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疗思路
1
作者 何志晨 徐浩田 +2 位作者 李睿 杨天舒 张永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82-287,共6页
[目的]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病因病机和诊治思路。[方法]基于古代医籍对伏气温病理论的阐述和HNL的现代研究,分析该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传变规律,总结其治... [目的]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病因病机和诊治思路。[方法]基于古代医籍对伏气温病理论的阐述和HNL的现代研究,分析该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传变规律,总结其治疗原则,并报道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HNL的病机以正虚邪伏为主,表现为在正虚基础上,外感邪气伏于膜原,阳郁化热,外发少阳三焦,内生痰瘀浊毒为病。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法,重在祛邪,针对伏邪、郁热和病理产物内生三个病机环节,制定疏利透达、祛邪清热和清理夹邪、解毒散结的治疗原则;扶正重在顾护气阴和愈后调养,预防余邪复遗。所举医案为应用伏气温病理论治疗HNL一例,证属湿热毒蕴、痰瘀互结,先后方选升降散合三仁汤、甘露消毒丹治疗,随证加减,效果显著。[结论]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HNL的诊治思路具有临床实用意义,可为诊治HNL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菊池病 伏气温病 伏邪 少阳三焦 膜原 祛邪扶正
下载PDF
癌痛消方调控大鼠移植性肝癌细胞Survivin及Bcl-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书杰 韦艾凌 +3 位作者 张永琴 陆海颂 林元佳 韩海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52-1657,共6页
目的从分子层面了解癌痛消方抗肿瘤的主要作用机制,明确不同功效药物组在抗肿瘤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深入阐释"癌毒"论的客观实质性。方法采用Walker-256瘤株进行Wistar大鼠的移植性肝癌的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即全方... 目的从分子层面了解癌痛消方抗肿瘤的主要作用机制,明确不同功效药物组在抗肿瘤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深入阐释"癌毒"论的客观实质性。方法采用Walker-256瘤株进行Wistar大鼠的移植性肝癌的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即全方组、理气活血(拆方Ⅰ)组、清热解毒(拆方Ⅱ)组、扶正培元(拆方Ⅲ)组、模型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4天,最后处死大鼠,并取出瘤块,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瘤块中Bcl-2、Surv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全方组能明显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并能影响肝癌细胞周期,使大部分细胞停滞于G0/G1期,有效阻止肝癌细胞增殖。拆方Ⅱ组与全方组疗效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拆方Ⅲ组有效,但其效果不如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癌痛消方能明显下调肝癌细胞中Survivin和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清热解毒药物在下调肝癌细胞中Survivin和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效果显著,与癌痛消方功效相近(P>0.05),扶正培元药物疗效不及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血化瘀药物一定程度上上调Survivin和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论 (1)癌痛消方能明显通过下调肝癌细胞中Survivin和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致使肝癌细胞凋亡比值升高,肝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2)清热解毒药物在癌痛消方中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湿热毒邪是肿瘤发病中最根本的致病因素,正气亏虚也是肝癌起病的条件之一,痰、瘀等病理产物作用机制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消方 湿热毒邪 肝癌细胞
下载PDF
肝癌“湿热伏邪”——“癌毒”发病机制及疗法探讨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书杰 韦艾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6-269,共4页
分析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致病因素——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病邪属性及其致病特点,得出"湿热伏邪"这一概念,并以此为线索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卫气营血辨证,分析湿热伏邪的传变过程中所导致不同的症候群以及新... 分析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致病因素——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病邪属性及其致病特点,得出"湿热伏邪"这一概念,并以此为线索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卫气营血辨证,分析湿热伏邪的传变过程中所导致不同的症候群以及新的病理产物如"痰"、"瘀"等,并阐释了痰、瘀作为枢纽因子,在肝络病变中起到的作用,最后形成湿热痰瘀互结壅盛之象,而形成"癌毒"。通过纵观慢性肝病发展,明确"湿热伏邪"作为疾病的始动因素,并贯穿全过程,总结出以清热化湿解毒为大法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伏邪 癌毒 肝癌 发病机制 清热化湿解毒
下载PDF
伏邪致病理论在风湿病领域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东武 李睿 +3 位作者 姜兆荣 金明秀 于静 高明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探索伏邪致病理论在风湿病辨证论治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伏邪致病理论源流及发展初步探析,结合现代风湿病的研究进展及目前伏邪致病理论在风湿病辨证论治中的应用成果和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对伏邪致病理论在现代风湿病辨证论治现... 目的:探索伏邪致病理论在风湿病辨证论治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伏邪致病理论源流及发展初步探析,结合现代风湿病的研究进展及目前伏邪致病理论在风湿病辨证论治中的应用成果和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对伏邪致病理论在现代风湿病辨证论治现研究浅析。结果:伏邪致病理论与风湿病发生、发展、治疗规律相契合,应用该理论论治风湿病疗效明显。结论:伏邪致病理论在风湿病辨证论治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风湿病辨证论治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辨证论治 伏邪致病 伏气 痹证 外感痹 内伤痹
下载PDF
痰瘀伏邪与冠心病心衰心功能分级、N端前脑钠素及心脏超声指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石锐 孟文宜 +3 位作者 王国强 常立萍 石磊 田宇丹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5期779-782,共4页
目的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N端前脑钠素(NT-pro BNP)及心脏超声指标关系,探讨痰瘀伏邪的致病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6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中医证候特点,运用多因素非参数检... 目的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N端前脑钠素(NT-pro BNP)及心脏超声指标关系,探讨痰瘀伏邪的致病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6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中医证候特点,运用多因素非参数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等医学统计方法,分析中医证候与冠心病心衰相关临床及理化指标的关系。结果痰浊+血瘀是冠心病心衰中出现最多的内在组合形式。各证候在心功能级别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痰浊+血瘀与心功能变化密切相关。不同证候的NT-pro BNP存在明显差异(P<0.05),痰浊+血瘀与NT-pro BNP变化相关。各心脏超声指标不同证候内部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左房左室扩大及收缩、舒张功能减低与痰浊+血瘀相关。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证候与心功能变化、NT-pro BNP及心脏超声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痰瘀伏邪是导致冠心病心衰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伏邪 中医证候 冠心病心衰
下载PDF
浅议伏邪瘟疫与艾滋病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珊珊 危剑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355-357,391,共4页
瘟疫的致病原因是疫气,与前人一贯推崇的六淫致病学说有所不同。伏邪是指人体外感后当时并不立即发病,而是伏藏于体内逾时而发的一种邪气。艾滋病具有瘟疫性质和伏邪致病特征,中医伏邪理论可指导该病的治疗。
关键词 瘟疫 伏邪 艾滋病
下载PDF
冠心病证候要素分析及伏邪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石锐 常立萍 +2 位作者 王国强 孟文宜 邓悦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3期435-437,共3页
目的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冠心病证候要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索伏邪致病特点。方法通过前瞻性调查方法收集冠心病心绞痛(冠脉造影术后)患者120例临床资料,结合指标描述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总结证候要素与冠... 目的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冠心病证候要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索伏邪致病特点。方法通过前瞻性调查方法收集冠心病心绞痛(冠脉造影术后)患者120例临床资料,结合指标描述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总结证候要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的内在联系。结果痰浊+血瘀、气虚+血瘀是冠心病心绞痛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内在组合。血瘀、痰浊、阳虚、气虚与Gensini积分正性相关,血瘀、痰浊、阴虚、气虚与冠脉病变血管支数正性相关。结论痰浊和血瘀是引起冠脉病变程度和范围加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痰瘀伏邪 冠脉病变程度 证候要素
下载PDF
伏邪理论在哮喘缓解期治疗中的思考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袁琛 刘贵颖 张慧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64-265,共2页
伏邪理论注重驱邪于未发之时,截断邪气之结聚扩大,对于迁延进展的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哮喘患者体内的风痰瘀毒等伏邪是其反复发作,逐渐恶化的主导因素。文章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在哮喘缓解期无证可辨的情况下,应用伏邪... 伏邪理论注重驱邪于未发之时,截断邪气之结聚扩大,对于迁延进展的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哮喘患者体内的风痰瘀毒等伏邪是其反复发作,逐渐恶化的主导因素。文章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在哮喘缓解期无证可辨的情况下,应用伏邪理论审因论治,以期提供有益的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哮喘 缓解期 治疗
下载PDF
伏邪 被引量:17
9
作者 毕文霞 陈守强 +1 位作者 徐亮 侯建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7期73-76,共4页
伏邪是一种潜在的致病因素,人体感受邪气,若正气不足,未能及时清除,或邪气藏伏于体内正虚之所不易祛除,则致邪气留连,不立即发病,待时而发,待机而作,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与伏邪有密切关系。分为外感伏邪(伏风、伏寒、伏暑、伏... 伏邪是一种潜在的致病因素,人体感受邪气,若正气不足,未能及时清除,或邪气藏伏于体内正虚之所不易祛除,则致邪气留连,不立即发病,待时而发,待机而作,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与伏邪有密切关系。分为外感伏邪(伏风、伏寒、伏暑、伏湿、伏燥、伏火、伏毒)和内生伏邪(伏风、伏寒、伏湿、伏燥、伏火、伏痰、伏瘀、伏毒)两大类。用伏邪观点分析疾病,不仅可以治疗已发症状,对伏而未发的症状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分类 外感 内生 发病特点
下载PDF
浅谈对温病中“伏气”的认识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明伟 刘龙 《现代中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59-60,共2页
本文通过对伏气学说的历史沿革、伏藏的条件和部位,以及伏气的治疗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等方面的论述,探讨了伏气学说的形成原因,以及在现代医学条件下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温病 伏气 理论探讨
下载PDF
伏气学说及其对外感热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钦河 彭胜权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年第6期413-414,共2页
上自《内经》,下到晚清,对伏气学说的渊源及其基本内容做了归纳和分析。对以伏气学说指导治疗的部分急、重、疑难病症如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进行了重点介绍。认为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对疾病防治的深入研究,伏气... 上自《内经》,下到晚清,对伏气学说的渊源及其基本内容做了归纳和分析。对以伏气学说指导治疗的部分急、重、疑难病症如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进行了重点介绍。认为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对疾病防治的深入研究,伏气学说有重新认识和研究的必要,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应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学说 外感热病 临床意义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伏邪说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彩平 韦大文 《河南中医》 2001年第6期15-16,共2页
中医伏邪说 ,自《内经》提出后 ,直到明代以前 ,一直是温病病因学说的主导理论。时至 2 1世纪的今天 ,伏邪说仍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它与现代感染病学中的潜伏期感染、病原携带者 。
关键词 伏邪说 感染性疾病 肠伤寒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红斑性狼疮 变应性亚败血症 登革出血热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冮顺奎针罐发汗开玄府治疗疑难杂病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雷 易小玲 +4 位作者 侯敏 范平 杨春艳 张琳 冮顺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9期12-13,58,共3页
针罐发汗开玄府是冮顺奎家传特色疗法,玄府乃人体至微至小的结构,"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人升降之道路门户也"。运用毫针、梅花针等针刺穴位、经络皮部、病... 针罐发汗开玄府是冮顺奎家传特色疗法,玄府乃人体至微至小的结构,"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人升降之道路门户也"。运用毫针、梅花针等针刺穴位、经络皮部、病变部位皮肤、腠理、玄府配合拔罐,发汗,开通玄府既可保健,亦可治疗,尤其是疑难杂病,例如:Meige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肾衰竭、强直性脊柱炎等,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疾病 针刺 拔罐 开玄府 冮顺奎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心衰证候要素分析与伏邪致病规律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锐 孟文宜 +3 位作者 王国强 常立萍 石磊 田宇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0期51-53,共3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及其地位和作用,揭示伏邪致病规律。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调查量表对26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建立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候数据库,应用指标聚类等多种统计方法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衰证候要素可... 目的探索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及其地位和作用,揭示伏邪致病规律。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调查量表对26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建立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候数据库,应用指标聚类等多种统计方法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衰证候要素可归结为阳虚、气虚、血瘀、痰浊,冠心病心衰不同病变时期证候要素组合形式不同。结论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候特点为痰瘀相关,痰瘀伏邪是导致冠心病心衰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伏邪理论 痰瘀伏邪 证候要素
下载PDF
从“肾阴亏虚,郁火伏巢”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珊 罗磊 +1 位作者 文仲渝 常克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年第6期538-541,共4页
基于邪伏少阴理论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病因、病机、病程特点及临床症状。“肾阴亏虚”为内生伏邪的先决条件。外感六淫、进食辛发食物、触及过敏物质是本病的诱发因素。外邪由表入里,聚于咽喉,日久化热,形成伏火。肾阴亏虚引伏火循经内... 基于邪伏少阴理论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病因、病机、病程特点及临床症状。“肾阴亏虚”为内生伏邪的先决条件。外感六淫、进食辛发食物、触及过敏物质是本病的诱发因素。外邪由表入里,聚于咽喉,日久化热,形成伏火。肾阴亏虚引伏火循经内传,藏匿于少阴肾中。伏火耗伤津血,炼血为瘀。瘀火互结成为病巢,盘踞肾络。伏火外发,正邪相争,热伤血络,血外溢肌肤,下渗小便,则出现皮肤瘀斑或血尿;伏火潜藏,正邪不相争,则无血尿或皮肤瘀斑。邪气潜伏与反复发作过程是伏邪疾病的基本特征。治疗上根据急性期和缓解期分阶段论治。急性期采用清降伏火,活血化瘀的攻邪之法,缓解期采用滋阴养血,修复肾脉的扶正之法,灵活运用复脉汤、抵挡汤及六味地黄丸对过敏性紫癜肾炎进行全方位的治疗。可直捣病巢,破除伏邪,截断扭转肾炎缠绵难愈的病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肾炎 邪伏少阴 肾阴亏虚 伏邪学说
下载PDF
基于伏气学说探讨丹芍二地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宁宁 姚鹏宇 刘亚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1期75-76,89,共3页
结合温病学家刘献琳对伏气学说的观点解析伏气学说,认为伏气致病病位为热伏血分,结合临床经验,确立伏气致病的理法方药,并基于"伏气学说"探讨丹芍二地汤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伏气学说 发病学说 邪伏血分 丹芍二地汤
下载PDF
袁斌教授从“证质结合”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被引量:7
17
作者 杜晶花 袁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94-196,共3页
目前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主要分为三期治疗。袁斌教授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病理因素主要责之于"虚"与"伏邪",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虚实夹杂之候,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需把握"分期-辨质-辨证"三位一体... 目前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主要分为三期治疗。袁斌教授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病理因素主要责之于"虚"与"伏邪",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虚实夹杂之候,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需把握"分期-辨质-辨证"三位一体、小儿防护贯穿始末的治疗大法。急性期辨证论治,缓解期辨质论治,慢性迁延期证质结合论治。临床上RRTI患儿体质多见肺脾气阴两虚质,据此袁师自创健儿黄白汤调质纠颇以防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证 伏邪 反复呼吸道感染 体质 治未病
下载PDF
柳宝诒托法运用举隅 被引量:3
18
作者 焦媛 张若诗 +1 位作者 刘舒悦 李志更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320-324,共5页
晚清温病医家柳宝诒在治疗伏气温病中,首倡助阴托邪法,治疗伏邪始发,因肾阴虚不能托邪者;还擅用温经托邪法,鼓动阴中之阳,治疗少阴阴阳两亏,而邪机半伏半化者。并根据疾病本虚标实的特点,将外科常用之托法,拓展到治疗痢疾、疟疾,以及妇... 晚清温病医家柳宝诒在治疗伏气温病中,首倡助阴托邪法,治疗伏邪始发,因肾阴虚不能托邪者;还擅用温经托邪法,鼓动阴中之阳,治疗少阴阴阳两亏,而邪机半伏半化者。并根据疾病本虚标实的特点,将外科常用之托法,拓展到治疗痢疾、疟疾,以及妇人产后病等正虚邪盛的疾病,对后世研究杂病治法极具启发意义。文章通过追溯托法之源流,分析了柳宝诒《惜余医案》《温热逢源》等著作中关于托法的学术思想和具体医案,并对后世医家对柳宝诒助阴托邪、温经托邪两法的运用、发挥等,进行了初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法 伏气温病 惜余医案 柳宝诒
下载PDF
刘荣奎肺病记忆理论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来馨玮 臧国栋 +2 位作者 季秀丽 赵方 刘荣奎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3期213-215,237,共4页
刘荣奎教授提出肺病记忆理论。从伏邪理论、肺藏魄、心肺相关、肺脑相关来论述肺病记忆理论的理论渊源,结合西医学理论,介绍肺病记忆理论的特点,以及在肺系疾病的稳定期、发作前期、发作期、迁延期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肺病记忆理论 伏邪理论 肺藏魄 心肺相关 肺脑相关 刘荣奎
下载PDF
张剑勇基于“风邪内伏”从六经辨治回纹型风湿症经验
20
作者 王弋戈 李志岭 +3 位作者 张曼怡 许鑫杰 谢静静 张剑勇(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3153-3158,共6页
基于风邪内伏从六经辨证探讨回纹型风湿症的病因病机。回纹型风湿症发作时发时止,缠绵难愈,与风邪和伏邪的致病特点相吻合,总因正气亏虚、风邪乘虚内伏所致,即以风邪内伏为发病之根源,伏风内侵为发病之机制。回纹型风湿症的病性为本虚标... 基于风邪内伏从六经辨证探讨回纹型风湿症的病因病机。回纹型风湿症发作时发时止,缠绵难愈,与风邪和伏邪的致病特点相吻合,总因正气亏虚、风邪乘虚内伏所致,即以风邪内伏为发病之根源,伏风内侵为发病之机制。回纹型风湿症的病性为本虚标实,以少阴、厥阴、太阴三阴经之不足为本,风邪挟诸邪侵袭,乘虚内伏并化生内湿、痰瘀等多种病理产物为标。治疗当审查六经,循经而治,在祛风通络、清热利湿的同时注重顾护正气,补益厥少两阴、健运太阴、和解少阳,且活血化瘀通络应贯穿治疗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纹型风湿症 风邪内伏 伏风内侵 六经辨证 祛风通络 清热利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