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s and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of Dominant Tree Species in Daiyun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被引量:42
1
作者 SU Song-jin LIU Jin-fu +3 位作者 HE Zhong-sheng ZHENG Shi-qun HONG Wei XU Dao-w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3期637-646,共10页
Abstract: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s and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of plant species are helpful to discover species coexistenc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and to more fully understand plant community st... Abstract: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s and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of plant species are helpful to discover species coexistenc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and to more fully understand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function, and its taxonomy.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s (ESG) and the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of dominant species in Daiyun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Fujian Province, China. Therefore, the main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ESG using maximal tree, and to analyze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s of 32 dominant species selected from lo2 sample plots using the chi-square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32 dominant species have a significant overall positive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natural forest in Daiyun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s stable, (a) The species pairs with weak associations, non-associations and positive associations account for lo.88%, 29.64% and 59.48% of the total 496 species pairs respectively,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s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investigated a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3) The following species pairs may be useful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Pinus taiwanensis, Rhododendron farrerae〉, 〈Castanopsis carlesii, Altingia chinensis〉, 〈C. carlesii, Castanopsis fargesii〉, 〈Castanopsis eyrei, C. fargesii〉, 〈P. taiwanensis, Fagus lucida〉 , 〈Machilus thunbergii, Castanopsis nigrescens〉, and (4) The results of clustering analysis based on the maximal tree method indicates that the 32 dominant species can be divided into 3 ESGs when A at o.6o, that is ESG I {Pinus massoniana, Cunning hamia lanceolata}, ESG II {P. taiwanensis, R. farrerae, 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ESG III {C. carlesii, A. chinensis, C. eyrei, Castanopsis fabri, C. fargesii, Schima superba, Machilus thunbergii, Rhododendron latoueheae}. The results may be used for the selection of af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in South China Forest Areas and guide the natural management of plan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s InterspecificAssociation daiyun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Reserve Maximal Tree
下载PDF
Response of Pinus taiwanensis growth to climate changes at its southern limit of Daiyun Mountain, China's Mainland Fujian Province 被引量:8
2
作者 CHEN Dan FANG KeYan +3 位作者 LI YingJun DONG ZhiPeng ZHANG Yu ZHOU FeiF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28-336,共9页
The Pinus taiwanensis trees of a Chinese endemic species form pure forests at infertile sites in humid subtropical China, which can aid soil re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resiliency at such sites. Herein, we used dendroc... The Pinus taiwanensis trees of a Chinese endemic species form pure forests at infertile sites in humid subtropical China, which can aid soil re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resiliency at such sites. Herein, we used dendrochronological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patter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limate by analyzing 158 cores of 79 P. taiwanensis trees at 4 sites in their southernmost distribution in China's Mainland at Daiyun Mountain in Fujian Province. Tree growths at sites with favor- able conditions generally showed an age-related growth trend, which decreased from approximately 5 mm to 0.5 mm in about a century. Trees in moderately stressed environments established high growth in their juvenile periods but were highly suscep- tibl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es such as a sharp growth decline in the 1990s. The temperature in February and the moisture in July are the major limiting factors for most of the tree growths, except for a few extremely stressed P. taiwanensis trees. The growth of the dwarf P. taiwanensis trees, with all ring diameters of the first 20 years less than 4 ram, is mainly limited by the dry climate in May. Under the potential future warming trend, drought stress can be particularly threatening to these dwarf P. taiwanensis trees, which are likely to be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for this species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iyun mountain Pinus taiwanensis Climate-growth relationships DROUGHT Global warming
原文传递
戴云山南坡不同海拔森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3
作者 何中声 陈佳嘉 +7 位作者 朱静 王紫薇 谷新光 江蓝 陈博 徐道炜 吴则焰 刘金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04-3515,共12页
土壤微生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解者,参与土壤养分循环,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对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以戴云山南坡不同海拔... 土壤微生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解者,参与土壤养分循环,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对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以戴云山南坡不同海拔土壤为研究对象(900—1500 m),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夏季与冬季),揭示驱动戴云山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夏季海拔1400 m区域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最强,微生物活性最高。冬季表现为海拔900 m处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最强,活性最高。(2)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特征的研究表明,夏季与冬季中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碳源是7个海拔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且夏季碳源利用程度高于冬季。(3)冗余分析表明夏季和冬季戴云山南坡7个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均受土壤环境因子驱动,解释量分别为72.63%和44.12%,均高于地形因子的解释量。(4)土壤温度和全钾含量等因子是驱动夏季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全钾、全磷、有效磷含量和坡向是驱动冬季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海拔和季节变化通过调节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进而影响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Biolog-ECO平板法 季节变化 海拔 戴云山
下载PDF
戴云山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郑世群 刘金福 +5 位作者 冯雪萍 何中声 李文周 李霖 陈文伟 刘梦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7,64,共9页
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M.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研究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森林植被多样性普遍较高,灌丛最小。各层次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灌丛多样性是草本层>... 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M.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研究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森林植被多样性普遍较高,灌丛最小。各层次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灌丛多样性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群落较其他群落相对不稳定,灌丛群落处于稳定状态;总体上,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表明保护区植被保护效果较好;从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角度分析,受群落自身性质特点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同一群落多样性大小与其稳定性并不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 植物群落 多样性 稳定性
下载PDF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类型与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任国学 刘金福 +3 位作者 徐道炜 洪伟 郑世群 黄志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82-88,共7页
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群落的类型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为参考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将该黄山松群落分为8个群丛类型:黄山松+杉木-乌药-铁芒萁群丛(A... 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群落的类型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为参考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将该黄山松群落分为8个群丛类型:黄山松+杉木-乌药-铁芒萁群丛(Assoc.P.taiwanensis+Cunninghamia lanceolata-Lindera aggregate-Dicranopterislinearis);黄山松+多脉青冈-细枝柃-里白群丛(Assoc.P.taiwanensis+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Eurya loquaiana-Hicriopteris glauca);黄山松+江南山柳-短尾越桔-铁芒萁群丛(Assoc.P.taiwanensis+Clethra cavaleriei-Vacciniumcarlesii-Dicranopteris linearis);黄山松+甜槠-肿节少穗竹-里白群丛(Assoc.P.taiwanensis+Castanopsis eyrei-Oligostachyum oedogonatum-Hicriopteris glauca);黄山松+吊钟花-短尾越桔-狗脊群丛(Assoc.P.taiwanensis+Enkianthus quinqueflorus-Vaccinium carlesii-Woodwardia japonica);黄山松+华丽杜鹃-短尾越桔-里白群丛(Assoc.P.taiwanensis+Rhododendron farrerae-Vaccinium carlesii-Hicriopteris glauca);黄山松+光叶水青冈-满山红-铁芒萁群丛(Assoc.P.taiwanensis+Fagus lucida-Rhododendron mariesii-Dicranopteris linearis);黄山松-满山红-平颖柳叶箬群丛(Assoc.P.taiwanensis-Rhododendron mariesii-Isachne truncata)。各群丛总体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总体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波动不大。在群落垂直结构上,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有差异;各群丛间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波动较大,草本层这3个指数波动较小且数值上小于前两者。分析结果显示:海拔是决定该黄山松群落多样性差异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 黄山松 系统聚类分析 群丛 物种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戴云山罗浮栲群落维管植物组成及其地理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金福 黄志森 +4 位作者 付达靓 洪伟 郑世群 陈金英 吴则焰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3,共7页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群落有维管植物39科61属104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科4属4种,裸子植物有2科3属3种,被子植物有33科54属97种。群落植物组成上,包含物种多的科和属数量少,而包含物种少的科和属数量多。该群落维管...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群落有维管植物39科61属104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科4属4种,裸子植物有2科3属3种,被子植物有33科54属97种。群落植物组成上,包含物种多的科和属数量少,而包含物种少的科和属数量多。该群落维管植物在科、属级上以热带成分为主;此外,该群落维管植物是华东植物区系的组成部分,在地理成分上与华南、华中地区联系紧密。可见,戴云山罗浮栲群落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 罗浮栲 维管植物组成 地理成分
下载PDF
戴云山黄山松群落主要树种更新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朱德煌 刘金福 +4 位作者 洪伟 郑世群 何中声 徐道炜 李文周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1-565,共5页
为探讨戴云山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群落的分化与动态更新,采用改进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和更新生态位重叠公式研究黄山松群落主要树种的更新生态位。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对空间资源的利用存在差异,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更新生态位宽度,物... 为探讨戴云山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群落的分化与动态更新,采用改进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和更新生态位重叠公式研究黄山松群落主要树种的更新生态位。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对空间资源的利用存在差异,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更新生态位宽度,物种间的更新生态位重叠值也不同。在群落乔木层,黄山松的更新生态宽度最大,因此,黄山松在群落中占优势地位。黄山松与其它物种的更新生态位重叠值为0.1~0.39,表明黄山松与其它树种存在共用资源利用谱。黄山松与窄基红褐柃(Euryarubiginosa)和短尾越桔(Vaccinium carlesii)的更新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与这些物种的竞争和排斥作用明显,不利于黄山松幼苗和幼树更新,因此建议采用人工抚育措施并加强保护,提高黄山松幼苗和幼树的成活率,使群落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 黄山松 更新生态位
下载PDF
戴云山罗浮栲林主要乔木树种营养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郑世群 刘金福 +5 位作者 黄志森 郑新娟 洪伟 徐道炜 吴则焰 何中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3,共7页
通过生态位空间分割,应用多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分析戴云山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群落主要乔木树种在不同资源空间中的营养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各物种在不同资源空间的营养利用情况存在差异。同一物种不同龄级生态位宽度不同,... 通过生态位空间分割,应用多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分析戴云山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群落主要乔木树种在不同资源空间中的营养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各物种在不同资源空间的营养利用情况存在差异。同一物种不同龄级生态位宽度不同,同一龄级不同物种生态位宽度也存在差异。罗浮栲天然林主要种群生态位重叠值介于0.2~0.3的有33对,占27.5%;大于0.3的有51对,占42.5%,群落中优势种种群生态位具有较大程度重叠,对资源的利用能力相似且竞争格局明显。乔木层中,个体多度分布较大的罗浮栲与其它树种生态位重叠在0.042~0.424,罗浮栲与其它物种在资源利用上所受到的竞争相对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种群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按照经典的分层频度分析,罗浮栲种群属于典型的衰退种,与群落演替的实际情况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 罗浮栲 营养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多维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群落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付达靓 刘金福 +3 位作者 黄志森 洪伟 郑世群 代立春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采用样方法,对分布在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罗浮栲群落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群落总计有维管植物39科61属104种,群落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优势,叶片以革质的中小型全缘单叶为主。罗浮栲是... 采用样方法,对分布在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罗浮栲群落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群落总计有维管植物39科61属104种,群落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优势,叶片以革质的中小型全缘单叶为主。罗浮栲是该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但林下幼树幼苗较少。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栲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活型 叶性质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黄山松研究综述(1960-2014)及其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苏松锦 刘金福 +2 位作者 兰思仁 洪伟 李文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8-486,共9页
为理清并从整体上把握黄山松在林学领域的发展脉络,对其分类、资源分布、遗传学、生态学、生理生化、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采用CiteSpaceⅢ软件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60-2014年220篇黄山松文献进行分... 为理清并从整体上把握黄山松在林学领域的发展脉络,对其分类、资源分布、遗传学、生态学、生理生化、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采用CiteSpaceⅢ软件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60-2014年220篇黄山松文献进行分析,并绘制其关键词、作者、机构和期刊的知识图谱.结果表明,黄山松研究主要围绕黄山松、马尾松、松属、林分、生物量、树脂道、天然更新和种群展开;研究领域较具影响力作者有洪伟、范义荣、吴承祯、吴泽民和罗世家;主要研究机构为福建农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学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等为高载文期刊.黄山松林业领域合作研究较少,基本处于独立研究状态.今后黄山松研究应重点关注其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及其黄山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 研究进展 知识图谱 CITESPACE 戴云山
下载PDF
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3
11
作者 林珊 刘金福 +3 位作者 付达靓 徐道炜 黄志森 何中声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8,共4页
采用样方法对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罗浮栲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中,小径阶(胸径≤10cm)林木占总株数的56.9%,其中云山青冈、树参呈随机分布,其它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与林分... 采用样方法对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罗浮栲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中,小径阶(胸径≤10cm)林木占总株数的56.9%,其中云山青冈、树参呈随机分布,其它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与林分总体分布格局一致;中径阶(10cm<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35.7%,其聚集程度降低;大径阶(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7.4%,除罗浮栲呈集群分布,其余树种趋于随机分布,其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生物学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关,且与物种的生境有密切联系。灌木层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栲群落 空间分布格局 戴云山
下载PDF
戴云山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分布格局 被引量:7
12
作者 江蓝 何中声 +3 位作者 刘金福 冯雪萍 刘艳会 陈文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5-590,共6页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是亚热带中高海拔地区重要造林和用材树种,具有较大生态和经济价值.为探讨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在戴云山海拔1 000~1 700 m的黄山松群落每间隔100 m布设3个固定样地(25 m×25 m),...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是亚热带中高海拔地区重要造林和用材树种,具有较大生态和经济价值.为探讨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在戴云山海拔1 000~1 700 m的黄山松群落每间隔100 m布设3个固定样地(25 m×25 m),研究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山松种群平均胸径为11.54 cm.目前,黄山松种群主要为幼树和中树,种群处于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阶段.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山松大径级树逐渐减少,小径级树逐渐增多.黄山松幼树和中树比例变化与林分密度、群落平均胸径、群落平均树高、黄山松胸径、黄山松树高具有显著相关性,幼树与中树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种群存在自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级结构 海拔 黄山松 戴云山
下载PDF
气候因子对戴云山木本优势科植物花果期物候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雪萍 刘金福 +3 位作者 何中声 郑世群 李文周 陈文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61,共6页
植物繁殖物候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是植物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木本优势科植物花果期物候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戴云山分布的木本优势科植物全年均有开花结果的现象,其中樟科、壳... 植物繁殖物候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是植物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木本优势科植物花果期物候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戴云山分布的木本优势科植物全年均有开花结果的现象,其中樟科、壳斗科、桑科、大戟科开花峰期为4-5月,与平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等月平均气候因子相关性较低;樟科、桑科、大戟科、山茶科植物结果峰期为7-8月,与月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等月平均气候因子相关性较低。因此,气候因子对戴云山分布的木本优势科植物花果期物候有一定影响,以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了解植物对气候变化的生殖适应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子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 花期物候 果期物候
下载PDF
基于戴云山固定样地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艳会 刘金福 +3 位作者 何中声 洪伟 冯雪萍 崖佐朝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81-890,共10页
黄山松是亚热带中部山区主要建群种,研究其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对探讨中亚热带植被演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大面积黄山松群落,该研究采用网格布点法,建立86块(25.82 m×25.82 m)共5.7 hm^2固定样地,对样地内黄... 黄山松是亚热带中部山区主要建群种,研究其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对探讨中亚热带植被演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大面积黄山松群落,该研究采用网格布点法,建立86块(25.82 m×25.82 m)共5.7 hm^2固定样地,对样地内黄山松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分布区类型、胸径和树高结构、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出现木本植物32 603株219种,隶属于59科108属。乔灌木优势种有黄山松、马尾松、木荷、肿节少穗竹、岩柃、窄基红褐柃等,其中稀有种和偶见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33.79%、25.75%和45.21%、24.66%。(2)在区系分布类型上,热带分布类型的科属多于温带分布类型的科属,热带分布类型中又以泛热带分布类型,温带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占据最大比例。(3)样地内优势种的胸径分布呈倒"J"型,表明更新状态良好。垂直结构上,各优势种树高为倒"J"型或近似倒"J"型。黄山松和其他优势乔木大部分树高为4~10 m,灌木除短尾越桔0~1 m个体数最多外,其他优势灌木1~2 m个体数最多。(4)经计算,样地内乔灌木各优势种均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有所差异,乔木层黄山松最低,灌木层短尾越桔最低。该研究结果表明戴云山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丰富、更新良好,反映了亚热带高山针叶林的典型特征,其空间分布格局可能与取样方式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群落 物种组成 胸径树高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戴云山
下载PDF
戴云山南坡不同海拔森林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中声 谷新光 +4 位作者 江蓝 徐道炜 刘金福 李文周 陈文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7-116,共10页
【目的】探讨土壤细菌群落在戴云山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900~1500 m)分布特征,为理解海拔影响森林土壤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探讨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分析环境因子对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结构的影... 【目的】探讨土壤细菌群落在戴云山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900~1500 m)分布特征,为理解海拔影响森林土壤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探讨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分析环境因子对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过程。【结果】(1)随海拔升高,土壤全磷含量总体呈逐渐递减;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呈单峰模式;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呈双峰变化趋势。(2)不同海拔中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10%)。(3)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如物种数、Chao1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ACE指数沿海拔梯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1100 m处达到峰值,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4)微生物共现网络分析表明戴云山不同海拔土壤优势细菌群落具有明显模块化结构,关键类群包括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的部分属,其中变形菌门的细菌关键类群最多。【结论】海拔、坡度、pH值、土壤全氮、水解氮和土壤有效磷是驱动不同海拔森林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 共现网络分析 海拔梯度 戴云山
下载PDF
戴云山黄山松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世群 刘金福 +3 位作者 任国学 李文周 洪伟 徐道炜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3-198,共6页
运用系统聚类将戴云山黄山松群落29个调查样地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采用Levins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anka指数和Petraitis普遍生态位重叠指数计算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多种群生态位重叠,分析生态学意义... 运用系统聚类将戴云山黄山松群落29个调查样地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采用Levins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anka指数和Petraitis普遍生态位重叠指数计算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多种群生态位重叠,分析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在总群落中,黄山松生态位最宽,在群落中地位高,分布范围广;亮叶水青冈生态位最窄,与黄山松形成共建群落;总群落物种生态位宽度比各群丛大。各主要种群生态位重叠值普遍偏低,91.78%种对生态位重叠值在0-0.5之间波动。群丛Ⅶ的普遍生态位重叠值最高,群丛Ⅷ与群丛Ⅶ相似,说明该2群丛各物种在资源利用上共性较强;而群丛Ⅱ普遍生态位重叠值最小,群落中各物种资源利用共性最差,优势种的优势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 黄山松 系统聚类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道炜 刘金福 +1 位作者 何中声 郑世群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28,36,共8页
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形成的3种林分:杉木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和毛竹林为对象,测定其土壤易氧化态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研究毛竹扩张对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形成的3种林分:杉木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和毛竹林为对象,测定其土壤易氧化态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研究毛竹扩张对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3种林分8月和1月土壤易氧化态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表现出明显表层富集现象。各土层8月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均比1月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则相反。3个土层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排序为杉木林<毛杉混交林<毛竹林;(2)3种林分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易氧化态碳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储量基本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0-60cm土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态碳储量均为杉木林<毛杉混交林<毛竹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储量则相反,3种林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0-60cm土层3种林分土壤碳库活度和碳库活度指数基本为杉木林>毛杉混交林>毛竹林,土壤碳库指数为杉木林<毛杉混交林<毛竹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为毛竹林>毛杉混交林>杉木林。研究表明,毛竹向杉木林扩张有利于土壤质量改善,但杉木林演替成毛竹纯林后对土壤质量长期影响,则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 毛竹扩张 杉木林 土壤易氧化态碳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基于生态值的戴云山保护区地块选择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金福 薛凡 +3 位作者 黄嘉航 林志玮 兰思仁 洪伟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在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中,如何以最合理地块构建自然保护区并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是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矛盾所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戴云山地区探讨地块选择方法的适用性,基于戴云山地区生态评价... 在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中,如何以最合理地块构建自然保护区并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是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矛盾所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戴云山地区探讨地块选择方法的适用性,基于戴云山地区生态评价,结合空间特征和生态现状要求,提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空间优化建议。结合保护区植被多样性特征,应用地块选择算法,将戴云山所属地区共18 762小班进行网格分割,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选取地类、树种组成、郁闭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龄组和立地质量7个指标,求得各网格的生态值,绘制戴云山地区生态值分布图,引入改进的nal-Briers优化模型,实现保护区范围的最优化选择。依此方法共选择88个地块(网格)组成5个构建自然保护区的备选区域,其中包含原自然保护区2处备选区域(编号2,3),新增备选区域位于原保护区东部(编号4)、北部(编号1)和东南部(编号5)各1处。考虑保护区设计原则,编号2,3和4备选区域形成的区域可有效减弱边缘效应的影响,为建设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最优区域组合。选择后的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实现了地块数量与生态值间的最优组合,最大限度保护戴云山整体植被多样性。地块选择算法在国内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设计中可能具有适用性,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设计研究提出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值属性 地块选择算法 戴云山
下载PDF
戴云山不同海拔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志芳 刘金福 吴则焰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14,共5页
对戴云山600 m常绿阔叶林(EBF)、1 000 m针叶林(CF)、1 400 m亚高山矮林(SDF)、1 800 m高山草甸(AM)4种不同海拔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海拔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5种土壤酶活性在... 对戴云山600 m常绿阔叶林(EBF)、1 000 m针叶林(CF)、1 400 m亚高山矮林(SDF)、1 800 m高山草甸(AM)4种不同海拔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海拔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5种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海拔森林类型土壤剖面中均呈现自上而下递减的规律,磷酸单酯酶活性在4个不同森林类型间均呈显著差异;蔗糖酶、脲酶、过氧化酶活性在EBF、CF间呈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可知,5种土壤酶与TN、HN、TP、AK、OM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海拔森林类型土壤养分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揭示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海拔森林类型之间的差异及其空间分布特点,分析了土壤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了解森林土壤肥力总体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 海拔梯度 森林类型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戴云山构造带成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陶建华 胡明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8,共6页
戴云山构造带的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及火山作用强烈,不同期次的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对Au、Ag、Cu、Pb、Zn矿床的形成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元古界变质基底和上古生界在火山岩中呈“天窗”出露。戴云山构造带内主要有层间破碎带蚀变岩型金... 戴云山构造带的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及火山作用强烈,不同期次的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对Au、Ag、Cu、Pb、Zn矿床的形成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元古界变质基底和上古生界在火山岩中呈“天窗”出露。戴云山构造带内主要有层间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铅锌银矿床、接触交代型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火山热液型矿床。研究表明:晋宁-加里东期是该区最重要的成矿期,燕山晚期为另一重要成矿期。区域断裂、褶皱构造、构造界面以及2组构造的交汇都对矿床的产出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带 天窗 成矿作用 矿床 戴云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