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Allocation of Plants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the Danjiang River Basin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Jiaro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3期33-36,共4页
As the water source of central route of China's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the Danjiang River Basin shoulders a major historical mission.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to perform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 As the water source of central route of China's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the Danjiang River Basin shoulders a major historical mission.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to perform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 control of water and soil los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the layout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functional traits of plants were analyzed.Afterwards,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plant selection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ngineering were determined,and the ecological allocation plan of plants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Danjiang River Basin wa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he Danjiang River Basin.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Danjiang River Basin,and can also be used in other similar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danjiang river BAS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COLOGICAL ALLOCATION
下载PDF
试论李育善散文及其非虚构写作
2
作者 张文诺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9-48,共10页
在当代非虚构散文创作方面,李育善是一位取得重大创作实绩的作家。李育善散文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大都来自于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工作经历、社会调查。李育善的散文书写他的故乡记忆、反映山里农民的故事、描写丹江传奇,反映处于社会转... 在当代非虚构散文创作方面,李育善是一位取得重大创作实绩的作家。李育善散文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大都来自于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工作经历、社会调查。李育善的散文书写他的故乡记忆、反映山里农民的故事、描写丹江传奇,反映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陕南农民的生活变迁与思想情绪,揭示了社会转型中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表现了鲜明的现实感。李育善的散文视角独到、观察细致、笔触优美、富于哲理,拓宽、丰富了非虚构散文的题材与写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育善 散文 非虚构 《走过丹江》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的坡地氮素流失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铁钢 李占斌 +2 位作者 李鹏 徐国策 刘晓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110,共5页
以花生(PL)、玉米(CL)、玉米和花生套种(TCP)3种种植方式下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坡面的产流产沙过程及氮素流失特征,并以裸地(BL)作为对照。结果表明:PL、CL、TCP和BL的地表径流量大小... 以花生(PL)、玉米(CL)、玉米和花生套种(TCP)3种种植方式下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坡面的产流产沙过程及氮素流失特征,并以裸地(BL)作为对照。结果表明:PL、CL、TCP和BL的地表径流量大小依次为BL〉CL〉PL〉TCP,雨强为1.20mm/min时,其产流量分别为195.6L,182.1L,23.4L,11.9L,以BL的产流量为基准,TCP,PL和CL分别减少地表径流的比例为94%,88%和7%。不同种植方式下产沙量的排列次序为BL〉CL〉PL〉TCP,其产沙量分别为947g,72g,19g,4g,以BL的产沙量为基准,TCP,PL和CL减少泥沙的比例分别为99.6%,98.0%,92.4%;地表径流中的总氮、硝态氮、铵态氮浓度变化特征表明:除TCP外,PL、CL、BL在产流结束前地表径流中总氮、硝态氮、铵态氮浓度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径流中氮素流失的主要形式为硝态氮,占总氮流失的比例为54%~79%。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氮素流失量表现为T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丹江流域 坡耕地 种植方式 氮素流失
下载PDF
丹江上游全新世早期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晓刚 黄春长 庞奖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6-655,共10页
通过对丹江流域广泛的野外考察,在丹江上游竹林关峡谷段右岸发现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剖面。根据野外宏观特征及沉积环境,鉴别出该剖面夹有四层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均匀致密,分选良好,各层界面自然开裂,具有波状-水平状平行层理... 通过对丹江流域广泛的野外考察,在丹江上游竹林关峡谷段右岸发现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剖面。根据野外宏观特征及沉积环境,鉴别出该剖面夹有四层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均匀致密,分选良好,各层界面自然开裂,具有波状-水平状平行层理。室内粒度成分分析表明,沉积物以粉沙为主,粘粒含量次之,细沙含量很少,沉积学分类属粉沙和粘土质粉沙。粒度自然分布频率曲线为正偏,主峰高且尖锐,分选良好。粒度概率累积分布曲线为典型的两段式,沉积物投影在CM图的Ⅶ区(SWD1和SWD3)和Ⅷ区(SWD2和SWD4)。将四层古洪水SWD与2010年洪水SWD进行对比分析,粒度组成成分、粒度参数、自然分布频率曲线都呈现相似形态。综合分析说明四层古洪水SWD是丹江洪水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下的沉积物,为丹江上游开展古洪水水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于丹江洪水水文泥沙特性、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 滞流沉积物 全新世 丹江
下载PDF
丹江上游商丹盆地新发现的旧石器及其埋藏黄土地层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社江 张小兵 +2 位作者 鹿化煜 邢路达 张改课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1-431,共11页
2010-2012年在东秦岭丹江上游商丹盆地(商洛.丹凤盆地)第三级阶地顶部黄土堆积地层中新发现9处旷野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211件,部分石制品直接采自遗址黄土地层剖面上。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丹江河床的石英质砾石,其次是石英... 2010-2012年在东秦岭丹江上游商丹盆地(商洛.丹凤盆地)第三级阶地顶部黄土堆积地层中新发现9处旷野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211件,部分石制品直接采自遗址黄土地层剖面上。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丹江河床的石英质砾石,其次是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砾石,砂岩、火山岩和硅质灰岩等砾石原料偶尔被使用。早期人类主要采取锤击法直接剥片,砸击法剥片技术也被使用,碰砧法剥片可能只是在偶尔的情况下才被采用。石核和石片以自然砾石台面者居多。石制品种类有石锤、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及碎片屑。工具中砍砸器数量最多,其次是大型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重型刮削器与小型刮削器,石器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石球、手斧和手镐,商丹盆地的石制品可视为含阿舍利(Acheulian)器物组合类型的石器工业。根据遗址的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初步判断商丹盆地丹江第三级阶地旧石器地点埋藏石制品的黄土-古土壤地层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在获得地层绝对测年结果之前,石制品年代可暂置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 商丹盆地 黄土 旷野地点 旧石器
下载PDF
基于RSEI的生态质量动态变化分析——以丹江流域(河南段)为例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勇 王世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5,共9页
丹江流域(河南段)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生态质量的好坏与变化情况对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后丹江流域(河南段)的生态质量的变化情况,以1998、2008和2017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 丹江流域(河南段)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生态质量的好坏与变化情况对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后丹江流域(河南段)的生态质量的变化情况,以1998、2008和2017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丹江流域(河南段)近20年内的生态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并结合已有数据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到2017年,丹江流域(河南段)的生态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其遥感生态指数的均值由1998年的0. 632 0上升至2008年的0. 636 6,到2017年已达到0. 694 4;从空间分布上看,生态质量变差区域主要集中于北部林地和中部的城市区域,变好的区域则集中于东南部以及中部的耕地;研究区的生态质量状况与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和建设用地的扩张关系密切。利用遥感生态指数得到的研究区生态质量可以为研究区的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研究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质量 主成分分析 丹江流域
下载PDF
丹江水源区小流域土壤有效铁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媛媛 李占斌 +4 位作者 宋晓强 徐国策 王添 唐润芒 成玉婷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1-206,共6页
土壤有效铁含量对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鹦鹉沟小流域土壤有效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该流域养分资源管理提供参考。通过网格法和分层法对0~10cm、10~20cm、20~40cm三个土层分别采样,并借助传统统计学... 土壤有效铁含量对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鹦鹉沟小流域土壤有效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该流域养分资源管理提供参考。通过网格法和分层法对0~10cm、10~20cm、20~40cm三个土层分别采样,并借助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鹦鹉沟小流域农地、林地和草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效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0~40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效铁含量随土层深度先减少后增加,且土壤有效铁含量均值表现为林地〉农地〉草地;20~10cm、10~20cm和20~40cm土层有效铁含量变化的最优模型分别为球状模型、指数模型和线性模型,均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33个土层土壤有效铁含量与海拔呈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0.01)或显著相关性(p〈0.05);4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下0~40cm每平方米有效铁含量为林地〉农地〉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 土壤有效铁 土地利用 KRIGING插值
下载PDF
基于改进稳定映射法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轨迹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世东 冯正英 +1 位作者 余洋 张合兵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2-162,共11页
以丹江流域(河南段)2002—2017年16个时相的Landsat TM/OLI和HJ-1A CCD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提出基于改进稳定映射法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轨迹分析方法,推导出稳定映射的相似性、变化次数、... 以丹江流域(河南段)2002—2017年16个时相的Landsat TM/OLI和HJ-1A CCD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提出基于改进稳定映射法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轨迹分析方法,推导出稳定映射的相似性、变化次数、多样性(Similarity/Turnover/Diversity,STD)指标与时相数的关系式;将变化轨迹划分为稳定型、渐变型、非连续渐变型、循环型和波动型5个一级类轨迹,并进一步细分为二级和三级轨迹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等定量模型和景观指数对研究区变化轨迹进行总体特征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2002—2017年间,研究区耕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持续增加,林地、草地受“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影响变化较为复杂,裸地相对稳定;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由耕地向建设用地和水域转化;由于丹江口库区建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其水域面积由218.60 km^2增长到400.31 km^2;受自然地形影响,研究区北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林地保护较好,而丘陵与平原过渡地带占研究区总面积5.85%的林地、耕地和草地出现了显著的相互转化。本研究可为研究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水源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流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长时序遥感 稳定映射 变化轨迹分析
下载PDF
丹江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有效锌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添 任宗萍 +2 位作者 张维 李鹏 徐国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2-88,共7页
【目的】研究丹江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有效锌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流域养分资源管理和治理措施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12,利用网格取样和典型样地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在陕西丹江中游鹦鹉沟小流域分3层(0~10,10~20,20~40cm)采... 【目的】研究丹江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有效锌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流域养分资源管理和治理措施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12,利用网格取样和典型样地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在陕西丹江中游鹦鹉沟小流域分3层(0~10,10~20,20~40cm)采集185个样点的土样,测定其有效锌含量,采用地统计分析和Kriging插值的方法,对鹦鹉沟小流域土壤有效锌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和地形对有效锌分布的影响。【结果】土壤有效锌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值表现为林地〉农地〉草地。3个土层土壤有效锌含量与海拔呈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农地土壤有效锌含量与坡度、坡向和海拔均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研究区3个土层下,模拟0~10和20~40cm土层有效锌含量的最优模型为线性模型,模拟10~20cm土层有效锌含量的最优模型为指数模型。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锌的空间分布呈带状格局,呈东部低西部高的变化趋势。【结论】影响研究区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类型和海拔;研究区大部分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锌 土地利用 丹江 小流域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水环境容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党志良 吴波 +1 位作者 冯民权 胡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0-666,共7页
目的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目前现状,对水环境容量进行科学预测。方法采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一维水质预测模型和水环境容量预测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汉、丹江流域陕西段水环境容量进行预测。结果预测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等各行业的发... 目的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目前现状,对水环境容量进行科学预测。方法采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一维水质预测模型和水环境容量预测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汉、丹江流域陕西段水环境容量进行预测。结果预测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等各行业的发展,水源区汉、丹江流域陕西段的水环境容量在逐年减少。结论加强水污染治理、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丹江流域陕西段 水环境容量预测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丹江上游商洛市畜禽粪便排放量与耕地污染负荷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忙生 张双奇 +1 位作者 杨继元 杨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98-1907,共10页
南水北调中线上游水源地保护与水质持续安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商洛市辖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被规划为丹江流域上游"水源地安全保护区"。掌握该地区畜牧养殖业发展情况、估算畜禽粪便的排放量、分析该地区常用耕地对畜... 南水北调中线上游水源地保护与水质持续安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商洛市辖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被规划为丹江流域上游"水源地安全保护区"。掌握该地区畜牧养殖业发展情况、估算畜禽粪便的排放量、分析该地区常用耕地对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的消纳能力、评估畜禽粪便可能造成的污染风险等是科学管控畜牧养殖业和有效实施水源地保护的基础性研究。目前,该地区尚无这些方面具体的成果和资料。本研究采用畜禽粪便排泄系数方法,估算了丹江上游流域自上游至下游的商洛市辖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2014—2016年各类畜禽粪便排放量,依据3区县的常年耕地面积分析了畜禽粪便猪粪当量耕地负荷,确定了当前商洛地区畜禽粪便猪粪当量最大适宜耕地负荷标准,并评估了3区县畜禽粪便耕地负荷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1)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年度平均畜禽粪便排放量猪粪当量分别为5.732×10~5t·a^(-1)、9.321×10~5t·a^(-1)和1.274×10~6t·a^(-1);其中猪与禽的粪便占到总粪便排放量的68.06%。2)3区县畜禽粪便排放量猪粪当量耕地负荷依次为27.04 t·hm^(-2)·a^(-1)、76.72 t·hm^(-2)·a^(-1)和90.10 t·hm^(-2)·a^(-1)。3)商洛市畜禽粪便排放量猪粪当量最大适宜耕地负荷标准为61.22t·hm^(-2)·a^(-1)。4)3区县畜禽粪便耕地负荷的污染风险警报级别分别是:商州区为Ⅱ级,稍有污染风险;丹凤县和商南县均为Ⅳ级,有较严重的污染风险。5)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的总氮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159kg·hm^(-2)·a^(-1)、450kg·hm^(-2)·a^(-1)和530kg·hm^(-2)·a^(-1),总磷平均耕地负荷分别是51kg·hm^(-2)·a^(-1)、179kg·hm^(-2)·a^(-1)和199kg·hm^(-2)·a^(-1),生化需氧量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716kg·hm^(-2)·a^(-1)、2 275kg·hm^(-2)·a^(-1)和2 595kg·hm^(-2)·a^(-1),化学需氧量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768kg·hm^(-2)·a^(-1)、2 345kg·hm^(-2)·a^(-1)和2 667kg·hm^(-2)·a^(-1),NH3-N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65 kg·hm^(-2)·a^(-1)、201 kg·hm^(-2)·a^(-1)和232 kg·hm^(-2)·a^(-1)。总之,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的畜禽养殖总量大,养殖结构不合理;商洛市常用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畜禽粪便的耕地负荷及其污染物负荷均较大,且形成自上游到下游急剧增加的态势;商洛市超量污染物排放会造成氮素和磷素等成分的淋溶和流失,对于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构成较大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 畜禽粪便 耕地负荷 排泄系数 养殖结构
下载PDF
秦岭丹江流域黏细菌的分离及其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军 李宏铎 +2 位作者 张琨 高磊 万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3-70,79,共9页
[目的]分离陕西秦岭丹江流域土壤中的黏细菌,收集其代谢产物,对代谢产物成分和活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大肠杆菌诱导法和滤纸片诱导法分离从丹江流域采集的18份土壤样品中的黏细菌,用摇瓶发酵得到其代谢产物,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 [目的]分离陕西秦岭丹江流域土壤中的黏细菌,收集其代谢产物,对代谢产物成分和活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大肠杆菌诱导法和滤纸片诱导法分离从丹江流域采集的18份土壤样品中的黏细菌,用摇瓶发酵得到其代谢产物,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对代谢产物进行平板抑菌试验;对4种指示菌抑制活性明显菌株的代谢产物成分进行HPLC和薄层色谱(TLC)分析,采用细胞凋亡法测试了代谢产物组分对HepG2肝癌细胞的毒性.[结果]共分离纯化出23株黏细菌,包括黏球菌属(Myxococcus) 15株,珊瑚球菌属(Corallococcus)3株,孢囊杆菌属(Cystobacter)1株,原囊菌属(Archangium)3株,软骨霉状菌属(Chondromyces)1 株.抑菌试验表明15号菌株的2号代谢产物对4种指示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HPLC得到的15号菌株2号代谢产物的5号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能明显增加HepG2细胞凋亡.[结论]秦岭丹江流域土样中的黏细菌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得到1株活性菌株,其代谢产物具有抑菌活性和抗肿瘤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细菌 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丹江流域
下载PDF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动态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磊 李占斌 +2 位作者 李鹏 刘晓君 高海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9-153,共5页
基于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1985,1995和2000年3期土地利用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数据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丹汉江流域1985—2000年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转移情况和变化速率。研究了该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坡度的分... 基于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1985,1995和2000年3期土地利用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数据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丹汉江流域1985—2000年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转移情况和变化速率。研究了该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坡度的分布面积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草地3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该研究区土地利用面积的99%以上,是该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1985—2000年,耕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水体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草地相反。15a间,耕地和建筑用地分别增加了105.08和14.85km2,林地和草地分别减少了41.02和77.63km2;在不同坡度上,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5°~35°,而且在15°~25°之间变化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变化 丹汉江流域 转移矩阵
下载PDF
秦岭丹江流域底栖动物生态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苟妮娜 边坤 +2 位作者 靳铁治 张建禄 王开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31,共7页
【目的】了解秦岭丹江流域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规律,为水域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生态环境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春季在秦岭丹江流域,选取6个样区16个样点,采集样品,调查底栖... 【目的】了解秦岭丹江流域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规律,为水域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生态环境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春季在秦岭丹江流域,选取6个样区16个样点,采集样品,调查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鉴定出底栖动物18种,隶属3门4纲14科,其中水生昆虫类最多,分属10科13种,占总数72.2%;软体动物3种;寡毛类2种。四节蜉属(Baetis)动物的出现频率最高,达68.8%。春季丹江流域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为卵萝卜螺(R.ovata)、四节蜉(Baetis)、摇蚊幼虫(Chironomid larvae)、克拉伯水丝蚓(Limnodrilus ciaparedianus),食底泥者是秦岭丹江流域底栖动物主要的功能摄食类群,共有8种。丹江流域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50头/m2,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表明,底栖动物Shannon-Weiner、Pielou、Simpson指数在不同样点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秦岭丹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但分布不均,反映出水域生态环境优劣差异。建议应加大对秦岭丹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治理,控制污水排放量,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丹江流域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流域 底栖动物 秦岭
下载PDF
汉丹江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虎 王继夏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9-882,共4页
目的探讨陕南汉丹江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及分布规律,为其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历史和遥感等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结果汉丹江流域可以划分为6个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流失时间、空间分布规律明显。结论针对汉丹江流域丰水年和枯水... 目的探讨陕南汉丹江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及分布规律,为其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历史和遥感等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结果汉丹江流域可以划分为6个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流失时间、空间分布规律明显。结论针对汉丹江流域丰水年和枯水年时间变化特点,地带性侵蚀规律,在低山丘陵区以营造生态林为主,在河谷平川区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为主,在高山中山区以预防保护,生态自我修复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丹江流域 水土流失 类型区 分布规律
下载PDF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水质现状及防护对策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春玲 李娅妮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年第3期87-90,共4页
通过对汉江、丹江流域水质现状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形成丹江、汉江流域水质现状的成因,提出了该流域水质污染的防护的对策。
关键词 水质现状 防护对策 丹江流域 汉江流域
下载PDF
汉丹江流域(陕西段)水污染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民权 胡芳 +1 位作者 吴波 党志良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7-530,共4页
目的对汉丹江流域干流的水体进行研究,以便加强水污染的控制。方法通过对2020年污染负荷的预测,计算出2020年排污口的削减量,与模拟计算出的2006年削减量进行对比。结果 2006年平水期,22个水功能区的排污口中,有7个需要削减,而2020年平... 目的对汉丹江流域干流的水体进行研究,以便加强水污染的控制。方法通过对2020年污染负荷的预测,计算出2020年排污口的削减量,与模拟计算出的2006年削减量进行对比。结果 2006年平水期,22个水功能区的排污口中,有7个需要削减,而2020年平水年则除了安康开发利用区不用削减外,其他各水功能区的排污口都需要削减。结论必须加强对汉丹江流域进行水污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丹江 排污口 削减量 水污染
下载PDF
基于AHP的丹江流域生态修复模式评价指标优选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建林 黄向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97,117,共4页
以丹江流域生态、工程、生态与工程结合、生态移民等4种生态修复模式为评价对象,采用专家咨询、查阅文献、理论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生态修复模式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按4个层次初步构建丹江流域生态修复模式... 以丹江流域生态、工程、生态与工程结合、生态移民等4种生态修复模式为评价对象,采用专家咨询、查阅文献、理论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生态修复模式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按4个层次初步构建丹江流域生态修复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初步选择的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并进行定性分析,对初选指标进行分析、筛选、优化。最终,舍弃了劳动生产率、收入递增率和地表径流模数指标,得到最终的评价指标为土壤侵蚀模数、植被覆盖率、泥沙拦截量、蓄水保土、人均纯收入、人均产粮、劳动力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模式 评价指标优选 层次分析法 丹江流域
下载PDF
丹江上游非点源污染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长礼 张宏斌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36-37,共2页
简要介绍了丹江上游自然地理概况、非点源污染监测项目、方法要求及计算结果 ,重点分析了非点源污染影响因素和特性 ,提出了解决非点源污染和保护水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非点源 水体污染 监测 丹江上游
下载PDF
丹江流域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建林 茹秋瑾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2年第3期96-100,共5页
针对丹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及环境恶化问题,利用借鉴澳洲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美国基西米河生态修复拦河坝工程、我国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塔里木河流域轮台县生态移民的现状及带给我们的启示,通过营造生态林和经济林... 针对丹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及环境恶化问题,利用借鉴澳洲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美国基西米河生态修复拦河坝工程、我国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塔里木河流域轮台县生态移民的现状及带给我们的启示,通过营造生态林和经济林,重点采用林农模式和林农牧渔模式来建立丹江流域生态修复模式,既发展了经济,又实现环保和生态效益,从而达到理想的生态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经济 丹江流域 生态修复 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