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复合驱动机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许春 吴娟 李相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2-361,共10页
基于对鄱阳湖开放水文系统特点和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通过构建一组联合的神经网络模型,定量辨识了包括湖盆地形变化、三峡工程作用、长江流域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湖泊水位变化的影响分量、时空差异及其发展趋势,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基于对鄱阳湖开放水文系统特点和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通过构建一组联合的神经网络模型,定量辨识了包括湖盆地形变化、三峡工程作用、长江流域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湖泊水位变化的影响分量、时空差异及其发展趋势,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相对于1980—1999年,2003—2014年鄱阳湖湖盆地形变化、三峡工程运行、长江流域气候变化和其他人类活动对湖泊水位降低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0%、18%和32%。由于影响机制的不同,湖泊水位对这3个驱动因子的响应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冬、春季节湖泊水位降低主要由湖盆地形变化引起,而夏、秋季节的水位降低则主要归因于长江流域气候变化及其他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湖盆地形变化对湖泊水位的影响在湖区都昌站附近最为突出,并且该影响仍呈长期增加趋势。三峡工程引起的湖泊水位变化在湖口处最大,向南部湖区逐渐减弱,其长期变化趋势日渐稳定。长江流域气候变化及其他人类活动的作用值得特别注意,该影响年际间波动较大,在某些年份里(如2006年、2011年)可成为湖泊水位降低的主导因素,但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盆地形 三峡工程 气候变化 BP神经网络 水位下降 鄱阳湖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下游造床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为 高宇 +1 位作者 许全喜 袁晶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1-338,共8页
随着三峡水库的运用,其下游的造床流量发生变化,研究坝下游造床流量的变化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对河道的冲淤特性及河床演变机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根据1981—2015年的资料,采用平滩水位法、马卡维耶夫法和流量保证率法计算三峡水库蓄水... 随着三峡水库的运用,其下游的造床流量发生变化,研究坝下游造床流量的变化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对河道的冲淤特性及河床演变机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根据1981—2015年的资料,采用平滩水位法、马卡维耶夫法和流量保证率法计算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宜昌、枝城、沙市、监利、螺山、汉口、九江、大通各站的造床流量。结果表明:(1)马卡维耶夫法同时考虑了流量过程和输沙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相对合理。(2)蓄水后各站造床流量减小3 000~6 000 m^3/s,符合坝下游主要冲淤变形部位由平滩河槽调整为中枯水河槽的变化特性,反映了结果的合理性。具体来看,时间上,2009年以后造床流量的减小趋势更为明显;空间上,从绝对值来看,以监利站为转折点,从宜昌至大通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3)造床流量对来水量和洪峰流量的响应较为敏感,与之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床流量 马卡维耶夫法 三峡水库 坝下游
下载PDF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钉螺孳生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牛红峰 郭家钢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4-86,共3页
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将改变库区及其上下游的生态环境,这一改变能否造成钉螺孳生的环境从而带来血吸虫病的流行?该文综述了这一课题的研究结果与研究进展。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钉螺 三峡
下载PDF
长江干流水化学成因与风化过程CO_(2)消耗通量解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鸿 周权平 +5 位作者 姜月华 金阳 杨国强 顾轩 梅世嘉 王晓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40,共11页
长江流域面积巨大,岩性多变,加之三峡大坝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影响,干流河水的水化学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此外,以往研究中流域矿物风化过程的碳汇通量估算一般基于阳离子来源分析,但该算法通常涉及多种矿物端元的参数选取,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长江流域面积巨大,岩性多变,加之三峡大坝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影响,干流河水的水化学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此外,以往研究中流域矿物风化过程的碳汇通量估算一般基于阳离子来源分析,但该算法通常涉及多种矿物端元的参数选取,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本次研究对长江干流水化学的时空演变进行了整体分析,并基于上游河水样品含量的校正与计算,提出了一种计算矿物风化过程碳汇通量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蒸发盐溶解、循环盐作用、矿物风化及硫酸盐溶解是控制长江干流河水离子组成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而人类活动主要影响了离海距离3000 km以内河水含量;长江上游干流硅酸盐风化消耗CO_(2)速率为1.16×10^(5) mol/(km^(2)·a),碳酸盐风化消耗CO_(2)速率为4.75×10^(5)mol/(km^(2)·a)。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长江干流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认识,丰富和完善碳循环研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三峡大坝 多元统计分析 水化学成因 大气CO_(2)消耗
下载PDF
Initial response of fish trophic niche to hydrological alteration in the upstream of Three Gorges Dam 被引量:2
5
作者 Jianzhu Wang Lei Li +1 位作者 Jun Xu Binhe Gu 《Ecological Processes》 SCIE EI 2016年第1期130-138,共9页
Introduction:Damming is one of the dramatic impacts to river food webs due to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changes in the hydrological regimes.The world’s largest dam,the Three Gorges Dam(TGD),has been constructed in th... Introduction:Damming is one of the dramatic impacts to river food webs due to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changes in the hydrological regimes.The world’s largest dam,the Three Gorges Dam(TGD),has been constructed in the middle of Yangtze River since 2003.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ltered hydrological regime on the trophic structure of fish food web along the hydrological gradient in the TGD.Methods:Fish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n upstream,a midstream and a downstream site of the Yangtze River upstream of the TGD in May and September of 2004.Muscle tissue of each fish species was determined for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δ^(13)C and δ^(15)N)which were used to calculate isotope-based Bayesian community-wide trophic metrics.Results:Stable isotope trophic niche analysis reveals reduced utilization of basal resource and trophic niche space at the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 sites.By contrast,community trophic diversity and species redundancy were higher at the downstream than the upstream and midstream,likely as the result of reduced the spectrum of basal resources.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overall trophic niche space from reduced flow,increased water depth and stagnancy occurred only one year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TGD.Conclusions:Altered hydrological regimes posed multiple impacts to the aquatic food web.Reduced flow and increased water depth within TGD has posed initial effects to the fish community trophic structure.Further collections ana analysis of ecological data to compare the fish trophic structure revealed in this study are needed to assess the long-term impacts of TGD on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Gorges dam(tgd) FISH δ^(13)C δ^(15)N Trophic niche Yangtze River
原文传递
1979年—2014年三峡库区月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圆圆 李贵才 +1 位作者 郭徵 郭兆迪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7-496,共10页
三峡区域气温变化长期以来受到科研人员和公众的关注。受三峡复杂地形的影响,仅仅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很难准确获取区域气温变化的空间格局,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提供空间连续的地表观测数据来辅助气温变化分析。以广义加性模型GAM(Gener... 三峡区域气温变化长期以来受到科研人员和公众的关注。受三峡复杂地形的影响,仅仅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很难准确获取区域气温变化的空间格局,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提供空间连续的地表观测数据来辅助气温变化分析。以广义加性模型GAM(General Additive Model)为插值算法,以高程和夜间地表温度(LSTnight)遥感产品为辅助变量,估算三峡库区1979年—2014年1 km空间分辨率的月气温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温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及其与高程和森林覆盖率的关系。研究表明,(1)在插值算法中引入遥感产品LSTnight作为辅助变量可以明显改善气温估算精度,冬春季的改善幅度高于夏秋季;(2)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在1997年后明显上升,但在2003年库区蓄水后无明显变化趋势,几乎所有月(除12月以外)的气温都呈现上升趋势,增温趋势最显著是3月和9月,3月增温主要来自于库区东部山区的贡献,而9月增温主要来自于库区西部平原的贡献;(3)多数月份(除7月、8月、9月以外)的低温上升速度超过高温上升速度,导致区域气温的动态变化范围缩小;(4)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上升速度与高程呈正相关,即海拔越高,升温越快,但在同一海拔高度处,森林覆盖率越高,年均气温上升速度越慢,暗示森林具有抑制增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气温变化 广义加性模型 地表温度
原文传递
三峡工程调蓄进程中长江河口区土壤水盐动态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谢文萍 杨劲松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1-956,共6页
三峡工程调蓄进程改变了下游的来水状况,可能影响下游的水盐动态。挑选蓄水进程中典型枯水年2006年蓄水进程时段,分析该时段河口水盐动态可能受上游蓄水的影响程度。2006年秋季三峡水库蓄水期间,蓄水导致长江径流减少量约为4 000m3/s,... 三峡工程调蓄进程改变了下游的来水状况,可能影响下游的水盐动态。挑选蓄水进程中典型枯水年2006年蓄水进程时段,分析该时段河口水盐动态可能受上游蓄水的影响程度。2006年秋季三峡水库蓄水期间,蓄水导致长江径流减少量约为4 000m3/s,与径流量最低值相比下降幅度达33%。运用监测数据分析搜索了蓄水之前与2006年秋季蓄水时段长江大通径流量相似的时间序列,研究并分析了蓄水前后相似径流量过程情况下长江河口区域水盐要素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蓄水前后的江水、地下水及土壤盐分状况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2006年蓄水阶段及其后续影响时段的江水、地下水及土壤盐分含量均大于蓄水前各要素测值,蓄水后江水盐分最高增加幅度约为45%,而土壤盐分含量增加约为10%。在蓄水前后自然径流量过程基本相似的前提下,三峡工程调蓄所致的径流量减少可能为江水盐分、地下水盐分及土壤盐分上升的重要原因,表明三峡调蓄对河口水盐要素的动态变化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径流量 长江河口 盐分
原文传递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悬浮泥沙浓度遥感估算 被引量:31
8
作者 方馨蕊 温兆飞 +3 位作者 陈吉龙 吴胜军 黄远洋 马茂华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6-772,共17页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清水下泄,坝下游河段发生了长时间、长距离的沿程冲刷,河流悬浮泥沙浓度发生改变,给沿岸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利影响。随机森林算法灵活、稳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生态环境变量的回归预测分析,但其在水体悬浮泥沙浓度估算...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清水下泄,坝下游河段发生了长时间、长距离的沿程冲刷,河流悬浮泥沙浓度发生改变,给沿岸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利影响。随机森林算法灵活、稳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生态环境变量的回归预测分析,但其在水体悬浮泥沙浓度估算方面的能力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基于泥沙站点监测数据和MODIS卫星遥感反射率数据,通过构建随机森林非参数回归预测模型,对三峡工程坝下游宜昌至城陵矶河段在建坝前后14年间(2002年-2015年)各月的悬浮泥沙浓度进行遥感估算。研究表明:(1)基于随机森林的悬浮泥沙浓度估算模型表现较好,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相关性好、预测精度高,优于其他模型(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2)在参与模型构建的MODIS波段变量中,红波段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但不能单独使用它进行预测,悬浮泥沙遥感预测需要多变量共同参与。(3)将悬浮泥沙数据按季节分类所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其平均误差为0.46 mg/L,平均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2.33%,估算效果最优,能够满足较高精度下悬浮泥沙浓度估算的需求。综上,可以考虑以季节为划分依据,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估算悬浮泥沙浓度,并用于后期坝下游河道悬浮泥沙浓度时空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坝下游河段 水环境遥感 随机森林 遥感监测 MODIS 泥沙反演
原文传递
三峡大坝对长江宜昌——城陵矶河道沙洲动力地貌演变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杰 戴志军 +3 位作者 梅雪菲 楼亚颖 魏稳 葛振鹏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5期629-646,共18页
Sandbars are of vital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which however, have been intensively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ies. Morphodynamic processes of sandbars along the Yichang-Chenglingji Reach of the Chan... Sandbars are of vital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which however, have been intensively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ies. Morphodynamic processes of sandbars along the Yichang-Chenglingji Reac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channel immediately downstream of the Three Gorges Dam(TGD), are assesse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between 2000 and 2016.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entire area of sandbars reduces drastically by 19.23% from 149.04 km~2 in 2003 to 120.38 km~2 in 2016, accompanied with an increase in water surface width. Owing to differences in sediment grain size and anti-erosion capacity, sandbar area in the upstream sandy gravel reach(Yichang-Dabujie) and downstream sandy reach(Dabujie-Chenglingji) respectively decreases by 45.94%(from 20.79 km~2 to 11.24 km~2) and 14.93%(from 128.30 km~2 to 109.14 km~2). Furtherly, morphological evolutions of sandbars are affected by channel type: in straight-microbend channel, mid-channel sandbars exhibit downstream moving while maintaining the basic profile; in meandering channel, point sandbars show erosion and deposition in convex and concave bank respectively, with mid-channel sandbars distributing sporadically; in bending-branching channel, point sandbars experience erosion and move downstream while mid-channel sandbars show erosion in the head part along with retreating outline. We document that the primary mechanism of sandbars shrinkages along the Yichang-Chenglingji Rea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GD induce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decreasing and increasing in unsaturation of sediment carrying capacity. Additionally, channel type can affect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sandbars. Along the Yichang-Chenglingji Reach, sandbars in straight-microbend channel are more affected by water flow than that in bending-branching cha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bars morphodynamics Three Gorges dam(tgd) remote sensing images Yichang-Chenglingji Reach Changjiang Riv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