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达米施对中国书画中“线”的阐释
1
作者 向维维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1,共9页
当代法国艺术史家于贝尔·达米施在《论线》一书中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视角阐述了西方艺术史中关于“线”的语法结构。借由“线”的视觉艺术符号,达米施将文艺复兴时期素描中的线与西方当代抽象艺术中有关平面上的线性划痕联系起... 当代法国艺术史家于贝尔·达米施在《论线》一书中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视角阐述了西方艺术史中关于“线”的语法结构。借由“线”的视觉艺术符号,达米施将文艺复兴时期素描中的线与西方当代抽象艺术中有关平面上的线性划痕联系起来,以期重构一个以“线”为线索的非历时性叙事的艺术史体系。在这本关于“线”的艺术理论专著中,达米施用一章的篇幅迂回到中国古典绘画中毛笔所画出的线,并将中国文人书画中的线也纳入他的线性艺术语言系统之中。本文通过分析达米施在《论线》一书中的中国书画因素,探讨中西美学中“线”的问题及其两者的互释关系,以期呈现一种艺术符号学的跨文化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米施 《论线》 线的理论 中国书画
下载PDF
达弥施艺术史论研究范式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佳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5,共7页
作为20世纪艺术史论研究的两大主导范式,审美论和文化政治论所导致的线性艺术史叙事和对艺术品物性层面的忽视是其理论缺憾。法国艺术史论家达弥施所建构的艺术史论研究范式,以法国科学史学派的思想为指导,超越了审美论和文化政治论的... 作为20世纪艺术史论研究的两大主导范式,审美论和文化政治论所导致的线性艺术史叙事和对艺术品物性层面的忽视是其理论缺憾。法国艺术史论家达弥施所建构的艺术史论研究范式,以法国科学史学派的思想为指导,超越了审美论和文化政治论的理论窠臼,揭橥了艺术史的断裂图景与物性,为当下艺术学研究提供一种必要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弥施 艺术史叙事 视觉考古 断裂 物性
下载PDF
美在愉悦与性别差异:达弥施论美及其起源
3
作者 柴冬冬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106-111,共6页
达弥施借助康德的理论对弗洛伊德美学进行了改造,重新探讨了美的本质及其起源。他将美与艺术进行了再区分,厘清了美作为文明之产物的属性,确定了美是精神分析不可回避的领域;他认为美的事物是有其性根基的,但要依靠视觉兴奋的中介作用... 达弥施借助康德的理论对弗洛伊德美学进行了改造,重新探讨了美的本质及其起源。他将美与艺术进行了再区分,厘清了美作为文明之产物的属性,确定了美是精神分析不可回避的领域;他认为美的事物是有其性根基的,但要依靠视觉兴奋的中介作用。视觉兴奋是“器官压抑”之后对嗅觉兴奋的替代,它将美导向次要的性特征,而主体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愉悦感,不过这种愉快感又夹杂着因两性差异而带来的观看欲望。因此,美的起源是与愉悦和性别差异关联在一起的。达弥施的工作打通了精神分析与传统美学、艺术史之间的关联,将美的精神分析引向了观看、主体性与欲望领域,推进了精神分析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弥施 精神分析 艺术 愉悦
下载PDF
重审艺术史及其方法论--论达弥施“云的理论”及其艺术史学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柴冬冬 金元浦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5-141,共7页
20世纪后期以来,重新反思传统的艺术史书写成为艺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达弥施"云的理论"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意在从方法论和观念两个层面去寻找一种新的艺术史阐释范式。就方法论层面而言,它以福柯的新历史观为依据,对传统... 20世纪后期以来,重新反思传统的艺术史书写成为艺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达弥施"云的理论"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意在从方法论和观念两个层面去寻找一种新的艺术史阐释范式。就方法论层面而言,它以福柯的新历史观为依据,对传统的形式分析与图像学研究进行了深入反思,并将艺术史的潜力归结为符号学。就观念层面而言,它重新强调了物质性对绘画的重要性,进而打通了形而上的绘画性与形而下的绘画史,为打破艺术史书写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弥施 艺术史 云的理论 范式重构
原文传递
作为视觉范式的透视——达弥施的透视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柴冬冬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94,共12页
达弥施在批判地继承潘诺夫斯基透视理论的基础之上,借助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现象学理论,将透视发展为一种视觉范式,进而在发生学和思想史两个层面重构了透视理论。作为一种视觉体制,透视成为一种视觉句法,它影响了观看活动和观看关系... 达弥施在批判地继承潘诺夫斯基透视理论的基础之上,借助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现象学理论,将透视发展为一种视觉范式,进而在发生学和思想史两个层面重构了透视理论。作为一种视觉体制,透视成为一种视觉句法,它影响了观看活动和观看关系的建构,其价值则体现为意义的生产。作为一种思想史层面的生产,透视成为一个不断被叙述的“理论客体”,从而构筑了关于透视的历史。达弥施无疑将透视学从艺术史领域推向了更为广阔的视觉解释层面,对重新定位透视在艺术史和视觉生产中的作用极具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弥施 透视 范式 绘画 艺术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