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两粤黄檀挥发油的工艺研究及成分分析
1
作者 田歌 刘双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6,191,共6页
两粤黄檀作为一种名贵的香料,提高其挥发油的萃取率对工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以两粤黄檀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两粤黄檀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萃取工艺,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两... 两粤黄檀作为一种名贵的香料,提高其挥发油的萃取率对工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以两粤黄檀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两粤黄檀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萃取工艺,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两粤黄檀挥发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粤黄檀挥发油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2℃、萃取时间3.8 h,在此条件下挥发油得率为(7.23±0.03)%,与理论值(7.44±0.05)%相差不大。从两粤黄檀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7种已知化合物,包含醛类17种、酮类3种、醇类5种、酯类11种、萜烯类7种、酸类2种、呋喃类1种、硫醚类1种,醛类、酯类和萜烯类是两粤黄檀挥发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该研究对两粤黄檀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粤黄檀 挥发油 超临界CO_(2)萃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不同提取工艺两粤黄檀精油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2
作者 刘双 田歌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2期243-251,共9页
以两粤黄檀心材为原料,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两粤黄檀心材精油,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两粤黄檀心材及其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以两粤黄檀心材为原料,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两粤黄檀心材精油,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两粤黄檀心材及其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两粤黄檀心材及不同工艺提取的精油中共检测出已定性的挥发性成分47种,其中主要成分是醛类17种,酯类11种,萜烯类7种,醇类5种,主要表现为青草香、薄荷香、果香、花草香、木香、药香等香气特征。PCA及指纹图谱结果显示,不同提取工艺提取的两粤黄檀精油整体挥发性成分有明显的差异性。两种提取方法都能有效地提取两粤黄檀精油,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的两粤黄檀精油中酯类物质和萜烯类物质的含量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粤黄檀 精油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差异分析
下载PDF
壮药斜叶黄檀中黄酮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欢 王维玉 +4 位作者 朱敏 覃思思 卢澄生 冯旭 韦建华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研究壮药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Lour.)Prain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聚酰胺等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对斜叶黄檀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斜叶黄檀乙酸乙酯部位中... 目的:研究壮药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Lour.)Prain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聚酰胺等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对斜叶黄檀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斜叶黄檀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乔松素(1)、2′,4′-二羟基查尔酮(2)、鹰嘴豆芽素A(3)、7,4′-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4)、异甘草素(5)、芹菜素(6)、红车轴草素(7)、金圣草素(8)、球松素(9)、毛蕊异黄酮(10)、大豆素(11)、butin(12)、圣草酚(13)、3′,4′,6-三羟基橙酮(14)、木犀草素(15)、槲皮素(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叶黄檀 黄酮类 2′ 4′-二羟基查尔酮 球松素
下载PDF
斜叶黄檀薄层鉴别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覃川娴 丘君凤 +1 位作者 黄清霞 冯旭 《壮瑶药研究》 2023年第3期92-96,516,共6页
目的:建立斜叶黄檀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芒柄花素为对照品,考察不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点样量、展开系统、薄层板、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斜叶黄檀薄层色谱的影响,确定斜叶黄檀的最佳薄层色谱条件。结果: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芒柄花... 目的:建立斜叶黄檀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芒柄花素为对照品,考察不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点样量、展开系统、薄层板、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斜叶黄檀薄层色谱的影响,确定斜叶黄檀的最佳薄层色谱条件。结果: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芒柄花素为对照品,点样量为3μL,石油醚(60~90℃)-丙酮(3∶2)为展开系统,置紫外光灯(366 nm)下检视,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方法耐用性好。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可为斜叶黄檀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叶黄檀 芒柄花素 薄层色谱鉴别
下载PDF
药用植物斜叶黄檀不同组织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濮宏积 杨本寿 +5 位作者 石添 闫欣月 李建良 王振宇 陈美俊 徐冬梅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8-106,共9页
了解药用植物斜叶黄檀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斜叶黄檀内生细菌资源提供科学数据。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表面消毒后的云南山地斜叶黄檀内生细菌16S rDNA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预测内... 了解药用植物斜叶黄檀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斜叶黄檀内生细菌资源提供科学数据。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表面消毒后的云南山地斜叶黄檀内生细菌16S rDNA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预测内生菌群的功能丰度。结果表明,斜叶黄檀不同组织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群落组成有显著差异。在所有组织样本中,内生细菌的优势门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myce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优势属为糖单胞菌属(Saccharopolyspora)、马赛菌属(Massillia)、食酸菌属(Brevundimonas)。各菌群丰富度在根部最高,茎中最低,而多样性在茎中最高,叶片最低。其中,根中内生细菌的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等10类COG功能丰度均比茎叶组织中高,叶组织中有5类功能丰度比根茎中高,茎内菌群各功能丰度值均偏低。在KEGG L3功能预测中根组织内生细菌群落中10个代谢通路的丰度均比茎叶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叶黄檀 内生细菌 16S rDNA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两粤黄檀中6种成分 被引量:3
6
作者 宋舸 韦建华 +3 位作者 陈瑾 张妍妍 王慧敏 冯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76-2680,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两粤黄檀中甘草酸、土甘草A、4′-羟基-6-羟甲基-5,7-二甲氧基异黄酮、大鱼藤树素甲醚、大鱼藤树酸甲酯、甘草次酸的含有量。方法两粤黄檀氯仿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两粤黄檀中甘草酸、土甘草A、4′-羟基-6-羟甲基-5,7-二甲氧基异黄酮、大鱼藤树素甲醚、大鱼藤树酸甲酯、甘草次酸的含有量。方法两粤黄檀氯仿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6 nm。结果甘草酸、土甘草A、4′-羟基-6-羟甲基-5,7-二甲氧基异黄酮、大鱼藤树素甲醚、大鱼藤树酸甲酯、甘草次酸分别在0.07~2.50(r=0.999 2)、0.03~1.15(r=0.999 2)、0.02~0.55(r=0.999 3)、0.01~0.26(r=0.999 8)、0.01~0.25(r=0.999 6)、0.01~0.36(r=0.999 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7%、101.5%、101.0%、97.4%、96.4%、100.5%,RSD分别为2.1%、2.1%、1.8%、2.0%、1.5%、2.1%。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两粤黄檀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粤黄檀 甘草酸 土甘草A 4′-羟基-6-羟甲基-5 7-二甲氧基异黄酮 大鱼藤树素甲醚 大鱼藤树酸甲酯 甘草次酸 HPLC
下载PDF
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及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梁天坚 陈睿 +4 位作者 刘本涛 袁彩英 韦建华 霍丽妮 李典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35-1045,共11页
为了研究壮药两粤黄檀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该研究采用小鼠二甲苯致炎耳廓肿胀法、角叉菜胶致炎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耳廓肿胀度、肿胀率及足肿胀度的影响,并利用液相色谱-质... 为了研究壮药两粤黄檀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该研究采用小鼠二甲苯致炎耳廓肿胀法、角叉菜胶致炎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耳廓肿胀度、肿胀率及足肿胀度的影响,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等技术分析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其抗炎活性成分以及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高剂量组(8 g·kg^(-1))可以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角叉菜胶致炎足趾肿胀,其抑制率均高于50%;(2)从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中共鉴定得到60个化合物,包括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血根碱、胡椒碱、β-谷甾醇等多种抗炎活性成分;(3)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两粤黄檀发挥抗炎作用的核心靶点为PIK3CA、EGFR、MAPK、SRC、STAT3、CYP19A1、IL2、MAOA等,涉及cGMP-PKG、cAMP、Focal adhesion、Rap1等信号通路。该研究结果为两粤黄檀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粤黄檀 LC-MS PY-GC/MS 抗炎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降香黄檀与越南黄檀木射线组织比较解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向党 许彩娟 +1 位作者 李大周 徐峰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研究了不同产地的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并进行木射线比较解剖,最后结果表明:降香黄檀与越南黄檀木射线比率、射线宽度尺寸、射线高度尺寸各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经方差分析,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射线宽度和高度细胞数各项指标均不存... 研究了不同产地的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并进行木射线比较解剖,最后结果表明:降香黄檀与越南黄檀木射线比率、射线宽度尺寸、射线高度尺寸各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经方差分析,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射线宽度和高度细胞数各项指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射线组织 不同地区 降香黄檀 越南黄檀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不同产地两粤黄檀的挥发油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卢澄生 韦建华 +3 位作者 陈睿 霍丽妮 朱小勇 吴刚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0年第7期56-58,65,共4页
采用SFE-CO2法,分别提取了广西和海南产的两粤黄檀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比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广西产的两粤黄檀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1.3... 采用SFE-CO2法,分别提取了广西和海南产的两粤黄檀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比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广西产的两粤黄檀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1.38%;从海南产的两粤黄檀挥发油中鉴定出2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6.08%。结果表明,两种不同产地的两粤黄檀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主要成分及含量都存在较大差异,含量最高的特征性成分也不相同。该研究结果可为两粤黄檀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粤黄檀 挥发油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钝叶黄檀异地保存林种群结构特征研究
10
作者 孙永玉 陈艳彬 +1 位作者 罗长维 李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842-13844,共3页
[目的]研究钝叶黄檀异地保存林种群结构特征及生长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地调查及种群大小结构分析法,对钝叶黄檀异地保存林种群结构特征、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钝叶黄檀异地保存林种群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能够切实有效地保存所收集... [目的]研究钝叶黄檀异地保存林种群结构特征及生长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地调查及种群大小结构分析法,对钝叶黄檀异地保存林种群结构特征、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钝叶黄檀异地保存林种群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能够切实有效地保存所收集的种质资源。根据生长表现来进行初步筛选,镇沅种源、双江种源的种质材料在生长表现上优于云县种源和龙陵种源。在株高、地径结构分布上,4个种源的分布趋势相一致。[结论]为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机制上研究钝叶黄檀种质资源基因差异奠定基础,并为该种群的保护及其他植物的保存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叶黄檀 种质资源保存林 种群结构特征
下载PDF
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马换换 宋卓悦 +4 位作者 张丹雁 梁耀勇 赵维波 徐展翅 莫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8-613,共6页
目的测定分析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及组分,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总抗氧化能... 目的测定分析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及组分,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及还原力评价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为(12.9±1.1)mL·kg^(-1),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3个组分,主要为榄香素(69.89%)、甲基丁香酚(20.45%)、1,2-二甲氧基-4-N-丙烯基苯(2.68%)、芳樟醇(1.40%)及去氢白菖烯(1.10%)等。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表现出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及还原力的能力,其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与挥发油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两粤黄檀香材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榄香素,其总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粤黄檀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PY-GC-MS鉴别降香黄檀与降真香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若克 陈霞 +1 位作者 李英健 符韵林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41,共5页
为鉴别降香黄檀和降真香,采用快速裂解-气相-质谱联用(PY-GC-MS)法。通过分析比较两种物质的总离子流图以及所产生的特征性裂解产物的差异,为两种木材的鉴别提供一种新的鉴别手段。结果表明,在低温快速裂解条件下,降香黄檀裂解出13种产... 为鉴别降香黄檀和降真香,采用快速裂解-气相-质谱联用(PY-GC-MS)法。通过分析比较两种物质的总离子流图以及所产生的特征性裂解产物的差异,为两种木材的鉴别提供一种新的鉴别手段。结果表明,在低温快速裂解条件下,降香黄檀裂解出13种产物,得到产物的出峰时间集中在15~17 min,同时得到抽提物类特征性产物包括反式-橙花叔醇、橙花叔醇、6,7-环氧-蛇麻烯、α-红没药醇。降真香裂解出14种产物,产物的出峰时间相对分散,抽提物类特征产物主要是3',5'-二甲氧基苯乙酮。同时该方法所需原料各0.5 mg,具有微量、准确、高效的特点,可用于两种高档木材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 降真香 低温快速裂解 特征产物
下载PDF
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抑制黑色素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伟 何云侠 +5 位作者 廖良坤 李艳 付调坤 李如一 李积华 阮榕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5-880,共6页
研究不同浓度斜叶黄檀精油(0、5、10、15、20 mg/L)对制备的脂质体稳定性及其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合成的影响。通过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包封率指标来表征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评价其在4℃下储藏4周的稳定性。结果发现,10 mg/L... 研究不同浓度斜叶黄檀精油(0、5、10、15、20 mg/L)对制备的脂质体稳定性及其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合成的影响。通过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包封率指标来表征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评价其在4℃下储藏4周的稳定性。结果发现,1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在储藏过程中最为稳定,包封率达到最大,为45.10%±0.27%。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可呈浓度依赖式的降低斑马鱼胚胎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2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对斑马鱼胚胎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的抑制作用与3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的效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载体,研究了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的褪黑效果,为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作为皮肤增白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叶黄檀精油 脂质体 斑马鱼胚胎 黑色素 酪氨酸酶
下载PDF
斜叶檀和杠香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初探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如意 范紫颖 +3 位作者 于兵兵 班梦梦 张丹雁 张伟铮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探究传统民族药斜叶檀(又称为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Lour.)Prain)和杠香(又称为滇黔黄檀,Dalbergia yunnanensis Franch)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探究斜叶檀及杠香的水蒸气蒸馏挥发油、超临界二氧化碳... 目的探究传统民族药斜叶檀(又称为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Lour.)Prain)和杠香(又称为滇黔黄檀,Dalbergia yunnanensis Franch)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探究斜叶檀及杠香的水蒸气蒸馏挥发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挥发油、水提物及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us)的抑菌效果,并探究提取物浓度对敏感菌株抑菌活性的影响,同时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及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的测定。结果两种药物不同的提取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且活性强弱与提取物浓度成正相关。二者水提物对两种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明显,对粪肠球菌抑制效果稍逊;斜叶檀水蒸馏挥发油对白念珠菌抑制效果极强,抑菌圈直径大于30 mm。斜叶檀水蒸馏挥发油对白念珠菌的MIC和MFC均为220μg·mL-1;水提物对两种葡萄球菌的MIC及MBC均为625μg·mL-1。杠香水提物对两种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均优于其水蒸馏挥发油。结论斜叶檀、杠香的水蒸馏挥发油及水提物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拥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叶檀 杠香 提取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壮药斜叶黄檀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欢 王维玉 +3 位作者 朱敏 冯旭 韦建华 卢澄生 《广西中医药》 2022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Lour.)Prai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中低压柱色谱等方法对斜叶黄檀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壮药斜叶黄檀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分别为:(-)-丁... 目的:研究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Lour.)Prai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中低压柱色谱等方法对斜叶黄檀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壮药斜叶黄檀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树脂酚(1)、松脂素(2)、齐墩果酸(3)、羽扇豆醇(4)、白桦脂酸(5)、β-谷甾醇(6)、豆甾醇(7)、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8)、β-胡萝卜苷(9)、(2S,3S,4R,10E)-2-[(2R)-2-hydroxyl-tetracosanoylamino]-10-octadecene-1,3,4-triol(10)、肉豆蔻酸(11)、甘油酸十五酯(12)。结论:从斜叶黄檀中分离鉴定得到12个化合物,包括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1~2),3个三萜类化合物(3~5),4个甾醇类化合物(6~9),3个其他类化合物(10~12)。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叶黄檀 化学成分 木脂素 三萜
下载PDF
两粤黄檀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小倩 黄颖 +2 位作者 陈睿 韦建华 黄茂春 《大众科技》 2021年第8期58-61,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两粤黄檀茎叶的生药鉴定研究,为该药的鉴别、药用推广及后续质量标准制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定等方法研究两粤黄檀茎叶的生药鉴定特征,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两粤黄檀茎叶有明显鉴... 目的:通过对两粤黄檀茎叶的生药鉴定研究,为该药的鉴别、药用推广及后续质量标准制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定等方法研究两粤黄檀茎叶的生药鉴定特征,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两粤黄檀茎叶有明显鉴别特征,其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11.73 mg/g,加样回收率为101.79%。结论:两粤黄檀茎叶的生药鉴定特征明显,其总黄酮含量可作为两粤黄檀的质量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粤黄檀 紫外分光光度法 总黄酮 生药鉴定
下载PDF
荧光光谱技术的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树种识别新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金砖 刘彬 +5 位作者 杜海慧 梁峙 赵颖峰 赵越 张明哲 王立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82-2189,共8页
自然界植物物种中存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荧光特征信息用于识别其身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基于木材解剖学特征的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木材树种鉴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研究从荧光特征出发探索两个红木树种的识别新方法。分别对5组... 自然界植物物种中存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荧光特征信息用于识别其身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基于木材解剖学特征的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木材树种鉴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研究从荧光特征出发探索两个红木树种的识别新方法。分别对5组交趾黄檀和5组奥氏黄檀木材样品中的荧光物质进行完整提取,通过荧光照片、二维荧光谱图、三维荧光谱图对两个红木样品存在的荧光物质种类和数量进行了确认。荧光照片结果显示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均呈现明显的荧光特征且随着存贮时间的变化荧光物质能够稳定存在;二维荧光谱图和三维荧光谱图更加详细地展示了两个树种各自的荧光特征,结果显示交趾黄檀提取液含有一种荧光物质,该物质的最大激发波长为297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327nm;奥氏黄檀提取液的荧光谱图呈现两个最大激发和两个最大发射,最大激发波长分别为317和333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342和358nm,表明奥氏黄檀提取液中包含两种荧光物质或者存在一种含两种荧光团的荧光物质。另外,不同来源的两个红木试样存在的荧光物质数量和特征各自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且两种树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表明荧光特征能够用于它们身份的识别。此外,该研究构建了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两个红木树种的荧光物质提取方法,交趾黄檀荧光物质的最佳提取试剂为乙腈,体积比为10∶1的乙酸乙酯和乙腈混合试剂更加适用于奥氏黄檀,且两种荧光物质的提取均在12h内达到稳定。研究结果表明荧光光谱技术能够用于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的识别与鉴定,该方法在红木树种的鉴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技术 交趾黄檀 奥氏黄檀 识别新方法
下载PDF
越南香枝木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18
作者 杜尚嘉 苟志辉 +2 位作者 刘盛波 吴挺佳 钱军 《热带林业》 2015年第4期33-37,42,共6页
选取越南香枝木枝条进行扦插试验,以期得到提高越南香枝木扦插成活率的基质组合及激素处理浓度,为今后进行越南香枝木扦插繁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处理和不同激素处理对越南香枝木愈伤组织产生时间、成活率以及其他生... 选取越南香枝木枝条进行扦插试验,以期得到提高越南香枝木扦插成活率的基质组合及激素处理浓度,为今后进行越南香枝木扦插繁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处理和不同激素处理对越南香枝木愈伤组织产生时间、成活率以及其他生长指标均有影响。基质处理HRT+YK(3:1)愈伤组织产生时间(6.7±0.6d)、生根时间(9.3±0.6d)较早,成活率为56%。激素处理试验中,NAA浓度500mg/L愈伤组织产生时间(8.0±1.0d)、生根时间(11.7±2.1d)均早于其他激素浓度处理,成活率为50%。不同基质和激素处理对越南香枝木扦插成活率及生长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香枝木 扦插技术 激素处理 生物量 根冠比
下载PDF
壮药斜叶黄檀中1对新的异黄烷类对映异构体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维玉 何欢 +6 位作者 朱敏 宁小燕 覃川娴 卢澄生 刘锴 冯旭 韦建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21-2027,共7页
目的研究壮药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RP-C18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从... 目的研究壮药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RP-C18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从斜叶黄檀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斜叶黄檀素A(1a)、斜叶黄檀素B(1b)、2’-甲氧基-4’-羟基-α,β-二氢查耳酮(2)、3,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3)、8-羟基-4’,7-二甲氧基异黄酮(4)、黑黄檀素(5)、黄檀素(6)、6-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7)、赝靛黄素(8)、8-O-methylretusin(9)、二氢芒柄花黄素(10)、2’-甲氧基-4’-羟基查耳酮(11)、5,7,3’-三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12)。结论化合物1a和1b为1对新的异黄烷对映异构体,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斜叶黄檀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a+1b)、3~4、6~7、9~12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与阳性对照维生素C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叶黄檀 黄酮类 斜叶黄檀素 抗氧化活性 斜叶黄檀素A 斜叶黄檀素B 3 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 黄檀素 二氢芒柄花黄素
原文传递
两粤黄檀中一对新的异黄酮类对映异构体 被引量:1
20
作者 宁小燕 陈文娇 +5 位作者 西庆男 冯旭 梁臣艳 刘锴 李兵 韦建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169,共8页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对两粤黄檀Dalbergia benthamii Prain根茎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3个异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MS、1D/2D NMR等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两粤黄檀素(1)、butesup...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对两粤黄檀Dalbergia benthamii Prain根茎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3个异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MS、1D/2D NMR等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两粤黄檀素(1)、butesuperin A (2)、xanthocercin A (3)、butesuperin B (4)、di-O-methylalpinum isoflavone (5)、2′-deoxgisoaunculutin (6)、robustone (7)、4′-hydroxy-5,7-dimethoxy-6-(3-methyl-2-butenyl)-isoflavone (8)、芒柄花素(9)、6″-O-rhamnosyldaidzin(10)、3′, 4′-di-O-methylene-5-hydroxy-7-methoxy-6-isopentenylisoflavone(11)、derrubone dimethyl enter (12)和derrubone (13)。其中化合物1为一对新的异黄酮对映异构体,化合物12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7、10~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S测试了化合物2~13对5种细胞株(人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8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显示出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 IC_(50)值分别为16.68±0.19和15.21±0.60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粵黄檀 异黄酮 对映异构体 两粤黄檀素 细胞毒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