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formation correlations,stress field switches and evolution of an orogenic intersection:The Pan-African Kaoko-Damara orogenic junction,Namibia 被引量:1
1
作者 Ben Goscombe David A.Foster +3 位作者 David Gray Ben Wade Antonios Marsellos Jason Titus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187-1232,共46页
Age calibrated deformation histories established by detailed mapping and dating of key magmatic time markers are correlated across all tectono-metamorphic provinces in the Damara Orogenic System.Correlations across st... Age calibrated deformation histories established by detailed mapping and dating of key magmatic time markers are correlated across all tectono-metamorphic provinces in the Damara Orogenic System.Correlations across structural belts result in an internally consistent deformation framework with evidence of stress field rotations with similar timing,and switches between different deformation events.Horizontal principle compressive stress rotated clockwise ~180°in total during Kaoko Belt evolution,and^135° during Damara Belt evolution.At most stages,stress field variation is progressive and can be attributed to events within the Damara Orogenic System,caused by changes in relative trajectories of the interacting Rio De La Plata,Congo,and Kalahari Cratons.Kaokoan orogenesis occurred earliest and evolved from collision and obduction at ~590 Ma,involving E-W directed shortening,progressing through different transpressional states with ~45° rotation of the stress field to strike-slip shear under NW-SE shortening at ~550-530 Ma.Damaran orogenesis evolved from collision at ~555-550 Ma with NW-SE directed shortening in common with the Kaoko Belt,and subsequently evolved through ~90°rotation of the stress field to NE-SW shortening at ~512-508 Ma.Both Kaoko and Damara orogenic fronts were operating at the same time,with all three cratons being coaxially convergent during the 550-530 Ma period;Rio De La Plata directed SE against the Congo Craton margin,and both together over-riding the Kalahari Craton margin also towards the SE.Progressive stress field rotation was punctuated by rapid and significant switches at ~530-525 Ma,~508 Ma and ~505 Ma.These three events included:(1)Culmination of main phase orogenesis in the Damara Belt,coinciding with maximum burial and peak metamorphism at 530-525 Ma.This occurred at the same time as termination of transpression and initiation of transtensional reactivation of shear zones in the Kaoko Belt.Principle compressive stress switched from NW-SE to NNW-SSE shortening in both Kaoko and Damara Belts at this time.This marks the start of Congo-Kalahari stress field overwhelming the waning Rio De La Plata-Congo stress field,and from this time forward contraction across the Damara Belt generated the stress field governing subsequent low-strain events in the Kaoko Belt.(2)A sudden switch to E-W directed shortening at ~508 Ma is interpreted as a far-field effect imposed on the Damara Orogenic System,most plausibly from arc obduction along the orogenic margin of Gondwana(Ross-Delamerian Orogen).(3)This imposed stress field established a N-S extension direction exploited by decompression melts,switch to vertical shortening,and triggered gravitational collapse and extension of the thermally weakened hot orogen core at ~505 Ma,producing an extensional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across the Central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ara orogen Stress fields orogenY Assembly of GONDWANA Event geochronology DEFORMATION CORRELATIONS
下载PDF
纳米比亚湖山铀矿床E类白岗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2
作者 徐楷 廖志权 胡寅秋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132-140,共9页
纳米比亚湖山铀矿床的铀矿体主要产于D类和E类白岗岩体中,本次研究选择该矿床开采面上的E类白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详细的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全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湖山铀矿床E类白岗岩的SiO_(2)和Na_(2)O+K_(2)O含量较... 纳米比亚湖山铀矿床的铀矿体主要产于D类和E类白岗岩体中,本次研究选择该矿床开采面上的E类白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详细的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全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湖山铀矿床E类白岗岩的SiO_(2)和Na_(2)O+K_(2)O含量较高,而MnO、MgO、Na_(2)O、P_(2)O_(5)以及CaO含量较低,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的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具有Eu轻微亏损、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的特征,具有较明显的四分组效应。微量元素特征表明Rb/Sr、Nb/Ta、Zr/Hf与全球地壳比值接近,E类白岗岩可能是壳源岩石;此外,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E类白岗岩相对富集Rb、K、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Ba、Nb、Sr、Ti等呈较明显的负异常;Sr的亏损可能是斜长石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的结果,Ti的亏损则可能是钛铁氧化物分离结晶而导致,这表明E类白岗岩的岩浆结晶分异较为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学 地球化学 白岗岩 达马拉造山带 纳米比亚湖山铀矿
下载PDF
纳米比亚达马拉造山带地质、构造演化特征与铀成矿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宏伟 任军平 +5 位作者 唐文龙 许康康 吴兴源 曾威 王佳营 贺福清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8,共14页
纳米比亚达马拉造山带是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泛非造山活动在西南非洲的体现,笔者系统梳理达马拉造山带内地质单元、岩浆作用、变质活动、构造动力学机制和铀矿成矿作用特征。该造山带主要由北部地体、北带边缘、北部带、中央带、南部带... 纳米比亚达马拉造山带是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泛非造山活动在西南非洲的体现,笔者系统梳理达马拉造山带内地质单元、岩浆作用、变质活动、构造动力学机制和铀矿成矿作用特征。该造山带主要由北部地体、北带边缘、北部带、中央带、南部带、南带边缘及南部前陆7个地质单元组成。依据板块运动特征,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板内裂谷期(750 Ma)、持续扩张期(730~600 Ma)、洋陆俯冲期(580~560 Ma)、俯冲碰撞期(550~540 Ma)及碰撞晚期(530~460 Ma)5个阶段。造山带内赋存大量的铀矿资源,主要形成于510~490 Ma,其成因与碰撞晚期构造及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专属性特征明显。根据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及总结,笔者认为富U的前达马拉基底是白岗岩型铀矿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成矿母岩浆是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共同作用的结果,构造活动为富U岩浆的侵位及富集沉淀提供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马拉造山带 构造演化 铀矿 纳米比亚
下载PDF
纳米比亚白岗岩型铀成矿作用评述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金勇 范洪海 +4 位作者 何德宝 耿瑞瑞 王生云 陈东欢 陈旭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889-907,共19页
纳米比亚铀矿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战略金属储备库”,其中白岗岩型铀矿更是铀矿中最主要的类型,成矿潜力巨大,主要受构造、岩性和地层控制,部分矿床还受后期热液活动的叠加改造。在6类白岗岩及Salem型等花岗岩中,赋铀白岗岩仅为D型和E... 纳米比亚铀矿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战略金属储备库”,其中白岗岩型铀矿更是铀矿中最主要的类型,成矿潜力巨大,主要受构造、岩性和地层控制,部分矿床还受后期热液活动的叠加改造。在6类白岗岩及Salem型等花岗岩中,赋铀白岗岩仅为D型和E型两种白岗岩,主要是由于非矿化白岗岩或花岗岩形成于D_(3)期间或之前,而矿化白岗岩是由富铀基底深部重熔而形成的,产于D_(3)构造变形及穹隆构造之后,两者的物质来源不同。千岁兰深大断裂是白岗岩型铀矿活化迁移的通道,穹隆、NNE向韧性剪切带及褶皱等构造膨大变异部位为矿化白岗岩的侵入提供了充足的就位空间。另外,赋铀白岗岩常以网脉状、脉状侵入罗辛组大理岩和可汗组片麻岩、卡里毕比组大理岩和卡塞布组黑云母片岩,在侵入过程中,岩浆与罗辛组或卡里毕比组大理岩发生脱碳反应,致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岩浆易于沸腾,促进铀沉淀富集。就后期热液而言,在靠近断裂破碎带等部位,矿化白岗岩明显发生强烈的热液蚀变,使得铀矿化品位显著增高,可见局部存在后期热液的叠加富集。因此,白岗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大体划分为原始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后期热液的叠加富集作用和表生氧化淋积作用3个期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岗岩型铀矿 铀成矿作用 成矿机理 达马拉造山带 纳米比亚
下载PDF
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生云 范洪海 +4 位作者 陈东欢 陈金勇 顾大钊 高阳 聂江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对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的白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初步讨论了白岗岩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欢乐谷地区白岗岩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显示了较大的变化范围,白岗岩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部分为碱长花岗岩、英... 对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的白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初步讨论了白岗岩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欢乐谷地区白岗岩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显示了较大的变化范围,白岗岩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部分为碱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等。根据岩石和矿物的颜色、结构、矿物学特征、矿化特点等,可将其划分为A、B、C、D、E、F 6种类型,并且从A类至F类,白岗岩的形成时间顺序为由早到晚。白岗岩具有高硅、高碱和低锰、镁、钠、磷、钙的特点,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的准铝质过铝质岩石。不同类型的白岗岩主量元素特征未显示出它们是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而可能是达马拉造山运动晚期构造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地球化学 白岗岩 达马拉造山带 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
下载PDF
纳米比亚湖山铀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怀峰 陆建军 《世界地质》 CAS 2018年第1期105-123,共19页
湖山铀矿位于泛非期达马拉造山带的南部中央区带内,构造以NNE-SSW向穹窿和断裂为主。矿区内地层自老至新为艾杜西斯组、可汗组、罗辛组、楚斯组、阿兰蒂斯组、卡里比布组和卡塞布组,侵入岩为寒武纪至晚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晶质铀矿为主... 湖山铀矿位于泛非期达马拉造山带的南部中央区带内,构造以NNE-SSW向穹窿和断裂为主。矿区内地层自老至新为艾杜西斯组、可汗组、罗辛组、楚斯组、阿兰蒂斯组、卡里比布组和卡塞布组,侵入岩为寒武纪至晚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晶质铀矿为主要原生矿石矿物。后期热液叠加导致了铀石、硅钙铀矿和黄硅钾铀矿等热液矿物的形成以及高岭土化、蛇纹石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等蚀变作用。矿床的形成受矿区地层、岩浆岩和构造联合控制,矿化仅发生于D和E型花岗岩内。矿化岩体呈席状侵入于NNE-SSW向湖山背斜转折端和翼部高应力区域,赋存于罗辛组与可汗组不整合接触带及其上部的罗辛组,少量赋存于楚斯组内。矿区内构造-岩浆事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铀成矿作用与第四阶段构造-岩浆事件密切相关,含矿D和E型花岗岩为后造山伸展环境下富铀阿巴比斯基底重熔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山铀矿 白岗岩型铀矿 达马拉造山带 纳米比亚
下载PDF
纳米比亚达马拉造山带新元古界朝斯组条带状铁建造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7
作者 曹晗 吴昌志 +2 位作者 刘援军 王伟清 雷如雄 《地质学刊》 CAS 2016年第4期589-598,共10页
以纳米比亚北部台地区的新元古代成冰期朝斯(Chuos)组沉积变质型条带状铁建造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该区的大地构造背景、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针对该区域朝斯组地层特征、构造历史、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形成环境及成因等方... 以纳米比亚北部台地区的新元古代成冰期朝斯(Chuos)组沉积变质型条带状铁建造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该区的大地构造背景、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针对该区域朝斯组地层特征、构造历史、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形成环境及成因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雪球地球"假说,认为研究区含铁建造与成冰期的一定条件下的裂谷作用形成海盆和热液组分有直接成因联系,在雪球期内的氧化还原环境多变的裂谷大洋、海底热液流体、大陆风化作用、海洋生物圈变化、大气与海水的物质组分交换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导致了含铁条带建造的沉积层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成冰期 达马拉造山带 朝斯组 条带铁建造 矿床成因 北部台地 纳米比亚
下载PDF
伟晶质岩浆的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AFC)作用及铀成矿效应:以纳米比亚湖山铀矿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冉笑 王果胜 +2 位作者 袁国礼 邱坤峰 Hounkpe Jechonias BIDOSSESSI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7-402,共26页
纳米比亚湖山铀矿位于达马拉造山带的中央南部地区,工业铀矿物为晶质铀矿,属于伟晶岩型铀矿床。关于不同矿石中铀元素的富集与沉淀机制还存在一定争议。为了揭示伟晶质岩浆演化与铀矿化作用的关系,本文对矿区内不同矿物组成的伟晶岩型... 纳米比亚湖山铀矿位于达马拉造山带的中央南部地区,工业铀矿物为晶质铀矿,属于伟晶岩型铀矿床。关于不同矿石中铀元素的富集与沉淀机制还存在一定争议。为了揭示伟晶质岩浆演化与铀矿化作用的关系,本文对矿区内不同矿物组成的伟晶岩型矿石开展了岩石和矿物地球化学研究。野外及镜下鉴定结果显示,矿化伟晶岩可以分为“简单类型”矿体和“复杂类型”矿体。前者具有正常的花岗伟晶结构,晶质铀矿均匀分布于造岩矿物之间,矿化程度低到中等;后者表现出非均匀的结构特征,且矿化程度极高,晶质铀矿在成因上与大量黑云母团块有明显的空间联系。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简单类型”伟晶岩中,铀元素主要通过伟晶质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富集;“复杂类型”伟晶质岩浆的演化则明显受控于同化混染作用,其铀矿化为岩浆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assimilation-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AFC)作用产物。具体而言,外来基性组分(FeO,MgO,TiO_(2),MnO)的混入导致“复杂类型”熔体中矿物的结晶顺序发生改变,长石类矿物的“延后”结晶为黑云母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结晶空间和条件,促使黑云母以团块状聚集的形式产出。黑云母的大量析出会引发残余岩浆中UF_(m)^(4-m)络合物的水解,导致晶质铀矿在团块黑云母内部或周围沉淀。因此,本文有关“简单类型”和“复杂类型”产铀伟晶岩的研究,有效地揭示了岩浆演化过程与铀矿化机制,丰富了伟晶岩型铀矿床理论,为后期勘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型铀矿 矿化过程 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作用 达马拉造山带 纳米比亚
下载PDF
纳米比亚罗辛铀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5
9
作者 左立波 任军平 +5 位作者 邱京卫 刘晓阳 孙凯 王杰 许康康 龚鹏辉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5年第A01期137-145,180,共10页
白岗岩型铀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岩浆型矿床,主要产于纳米比亚。罗辛铀矿是白岗岩型铀矿的典型矿床,该矿床目前仍是全球铀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之一。文章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罗辛铀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地层系统,分析了铀矿... 白岗岩型铀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岩浆型矿床,主要产于纳米比亚。罗辛铀矿是白岗岩型铀矿的典型矿床,该矿床目前仍是全球铀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之一。文章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罗辛铀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地层系统,分析了铀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认为:罗辛铀矿床形成时间为(508±2)Ma;铀的赋存以独立铀矿物为主,少量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于钍矿物中;含铀白岗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和Pb,而相对亏损Ba,Nb,Sr,P和Ti;穹窿构造为岩体侵位成矿提供了空间,而岩浆的重熔结晶作用使得铀进入岩浆,并在局部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辛铀矿 白岗岩 矿床成因 达马拉造山带 纳米比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