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理西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杜宝汉 《云南环境科学》 1998年第3期29-31,共3页
通过对1991~1995年大理州西湖水质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西湖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同时,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并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水质变化 富营养化 大理 西湖 水质监测
下载PDF
大理西湖湿地景观中水体富营养化及截留功能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彭园睿 何兴华 +4 位作者 杨春灿 孙秋雁 刘志林 赵冬梅 角媛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78-4089,共12页
科学评估湖泊型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及截留功能在季节及空间的变化规律对评价湖泊水环境质量、分析污染来源、改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和湿地/流域生态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以大理洱海流域源区的西湖湿地4种景观分区下的水体为对象,分别于2019... 科学评估湖泊型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及截留功能在季节及空间的变化规律对评价湖泊水环境质量、分析污染来源、改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和湿地/流域生态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以大理洱海流域源区的西湖湿地4种景观分区下的水体为对象,分别于2019年4月(旱季末期)和10月(雨季末期)各采集32个水样,测定其总磷(TP)、总氮(TN)浓度,以截留量和水体富营养化综合指数(PI)评价大理西湖湿地的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和截留功能。结果表明:农田水样TP、TN浓度均高于其他各类水样。富营养化评价表明:大理西湖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表现为旱季高于雨季,其中湿地类型中以农田水为最高(PI=3.45);景观分区中以农田区最高(PI=3.35);农业种植是导致该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TP、TN截留量评价显示,湖滨湿地截留量(0.04、1.38 mg·L^-1)最高,具有明显的截留功能。由于研究区磷、氮外源输入大且海拔高差较小,大理西湖湿地对于水体中TP、TN的截留效应不明显,造成西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研究结果为大理西湖湿地的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洱海生态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西湖 总磷 总氮 富营养化 水质评价 截留量
原文传递
硅藻群落指示的近50年来大理西湖湖泊生态系统演变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晨雪 徐敏 +2 位作者 董一凡 王荣 方凤满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572-4580,共9页
近年来,增强的人类活动使得云南部分湖泊生态系统发生退化,由草型清水态向藻型浊水态转变.全球变化背景下,了解湖泊生态系统演变规律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以云南大理州小型浅水湖泊西湖为例,通过对沉积物硅... 近年来,增强的人类活动使得云南部分湖泊生态系统发生退化,由草型清水态向藻型浊水态转变.全球变化背景下,了解湖泊生态系统演变规律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以云南大理州小型浅水湖泊西湖为例,通过对沉积物硅藻群落和理化指标的分析,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大理西湖环境演变历程.结果表明,大理西湖生态系统在近50年发生了明显的稳态转换,以2000年为节点,硅藻群落从2000年前偏好贫营养环境的底栖附生种Cocconeis placentula、Staurosira construens、Gomphonema angustum和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为优势种的状态,逐渐演替为偏好中营养环境的底栖附生硅藻Encyonopsis microcephala和Navicula cryptocephala及偏好富营养环境的浮游硅藻Cyclotella atomus、Cyclotella meneghiniana、Stephanodiscus hantzschii和Aulacoseira granulata为主导的状态.时间序列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硅藻群落主要响应了营养的变化.冗余分析结果也证实营养盐富集是大理西湖硅藻群落长期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论述了近50年来大理西湖流域气候变化和开发活动(农业围垦、化肥施用、畜牧养殖和渔业养殖等)促使湖泊营养盐持续积累,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湖泊内部生产力显著提高,湖泊生态系统逐渐向藻型浊水态转变的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西湖 浅水湖泊 硅藻群落 稳态转换 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