5页
It is commonly held nowadays that the global warming trend during this century is due to the enhanced atmospheric greenhouse effect. But the widespread cooling during the 1960s and 1970s showed the possibility of domi... It is commonly held nowadays that the global warming trend during this century is due to the enhanced atmospheric greenhouse effect. But the widespread cooling during the 1960s and 1970s showed the possibility of domination of the reversing potential in the natur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details of the regional temperature chan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sent knowledge of global warming and the regional climate forec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daily temperature range GLOBAL warming.
原文传递
我国不同海拔高度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9
作者 李春忱 边茜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S01期26-31,共6页
选取1981年1月-2017年12月共689个不同气象站点的日气温数据,综合分析我国不同海拔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平均气温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气温倾向率均为正值,表明全国气温整体变化趋势为增温,并在1998年后增... 选取1981年1月-2017年12月共689个不同气象站点的日气温数据,综合分析我国不同海拔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平均气温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气温倾向率均为正值,表明全国气温整体变化趋势为增温,并在1998年后增温趋势最为明显;日较差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基本为负值,表明在我国气温的年际变化及季节变化均为增温下,95%以上站点的最低气温增长率都要大于最高气温增长率;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变化有程度差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平均气温的气温倾向率随之增大,表明气温增长的速度加快,日较差下降幅度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海拔高度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日较差 气温倾向率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6
10
作者 姜丽霞 吕佳佳 +2 位作者 王晾晾 杨晓强 李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5,共7页
利用1971-2010年黑龙江省14个农业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气温日较差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应用相关统计法分析其与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和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971-2010年,研究区气温日较差(DTR... 利用1971-2010年黑龙江省14个农业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气温日较差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应用相关统计法分析其与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和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971-2010年,研究区气温日较差(DTR)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春季>农事活动期>夏季>秋季。全省范围内,DTR多年平均值的空间分布不存在明显的纬向或经向变化规律,总体上山区DTR值高于平原;整个分析期内,各地DTR下降趋势不一致,其减小幅度呈西高东低的态势,松嫩平原及牡丹江半山区的下降趋势强于三江平原,各季节DTR空间变化也存在局地差异。研究区内64%站点不同时间尺度的DTR与玉米、水稻的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农事活动期、春季和夏季DTR的减小对作物增产有利,而秋季DTR一定程度的增大对作物增产呈有利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气温日较差 玉米 水稻 产量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87窟温湿度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亚军 张艳杰 +2 位作者 郭青林 杨善龙 张国彬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第87窟窟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监测和分析,得出温度和相对湿度年变化规律.窟内温湿度特征因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窟内上部测点平均温度高于下部测点的,而上部测点相对湿度低于下部测点的.2-8月是窟内温度升高阶段,8月-翌年...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第87窟窟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监测和分析,得出温度和相对湿度年变化规律.窟内温湿度特征因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窟内上部测点平均温度高于下部测点的,而上部测点相对湿度低于下部测点的.2-8月是窟内温度升高阶段,8月-翌年2月是窟内温度的降低阶段.窟内温度低于窟外温度时,上部测点的温度日较差较大;窟内温度高于窟外温度时,下部测点的温度日较差较大;离窟门越近温度日较差越大.通过对窟内外温度之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温度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方程,发现其符合正弦曲线变化规律.温度差最大值出现在12月中旬,最小值出现在6月中旬,温度差为零的临界点出现在3月下旬和9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相对湿度 日较差 温度差 莫高窟
下载PDF
用气象卫星监测土壤水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2
12
作者 肖乾广 陈维英 +1 位作者 盛永伟 李靖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2-318,共7页
该文从土壤的热性质出发,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用气象卫星监测土壤湿度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在解热传导方程的基础上,引入了“遥感土壤水分最大信息层”概念,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建立了多时相的综合土壤湿度统计模型。... 该文从土壤的热性质出发,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用气象卫星监测土壤湿度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在解热传导方程的基础上,引入了“遥感土壤水分最大信息层”概念,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建立了多时相的综合土壤湿度统计模型。为了在业务中有效地使用所有卫星资料,还提出获得日较差的几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气象卫星 遥感监测
下载PDF
藏北高原D110点土壤温度的极值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1 位作者 何元庆 小池俊雄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07-211,共5页
通过藏北高原D110点一年中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最高值、日最低值及日温差的分析,表明从0cm~40cm,土壤温度的日最高值的变化剧烈,而日最低值的变化则相对平稳。冬半年土壤温度的日最低值、日最高值比较接近,日温差较小... 通过藏北高原D110点一年中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最高值、日最低值及日温差的分析,表明从0cm~40cm,土壤温度的日最高值的变化剧烈,而日最低值的变化则相对平稳。冬半年土壤温度的日最低值、日最高值比较接近,日温差较小,而且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比较平稳;但夏半年(5~9月)波动较冬半年的大,且最高温的波动要比最低温的波动大得多;随深度的增加日温差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温度 日最低温 日温差 极值
下载PDF
1873—2009年上海气温日较差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14
作者 周宇 史军 +1 位作者 孙国武 董广涛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24-30,共7页
利用1873—2009年中国上海市11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951—2009年北极涛动指数、1873—2000年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等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大气环流异常变化、其他气象要素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对气温日较差... 利用1873—2009年中国上海市11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951—2009年北极涛动指数、1873—2000年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等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大气环流异常变化、其他气象要素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137 a,上海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减小趋势,减小幅度为0.15℃/10 a。上海四季气温日较差均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其中秋季气温日较差下降幅度最大,冬季气温日较差下降幅度最小。近60 a来,北极涛动指数表现出从负位相向正位相转变的趋势;而近130 a来,西伯利亚高压强度表现出由正距平向负距平转变的趋势,导致中国上海最低气温上升幅度大于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进而导致气温日较差的减小。在四季及全年,上海气温日较差的减小与日照时数的减少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降水量的增加呈负相关。城市化对气温日较差的减小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日较差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北极涛动 西伯利亚高压 中国上海
下载PDF
无锡空气污染指数、气象要素的周末效应 被引量:28
15
作者 章志芹 唐健 汤剑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3-654,共12页
利用2000—2006年无锡站的城市日供电量资料、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和地面观测资料对无锡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气温日较差、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周末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空气污染指数和各气象要素的周末效应受到日供电量的... 利用2000—2006年无锡站的城市日供电量资料、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和地面观测资料对无锡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气温日较差、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周末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空气污染指数和各气象要素的周末效应受到日供电量的影响,同时各气象要素自身和空气污染指数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它们的周末效应相互影响.同时对周末效应的分析采用分季节讨论的方法,避免了由于全年平均对结果的不好影响.采用了不同的周末效应指数定义,即定义某一影响因子的周末效应指数为气象要素周末WEEKENDS(周六和周日)的平均值减去WEEKDAYS(周一到周五)的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末效应 日供电量 污染指数 气温日较差
下载PDF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华文剑 陈海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利用NCAR CAM4.0模式,针对潜在植被和当代植被两种典型土地覆盖类型,通过平衡态试验探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LUCC对气温日较差有明显影响。日较差的响应与LUCC变化的区域有... 利用NCAR CAM4.0模式,针对潜在植被和当代植被两种典型土地覆盖类型,通过平衡态试验探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LUCC对气温日较差有明显影响。日较差的响应与LUCC变化的区域有紧密的联系。在中纬度,LUCC引起日较差减小,这主要由日最高气温的降低造成。在低纬度东亚地区,日较差的减小主要由日最高气温的降低造成;而在印度半岛,日较差的减小主要由日最低气温的升高决定。这种区域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植被蒸腾和冠层蒸发的作用,LUCC能够显著调节气温日较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 气温日较差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新疆哈密瓜种植气候区划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4 位作者 吉春容 李景林 李新建 王命全 邹陈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基于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保证率分析以及Arc GIS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影响哈密瓜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日平均气温稳定≥15℃日数、≥20℃光温指数以... 基于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保证率分析以及Arc GIS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影响哈密瓜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日平均气温稳定≥15℃日数、≥20℃光温指数以及6—8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各气候因子突变前、后的变化特征,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新疆不同熟型哈密瓜最佳种植区、次佳种植区和不宜种植区分布区域及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15℃日数、≥20℃光温指数、6—8月平均气温日较差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南疆多、北疆少,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特点。近53年,新疆≥15℃日数以2.493 d/10a的倾向率显著增多(P<0.001),≥20℃光温指数以0.06/10a的倾向率显著增大(P<0.001),6—8月平均气温日较差以-0.249℃/10a的倾向率显著(P<0.001)减小,各要素还分别于1997年和1987年发生了突变。新疆哈密瓜种植气候可分为4个大区和7个亚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新疆中、晚熟哈密瓜最佳种植区明显扩大,次佳种植区有所减小;早熟哈密瓜适宜种植区以及哈密瓜不宜种植区也不同程度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15℃日数 ≥20℃光温指数 气温日较差 哈密瓜种植气候区划 新疆
下载PDF
我国太阳日总辐射计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曹雯 申双和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7-591,共5页
对全国23个站点的日照时数、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太阳日总辐射量等气象要素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以日照百分率和气温日较差为主要相关因子的各地日总辐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除了高原站拉萨以外,推算模型... 对全国23个站点的日照时数、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太阳日总辐射量等气象要素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以日照百分率和气温日较差为主要相关因子的各地日总辐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除了高原站拉萨以外,推算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均介于0.80~0.93之间,拟合效果较好。在春、夏季使用独立的季节模型有一定的必要性,该方法适用于我国各地太阳日总辐射的推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日总辐射 日照百分率 温度日较差
下载PDF
基于空气污染指数的太阳日总辐射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喻丽 申双和 +2 位作者 陶苏林 李萌 丁从慧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1-299,共9页
通过对2001—2012年全国23个站实测资料的分析,利用非线性回归法建立了以气温日较差、天文日照百分率和空气污染指数为主导因子的太阳日总辐射模型,这里简称为DSRM-Y模型(Daily Solar Radiation Model-Y),检验其效果并与已有的DSRM-C模... 通过对2001—2012年全国23个站实测资料的分析,利用非线性回归法建立了以气温日较差、天文日照百分率和空气污染指数为主导因子的太阳日总辐射模型,这里简称为DSRM-Y模型(Daily Solar Radiation Model-Y),检验其效果并与已有的DSRM-C模型(Daily Solar Radiation Model-C)进行效果比对。结果表明:太阳日总辐射与空气污染指数呈显著负相关,DSRM-Y模型的太阳日总辐射估算值与实测值的散点图以及平均偏差、均方根误差、误差分析均表现出较好的拟合效果。将模型应用于西宁、上海、昆明3个代表站,空气污染指数上升后,3个站太阳日总辐射均呈减少趋势;23个站DSRM-Y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DSRM-C模型,即DSRM-Y模型的拟合效果好于DSRM-C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日总辐射 空气污染指数 气温日较差 天文日照百分率
下载PDF
垄沟栽培模式对渭北旱塬区土壤水热状况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廷 田霄鸿 +3 位作者 陈辉林 李锦 游东海 王朝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78,共8页
为有效解决渭北旱塬区水资源匮乏、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于2008-2010年在陕西渭北旱塬的长武县进行冬小麦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0~2m土壤水分和耕层温度的动态变化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①无论是在塬面还是梯... 为有效解决渭北旱塬区水资源匮乏、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于2008-2010年在陕西渭北旱塬的长武县进行冬小麦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0~2m土壤水分和耕层温度的动态变化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①无论是在塬面还是梯田,垄沟栽培模式比常规模式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生育期0~2m土壤含水量,且储水效果优于单一覆草模式。②垄上覆膜+沟内覆草模式(PM+S)可以有效地调节冬小麦生育期耕层土温,显著降低日较差。与对照处理(CK)相比,其4次温度日较差的降幅分别达69.3%、62.1%、71.9%和64.2%。③与CK相比,垄沟栽培模式下塬面两季冬小麦平均增产40.9%,梯田增产60.3%,增产达显著水平。垄沟栽培虽减小冬小麦实际种植面积,造成其单位面积穗数的明显降低,但其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④PM和PM+S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覆草及其他处理,尤其在梯田,其效果更加显著。综上,垄沟栽培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渭北旱塬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生长中的水分胁迫问题,调节耕层土壤温度,进而提高冬小麦产量,是适合该地区冬小麦生产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冬小麦 水分动态变化 耕层温度日较差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