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1
作者 李松 李维勇 +3 位作者 冯遵浩 林飞 周和意 许瑞龙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对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对... 目的探讨对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00%vs 64.00%,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评分上,两组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踝关节功能上,两组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52.83±4.61)分]高于对照组的(43.51±3.9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抗滑钢板内固定应用于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钢板内固定 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功能 疼痛评分
下载PDF
改良的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Danis-Weber分型(B型)三踝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黄林新 杨绪荣 +1 位作者 张忠辉 杨亨利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总结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Danis-Weber分型(B型)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Danis-Weber分型(B型)三踝骨折病人67例,依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腓骨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术,其中... 目的总结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Danis-Weber分型(B型)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Danis-Weber分型(B型)三踝骨折病人67例,依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腓骨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术,其中下胫腓使用螺钉固定;试验组32例,采用改良的后外侧L形切口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术,下胫腓韧带使用锚钉修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足踝功能评分(86.78±9.26)高于对照组(79.32±8.23),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5%vs 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nis-Weber分型B型的三踝骨折可以通过改良后外侧L形切口联合内侧入路传统内固定术结合锚定修复下胫腓韧带进行治疗,踝关节功能复原率更高,康复效果好,避免取下胫腓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钉修复 danis-weber分型B型三踝骨折 后外侧L形切口
下载PDF
闭合性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叶曙明 荆珏华 +3 位作者 周云 吕浩 张积森 齐新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性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及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18... 目的探讨闭合性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及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3岁。分为急诊手术组(A组)28例,择期手术组(B组)33例,对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比较;根据后踝骨折块固定与否将患者分成后踝骨折固定组(C组.26例)和后踝未固定组(D组,35例),对两组术后疗效及需行下胫腓固定患者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61例患者术后获得1~3年(平均随访时间1.7年)随访,在手术时间上A组明显少于B组[(102.50±10.13)min vs(146.80±11.73)min],而在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C、D两组优良率分别为76.92%和6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数闭合性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早期手术安全有效.固定后踝骨折块对重建踝关节稳定性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danis—weberB型三踝骨折 danis—weberC型三踝骨折 最佳手术时机
下载PDF
陇中正骨流派系列疗法治疗Danis-Weber A型踝关节骨折48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红喜 毕军伟 +1 位作者 李盛华 米仲祥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陇中正骨流派系列疗法治疗Danis-Weber A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陇中正骨系列疗法(陇中正骨手法复位骨折,改良小夹板外固定,并配合早期消定膏外敷及消肿止痛合剂口服,中期损伤胶囊口服,后期通敷合剂外洗及陇中正骨... 目的:观察陇中正骨流派系列疗法治疗Danis-Weber A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陇中正骨系列疗法(陇中正骨手法复位骨折,改良小夹板外固定,并配合早期消定膏外敷及消肿止痛合剂口服,中期损伤胶囊口服,后期通敷合剂外洗及陇中正骨康复方法等)治疗Danis-Weber A型踝关节骨折患者48例,随访10~32个月,按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患者疼痛减轻、肿胀缓解、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优29例,良12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达85.42%。结论:采用陇中正骨系列综合疗法治疗Danis-Weber A型踝关节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缓解局部肿胀,骨折复位效果良好,骨折愈合率较高,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danis-weber A型 陇中正骨流派系列疗法
下载PDF
速度滑冰运动员Danis-Weber B型骨折术后加速康复一例
5
作者 鲍捷 薛蓉 +1 位作者 郁天成 李荣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7期652-656,共5页
目的报道左侧踝关节Danis-Weber B型骨折的速滑运动员术后加速康复的案例。方法速度滑冰运动员意外摔倒致左踝撞击后肿胀及活动障碍1 h入院,诊断Danis-Weber B型骨折并行择期手术。术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发布的踝... 目的报道左侧踝关节Danis-Weber B型骨折的速滑运动员术后加速康复的案例。方法速度滑冰运动员意外摔倒致左踝撞击后肿胀及活动障碍1 h入院,诊断Danis-Weber B型骨折并行择期手术。术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发布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问卷(AOFAS)以及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SFMA)对踝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进行连续9周评估,同时根据不同评估阶段结果设计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和体能训练方法。结果经过9周康复治疗,运动员踝关节疼痛消失,屈伸活动度恢复正常,Barthel指数和AOFAS评估均接近满分,可以重新上冰训练。结论Danis-Weber B型骨折术后的特定个体,根据康复目标实施针对性的阶段性评估与康复计划,可以加速基础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danis-weber B型骨折 加速康复
下载PDF
手术治疗Danis-WeberB型踝关节骨折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汝平 杨朝华 +3 位作者 李启中 伍家福 温世锋 张光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2-543,共2页
目的:探讨Danis-WeberB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本组41例Danis-WeberB型踝关节骨折,男28例,女13例;年龄18~70岁,平均3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标准是直视下解剖复位,且围手术期进行规范的... 目的:探讨Danis-WeberB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本组41例Danis-WeberB型踝关节骨折,男28例,女13例;年龄18~70岁,平均3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标准是直视下解剖复位,且围手术期进行规范的处理方案。应用改良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58个月,平均17个月。根据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优24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为85.4%。结论:Danis-WeberB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满意的骨折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恰当的围手术期治疗对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danis-weberB型 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缝合锚钉修复与螺钉固定治疗踝关节Danis-Weber C型骨折伴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昱 王晓成 吴云健 《浙江实用医学》 2021年第5期378-382,共5页
目的比较缝合锚钉修复与螺钉固定治疗踝关节Danis-Weber C型骨折伴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踝关节Danis-Weber C型骨折伴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螺钉... 目的比较缝合锚钉修复与螺钉固定治疗踝关节Danis-Weber C型骨折伴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踝关节Danis-Weber C型骨折伴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螺钉固定组42例与缝合锚钉修复组42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解剖复位程度(下胫腓间隙、下胫腓重叠距离)和踝-后足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缝合锚钉修复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螺钉固定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螺钉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及6个月,缝合锚钉修复组下胫腓间隙明显小于螺钉固定组,下胫腓重叠距离明显大于螺钉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缝合锚钉修复组踝-后足评分明显高于螺钉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缝合锚钉修复是一种治疗踝关节Danis-Weber C型骨折伴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有效方法,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提高解剖复位程度,而且该方法并不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danis-weber C型骨折 下胫腓前韧带 缝合锚钉 螺钉固定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Danis-Weber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涛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年第8期916-919,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Danis-Weber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64例C型Danis-Weber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研究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Danis-Weber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64例C型Danis-Weber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研究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期间统计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入院时及末次随访期间两组生活质量评分(QOL)及踝关节功能评分(Mazur)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QOL评分及Mazu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QOL评分及Mazu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0.63%(29/32)高于对照组65.63%(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25%(2/32)低于对照组28.13%(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Danis-Weber踝关节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 C型danis-weber踝关节骨折
下载PDF
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焦瑞华 李丹 吴炳国 《生命科学仪器》 2022年第S01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CT、CT联合Weber分型、CT联合MRI及Weber分型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损伤的诊断效能。... 目的:观察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CT、CT联合Weber分型、CT联合MRI及Weber分型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经MRI检查,64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中浅韧带损伤及深韧带损伤患者分别为34例及30例。以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经CT检查,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CT诊断与核磁共振诊断的一致性较强(Kappa值=0.623,P=0.014)。以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经CT联合Weber分型检查,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CT诊断联合Weber分型与核磁共振诊断的一致性较强(Kappa值=0.823,P<0.001)。CT联合MRI及Weber分型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浅韧带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CT、MRI,MRI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CT;CT联合MRI及Weber分型诊断深韧带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灵敏度高于CT、MRI,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与MRI相同;MRI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高于CT(P<0.05)。结论: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诊断中效能较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weber分型 下胫腓联合损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X线、多层螺旋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丹 吴炳国 焦瑞华 《生命科学仪器》 2022年第S01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X线、多层螺旋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1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X线、多层螺旋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准确率、阳性预... 目的:观察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X线、多层螺旋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1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X线、多层螺旋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71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经MRI诊断结果为:31例A型占43.66%(31/71)、23例B型占32.39%(23/71)、17例C型占23.94%(17/71)。以MR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X线、多层螺旋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准确率A型占100.00%(31/31)、B型占95.65%(22/23)、17例C型占100.00%(17/17)高于多层螺旋CT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准确率A型占93.55%(29/31)、B型占91.30%(21/23)、C型占88.24%(15/17)(P<0.05);多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诊断均高于X线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准确率A型占83.97%(26/31)、B型占82.61%(19/23)、C型占70.59%(12/17)(P>0.05)。X线、多层螺旋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A型、B型、C型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X线及多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A型、B型、C型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X线(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X线、多层螺旋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损伤 X线 多层螺旋CT MRI weber分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同踝关节骨折分型CT表现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梁善校 许鹏雍 +2 位作者 陈俊 王儒发 石东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6期137-140,共4页
目的总结不同踝关节骨折分型的CT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2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经X线检查确诊分型,并接受CT检查。选取踝穴近端1cm水平CT横断面图像,对Danis-Weber骨折分型各亚... 目的总结不同踝关节骨折分型的CT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2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经X线检查确诊分型,并接受CT检查。选取踝穴近端1cm水平CT横断面图像,对Danis-Weber骨折分型各亚型数量和各种CT图像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以a、b、c代表腓骨骨折、后踝骨折、骨间韧带(IOL)断裂,22例踝关节骨折的CT图像可归纳为以下8类:0度3例,腓骨、后踝、IOL3个结构均完整;Ⅰa类1例,腓骨骨折、后踝完整、IOL完整;Ⅰb类1例,腓骨完整、后踝骨折、IOL完整;Ⅰc类3例,腓骨完整、后踝完整、IOL断裂;Ⅱab类7例,腓骨骨折、后踝骨折、IOL完整;Ⅱac类3例,腓骨骨折、后踝完整、IOL断裂;Ⅱbc类2例,腓骨完整、后踝骨折、IOL断裂;Ⅲ度2例,a、b、c3处均损伤。CT图像显示,IOL断裂发生率随Danis-Weber分型严重程度增高而升高,经秩相关检验可知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Spearman R=0.797,P﹤0.001)。结论踝穴近端1cm水平CT横断面图像可于术前准确判断下胫腓联合IOL的损伤情况,且与Danis-Weber骨折分型有一定相关性,能发现X线漏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danis-weber骨折分型 CT 骨间韧带
下载PDF
遗传性皮肤粘膜色素斑—消化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命名诊断标准和分型方案的意见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连瑞 张开滋 +2 位作者 王伟 邱维勤 潘星灿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1年第2期83-85,共3页
本综合征一般认为1986年Hutchins-on首先描述一对孪生姐妹口唇有色素斑点,1919年其同事Weber追踪观察该孪生姐妹中一个在20岁因肠道息肉引起肠套叠而死亡,另一个在25岁时尚健在,但二位学者均未认识到色素斑与肠道息肉的内在关系。直到1... 本综合征一般认为1986年Hutchins-on首先描述一对孪生姐妹口唇有色素斑点,1919年其同事Weber追踪观察该孪生姐妹中一个在20岁因肠道息肉引起肠套叠而死亡,另一个在25岁时尚健在,但二位学者均未认识到色素斑与肠道息肉的内在关系。直到1921年Peutz报告了一家三代中7人患有色素斑及胃肠多发性息肉,3例疑诊,确立了该病的家族性。其后1944年Jeghers,1946年Tcuraine和Couder也做过同样病例报导,故有Hutchinson—Weber-Peutz syndrome、Peutz-Touraines syndrome、Peutz syndrome之称。1949年Jeghers,McKusick和Kutz收集文献确诊的22例,疑似的9例,再结合自己10例,其中6例分属二个家系,做了详细报导,故从Jeghers等报告后,始认为本病具有遗传因素、皮肤粘膜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为主征的三大特征,是一个独立的综合征,欧、美、日都用Peutz—Jeghers综合征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粘膜色素斑 多发性息肉 分型方案 肠道息肉 weber 诊断标准 症侯群 Hutchinson 肠息肉病 孪生姐妹
下载PDF
经后外侧入路抗滑钢板治疗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 被引量:12
13
作者 解礼伟 东靖明 +2 位作者 田旭 郭知明 马宝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74-879,共6页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人路抗滑钢板治疗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8年7月~2012年7月经踝关节后外侧入路采用抗滑钢板技术治疗的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患者共32例(男9例,女23例,平均年龄46.3岁),...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人路抗滑钢板治疗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8年7月~2012年7月经踝关节后外侧入路采用抗滑钢板技术治疗的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患者共32例(男9例,女23例,平均年龄46.3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腓骨肌腱炎等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随访1258个月,平均18.2个月,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1年对踝关节功能采用Olerud和Molander的踝关节伤后自我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平均90.3分,优25例(78.1%),良5例(15.6%),优良率为93.7%。[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抗滑钢板治疗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is-weberB型三踝骨折 后外侧入路 抗滑钢板
原文传递
后外侧抗滑重建钢板与外侧解剖钢板在治疗Danis-Weber B 型三踝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冰一 潘芋钢 +2 位作者 吴学建 郑飞 孟祥雷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10期61-62,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后外侧抗滑重建钢板与外侧解剖钢板治疗 Danis-Weber B 型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 Danis-Weber B 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采用后外侧抗滑重建钢板治疗,2... 目的:对比研究后外侧抗滑重建钢板与外侧解剖钢板治疗 Danis-Weber B 型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 Danis-Weber B 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采用后外侧抗滑重建钢板治疗,25例患者采用外侧解剖钢板治疗,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4.6个月。观察术后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腓骨肌腱炎等并发症,术后1年应用 Olerud and Monlander 系统对患者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成组设计的 t 检验,对两组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P 均>0.05)。结论两种内固定对 Danis-Weber B 型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 抗滑钢板 解剖钢板
原文传递
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36例分析
15
作者 姚春宇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9期111-111,共1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根据Baird等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30例(83.3%),良4例(11.1%),可2例(5.6%),总有效率100.0%。结论:...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根据Baird等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30例(83.3%),良4例(11.1%),可2例(5.6%),总有效率100.0%。结论: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三踝骨折 danis weber分类法
下载PDF
踝部骨折126例的分型治疗
16
作者 李继忠 李林 +2 位作者 王斌 张晓 韩田浦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15期94-96,共3页
目的总结踝部骨折的分型特点,探讨骨折类型对踝穴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规范治疗方法,提高手术效果。方法自2003年12月-2010年12月,对126例踝部骨折进行治疗,根据Danis—Weber分类:A型21例,B型75例,C型30例。... 目的总结踝部骨折的分型特点,探讨骨折类型对踝穴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规范治疗方法,提高手术效果。方法自2003年12月-2010年12月,对126例踝部骨折进行治疗,根据Danis—Weber分类:A型21例,B型75例,C型30例。A型20例、B型18例采取石膏外固定等保守治疗,余88例采取手术治疗。结果1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3年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保守组:优良35例,可3例,优良率92.1%。手术组:优良76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86.4%。结论外踝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踝部骨折应根据踝穴的稳定性进行治疗。Danis—weber分型较好的解释了骨折的形态及与踝穴的稳定性的关系,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骨折 danis—weber分型 踝穴 稳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