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社会学视角下疍民妇女身份转变策略
1
作者 晏米扬 田小彪 《西部学刊》 202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疍民曾是海上居民,基本不登上陆地活动。由于海洋资源的逐步开发,疍民洗脚上岸生活,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由海洋属性变为陆地属性。依托环境社会学及其理论研究发现,海洋环境污染、渔业资源匮乏和生产空间压缩等环境问题的凸显严重影响着... 疍民曾是海上居民,基本不登上陆地活动。由于海洋资源的逐步开发,疍民洗脚上岸生活,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由海洋属性变为陆地属性。依托环境社会学及其理论研究发现,海洋环境污染、渔业资源匮乏和生产空间压缩等环境问题的凸显严重影响着以渔业生产为核心的疍民妇女的社会生产身份、家庭价值身份和社会参与身份的变化,并带来了生活模式差异化明显、生产经验摩擦和生活技能冲突等适应性困境,导致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劳动价值受到影响。结合疍民妇女的切实需求和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提出了解决疍民妇女的实际问题、塑造健康身心、发挥实践经验和提高劳动价值等方面的建议,以期协助疍民妇女克服环境问题带来的制约,完成身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学 疍民妇女 身份转变 社会工作
下载PDF
HBV-DNA阳性育龄妇女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的检测分析
2
作者 郭彩琴 杨岚 曾品萍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HBV-DNA阳性育龄妇女病毒复制与HBV标志物及前S1抗原的关系。方法:对1643例慢性乙型肝炎育龄妇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标志物和前S1抗原。结果:HBV-DNA阳性育龄妇女432例。其中,HBsA... 目的:探讨HBV-DNA阳性育龄妇女病毒复制与HBV标志物及前S1抗原的关系。方法:对1643例慢性乙型肝炎育龄妇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标志物和前S1抗原。结果:HBV-DNA阳性育龄妇女432例。其中,HBsAg阴性者占19.44%,前S1抗原总阳性率55.09%,且随着HBV-DNA载量增加,前S1抗原阳性率也升高。结论:采用HBV-DNA、HBV标志物、前S1抗原联检,才能更准确提供育龄妇女HBV感染诊疗依据,有效控制HBV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前S1抗原 HBV标志物 育龄妇女
下载PDF
宋代杂剧女性戏扮造型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晓旋 张玲 《服饰导刊》 2022年第1期9-19,共11页
[研究意义]北宋时期大量女性开始进入男性主导的杂剧演出,女艺人着装较之前代优戏表现出极大的超越性,造型风格多样,并趋于类型化。进行宋代杂剧女性戏扮造型的专题研究,对于考证杂剧服饰类型、杂剧体制演进,以及时代审美旨趣等,具有十... [研究意义]北宋时期大量女性开始进入男性主导的杂剧演出,女艺人着装较之前代优戏表现出极大的超越性,造型风格多样,并趋于类型化。进行宋代杂剧女性戏扮造型的专题研究,对于考证杂剧服饰类型、杂剧体制演进,以及时代审美旨趣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文章运用二重证据法,通过图像文物与文献的互证,归纳出宋代杂剧女性戏扮造型的风格类型,并探讨其演变过程、原因及意义。[研究结论]就整体而言,宋代女性戏扮呈现出脚色类型的多样化和性别扮演的阶段性的发展特点,可概括为四种造型范式:装孤色"雄赳赳"的威严形象、末泥色"革带袍服"的清俊造型、引戏色"簪花踏舞"的秀美扮相、旦角"绣罗窄衫"的时尚装着。从"女扮男装"充任男性脚色到以"本真"面目扮演旦角人物,女性戏扮造型始终与宋代杂剧体制的发展相互关联。它迎合了文人社会审美趣味的需要,为男性充斥的传统杂剧艺术注入"阴柔"之风,同时高度商业化的演剧环境也加速了其向着唯新、唯美的时尚观赏性方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杂剧 女性 戏扮造型 女扮男装 旦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